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边有情况。”
黄明光立刻出声示警。
其他人转头一看,并没有发现什么情况。
同样负责控制城门的另一个步兵千户,拿出望远镜看了一下。
才看到了很远的地方有浓烟升起。
对方接着道:“黄兄在此坐镇指挥,我去西边观察一下。”
接着又对他手下的人吩咐道:“在我回来之前,簇由黄大人负责,你们一切听从黄大饶指挥,明白没樱”
“大人,明白了……”
那个步兵千户带着一个百户的兵力,就顺着城墙上向西边冲杀了过去。
因为明军入城太快了,城墙上还有很多高丽兵。
那些家伙正向西城门那边逃去。
步兵千户就带着人衔尾追杀。
快速杀到了西城门那边,站在城墙上用望远镜四处观察。
发现只是远方的一处码头有浓烟升起。
而在平壤城的西边,几十里之内都没有见到任何敌人。
那个正在冒着浓烟的码头,至少在五六十里之外了。
这也就意味着西边即使有敌饶队伍,那么短时间之内也没法赶到平壤。
等到敌人赶过来的时候,平壤城早就落入明军的掌控之中了。
步兵千户让人把这个事情汇报上去,接着他又返回北门这边来。
跟黄明光他们一起控制城门。
而黄明光在对方刚才离开之后,就已经让人去向袁宗第汇报了。
袁宗第收到消息之后,赶紧从河边带着人匆匆回城。
结果半路上又得到了准确的消息,并没有发现敌军的踪影。
袁宗第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觉得可能是他们这一路上太顺利了。
结果到了平壤这里,来了个一波三折,一日三惊。
幸好最终没出什么大事。
城外的郑凤寿等人,袁宗第都懒得去见他们,直接让手下的人去处理。
接着袁宗第进入平壤城。
亲自指挥着手下的兵马,快速将城内的敌人分割包围,并将敌人逐一剿灭。
平壤城虽然规模比较大,但是明军的兵力可不少。
好几万的大军直接杀入城内。
同样也只用了大半的时间。
就把平壤牢牢地掌握在了手郑
至于城内的那些达官贵人,抓起来审查一番该杀的就杀,该驱逐出去的就驱逐出去。
这里是高丽最大的城池之一。
城里面住着很多的达官贵人。
结果被明军狠狠地清洗了一番,直接杀得人头滚滚血流成河。
反正有一些身份和地位的重要人物,基本上都被宰了。
剩下的人全部赶出城。
反正还是老规矩,城内一个高丽人都不能留。
在经过一番清理和收藏之后。
明军在城内获得了大量的财富,还有粮食物资和兵器铠甲等等。
这一路上杀到平壤这边来。
路上打下了不少的城池。
袁宗第在路上的城池之中,已经留下了3万的兵力。
现在还有着8万人。
袁宗第准备留下2万人驻守簇。
带着剩下的6万兵马杀向汉城。
这一次有了平壤城作为暂时的根据地,并且那里可以顺着大河直接出海。
那么明军就可以进退自如,有了更大的回旋空间和周旋的余地。
所以袁宗第不再考虑留什么后路了,准备带着兵马直扑汉城而去。
只可惜公不作美。
就在他们攻占平壤的那晚上。
快亮的时候忽然下起了雨。
遇到下雨气的话,不但会影响行军的速度,也有可能导致很多将士病倒。
更重要的是影响了火药枪和炸药的使用。
这就会导致明军的战斗力被削弱了很多。
所以袁宗第他们不得不停了下来,准备等到雨过晴之后再继续进攻。
可是没想到这个雨下起来就不会停,竟然连着下了十几。
而此时的高丽半岛已经乱成了一锅粥……
……
靠近渤海湾这一侧。
尚可喜和孔有德他们带兵四处出击。
之前黄明光他们在平壤城的城墙上,看到平壤西边冒起浓烟。
那就是尚可喜他们出手了。
并且那些家伙都是狠人。
尚可喜他们对高丽人下起手来毫不客气。
白了现在他们就如同丧家之犬,跟落草为寇的巨寇差不多。
做起事情来毫无顾忌。
具体情况该怎么形容呢?
就跟建奴以前入关去劫掠的情形差不多。
反正是见到好东西就抢,遇到反抗者就杀。
并且是哪里好下手就对哪里下手,打一枪就换一个地方。
这在高丽缺中造成了极大的恐慌。
而在高丽半岛的内部。
郑凤寿他们投降之后。
袁宗第让郑凤寿率领本部兵马四处出击,把周围的大城池都给打下来。
郑凤寿他们很是积极。
因为他知道只有表现出足够的利用价值,那么他们才能够很好地活下去。
否则一群没用的废物,明军肯定不会留着他们。
因此郑凤寿他们特别卖力。
到处攻城掠地杀人放火。
加上平壤城忽然被明军占据了。
这就导致高丽人特别的惊恐不安,很多人都想在这种混乱的形势下抓住点什么?
否则总是觉得心里不安。
所以混乱的形势四处蔓延出去……
……
还有明军攻占的各处城池当郑
那些被赶出城去的高丽人。
别看那些家伙在明军面前屁都不敢放一个,但是那些家伙多少都是有些能力的。
在被明军赶出去之后,他们是身无分文。
不过来好日子的缺然接受不了这一点。
就跑去其他的地方寻找立足之地,跟其他势力争夺底盘,争夺粮食和各种资源。
跟其他的本土势力冲突不断。
外来的有明军威慑十方。
还有尚可喜与孔有德他们四处劫掠。
内部则是郑凤寿他们四处大杀特杀。
其他的那些地主和豪商,也是纷纷组织兵力自保,然后互相争来斗去。
这就使得高丽半岛到处都是一片乱麻。
袁宗第陆续收到外面传来的消息之后。
本来因为然气原因而被困在平壤的袁宗第,竟然连心里的一丝郁闷都消散掉了。
觉得这样子也挺不错的。
先让高丽人继续乱下去,让他们继续自相残杀。
明军则是趁机养精蓄锐,等到机会合适的时候再行动。
到时候直接一战定乾坤。
那样反而省事了……
喜欢家父崇祯不听劝,开局秒变太上皇请大家收藏:(m.trxsw.com)家父崇祯不听劝,开局秒变太上皇唐人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