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饭,江老爷子道:“二郎,你留一下,我有话对你。”
江玉燕要出去的脚步一顿,老爷子这个时候叫二哥肯定是因为草木灰的事。
她把手里的东西交给李氏,转身进屋。
靠着周氏坐在了炕上,周氏看了眼江玉燕,没有撵她出去。
江老爷子也没在意一个丫头片子。
他道:“二郎,这次的事情多亏了你了。”
“家里的情况你也知道,你爹和你二叔把家里的银子都败光了。”
“还欠着这么多外债,要是没霖里的收成那可不得了了。”
“爷,这是家里的事情,自然也是我的事情,这些干啥。”江书行道。
“嗯。”江老爷子点点头。
他道:“这个治虫害的法子我已经告诉里正了……”
江书行接话道:“是该告诉大家的。”
“家里的虫害被治住了,我想着县里还有些地方也受了虫害,所以明你跟你爹去告知乡里。”
“告诉大家这个好消息。”
江玉燕开口道:“爷,哪里需要那么麻烦?”
“您直接写封信去县衙里不就好了!”
“不懂别乱话!”周氏拧眉呵斥。
江书行也下意识想要驳斥,急功近利怕是会被……
江老爷子却意外地看了她一眼,他也想过写封信进去,毕竟官家权力更大。
只是他害怕有贪功之嫌,显得他急功近利……
江玉燕却没有就此闭嘴,她敏锐地捕捉到老爷子眼中的意外,道:“爷只要写封匿名信不就好了!”
匿名信?
是了,写匿名信,官家就知道,写信之人没有贪功之嫌,一心为百姓,不求回报。
再者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官府若是有心要查也能查出来到底是谁写的。
不查也不会有什么损失……
这样既能达成目的,也能在官府面前露个脸。
这倒是个好办法。
他心中暗自盘算一番,赞许地看了眼江玉燕道:“三丫头,你的不错!”
又想到周氏跟他三丫头近日来是变化,给家里赚了不少钱,他道:“你近日做的不错!”
江玉燕道:“这都是我应该做的,爷。”
第二一早,一封匿名信送到了县衙。
家里的事情都解决了,江老爷子回了县里,临走前还带走了死活要留在家里的江恒礼。
江玉燕拿着个碗,带着用油纸包好的方便面,去了上房。
把碗和方便面放在桌上,周氏一脸探究。
江玉燕又去厨房端出了昨熬好的骨头汤。
如今已经冷却地差不多了,只是一碗是果冻状,一碗则是没什么形状。
果然还是加了猪皮的效果好些,她暗道。
江玉燕端着果冻状的骨头汤,进了屋里。
周氏看着碗里的东西皱了皱眉道:“这是什么?”
江玉燕神秘一笑道:“汤底。”
她挖了一勺果冻状的骨头汤放进碗里,然后打开油纸,里面是一张金黄的面饼,放入碗中,加开水,又找了个碗把当盖子盖上。
“那黄色的东西是啥?看着有点像面啊!”周氏道。
江玉燕点点头道:“那就是面!”
“但是,面条子是软的呀,你这……”周氏比划着,想不明白面怎么变成硬邦邦的了。
“因为我用油炸了呀!”江玉燕眨眨眼睛道。
周氏瞪了眼江玉燕道:“不是了不许用家里的油?”
现在她话都不管用了,连三丫头都敢忤逆她,真是……反了……
江玉燕无辜道:“我没有用家里的啊,我自己买了板油炼的。”
“奶,我很听话的。”
周氏一听,一口闷气憋在胸口。
她叫江玉燕别用家里的油,不就是为了省点钱吗?
江玉燕倒好,直接自己买了,而且确实没用家里的。
弄得她也不是,不也不是,只觉得一拳打在了棉花上。
只能干巴巴地了句:“就你聪明。”
“奶,还不是你疼我?”江玉燕道。
“要不然我哪有那个胆子?”
周氏觑了她一眼,突然闻见一股子香味,是骨汤的香味和面香……
她看向江玉燕,江玉燕则笑了笑把盖着的碗挪开,热气腾腾的
周氏往里头一看,刚刚硬邦邦的面饼已经软化了,浸泡在奶白的汤里。
江玉燕把碗推前去,递上筷子道:“奶,你尝尝。”
周氏接过筷子,狐疑道:“没煮呢,能吃吗?”
江玉燕笑道:“已经熟啦,奶你快试试吧!”眼里充满期待。
这可是方便面的第一次亮相啊!
周氏用筷子挑起几根面条,吹吹热气,塞进嘴里,眼中闪过一抹惊艳。
面条挺劲道的,嚼起来有嚼劲,不像有些面软塌塌的。
还带着汤汁的味道特别正,浓浓的骨汤味,鲜得很,一口下去,感觉嘴里全是那股鲜香。
比外头十文钱卖的面还香!
吃了一口还想吃,接着周氏又往嘴里塞了一口。
江玉燕见状暗笑 看来方便面已经把奶拿下了。
她试探着开口道:“奶 你我们把这个拿去卖钱行不?”
周氏眼睛一亮,卖钱?
现在家里欠了那么多外债,正是缺钱的时候,要是能卖钱,那……
那可真是太好了!
“燕儿,你这个怎么做的,花的钱多不多,能赚到钱吗?”周氏问。
江玉燕靠坐在周氏身边道:“奶,你听我给你算算。”
“我花了四文钱买了两斤面粉,两斤面粉可以做八个面饼。”
“面好了要炸一下,一斤板油十五文,买三斤可以熬一锅。”
“还有骨汤,十五文一斤筒子骨,买三斤可以熬一锅,这个就不能重复利用,”江玉燕指了指桌上碗里的骨汤冷却的固体,“但是刚刚我只放了一勺,就能让面条都挂上骨汤的香味和鲜味。”
张氏道:“要买这么多东西啊!”
那不得花老多钱了?
“奶,不多呀,这个油是可以重复利用的,不是炸一次就不用聊。”江玉燕道。
“而且奶,你还没听我讲完呢!”
“我看过了,现在镇上最便夷面也要五文钱一碗。”她顿了顿道,“我们的素面,也就是不加骨汤的面,可以也卖五文钱一碗。”
“加骨汤的我们卖七文钱一碗。”
“然后面饼可以加大六文钱一碗。”
周氏盯着桌上的面,目光灼灼。
这可真是个好消息啊!
一锅汤可不只卖十五碗面啊!
面粉和板油的成本可以忽略不计。
喜欢穿越后,我家成了最大的蛀虫请大家收藏:(m.trxsw.com)穿越后,我家成了最大的蛀虫唐人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