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结义
张轩一听就明白,袁时中还要一个保险。
毕竟乱世之中,尔虞我诈的事情多了。之前的好好的,翻脸就翻脸的事情,袁时中也见过的,甚至自己也做过,不压一个人质,袁时中才不会踏入闯营一步。
张轩微微皱眉道:“留罗少将军在袁营之中饮酒,这一件事情,我答应下来,只是我就不用参与到结义之中了吧。”
“如何不用?”袁时中道:“自从与张兄弟相识以来,我就知道张兄弟是人中龙凤,难不成,张兄弟看不起我袁某人吗?”
话到这个地步,张轩拒绝,都不大可能了。
张轩道:“好,我答应下来了,既然如此,有一件东西先给袁兄。”
完张轩从怀中掏出一卷书来,道:“此书名为《玉带编》乃是我傅公所遗留,上面也有我的批注,我借给你三日,三日之后,还请归还。”张轩微微一顿,道:“也算是我张轩,给兄长的礼物。”
袁时中双手接过来。翻开一看却,却见正文里面,有一行大字,乃是馆阁体,犹如墨印,而夹在大字之中,有一行字批注,字迹很,似乎不是用毛笔写出来的,笔画极细,极硬,有几分银勾铁划之福
书中所讲,大抵是行军打仗,细而化之的东西,而批注之中,更是详细描述,如何列阵,结果如何,翻到最后,还有不少新纸。上面写着张轩从项城之战后,所遇见的每次战事,有些张轩参与进去了,比如商河之战,临颍城南之战。夜袭汪乔年一战。有些张轩没有参与进去,都从参与者嘴中得到的消息整合出来的。比如白沙河之战,比如二攻开封之役。上面还有地图,都是张轩手绘,有的详细,有的不详细。
可以,这是就是张轩学习笔记。
张轩从来没有这么好学过了。
毕竟高考,考不上,不会让你死,但是现在之中,任何一次兵法考试,张轩如果通不过,就有可能身首异处。由不得张轩不努力,不专注。所以,笔记批注,都极其详细,不耐繁琐。没有古代兵书之中,那种玄之又玄的氛围,似乎将打仗当成一件手艺活。
这对袁时中来,太有用了。
毕竟袁时中与张轩差不多,都是半路入门学当将军。
袁时中虽然没有细看,就已经觉得其中真知灼见,最重要的,没有玄之又玄的语言,按书上法,直接可以操练。袁时中大喜,道:“传令下去,拔营北上。”
王显祖不明白袁时中为什么这么失态,不过,他也不敢反驳袁时中的话,道:“是。”
袁时中重重向张轩行了一礼道:“多谢张兄。”他斟酌词句却不知道该如何感谢张轩,只道:“大恩不言谢,今后但凡有用我的地方,还请开口,但凡我袁某人有一口气在,必不相负。”
张轩伸手搀扶住袁时中,道:“袁大哥客气了。你我兄弟,这是什么?”
袁时中看着张轩,忽然一笑,道:“好,你就是我袁时中的兄弟了。”
张轩并不觉得这有什么大不聊,不就是就是将课后作业学习笔记,交给别人看一看而已。但是在袁时中看来,就大不一样了。
什么是不传之秘,这就是不传之秘。
特别是兵法。
历朝历代对兵法的管控都非常严苛,比如唐代《李卫公问对》从来深藏大内,从不外泄。而很多兵法,都是形而上的东西,得很清楚,就如同《孙子兵法》但是对形而上的东西,具体怎么实际操作。却密而不宣,真正在兵书之中,涉及这方面的,也就是戚侯兵书,但是也不是太详细。
故而有人拿一本孙子兵法,就能打胜仗。但是更多的人,读一本孙子兵法之后,依旧不知道,何处当列阵,何处当用何兵?
袁时中觉得这一本书,就可以支撑起一个将门出来。
如此珍贵的东西,张轩居然给了他,这分人情他欠大了。
之前与张轩称兄道弟,乃至硬拉张轩加入结义之郑不过是客气而已,而如今,却有几分真情实意了。
袁时中大军北上,经过一日光景,在距离闯营曹营之南,十里之地扎营。消息自然传开了。一时间曹营闯营之中,轰动异常。李自成带着几分怒气道:“袁时中真是好胆量,居然敢回来。”
“闯王,不忍则乱大谋,现在袁时中动不得。”李信道。
“我知道。”李自成笑道:“待下大定,我有时间收拾他。”
李自成的笑意之中,带着一股冷意。
曹营之郑
张轩已经将消息带过来了。
罗汝才皱起眉头,道:“至于吗?我曹操一诺千金,要保他,就要保他,还让玉龙去做人质?这是信不过我罗汝才吗?”
罗玉龙也有一点不舒服,道:“袁时中麾下并不过乌合之众,看上去人多势重,但是实际上不堪一击,我带三千本部人马,就能击溃的,为了拉拢这样一个人,至于花这么大的力气吗?”
张轩道:“爹,哥。不管怎么,袁时中也都是一方义军首领,他与大哥,还有我结义,都是向爹自居子侄辈。且袁时中在河南义军之中,也算翘楚,拉拢了他,就拉拢了一大批人心,对将来有所助力。”
罗汝才明白,张轩所的将来,就是离开闯营之后,以曹营的兵力,想横扫江北,饮马长江,未免有一些单薄。如果以袁时中入手,拉拢一批人,却是不错的想法。只是罗玉龙想不出其中究竟。只是觉得袁时中徒有虚名而已。
“好了。”罗汝才道:“玉龙你就与凭之,去一趟袁营,量他袁时中也不敢搞什么花样。”
“是。”罗玉龙道。
张轩与罗玉龙一并去了袁营,袁时中早已在哪里等候多时,三人寒暄几句。
这并不是罗玉龙与袁时中第一次见面,不过,罗玉龙之前与袁时中没有这般亲近。
只是罗玉龙虽然奉父命而来,拼命压制自己对袁时中的不屑的,那股高傲劲,张轩有鼻子都能看出来,张轩唯恐袁时中不高兴,私下对袁时中道:“我这大舅哥,为人骄傲了一些,相处久了,就知道,他其实没有什么坏心眼。”
袁时中在乱世之中打滚了不知道多久了,岂能容不下这一点,道:“我明白。”随即有一点酸酸的道:“人家有一个好父亲,我比不得。”
张轩也是无法,又与罗玉龙私下道:“不管怎么,袁时中也是一军之主,你也要给些面子。”
罗玉龙冷哼一声,道:“我已经给了他面子,否则以他麾下那些杂兵,人数虽多,但如何能抵得过我麾下一哨人马,我还要认他为兄,这我都给了面子,还不够吗?”
三人叙过年齿,以袁时中三十余岁最大,其次是罗玉龙,再次是张轩。故而三人结义,以袁时中为首,罗玉龙为次,张轩为三。
张轩顿时觉得夹在他们两人之间,有些难为。
不管三人心中到底怎么想,三人在香烛贡品之前,焚香叩拜,歃血为盟,号称彼此之间“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义气相接,若有背盟,人共戮。”这种充满封建迷信的活动。
纵然张轩不大相信这个,但是在结义之后,也觉得彼此之间的关系亲近了不少。也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
闲言少叙,三人结义之后,就该做正事了。
喜欢明末求生记请大家收藏:(m.trxsw.com)明末求生记唐人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