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大败仗,多尔衮带兵连夜赶回盛京。
为了让多尔衮专心攻打左屯卫,孝庄刻意让多铎派兵留守盛京。
等有人禀报,多尔衮残兵带血出现在盛京城外时,收到讯息的孝庄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而多铎,仿佛早有预见般看了眼崇政殿上的孝庄皇太后,那七岁的顺治,还在孝庄身后玩着一个北方之家买来的玉蛐颍
“太后,摄政王一路辛苦,要不先让人通知他进城休息。”
被多铎这一提醒,皇太后立即惊醒道:“来人,通知摄政王和他的下属,进城休息!”
“太后稍慢!”
岂料多铎立即出言阻止,等传令太监转头看来,多铎才不疾不徐的道:“太后,多铎士兵气势遭受打击,若此刻进城,恐不好管束,不如让士兵们在城外兵堡休息,摄政王一人进京就好。”
此言一出,殿内一片皱眉,齐齐将眼睛看向皇太后。
多尔衮精锐死伤大半,如今手握重兵的人,反成了镶白旗旗主多铎。皇太后眼睛在多铎脸上冷冷的一扫,一种不好的预感划过心头。
思考良久,若是多铎有什么异心,此刻宫内守卫全是他的人,恐怕几日前的那场戏,又得重新演过。但这一次,导演恐怕要换人了。
必须先稳住多铎,只要多尔衮还有两千正白旗,多铎也不敢随意放肆,于是孝庄不动神色的把头一点:“多铎旗主的对,命令士兵在城外兵堡休息,摄政王立即进城便可。”
盛京并不大,半个时辰后多尔衮便站在崇政殿内,此时他身上泥淤满襟,再不是前些日那个闲庭信步的摄政王。
“太后,多尔衮有辱使命!”
前因后果未知,孝庄也不知如何对答,索性语气带着一丝哀意安慰道:“胜败兵家常事,摄政王无需自责。”
完,垂帘后的孝庄看了眼多尔衮身旁不远处的多铎。此时多铎面色并不阴翳,但是眉目微屏,不知如何作想?
让人想不到但是,仅仅片刻后,多铎却忽然发问:“不知摄政王此次损失如何,为何失利?”
这话连孝庄也没问,却被多铎直接点明,多尔衮脸上当即压不住。但想起如今宫内都是多铎的士兵护卫,他只能暗咬槽牙,将怒火在胸中逐渐消弭。
“哼!”最终多尔衮还是把怒火发泄在不得罪饶方向,“本以为偷袭敌人,却不知被那津卫摆了个空城,待我勇士冲进左屯卫堡垒,海中忽然千炮齐鸣,害我女真勇士死伤两千五百余。一定是那国师走漏风声,此缺杀!”
想不到多尔衮把大国师推出来背锅,多铎顿时冷笑。但他没有立即话,只是把眼睛看向殿堂之上,如今多尔衮手中不到两千直系士兵,实力的话语权已经在他多铎手中,待看皇太后如何表态。
此刻孝庄,反而被那句千炮齐发震慑到。她知道当初皇太极进攻明人时,但凡城头上有数十门大炮,就必须用汉八旗打头,将对方炮火弹药消耗殆尽,这才动用满八旗子弟。
听多尔衮竟出千门大炮,除了震惊,心中还有些不太相信。于是他问了个多铎和多尔衮都没想到的问题。
“摄政王,明人果真有如此多大炮?”
三人中,对津卫水师最了解的,还属多铎。那些载着数十门大炮在海上驰骋的大船,如今已经成了他的心底之忧。
而此刻的多尔衮,已经猜到当初多铎刻意淡化津水师,让他吃了个大亏。于是眼睛看向多铎,眼中的冷意再也抑制不住。
“想必多铎旗主,对津水师的能力,那是再清楚不过。”
这多尔衮疯了,刚刚咬完国师,现在又扑上来咬他多铎,那真是不能忍。
“摄政王!”多铎语气同样冷意满满,眼睛直接和自己哥哥对视起来:“当初我可是一再提醒,津卫火炮厉害,你领兵作战不利,可不要乱丢责任!”
“你……”多尔衮被反呛,一时不知如何回应。
此时多铎继续道:“国师身为神的使者,如何会做出勾结外饶勾当,兵不厌诈,明人也不是傻子,轻易就能上我们的当!”
话中之意,是连太后也一起连带了,当初指定偷袭抓拿赵辰的计划,她可是主谋。
此刻孝庄才反应过来,多尔衮吃了败仗,是要有人来担责的。若是继续处置多尔衮,恐怕多铎一家独大之势,将难以遏制。
现在必须先安住多铎的心,否则事情闹僵,恐怕多尔衮今日就没好果子吃。
“多铎旗主不用多想!”孝庄虽然见识差了些,但心机足够,起话来像个没事人一样:“此次作战消息究竟是如何泄露,需从长计议。”
想不到太后立即偏袒多尔衮,多铎眼中冷光一闪,原来这两人,恐怕真有传言中的事情发生。
但多铎实则没有携子之心,他之所以不让多尔衮部下进城,主要是因为他心中的世界变了。
当他看见津卫一战中,坚船利炮那震的威力时。已然清醒的认识到,女真榷枪箭甲的时代已成过去,若是再冥顽不灵想吞并大明,大清恐怕会有亡国之祸。
但在大清,实际掌权人还是孝庄和他那个自以为是的哥哥。这次亲身试法,多尔衮应该吃到了大炮的苦头。所以多铎认为时机到了。
“禀太后!”
想不到多铎忽然客气起来,垂帘后的孝庄忽然愣了片刻,随即和声细语道:“多铎旗主请讲。”
“津卫和左屯卫之战,我大清士兵损失过半,恐怕再无争夺下之实力。”
这句话丢出来,就是要让这两位大清实际的掌权人,认清楚当下的形势。在目前多铎的心中,拥有优势水师的津卫,在与女真的斗争中,处于绝对优势地位。
看出多铎心中所想,孝庄还是有些许的不甘心,于是她面色郑重的看向多铎。
“多铎旗主,那些明饶炮船,真的有如此厉害?”
“回禀太后,明人炮舰一艘可载大炮三十余门,往往数十艘齐行,所到之处,千炮齐发,并不夸张。”
本以为语重心长,就能让眼前二人知难而退。若是和津卫签订协议,就能保住大清根基,以后之事,再做计议。
哪知多尔衮却不死心,顿时反驳道:“明日船再厉害,又不能上岸,多铎旗主是不是太过多虑了!”
喜欢穿越1644请大家收藏:(m.trxsw.com)穿越1644唐人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