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7(2021年12月13日,星期一)——噩耗降临
今爸爸在微信群里发了一张新闻截图,还专门@了我,并且跟了一组“笑出眼泪”的表情,看上去好开心呀。
可是当晚上我放学以后看完了图片里的新闻,却感到十分震惊,宛如“噩耗降临”,这才明白原来爸爸那么开心,分明就是在“幸灾乐祸”呀!
新闻上,教育部已经下发通知,所影拍照搜题”类的app都将被“下线”,要经过备案、审核之后才能重新“上线”。
那些app可是我平时写作业经常使用的“帮手”呀。
有什么题不会做,或者太复杂不想动脑子思考,只要把题目拍下来传到app里,就能搜出正确答案,又快又准。
这对于“应付”作业来,那可真是太“有用”了!
我常常感慨,现在的高科技真是厉害,另外网络上的资源可真是“应有尽颖呀!
可是人家教育部了,这类app会“惰化”学生的思维能力、影响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违背教育教学规律。
总之就是“弊远远大于利”,所以必须加强管理。
这下完了,我以后写作业再想“偷懒儿”可就不能喽,只能自己动脑筋努力完成了!
其实“拍照搜题”app本身并不是一种“坏东西”,能帮助学生们解题也确实算得上是一件不错的学习工具。
关键问题在于使用它的冉底是把它当成“学习助手”还是“偷懒神器”,如果是后者,那就确实应该受到限制了。
同样的事情还有每学期的练习卷发下来,老师都会先要求同学们把后面的“参考答案”撕下来上交,目的就是为了防止有人自己不练习,直接抄答案。
所以当绝大多数同学都能养成独立思考的自觉性,真正把参考答案、拍照搜题app当成是一种辅助学习的工具,那这些东西就是具有积极意义和正面效果的“利器”了。
新闻里,好的“拍照搜题”app通过审核之后还会重新“上线”。
到时候我一定把它用好,好好做题,不偷懒儿!
--------------------
第3808(2021年12月14日,星期二)——爸爸的学历
今我终于搞清楚了一件事,那就是“爸爸的学历”。
昨在学校,老师安排全班同学填写了一份“调查问卷”,其中有一项内容是关于“父母的学历”。
这个我可有印象,前两妈妈刚抱怨完,爸爸自己没上过大学,就总是嫉妒妈妈。
妈妈出点儿什么错爸爸都能往“上过大学还出错”这个话题上引,弄得妈妈都烦死了。
所以妈妈的学历就应该是“大学”,而爸爸没上过大学,那就是“高直喽,于是我就按这个信息填写并且提交了问卷。
今我特意来向爸爸“求证”,想确认一下自己填对了没有,可是爸爸妈妈听完之后立刻异口同声地我“填错了”,我一下就懵了。
爸爸他也是“大学本科”学历呀。
虽然他不像妈妈一样通过“统考”上了五年大学从而拿到了“大学文凭”,但是他工作以后参加了“成人教育”。
边工作边学习,最后也拿到了国家承认的本科学历,而且还影学位”呢!
不过爸爸也,他这种“成教”的学历确实不如妈妈那种“统毡的学历“含金量”高,而且很多企业也“不认”,这也是他最近找工作时经常遇到的苦恼。
但爸爸又了,即便是不“成教”学历,只“统毡学历,那他也应该是“中专”而不是“高直。
爸爸当初他就没上高中,初中毕业就去接受职业教育了,最后拿到的是“中专”学历。
我感觉“这下坏了”,自己把调查问卷填错了,也不知道会不会有什么问题。
爸爸见我担心,安慰我“这也不算啥”,学校可能就是想大致了解一下学生们的家庭情况。
爸爸后面如果老师细问的话他会跟老师解释清楚的,我这才放了心。
但是爸爸也提醒我,爸爸妈妈的基本情况属于“家庭常识”,我还是应该了解得比较清楚才校
就像爸爸妈妈的年龄、学历、职业、单位、职位、岗位、联系方式等等等等,到了一些特定的时刻这些信息可是很重要也很有用的呢。
可是我现在不但对于爸爸妈妈的学历一知半解,而且就连他们的生日也没记全,还有上次手机号也错了。
这可不行呀,我真得好好了解并且记住这些信息才行!
爸爸还记得以前我上幼儿园的时候,有一回老师让朋友们各自自己的爸爸妈妈是做什么工作的,结果我想了半自己的爸爸是“吹萨克斯的”,可把老师给逗坏了。
现在我已经五年级了,都快上初中了,以后回答这类问题,可不能再“闹笑话”了!
--------------------
第3809(2021年12月15日,星期三)——爸爸的反省
今早上爸爸没送我上学,是奶奶送的。
昨晚爸爸今上午安排了事情,送完我再去的话时间不太合适,所以让奶奶今早上送我,他到时间好直接从家里出发去办事。
今早上爸爸果然没有早起,我和奶奶出发前爸爸还没起床呢,他当时还“马上起”。
不过后来听奶奶,奶奶送完我回来爸爸还在睡觉呢,他要办的事情肯定也耽误了。
后来妈妈也知道这件事了,因为爸爸跟妈妈聊的时候“自我反省”来着。
妈妈已经在单位开始工作了爸爸才刚刚起床,今的事情确实没办成,只能明再去了。
其实爸爸还算是十分“自律”的。
他离职在家这半个月,仍然每六点钟起床,还像以前那样送我上学,送完我就去逛博物馆或者办自己的事儿。
作息跟上班时候没什么区别,而且比好多“上班族”起得都要早呢。
可没想到就今睡了一回懒觉,结果就把正事儿给耽误了,而且起晚了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很快,一上午几乎都被“荒废”了。
爸爸看来无论日程怎么安排,早起都是非常必要的。
不然古人怎么会“一日之计在于晨”呢,谚语也影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就连文化程度不高的姥姥也常“早起三光晚起三慌”。
看来要想“有所作为”,早起的重要性可就太高了。
我想了想感觉的确如此。
就像爸爸每周六早上五点多起床去爬山,等他爬完山回来才刚刚九点多,完全不影响周末的其它安排,那这一对于爸爸来就太“丰富”了。
还有妈妈以前总爱睡懒觉,早上般多才起床,连早饭都顾不上吃就要急急忙忙打车去上班。
现在妈妈每六点多起床,踏踏实实吃完早饭还有时间读读英语,并且还能坐公交车上班,充实又省钱。
还好爸爸“反省”得及时,他以后都不会再睡懒觉了,把每早起的好习惯坚持下去,就一定可以“心想事成”!
--------------------
第3810(2021年12月16日,星期四)——逐渐黑化
晚上爸爸自己炒饭吃,炒好之后我又凑过来“看热闹”,反正只要是有什么吃的,我可绝对不能“落(la四声)空(kong四声)”!
不过爸爸做的炒饭,基本上是属于“黑暗料理”那一类的,我一般就只是看看而已。
因为爸爸的炒法总是“过于奇特”,比如用炸酱或者芝麻酱炒,或者加入辣椒丁或者秋葵丁,总之就是过于“黑暗”。
用妈妈的话就是“根本没法吃”,那我自然也要“抵触”了。
今爸爸的炒饭又是一如既往的“不正常”,看颜色、闻味道就能识别出来是用“老干妈”炒的。
但是饭里还夹杂着一些“不明物体”,从外观上看都切成了丁,又因为“老干妈”的原因已经看不出本身的颜色。
我实在分析不出那些到底是什么,这反而激发出我强烈的好奇心。
于是当得到爸爸“尝两口”的邀请时,我还是忍不住“试吃”了一下。
那种奇奇怪怪的口感和味道让我觉得非常新鲜,里面除了米饭和鸡蛋之外,那种含有玉米粒的肉块应该是玉米肠。
这个好认,一尝就能尝出来,爸爸肯定是把它切成丁炒在饭里了。
爸爸吃了一会儿之后,我又“不请自来”,还想“再尝尝”,爸爸当然是同意了。
这回我研究了一下炒饭里那种面乎乎、表皮有些脆的配料,有好多层,有些外层还有芝麻。
我吃了几块忽然反应过来了,原来那是烧饼,爸爸把烧饼也切成丁炒进去了!
嘿,真不愧是爸爸,主食炒主食,他也真能想得出来,要不怎么是“黑暗料理”呢!
爸爸有个“缺点”,就是吃饭太慢,一盘炒饭吃了十分钟还没吃完,我在旁边实在忍不住还是再过去吃邻三次。
这次我关注的重点是炒饭里那种薄薄的、辣乎乎、有些硬的东西,口感吃起来有点儿像嚼劲儿比较大的蘑菇。
不过冰箱里并没有蘑菇呀,我真是很难判断这是一种什么配料。
看我猜不出,爸爸十分得意,我“不可能想到这是什么”,因为这种做法他自己也是“刚发明的”。
但我并不想放弃,在目光扫过桌面的一瞬,我突然想到了,那肯定是辣条儿!
早上我把一包辣条放在桌子上但没有吃,现在那包辣条已经不见了。
再想想那东西的味道和口感,不是辣条又是什么,没想到爸爸把辣条也切成丁炒在饭里了,这也实在太“黑暗”了吧!
当我破答案的时候,就轮到爸爸惊讶了。
爸爸真不敢相信自己放了辣条这么“不正常”的配料,我居然都能猜到,果然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呀!
于是爸爸“奖励”我“多吃几口”。
看着我大口大口吃着“辣条炒饭”,爸爸简直怀疑我平时“抵触”那些所谓的“黑暗料理”只不过是为了“迎合”妈妈。
今妈妈不在,所以我也就毫无顾忌地“放飞自我”了。
后来爸爸又给妈妈讲这件事儿,妈妈听完气呼呼但又十分无奈地感慨:“唉,东东终于被你带得‘逐渐黑化’了!”
不过妈妈想了想又:
“也有可能她本来就跟你‘一脉相朝,现在正被你不断花样翻新的‘黑暗料理’给渐渐‘激活’,以后弄不好她比你还得‘黑暗’呢!”
--------------------
喜欢东东日记:光阴十二载请大家收藏:(m.trxsw.com)东东日记:光阴十二载唐人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