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大家都赞同这个分法,就在分家契约上签字画押,契约村里帮你们保管。
因为你们是分家不分户,契约就不上交官府落户。
契约上包含本次协商内容,望你们如约遵守,村里也会监督你们。”
村长完环顾赖家几兄弟,看他们全都没有异议,就把契约一式抄录七份。
每个人在契约上签字画押,赖老头和赖家的兄弟俩一份,村里和官府留一份。
本次分家除了某些极个别人外,取得满意的成果,圆满落幕。
明智看分家结束,他正好有事和村民,面向老村长上前鞠了一躬道。
“村长,请容明智有一事要禀。”
村长看着秀才公笑的满脸皱纹,这是赖家村的希望,想啥都行,他不住的点头。
“各位村民,明智名下总计可以免除三十亩地的税收,去除掉我们家的十八亩地,剩余共十二亩地的名额。
分给村里读书人家每家一亩,如果读书人家太少,可以分给村里孤寡老人。”
赖老头和赖大几兄弟震惊的互相望着,明智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田地挂靠都不用咱开口就直接办啦!!!
虽然分家了,但孩子心里一直有咱,亲儿子也不过如此!
一般,村民将土地挂靠在秀才名下规避缴税,作为交换他们需要给秀才一点感谢费。虽然是自家人,也不是理所应该所有田都帮你免费挂靠。
赖死鬼感觉今腹背受敌,他亲老子给他一块空地的事情还没过去,他亲儿子开始当村里的大善人。
赖死鬼绝望的看向他儿子,希望他儿子能够看懂他眼神撤回这个决定。
儿子,你看看爹,你爹现在刚分完家,没地方住呀!!!
全村没有比你爹更艰难的孤寡老人,别的孤寡老人最起码有地方住,你爹就要流落街头啦!
他从来都是吃别饶,要别饶,现在自己儿子竟然要当大善人,他是亲儿子吗?
可惜,他儿子头都没转,连眼神都没有看过来,完话就看向老村长。
明智觉得赖家村读书人还是太少,不采取一些激励措施,穷困的村子什么时候能出头,光靠他自己一个人远远不够!
坐在椅子上的老村长立即起身,大喜的望向明智,这对赖家村可是大的好事!。
“明智,你的是真的吗?”
其他村民全都停下唠嗑,期待的望向明智。
明智一个读书人,话都出去还能有假,毫不犹豫点头。
“当然!”
毕竟,现在这个朝代能吃饱喝足很不容易,本来因为条件差犹豫要不要送孩子去书塾的村民眼睛全都亮了。
送一个孩子读书可不容易,不仅需要下很大的决心,还需要家里人都同意,这学费就是阻拦家人同意的主要原因。
现在明智给读书的人家免费挂靠一亩田,虽不是很多,但是也能帮他们减免一些读书的费用压力。
“只要孩子读书就可以免掉一亩地的赋税,咱今年努力劝家里让孩子读书,不然迟了不定名额就没有了。”
一个个心里有想法的,全都和枕边人打起眼神交流。
“好好好,今年只要给孩子报名书塾读书了,都来我这边登记,明智同意给读书人家免费挂靠田地。”
老村长非常开心,明智是明智的。
他家可是有一个正在读书的孙子,这一亩田的田税他家就可以免掉。不止如此,明智此话一出,赖家村的读书人会增多不少。
“明智,最近可以去找黄夫子拜师吗?”
明智抬眼想了想,估计夫子他们应该从府城回来了,但是也不是特别确定,稳妥点还是过几去黄土书塾拜访一下!
“村长,我过几去书塾给您问一下!”
老村长感觉村里孩子去黄土书塾读书有明智牵头,成功的概率应该挺大。
黄土书塾现在可火啦,自明智成为案首的消息传到镇上,最先知道消息的就是镇上的读书人。
黄土书塾本次府试一战成名,县试大家都还在观望,府试一跃变成整个镇上读书人心中的圣地。
一个书塾,本次府试两名学子第一次参加,两名学子全都考中,还有一名是十岁的案首。
里面的学生可以都是别的书塾挑剩下来的生源,除了黄夫子自己家的孩子,一个个家境都不好,明只能在黄土书塾学,明黄夫子教学能力非常厉害!
经过赖死鬼上次在酒楼里吐槽,八卦的人都知道案首当初拜师竟然还有些渊源,使得当初拒绝明智的郑夫子名声大噪。
挑剩下来的郑夫子现在别提多后悔了,之前明智考县试的第二他还能缓的过来,这次知道是府试案首直接变成秀才,他在床上连躺三不吃不喝。
十岁的府试案首,到手的鸭子,活生生被黄土书塾占了便宜,自己当初要是收下这个孩子,还有后来的黄土书塾什么事?
更别提经过赖死鬼的宣传,他在读书人中间名声大噪,都他是个有眼无珠的夫子,和他学能学个啥?
除了吐槽郑夫子,这些镇上的读书人也不忘盯着黄土书塾。
谁心里没有一点盘算,虽然他们已经有夫子,这么多年如果没读出成果,大号养废可以重新养号,自己不行还有儿子孙子,子子孙孙无穷尽也。
这么些年如果读出成果,那更知道教出案首的价值,家里还有别的孩子要读书。
没钱的家里人轮流盯着,有钱的派厮过来盯着,全都盯上了黄土书塾。
人多肉少,这么一点书塾一看可能就几个学生,不盯着可不行,要是去迟了人满了你就哭吧。
再加上,在明智庆祝案首举行的宴会上,大肆赞叹黄夫子,读书预备役的家长们热情极度高涨,案首都赞叹的夫子谁不想让孩子去?
于是,黄土书塾门口每都有人敲门,后面一群眼睛紧紧盯着大门,袖子都撸起来做好战斗的准备。
这么火热的书塾,靠挤可不容易挤的上,明智是黄夫子的得意门生,他要是帮村里的孩子问问,效果会好很多。
热闹看完的村民陆陆续续回家,想给孩子读书的琢磨办法劝家里让孩子读书,看热闹的和家里分享秀才公家分家趣闻。
人群散去,明智也慢悠悠的跟着赖家人回到老屋。
喜欢寒门科举小懒娃请大家收藏:(m.trxsw.com)寒门科举小懒娃唐人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