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思索了一下回答道:“咱认为只有德高望重并拥有卓越军功的人才能胜任这一职位。”
“咱本来的第一人选亦属于英国公张辅张国公,
但随着英国公在土木堡离世。
这个想法也只能遗憾的放弃了。”
话音刚落,我又随后道。
“咱现在心中有几个人选?
“但是考虑到这是举国大事,不好擅自做决定。
还是要参考一下群臣的意见。
现在你们可以畅所欲言。”
随后我转头向驸马焦敬询问道。
“现在驸马可还有疑问?”
驸马焦敬弯躬像我回答道。
“陛下高见,臣没有问题了。”
完之后就退回武将位粒
“我现在心中有主要有二个人选。
一个是现在在福建镇压矿工邓茂七起义的宁阳侯陈懋。
另一个是现在镇守边关的总兵杨洪杨王。
这两人都是老将。而且我前世也熟知他们的名字。
可能还有其他的将领和他们并列或者逊色一筹,
但是我没有记忆印象还是任用他们稳妥一点。
不求最好的,但是也求一个保底。
但是还是询问一下众位大臣,看一下有没有更好的人选。”
朝中大臣们听到我的话语,纷纷议论起来,提起一个个名字。
于谦推荐了此时的宣府总兵杨洪,得到了边将石享等饶赞同。
徐友贞、杨善等人推荐了靖远伯王骥。得到了其余党羽的支持。
还有有人推荐了宁阳侯陈懋、辽东范广、大同郭登。
以及还有在京城的石亨也有人推荐,上述众人都是名声响彻四野的强将,位列史书上的名将。
陈懋、郭登乃是老将,范广、石亨乃是新生代将领,正值当打之年。
基本大致和我心中的人选一样。
虽然有人推荐新生代将领,
但是我没有基于考虑他们。
因为我觉得坐在这个位置上最好是德高望重的人。
但是徐有贞等人推荐的王骥,有些让我意外。
他不在我心中的名单子里。
传闻他以文官之声的封靖远伯,遭到了文官集团的排挤与打压。
而且最近朝堂之上,正在清理王振余党。
王骥的名字正在名单之上,所以徐友贞等饶推荐让我有些诧异。
我听到这个名字也思索了一下想到了。他在历史上的记载。
“虽然他不是夺门之变的主要参与人之一,但也是最主要的几个协助者之一。
历史上他的名声可不太好,
因为是大明王朝第一位因军功封爵的文官,
因此受到以三扬为领导的文官集团的排挤和打压。
土木堡之战发生之后更是被打成王振余党,所以在朝中更是受到排挤与打压。
历史上70多参与了夺门之变,朱祁镇重新当上皇帝之后才把他调回来朝中担任兵部尚书。
他和王直,金濂等人一样都有军功,只是王直、金濓等人是协助军队,所以没有因功封爵。
所以王直、金濓等人没有收到文官集团的排挤,现在朝中担任六部官尚书。
而且历史上当初北京保卫战,军情如此紧急,朱祁钰向下发出了一道空前绝后的勤王命令。
正在福建平乱的靖南元勋、宁阳侯陈懋都被调回京城。
但就是不肯招正在湖广平乱的王骥回京。”
但是民间还有另一个,他在湖广平息祸乱期间养宼拥兵自重。
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我现在看到现在徐有贞等人推荐他。
“瞬间联想到了夺门之变,看来历史上他参与夺门之变不是临时起意啊。
而是早有预谋啊,现在和徐有贞、杨善等人都有一定的联系。
看来虽然他被文官集团打压,但是还是有一部分人和他交流密切的。
也是,毕竟都是文人吗。”
但是我心里还是把他的名字加上名单上去。
虽然他参加了夺门之变,
但历史上他起先对我的上位还是保持中立的。
但随后朱祁玉发布了空前的勤王令,把在福建平叛的宁阳侯陈懋都召集回来了,也没有把他召集回来。
而且随后在朱祁钰随后执政的8年里,
文官集团得到迅速膨胀。
被打成王振余党的他遭到了文官集团更残酷的打压以及边缘化,才逐渐偏向朱祁镇一方的。
我考虑到现在的特殊背景,应该团结一切力量。
而且他现在还是保持中立关系,所以调他回来,应该没有问题。
以及能增加他对我的好福
现在他处于被打压阶段。
“我现在准备重用他,他应该能站在我这一边,不会在左右摇摆了!!”
虽他和徐有贞等人有一定联系。
但人心这种东西很难猜得透。
原先他和徐有珍等人联系,是需要一个在京师的关系。
他准备被我调回来,这东西就很难了。
“先调回来,暂时先不急,等我坐稳皇位,这种事情在慢慢理顺。
在抽丝剥茧的了解已清清除朝堂各方势力关系,在慢慢组建我自己的班底。”
我见朝堂之上的议论声慢慢平息下来后,随后发出询问的声音。
“都有推荐的人选了,现在大概人选有三人,
分别是宁阳侯陈懋、总兵扬洪、靖远伯王骥三位大人。”
话音刚落,我又补了一句,“还有人选吗?”
大殿之上武将位列里面的张英公的弟弟张輗刚迈出一只脚想出列回答。
但随后被他弟弟张軏拉住了衣角扯了扯。
张輗回头望向弟弟张軏眼神中带着询问。
张軏对自己哥哥张輗摇了摇头,示意他不要出声。
张輗张了张嘴,随后脸上带着不甘不愿的神情把脚收了回去。
我眼中精光一闪,对他们俩的动作,我在高台之上坐着一清二楚。
张輗脸上不甘的表情,我也看得一清二楚。
他把腿刚收回去,还没等他站稳,我就直接向他问道。
“张都尉,可还有问题?”
张輗对我的询问有点措不及防。
虽然我的问题接踵而来。
但刚刚自己弟弟表明的意思,他脑海中还是瞬间回转过来。
他随后出列对我回答道道。
“臣没有意见。”
张輗本来还想对我的话反驳的,
被自己的弟弟阻碍了一下,还是回过神来。
本来他们也找不出任何反驳的理由。
此前他们的哥哥张辅张国公还在世时,他们一直受到张国公的庇护与提携。
但现在我已经提议建立北京讲武堂,已经搭建好了这个平台,
他们两兄弟只是无法像从前一样从中重大获利。
他本来还想反驳一下,为自己两兄弟争取更大的利益。
但是被自己弟弟阻止了,所以现在略带不甘而已。
但没办法,形势所逼,只能退下。
我对他的回答非常满意。
随后道:“那回位吧。”
之后又对群臣道。
“现在谁还有意见?”
我见众臣都没有意见后道。
喜欢我在明朝当昏君请大家收藏:(m.trxsw.com)我在明朝当昏君唐人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