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元嗣不想知道也不愿意去深究山谷里面最后发生了什么。
这两万多人最后只剩了不到三百人活着出来,他们的外貌用乞丐都形容不了。
辛兴宗本来是一双眯眯眼,现在眼眶深陷,皮包骨头,显的眼睛也大了许多。
他路上已经听花荣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讲清楚了,知道这都是吕师囊的计谋。
辛兴宗伸出瘦骨嶙峋的手,紧紧抓住杨元嗣的手臂,厉声道:“饶两个弟弟都死在这恶贼手里,指挥使一定要将他千刀万剐!”
杨惟忠也是老泪纵横,道:“下官带来的三千多儿郎都死在谷里,实在是憋屈!”
杨元嗣心中也感慨万千,他也是想着要给宋军复仇,不过更重要的是不要重蹈覆辙,这吕师囊不可觑。
陶宗旺带着他们下去休养,这时候麻石带领的蛮族青壮也赶了过来。
杨元嗣升帐议事,召集众将让他们敞开了讨论。
刘镇和刘光世都对于这种形式非常新奇。
大宋都是兵不知将,将不知兵,只听上面的军令行事,违反军令是要被杀头的。
正常情况下,将领率军出征还要有监军。
杨元嗣这样一个人率领三万多大军出征本来就十分罕见,现在又搞这个什么军事会议,更显新奇。
等他们看到登州军的下级军官都踊跃发言的时候,更是震惊无比。
关键最高军事统帅杨元嗣还是一副欣赏的样子,频频点头。
有些禁军和西军的军官也大着胆子提出自己的意见,那个叫吴用的书记官也一一记录。
据要是谁的意见被采纳,对于战争的胜利起了作用,那是有重赏的。
看着登州军的军官们畅所欲言,很多禁军和西军的将领们也谨慎的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看着堂下将领们畅所欲言,争得面红耳赤的样子,杨元嗣就知道,这场仗即使是打不赢也不会吃太大的亏。
自古以来,不管是什么行业,最怕的就是外行指导内校
大宋从太宗以后,所有率军出征的将领,都是外行指导内校
所以才有了高粱河车神的传,也有了寇准守檀渊的美名。
不管是什么战争,最后上战场的都是普通的军卒和中低级的军官。
他们虽然不可能从宏观上了解整个战役的来龙去脉,但是对于战场的细节却是最了解的。
大帐内的会议开了整整一上午,形成了十几条有用的意见。
杨元嗣将这些意见总结起来,做了最后的总结发言和部署。
众人在会议结束后还再讨论会上的得失和自己意见的对错,整个军营一派生机勃勃。
杨元嗣的策略也很简单,集中兵力,各个击破,不求一地的得失,消灭敌饶有生力量。
宋军开始誓师出征,分成了十几个军,一个军五千多人,每个军都有几个当地的蛮族向导。
大军进山剿灭叛军,骑兵是派不上什么用场,方腊叛军也没有重步兵,所有人都轻装上阵。
杨元嗣和景川刘十三在一队中,麻岩是他们的向导。
据麻岩所,这帮源洞里的大洞窟足足有七八个百个,方腊军也不可能每个洞窟都住人。
他们又不是野人,同样是要吃饭的,完全待在洞里不事生产,也撑不了多久。
吕师囊的目的也很简单,就是要挺过宋军大规模的围剿,耗走宋军大队,再图发展。
杨元嗣的想法跟他一样,不过正好是对立面。
他指挥着宋军稳扎稳打,从不冒进,一洞一窟的进行搜索,力图将叛军压缩到一个范围内,进行决战。
这个时候群策群力的优势就展现出来了,能预料到的困难宋军基本都提前有了预案。
吕师囊对于宋军的进攻早有谋划,他命人将毒药撒在山林四周的水源当中,期待宋军上当。
哪里知道宋军早就有防备,每个人带着水囊,水尽则是寻找合适的地方就地掘井,绝对不饮用不了解的水源。
吕师囊又在山林中的必经之路设计了陷阱埋伏,多放毒虫。
宋军则是都穿着厚底羊皮靴子,前锋土人探路,陷阱毒虫也没有起到什么作用。
杨元嗣指挥着部队稳扎稳打,将外围的洞窟逐个清剿,包围圈越来越少。
方肥和吕师囊在帮源洞的洞穴里不断接收败退而来的军卒,他们也知道决战的时候就要到来了。
睦州的气湿热,多数宋军都是北方人,能够保持完整的建制赶到圣公洞决战就很不容易了。
圣公洞是清溪最大的一个洞窟,洞口有五十多步宽,开在半山腰上。
吕师囊在洞口又筑起了一座半人多高的石墙,要想攻击洞口就必须要佯攻,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这个山坡人多了也施展不开,杨元嗣将善于射箭的射手组织起了两千人,准备对洞内的叛军进行火力压制。
禁军和西军中还有一千多弓弩手,也单独安排了一粒
杨信和李继恩都没有穿盔甲,一手持着木盾,一手拿着战刀开始准备攻击。
他们身后是神武军的精锐战士,分为六个梯队,一个梯队五百人。
在后面就是禁军和西军,他们手里拿着的是长枪大刀,准备做最后的决战。
战鼓响起,宋军开始发动了进攻。
吕师囊亲自站在石台上,指挥军卒放箭,只是他们的桑木弓弓力太弱,根本抵挡不住宋军的强弓劲弩。
前排的军卒有石墙阻挡还能好些,后排的方腊军在宋军第一轮齐射下就倒了一大片。
吕师囊见状急忙命令石墙上的军卒滚动圆石,阻挡山腰下的宋军。
这一招确实比放箭有用的多,宋军本来就需要仰攻,还要躲避滚石,一时间十分狼狈。
麻岩和麻石两兄弟穿着草鞋麻衣,手里提着一柄钢叉,背后插着五六支标枪。
他们身后的五六百蛮兵也是这个打扮,这群人如同猿猴般敏捷。
麻岩一边躲避着石头和弓箭,一边从背后拔出标枪开始反击。
这家伙的准头非常出色,他身后的军卒们也是如法炮制,纷纷将标枪投出。
这标枪虽然投掷大距离短,但是杀伤力却是十分巨大。
叛军们发出一阵阵惨叫,被钉在霖上。
喜欢穿越大宋:逆转靖康请大家收藏:(m.trxsw.com)穿越大宋:逆转靖康唐人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