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3(2022年1月28日,星期五)——长笛修好了
早晨起床以后,我看着计划表规划今的日程安排,虽然放假莲是每学习和锻炼的任务还是挺多的。
做练习册、读书、练字、跳绳、英语打卡、做报、德育活动、网上红游,都得忙活好几个时。
而且今我又该开始练乐器了,真没想到爸爸这么快就帮我把长笛修好了。
我本以为能多偷几懒呢,结果爸爸效率这么高,我心里真不知道是该庆幸还是该懊恼。
三前在姥姥家我的长笛坏了,好几个音吹起来都不正常,声音出来都是呲的,听起来别提多难受了。
我跟爸爸视频,问爸爸怎么办,爸爸听了声音之后判断可能是有的琴键上垫子漏气了。
这方面爸爸比较有经验,上个月他刚把他的萨克斯送去修好了,他的萨克斯就是垫子漏气,当时的“症状”跟我的长笛差不多。
后来爸爸把萨克斯送去修理点儿换了一整套垫子,结果问题就彻底解决了。
乐器坏了,这下就算我想练也练不成了,爸爸都很替我着急。
但是我心里似乎有些的庆幸,因为这样一来每都可以少完成一项任务了呢,而且爸爸还不会因此而批评我,毕竟“我也不想”嘛!
然后两前我回家,爸爸马上看了我的长笛。
研究一番之后爸爸更确定了他关于“垫子漏气”的判断,并且拍了视频发给乐队长笛声部的陈老师,找专业人员咨询。
陈老师看了视频,给爸爸推送了乐团负责乐器的胡老师的微信。
爸爸加了胡老师,胡老师又帮忙联系了修乐器的老师,最后让把长笛寄过去,修好了会再给寄回来,而且如果不需要更换配件就是完全免费的。
爸爸十分感慨,人家这服务也太好了,效率又高,责任心又强,还不乱收费。
不像他自己修萨克斯,上网找了好多家,没几家靠谱的不,价格还一家比一家贵。
最后他是送去望京的一个乐器行修理的,花了一千多块呢,还是学校乐团好!
昨爸爸就把长笛给修乐器的老师闪送过去了,人家收着乐器不到半时就回复爸爸“修好了”。
原来果然是有三个琴键的垫子松了,老师帮忙调整了一下,已经解决了,没换配件所以不用收费,之后人家就把乐器又给闪送回来了。
拿到乐器我一试奏,嘿,全好了,而且吹起来比原来更轻快了,音色也有改善,修得太棒了。
不但效率高而且手艺还好,简直就跟换了件新乐器一样!
长笛修好了,今就得照计划练琴了,从坏到好只用了三,我想偷个懒怎么就这么难呢?!
修乐器的老师了,平常练琴的时候要多加注意对乐器的保护。
虽然垫子需要调整属于一种正常现象,而且也比较常见,但是如果保护到位就可以大大延长乐器的“寿命”,并且确保音色的稳定。
其实爸爸也常常这么提醒我,所以我决定还是注意点儿吧。
不然下次再坏,估计爸爸就该怀疑我是为了偷懒不练琴故意搞坏乐器了!
那好吧,以后我就不用长笛去捅猫咪了!
--------------------
第3854(2022年1月29日,星期六)——贴春联
在奶奶家吃完晚饭回家,走到家门口我却愣住了,因为门口的景象实在让我有些“陌生”。
我记得原来大门上只贴了一个福字,而现在不但原来的福字换成新的了,而且还多了一幅春联。
上联是“岁岁年丰添美满”,下联是“家家吉祥庆团圆”,横批是“福满人间”。
我站在门口看了半,仔细辨认了周围的景物,直到确认这确实是自己家门口,才敢拉门进屋。
进屋一看,家里两个阳台的推拉门上还各贴了一个新春窗花呢!
不出所料,爸爸我看到的这些都是他的“杰作”。
昨他开车出门,停车管理员拦住他向他赠送了一套春节礼品,有春联、有福字、还有窗花,今爸爸在家没事儿就把这些都贴了起来。
实话别看爸爸已经四十多岁了,但他还真是第一次在家里贴春联呢,也不懂这里面的“规矩”,所以还特意上网认真学习了一番。
贴春联可是在中国流传了上千年的传统习俗,从宋朝就兴起了,这里面的讲究可多呢着。
比如春联的上联应该以“仄音”结尾,也就是三、四声;而下联应该以“平音”结尾,也就是一二声。
就像爸爸贴的这幅,上联最后是“美满”,三声结尾;而下联最后是“团圆”,二声结尾。
贴的时候呢,上联贴在右边,下联贴在左边,这也是由中国古代的书写顺序决定的。
上面这些爸爸也是刚刚才学到的,因为现在城市里住四合院的越来越少,都住楼房了,还保留贴春联习俗的家庭也就越来越少,多数人都已经不知道该怎么贴春联了。
再加上现在大城市里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工作压力、学习压力、生活压力、健康压力都越来越大,能抽出时间来研究传统习俗的人少之又少了。
要不是爸爸现在没工作,也没机会闲在家里学习怎么贴春联。
城市里的人们总现在过年“越来越没年味儿”,但是大家真的应该反思一下自己。
看看真正的原因是不是自己把越来越多的传统习俗“抛于脑后”了,才搞得现在过年的气氛越来越淡。
所以从这角度爸爸现在“放空一下”,在家里“媳上一段时间其实也不全是坏事儿。
至少能让他“寻回”一些传统元素,给家里的春节增添一些节日气氛。
--------------------
第3855(2022年1月30日,星期日)——牛年最后一巡
今是大年二十八,明是除夕,后就到春节了!
牛年马上就要过去了,还剩下最后两,今妈妈单位也提前放假了,大家都已经进入到了过年休息的状态。
可是爸爸却偏偏就是闲不住,他今又去“巡山”了。
他因为明除夕要在家吃“团圆饭”,所以他要趁着今没事儿完成他的“牛年最后一巡”。
起来这回爸爸这个“长假”休得时机实在不好,不能出京,两个月了都只能“困”在本市,他的旅行计划全给耽误了。
不过即便如此爸爸也没闲着,不能出京就在市内转悠呗。
反正他这俩月几乎没有一是在家闷着的,把好多以前想去没去成的博物馆、景点都给“解锁”了,还“开发”了好多以前听都没听过的“众打卡地”。
尤其是进入2022年以后,爸爸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他要“全年至少巡山五十次”。
这下他就更忙了,每周至少去爬两次香炉峰,今这次“巡山”已经是全年的第十次了,一个月“巡”十次,照这频率最后肯定能“超额完成任务”了。
能以一次“巡山”来告别牛年、迎接虎年,爸爸觉得十分满足。
他在山顶还专门发了朋友圈提前祝大家“虎年大吉”,来自香炉峰顶的祝福当然也会更有新意。
虽然爸爸到现在都还没找到新工作,但是以他这种积极的心态和自律的习惯,我觉得爸爸肯定能及早找到一份令人满意的新工作。
毕竟像爸爸这么上进的人,在哪里都应该属于“抢手货”。
--------------------
第3856(2022年1月31日,星期一)——大年三十去哪了
今是除夕,非常喜庆,不过看着日历,我觉得十分奇怪——
昨是腊月二十八,今是腊月二十九,而明就是春节,今年的除夕为什么会在腊月二十九呢,那“大年三十”去哪儿了呢?
我问爸爸妈妈,他们也不懂,不过爸爸问了“百度”,终于把这个“大年三十失踪案”给解开了。
原来农历跟公历一样,也影大月”之分,不过农历是大月30、月29,这是由月亮的圆缺变化决定的,也就是“朔望月”的法。
“朔”就是太阳、地球、月亮在同一条线并且月亮在中间,这时候人们看不到月亮,就是农历每月的“初一”。
而月亮最圆、人们能看到满月的一称作“望”,就是农历每月的“十五”。
而太阳、地球、月亮的运动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每个“朔望月”的周期也不完全相同,有时候是29多一点,有时候是将近30。
因此农历的历法上就规定了“大月”,分别是30和29。
而今年的腊月正好是“月”,只有29,所以腊月二十九就成了牛年的最后一,同时也就没影大年三十”了。
其实这种没影大年三十”的情况并不少见,上一次出现是在2016年。
而之后的2025年到2029年,连续五年都会赶上腊月是“月”的情况,也就连续五年都会没影大年三十”呢。
不过没影大年三十”并不代表没影除夕”。
因为除夕指的是岁末的最后一个夜晚,也就是“月穷岁尽之日”,故而又桨除夕”。
所以正月初一的前一晚,不论是不是腊月三十,都是除夕,完全不会影响过年。
这下我就明白了,而由于我的好奇心,爸爸妈妈也跟着学到了有用的新知识。
要不是我提问,他们都还注意不到这桩“失踪案”呢!
其实别管腊月有多少、别管除夕是二十九还是三十,我都并不在意。
过年嘛,总是要喜气洋洋的,只要有的吃、有的玩、有的热闹就行!
--------------------
喜欢东东日记:光阴十二载请大家收藏:(m.trxsw.com)东东日记:光阴十二载唐人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