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05章 仙初成——从苏轼到苏东坡的华丽转身
- 第104章 寂寞沙洲冷
- 第103章 初到黄州
- 第102章 迁居“临皋亭”
- 第101章 夜凉疑有雨,院静似无僧
- 第100章 黄州的“鱼美”与“笋香”
- 第99章 劫后重生,苦难成就了词坛新风
- 第98章 与君世世为兄弟——狱中绝笔
- 第97章 “乌台诗案”的历史烟云
- 第96章 身陷囹圄前的最后一通牢骚
- 第95章 再度离任,留别彭城
- 第94章 徐州会猎及文同之逝
- 第93章 徐州煤炭开采利用第一人——北宋大文豪苏轼
- 第92章 彭城时期的志得意满
- 第91章 “愿公正王度,祈招继愔愔”——题卷恩师张方平
- 第90章 我独不愿万户侯,惟愿一识苏徐州
- 第89章 徐州任上亦风雅
- 第88章 《虔州八境图》开启的“八景”时代
- 第87章 谁是谪仙?——苏轼与李公择的友情之盛
- 第86章 此身如传舍,何处是吾乡?
- 第85章 三过家门而不入——徐州治水的“大禹模式”
- 第84章 明月明年何处看?
- 第83章 南下徐州,与山西永济擦肩的遗憾
- 第82章 相看恍如昨——兄弟二人的齐州重逢
- 第81章 杞菊为食的“超然”时代
- 第80章 身微空自大 交浅屡言深
- 第79章 超然台上不超然
- 第78章 惇的身世与包拯外甥的古本《阳关曲》
- 第77章 密州出猎催生了《江城子》的豪放
- 第76章 与“包拯式”人物滕元发的交情
- 第75章 十年生死两茫茫
- 第74章 转战密州——诺贝尔文学奖作者的诞生地
- 第73章 十年三来往,再过长淮水
- 第72章 诞生于湖州的“前、后六客词”
- 第71章 王家有女初长成——王朝云来归
- 第70章 扑蝗路上诗戏毛县令
- 第69章 使君能得几回来?
- 第68章 常、润道中的“下乡日记”
- 第67章 丹徒柳家的狂嗨与唱酬
- 第66章 杭州通判的赈济之行
- 第65章 吴越王家乡的《陌上花》
- 第64章 题壁宝山僧舍引发的乌龙
- 第63章 世间哪有“扬州鹤”?
- 第62章 《山村五绝》里的民生咏叹
- 第61章 西子湖畔的“双节”是怎样度过的
- 第60章 钱塘收徒晁补之
- 第59章 黄庭坚老丈人的卓越贡献
- 第58章 “五日京兆”施恩“九尾野狐”
- 第57章 钱塘潮涌之时,PK崔颢《黄鹤楼》
- 第56章 孤山遥祭欧阳修
- 第55章 白衣仙人在高堂
- 第54章 《新学经解》是株大毒草
- 第53章 凤凰山下的明媚春光
- 第52章 一到杭州,遍地朋友
- 第51章 平山堂前的师生之谊
- 第50章 苏轼兄弟的颍州之别
- 第49章 陈州之行的怡然自得
- 第48章 沈括与王安国同志的励志故事
- 第47章 北宋文人世界里的“理工男”——沈括
- 第46章 欧阳修退休,司马光外任
- 第45章 朱寿昌对李定的人格碾压
- 第44章 天子脚下的京官难做
- 第43章 光禄大夫范镇的知遇之恩
- 第42章 苏轼的“官二代”朋友们
- 第41章 曾巩与吕公着:反对新法的皆是“好人”
- 第40章 苏轼在朝中的“朋友圈”
- 第39章 开始受到冷落
- 第38章 苏轼对神宗小皇帝急了眼
- 第37章 开始触及新法
- 第36章 与驸马爷王诜的交情
- 第35章 官场险恶下与王巩的铁血交情
- 第34章 开始卷入变法旋涡
- 第33章 王安石变法的内容(二)
- 第32章 王安石变法的内容(一)
- 第31章 王安石变法前后的政治背景
- 第30章 王安石其人
- 第29章 苏轼与神宗小皇帝的亲密接触
- 第28章 横空出世的王安石
- 第27章 陆行出川,踏上了人生的单行道
- 第26章 二次守制归乡,永别故乡的云彩
- 第25章 为父守制——小京官泝峡归蜀
- 第24章 苏子还朝,王弗病逝
- 第23章 着实难忘凤翔时
- 第22章 十冬腊月,离任凤翔
- 第21章 《凌虚台记》行文里的玄机
- 第20章 长安城外终南山,开元寺里吴道玄——苏轼的这次春游
- 第19章 陕北高原寒雪中的异乡之思
- 第18章 宋知府出马,苏签判祈雨得喜雨
- 第17章 他乡遇故知的“苏轼版本”
- 第16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试论小京官的仕途变幻
- 第15章 从襄阳到汴京
- 第14章 荆州的息壤襄阳的鳊
- 第13章 水路走完,荆州过年
- 第12章 书生意气,初识巫山之云
- 第11章 带有深深悲情的楚声——竹枝词
- 第10章 故乡飘已远,往意浩无边——父子出川
- 第9章 征鸿初起势,新蝉第一声
- 第8章 文人就应该生在大宋朝
- 第7章 陆行出川,父子三人名动京师
- 第6章 我辈岂是蓬蒿人——苏轼出山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