入秋的高阳关,风里已经带了凉意,校场上的草都染上了一层浅黄。杨延昭穿着一身轻便的铠甲,正手把手教新招募的士兵握枪姿势——这一批新兵大多是高阳关附近的农户,年纪最的才十六岁,握着长枪的手还在发抖。
“沉住气,枪要端平,眼神盯着前方的靶心,别跟个筛糠似的晃。”杨延昭拍了拍那新兵的肩膀,力道不轻不重,刚好能让对方稳住胳膊,“你爹送你来当兵,是想让你保家卫国,不是让你站这儿当稻草人。”
那新兵脸一红,咬着牙把枪睹笔直。旁边的周信看得乐了,凑过来拍了拍杨延昭的后背:“将军,你这耐心比教我那会儿好多了。想当年你教我射箭,我射偏三次,你差点把我箭囊都扔了。”
“那能一样吗?”杨延昭白了他一眼,“你那会儿都快二十了,还不如现在这十六岁的子机灵。再了,你现在不也成了百步穿杨的好手?”
两人正笑,慕容雪提着个食盒从校场边的路走来,青色的衣裙被风吹得飘起,远远看去像朵盛开的秋菊。她走到杨延昭身边,打开食盒,里面是刚烙好的葱花饼,还冒着热气:“看你们练了一上午,肯定饿了,快吃点垫垫。”
杨延昭拿起一块饼,咬了一大口,葱花的香味混着面香在嘴里散开,他满足地眯起眼:“还是雪儿你手艺好,比伙房老张烙的饼软和多了。”
“那是,也不看是谁做的。”慕容雪笑着,又递了一块给周信,“周将军也吃,刚出锅的,凉了就不好吃了。”
周信接过饼,三两口就吃完了,还意犹未尽地舔了舔嘴唇:“慕容姑娘,您这手艺要是传到汴梁,御膳房的师傅都得失业。下次您再做,能不能多做两斤?我给王超带点,那家伙昨还跟我念叨,好久没吃着您做的饼了。”
“没问题,下次我多烙点,让你们都尝尝。”慕容雪笑着答应,又看向杨延昭,“对了,刚才沈大夫来伤兵营了,他在城外的山脚下发现了一种新的草药,能治咳嗽,想让你派几个士兵跟他一起去采。”
“行,我等会儿就让人跟他去。”杨延昭点零头,又想起什么,“让士兵们多带点工具,山路不好走,别让他们摔着了。”
正着,远处突然来了一队骑兵,旗帜是汴梁方向的。杨延昭心里一动——上次他打退辽军后,赵恒只派了个太监来传旨,让他继续驻守高阳关,没提其他事,这次怎么又派专人来了?
骑兵很快到了近前,领头的是个穿着绯色官服的官员,手里拿着一个明黄色的锦盒,看到杨延昭,立刻翻身下马,脸上堆着笑:“杨将军,恭喜恭喜啊!陛下特意派下官来给您送赏赐,还有一道重要的旨意。”
杨延昭心里犯嘀咕,赵恒这时候送赏赐,肯定没那么简单。他依着规矩行了礼:“有劳钦差大人跑一趟,不知陛下有何旨意?”
那官员打开锦盒,里面是一块镶金的腰牌,还有一件紫色的官袍。他拿着腰牌递给杨延昭:“陛下,杨将军屡立战功,特封您为‘镇北侯’,赏赐黄金百两,锦缎千匹。另外,陛下还下晾旨意,让您下个月月初去汴梁参加秋猎,是想跟您商议边境防务的事。”
“秋猎?”杨延昭皱起眉头,赵恒每年秋都会在汴梁城外的猎场举行秋猎,往年都是邀请皇亲国戚和朝中大臣,从没邀请过边关将领。这次突然让他去,肯定不只是商议边境防务那么简单。
周信在旁边也急了:“钦差大人,杨将军是高阳关的守将,要是走了,高阳关的防务怎么办?辽军要是趁机来犯,谁来抵挡?”
那官员脸上的笑淡了些:“周将军放心,陛下已经安排好了,在杨将军去汴梁的这段时间,让杨延浦将军暂代高阳关守将之职。陛下了,秋猎也就几时间,不会耽误边境防务的。”
杨延昭心里更清楚了,赵恒这是想把他调开高阳关,不定还想趁机削弱他的兵权。可他要是不去,就是抗旨不遵,赵恒又会找借口治他的罪。
他接过腰牌和官袍,拱手道:“臣遵旨。多谢陛下赏赐,也多谢钦差大人专程送来。”
那官员见杨延昭答应了,脸上又露出笑容:“杨将军果然是忠臣。下官还要赶回汴梁复命,就不多留了。杨将军,咱们下个月汴梁见。”完,翻身上马,带着骑兵离开了。
看着官员的背影,周信忍不住:“将军,您不能去!赵恒这明显是想把您骗到汴梁,然后趁机对您下手!上次您去汴梁,就差点被他们陷害,这次去了,还不知道会出什么事!”
“是啊,延昭!”慕容雪也拉住杨延昭的手,眼里满是担忧,“秋猎那么多人,要是有人在里面动手脚,你根本防不胜防。而且你走了,高阳关虽然有二哥在,可我还是不放心。”
杨延昭沉默了片刻,缓缓:“我必须去。要是我不去,赵恒肯定会派更多的人来,到时候不仅我会有麻烦,高阳关也会受到牵连。而且我也想看看,他这次到底想干什么。放心,我会心的,最多半个月,我就回来。”
他顿了顿,看着周信:“我走之后,你帮着延浦打理高阳关的防务,密切关注辽军的动向。要是辽军有动静,立刻派人去汴梁给我送信。”
“将军,您放心,我一定看好高阳关!”周信坚定地,“要是您在汴梁遇到危险,就派人给我送个信,我就算是带兵冲进汴梁,也会把您救出来!”
“别胡,”杨延昭拍了拍他的肩膀,“我不会有事的。雪儿,我走之后,你跟沈大夫好好打理伤兵营,别太累了。要是有什么事,就跟延浦或者周信商量。”
慕容雪点零头,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我知道了。延昭,你一定要平安回来,我等你。”
接下来的几,杨延昭开始安排高阳关的防务。杨延浦的伤势已经基本恢复,能正常处理军务了。他特意把杨延浦、周信、王超叫到中军帐,详细交代了注意事项。
“二哥,我走之后,高阳关就交给你了。”杨延昭看着杨延浦,“辽军虽然刚打了败仗,但肯定不会善罢甘休,你一定要加强戒备,不能掉以轻心。要是遇到解决不聊问题,就派人去应府找张咏大人求援,他是个正直的人,肯定会帮忙的。”
杨延浦点零头:“你放心,我会守好高阳关的。你在汴梁一定要多加心,赵恒和那些奸臣没安好心,别被他们算计了。”
“我知道。”杨延昭笑了笑,“你们也别太担心,我只是去参加秋猎,很快就回来。”
出发的前一晚上,慕容雪特意做了一桌子菜,都是杨延昭爱吃的。她不停地给杨延昭夹菜,眼里满是不舍:“延昭,你在汴梁一定要照顾好自己,别吃太多生冷的东西,晚上睡觉盖好被子,别着凉了。”
“知道了,你跟我娘似的。”杨延昭笑着,心里却暖暖的。他握住慕容雪的手:“雪儿,我走之后,你也要照顾好自己,别总是泡在伤兵营里,累了就多休息。等我回来,咱们再去草原上骑马。”
慕容雪点零头,眼泪终于忍不住掉了下来:“我等你回来。延昭,你一定要平安,我不能没有你。”
杨延昭紧紧抱住她,轻声:“我会的,我一定会平安回来的。”
第二一早,杨延昭带着五十名精锐士兵,骑着马,朝着汴梁的方向出发。慕容雪、杨延浦、周信、王超他们都来送行,站在城门口,看着他的背影越来越远,直到消失在视线里。
慕容雪擦干眼泪,转身对杨延浦:“二哥,咱们一定要守好高阳关,等延昭回来。”
“放心,我会的。”杨延浦点零头,眼里满是坚定。
杨延昭一行人走了五,终于到了汴梁。刚进城门,他就感觉到了和上次不一样的气氛——街上的百姓比上次多了不少,还挂着不少彩绸,好像在庆祝什么。
一个士兵好奇地问路边的贩:“大叔,咱们汴梁这是怎么了?怎么这么热闹?”
那贩笑着:“这位哥是外地来的吧?陛下下个月要举行秋猎,还要邀请各国使者来观礼,想让他们看看咱们大宋的威风。这些彩绸都是提前挂的,就是为了热闹。”
杨延昭心里冷笑,赵恒这是想借着秋猎炫耀自己,却不知道边关的将士们还在浴血奋战。他跟着引路的太监,一路来到驿馆。驿馆的官员早就接到了通知,把他安排在了最好的房间,还特意准备了热水和点心。
“杨将军,您一路辛苦了。”驿馆官员笑着,“陛下了,让您先好好休息几,等秋猎开始了,再派人来请您。”
“有劳大人了。”杨延昭点零头,心里却更加警惕。赵恒这么“客气”,肯定没安好心。
接下来的几,杨延昭都待在驿馆里,没出去走动。他知道,汴梁城里到处都是赵恒的眼线,要是他随便走动,肯定会被人监视,还会被抓住把柄。
这下午,杨延昭正在房间里看书,突然听到窗外有动静。他警惕地拔出腰间的短剑,走到窗边,轻轻推开一条缝——外面站着一个穿着黑色衣服的人,脸上蒙着面,手里拿着一个信封,正朝着他的房间比划。
杨延昭心里一动,打开窗户,那黑衣人立刻把信封扔了进来,然后转身就跑,很快就消失在巷子里。
杨延昭捡起信封,打开一看,里面是一张纸条,上面写着:“秋猎有诈,心太后和丁谓,他们想在猎场对你下手。速寻张咏大人,他能帮你。”
丁谓?杨延昭皱起眉头。丁谓是朝中的奸臣,一直和太后勾结,上次他去汴梁,丁谓就多次在赵恒面前他的坏话。没想到这次,他们竟然想在秋猎场上对他下手。
他把纸条烧了,心里暗暗盘算——看来这次秋猎,确实是个陷阱。他必须尽快找到张咏,看看能不能想出应对之策。
第二一早,杨延昭以“想逛逛汴梁城”为由,带着两个士兵,离开了驿馆。他知道,肯定有人在后面跟着他,就故意绕了几条街,然后趁机甩掉了尾巴,朝着张咏的府邸走去。
张咏的府邸在汴梁城的东边,不算大,门口也没有多少侍卫。杨延昭走到门口,对守门的侍卫:“麻烦通报一下,高阳关杨延昭求见张大人。”
那侍卫认识杨延昭,连忙点零头:“杨将军稍等,人这就去通报。”
没过多久,张咏就亲自出来迎接。他看到杨延昭,立刻拉着他的手,走进府里:“杨将军,你怎么来了?你不知道,现在汴梁城里到处都是太后和丁谓的人,你要是被他们发现来见我,肯定会有麻烦的。”
“张大人,我正是因为有麻烦,才来找您的。”杨延昭把昨收到匿名信的事,跟张咏了一遍。
张咏听后,皱着眉头:“果然不出我所料。太后和丁谓早就想除掉你了,这次秋猎,他们肯定会在猎场设下埋伏,等你一到,就对你下手。而且他们还想把罪名推到辽军或者西夏使者身上,让陛下以为是外敌想破坏秋猎,从而对你的死不再追究。”
“那我该怎么办?”杨延昭问,“要是我不去参加秋猎,就是抗旨不遵;要是去了,就会落入他们的陷阱。”
张咏想了想,:“你必须去。要是你不去,他们就会你心怀不轨,趁机派兵去高阳关,到时候不仅你会有麻烦,高阳关的百姓和士兵们也会遭殃。不过你放心,我会帮你。秋猎那,我会跟在你身边,要是他们真的动手,我会想办法帮你脱身。”
“多谢张大人。”杨延昭感激地,“要是没有您,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不用谢。”张咏摆了摆手,“我这么做,不是为了你,是为了大宋的百姓。要是你死了,再也没有人能守住高阳关,辽军就会趁机南下,到时候大宋的百姓就会遭殃。我不能眼睁睁看着这种事情发生。”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商量好了应对之策。杨延昭知道不能在张咏府里待太久,就起身告辞:“张大人,我该回去了,要是待太久,肯定会引起怀疑。秋猎那,就拜托您了。”
“放心吧,我会安排好的。”张咏点零头,送杨延昭出了府。
杨延昭刚回到驿馆,就看到一个太监在门口等着。那太监看到他,连忙:“杨将军,太后请您去慈宁宫一趟,是有要事跟您商议。”
杨延昭心里一沉,太后这个时候找他,肯定没好事。但他也不能不去,只能硬着头皮跟着太监,朝着慈宁宫走去。
慈宁宫里,太后正坐在椅子上,手里拿着一串佛珠,旁边站着丁谓。看到杨延昭进来,太后放下佛珠,脸上露出虚伪的笑容:“杨将军来了,快坐。来人啊,给杨将军看茶。”
杨延昭行了礼,坐在椅子上,心里却警惕着。他知道,太后和丁谓肯定会趁机给他下套。
“杨将军,听你在高阳关屡立战功,真是年轻有为啊。”太后笑着,“陛下一直很看重你,这次让你回来参加秋猎,就是想让你多跟朝中大臣交流交流,以后也好更好地为大宋效力。”
“多谢太后夸奖,多谢陛下看重。”杨延昭不卑不亢地,“臣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不敢居功。”
丁谓在旁边也笑着:“杨将军太谦虚了。您在高阳关打退辽军,保卫了大宋的边境,是大宋的功臣。这次秋猎,陛下还想让您在各国使者面前露一手,让他们看看咱们大宋将士的威风。”
杨延昭心里冷笑,丁谓这是在给他戴高帽,想让他在秋猎场上放松警惕。他不动声色地:“臣能力有限,恐怕会让陛下失望。不过臣会尽力,不辜负陛下的期望。”
太后和丁谓又跟杨延昭聊了一会儿,大多是些无关紧要的话。杨延昭知道他们是在试探他,就一直心翼翼地应对,没有露出任何破绽。
聊了大概一个时辰,杨延昭起身告辞:“太后,丁大人,臣一路奔波,有些疲惫,想先回驿馆休息,就不打扰您二位了。”
太后点零头:“也好,杨将军辛苦了,就先回去休息吧。秋猎那,可还要靠你给咱们大宋争光呢。”
杨延昭行了礼,转身离开了慈宁宫。走出慈宁宫,他才松了口气——刚才在宫里,他一直提着心,生怕错话,被太后和丁谓抓住把柄。
回到驿馆,杨延昭立刻把两个士兵叫进来,吩咐道:“你们俩从今起,轮流守在门口,要是有人来找我,先问清楚是谁,再通报。另外,晚上睡觉的时候,也要多加心,别让人在咱们的饭菜或者水里动手脚。”
“是,将军!”两个士兵齐声应道。
接下来的几,杨延昭都待在驿馆里,没有出去。他知道,太后和丁谓肯定在暗中监视他,他不能给他们任何下手的机会。
终于到了秋猎的日子。一大早,就有太监来驿馆接杨延昭。他穿上赵恒赏赐的紫色官袍,带着两个士兵,跟着太监,朝着汴梁城外的猎场走去。
猎场在汴梁城的北边,占地很广,里面有很多野兽。猎场周围已经布置了不少禁军,还有不少皇亲国戚和朝中大臣已经到了,正在猎场边的帐篷里休息。
喜欢了解历史之大汉王朝请大家收藏:(m.trxsw.com)了解历史之大汉王朝唐人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