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周期共振法则的雏形
通达信软件的回测界面在凌晨三点泛着幽蓝光芒,二十英寸的曲面屏上,2019至2022年的胜率曲线如蜿蜒的银蛇般伸展。陈默的食指在键盘上快速敲击,F12键的金属键帽因频繁使用而发亮,屏幕上68%的平均胜率数字在周线mAcd金叉、日线颈线突破、60分钟量能阶梯的三因子模型下闪烁,却在2022年q4的区域突然陡峭下挫——胜率腰斩至35%,如同平静的湖面突然裂开冰缝。
“量能阶梯的日均增幅参数必须卡死在15”陈默的声音在寂静的工作室里清晰响起,他指着老张屏幕上的60分钟量能模型,后者正在用数位板绘制量能曲线,“去年测试过星空科技的案例,单日增幅超过30%的标的,对倒交易占比超过45%。”老张的笔尖在屏幕上划出一道斜线,将5日均量线的斜率条件嵌入模型,回测曲线在2020年锂矿牛市段明显上扬,胜率数字跳动至82%。
“颈线突破幅度要不要同步调整?”老张调出中化科技的历史K线图,2023年那次假突破的上影线格外醒目,“之前设定的3%阈值太低,中化科技突破3.6%后还是回落,实际有效突破需要更强的力度。”陈默的目光落在屏幕上的成交量柱,突破当日早盘集中放量后午后萎缩的形态历历在目:“提到这个,我想起来了——真正的有效突破需要足够的幅度来确认,就像中化科技,幅度不够明主力信心不足。”他顿了顿,手指在键盘上敲击出颈线突破的新参数,“把幅度提高到5%,同时增加3日未回踩破位的条件,这样能过卖大部分假突破。”
老张迅速修改模型参数,2018年化工板块的回测数据立即更新:“识别率提高了9.2个百分点,熊市中的误判案例减少40%。”他推了推滑到鼻尖的眼镜,屏幕蓝光在镜片上投下细碎的光斑。
工作室的玻璃门突然轻响,周远山挟着一本泛黄的操盘日志走进来,鞋底在防静电地板上发出轻微的摩擦声。“2018年秋,我就是用类似的模型抄底。”他将日志摊开在陈默面前,2018年10月的K线图上,沪深300指数如瀑布般下泄,20日均线以45度角持续下行,“当时只盯着个股的周线金叉,没看大盘脸色,”他的指尖划过日志里用红笔圈住的指数曲线,旁边的批注字迹潦草却醒目——“熊市中个股胜率随大盘指数同步下降,单因子模型失效。”
陈默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下巴,目光落在日志中夹着的利弗莫尔语录复印件上:“‘市场只有一个方向,不是多头也不是空头,而是正确的方向。’”他喃喃自语,调出VIx波动率指数,2022年q4的数据显示,当恐慌指数高于30时,模型胜率比平时低20.3%。“但波动率指数太间接,”他摇头,想起周远山常的“市场水温”理论,“用沪深300指数20日均线作为大盘择时指标如何?均线向上代表中期趋势向上,向下则是下降趋势。”
老张立即调出2023年的实时数据,将沪深300指数20日均线向上作为过滤条件。4月大盘震荡期的胜率曲线从40%缓慢回升至55%,而5月指数拐头向上后,胜率曲线如挣脱枷锁般攀升至75%。“这就对了,”陈默在操盘日志上重重写下,笔尖在纸面上留下深深的划痕,“之前的模型是空中楼阁,没有大盘环境的支撑,再完美的技术信号也是沙滩上的城堡。”
周远山凑近屏幕,镜片后的目光扫过胜率曲线:“利弗莫尔还过,‘先看大盘,再看个股。’”他的手指点在2022年的低谷区域,“你看,当大盘均线向下时,即使个股信号全红,胜率也会被拖下水。模型现在缺的不是技术因子,而是对市场整体温度的感知。”
陈默盯着日志中周远山2018年的交割单,买入价下方用红笔标注着“忽略大盘趋势”的警示,突然意识到自己犯了同样的错误——过去三个月的研究聚焦于个股的周线、日线、60分钟线,却忽略了市场环境这个最底层的维度。“就像在暴雨中开车,”他低声,“即使车子性能再好,看不清路况也会翻车。”
下午三点,老张完成了初代模型的构建,四个维度的条件在三块屏幕上同步显示:
1. 周线级别:mAcd金叉且柱状图放大,优先选择水上二次金叉(即mAcd双线在零轴上方第二次金叉,避免低位无效金叉);
2. 日线级别:收盘价突破颈线幅度超过5%,且连续3个交易日收盘价站稳颈线;
3. 60分钟级别:量能阶梯达标,5日均量线以15幅度稳步上移,单笔超万手成交占比<30%;
4. 环境级别:沪深300指数20日均线向上(预留行业指数强度等扩展接口)。
“环境级的预留接口是关键。”陈默盯着第四项,调出锂矿企业A的实时数据——周线mAcd金叉、日线突破颈线5.2%、量能阶梯完美,但沪深300均线走平,导致其在震荡市中表现疲软。“这个标的就像一台马力强劲的赛车,”他对老张,“但现在行驶在坑洼的路面上,动力再强也跑不出速度。我们需要更精准的路况指标。”
老张在模型备注里打下“贝塔因子优化”的字样:“要不要加入行业指数与大盘的相对强度?比如要求行业指数跑赢大盘10%以上?”陈默点头,想起2020年锂矿牛市中,锂矿指数日均跑赢沪深300指数1.5%,模型胜率因此提升15%。
深夜,周远山的消息伴随着文件传输提示音响起,《股票大作手操盘术》的扫描件中,利弗莫尔的批注被红色高亮:“‘在你开始交易前,确保整个市场的趋势是向上的。’”附言只有一句话:“这里的‘整个市场’,就是你模型中的环境级因子。”
陈默盯着屏幕上的“环境级”条件,往事如潮水般涌来——251章阳光能源的mAcd陷阱、252章中化科技的颈线假突破、253章星空科技的量能对倒,这些失败案例此刻在模型中串联成线:所有的技术信号,都需要市场环境的背书。他调出2020年7月的复盘数据,当沪深300指数20日均线向上,且锂矿指数跑赢大盘20%时,模型捕捉到了齐锂业的主升浪,胜率高达89%。
“市场环境是土壤,周线趋势是种子,日线突破是发芽,量能阶梯是养分。”陈默在日志中写下新的感悟,笔尖在“土壤”二字上停顿良久,“没有肥沃的土壤,再好的种子也会腐烂。”
凌晨四点,老张还在调试环境因子,键盘敲击声和数据回测的蜂鸣声交织成一曲工业时代的夜曲。陈默关掉主屏幕,只剩下周线mAcd金叉的标的列表在副屏闪烁,其中一只锂电标的引起他的注意——周线水上二次金叉、日线突破颈线6.3%、量能阶梯达标,但沪深300均线刚刚拐头,行业指数跑赢大盘12%。
“明重点跟踪这个标的。”陈默对老张,声音里带着一丝疲惫却坚定,“环境级因子的优化不会一蹴而就,但至少我们找到了方向。”他看着屏幕上的预留接口,突然意识到,量化模型的构建就像攀登雪山,每一步都可能遭遇新的暴风雪,但每一次登顶都能看到更广阔的风景。
窗外的空泛起淡青色,陈默在操盘日志的最后一页写下:“三周期共振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当技术信号与市场环境形成共振,才能听见市场真正的心跳。”墨水在纸面上晕染,如同他此刻的思路——从单一指标到多因子体系,从技术分析到系统思维,这是一场没有终点的修校
老张的回测程序再次发出蜂鸣,优化后的模型在2022年熊市的胜率提升至45%。陈默看着这个微的进步,明白真正的考验尚未到来——当实时行情中的标的触发所有因子,他能否克服心理障碍,严格执行模型信号?当市场环境突然恶化,模型能否及时发出预警?
工作室的门轻轻打开,周远山抱着一摞资料走进来,晨光从百叶窗的缝隙中斜切进来,在他手中的利弗莫尔笔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陈默知道,属于三周期共振法则的真正实战,即将在黎明后的市场中拉开序幕,而此刻的雏形,只是这场漫长征途的第一步。
喜欢股市搬运工请大家收藏:(m.trxsw.com)股市搬运工唐人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