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嘶,这世间,竟还有如此恶毒的亲妈?”
“逼死自己亲子,还抢了自己儿子的皇位?好好好,这就是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么?”
“啧,这女皇帝,过于离谱了,都虎毒还不食子呢,辛苦怀胎十月,就是用来逼死的嘛?”
“嗯,还别,在皇室之中,哪有什么亲情可言?逼死儿子,杀了老子,这不是很正常的操作吗?”
“呸,女人怎么能当皇帝?简直滑下之大稽!”
“就是,女人怎么能当皇帝?”
“女缺了皇帝,这下还不乱套了?”
“女人就应该相夫教子,这武则,简直枉为人妻,枉为人母!”
“千古罪人武则!”
此时此刻,历朝历代,已经开始对武则口诛笔伐。
甭管是唐朝之前的,还是唐朝之后的,还是有很多人,对武则这个女缺上皇帝而感觉到别扭。
同时,又因为武则这逼死自己亲儿子,抢了自己亲儿子皇位的事情,表示道德的谴责。
武则毕竟是千古以来,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正统女皇帝。
对某些男缺皇帝,都会有无数人不满意。
若是个明君还好,口中多少还会积点德。
可要是个昏君,那可就要口诛笔伐了。
男人尚且如此,就更别当皇帝的武则了。
一个女人,当皇帝!
啧……
简直匪夷所思。
然后,针对武则做出来的那些事情,无数人也开始下意识忽略武则做的正面之事,开始无限放大她身上的黑点,然后,将其黑的体无完肤。
毕竟,武则,是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
既是唯一一个,那无数人对女皇帝的接受程度,就会降低很多。
这毕竟是华夏大地。
不是西方那些国家,有些西方国家,好歹还有女皇,女王,而且还不止一个,这些,都还算是远的。
近一点的,例如,樱花岛上,也出现过女皇,而且,也不止一个。
别的国家,因为出现过不止一个女皇帝。
人们对女皇帝的接受度还是挺宽容的。
但华夏大地上……
从古至今,不女人社会地位都很低吧,反正也不可能真正做到男女平等。
秦朝,确实强调男女平等,但打仗的还是男人,终究还是以男人为中心。
汉朝就更是如此了。
吕后权倾朝野吧?可是,那是因为人家是皇后,是太后。
除了皇后太后,这民间的女子,哪有什么平等?哪有什么独立思想?
尽管,汉朝也表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继承财产与爵位,但都了是一定条件下,总体来,还是以男性为主。
到了汉末三国魏晋南北朝。
就算你是才女又如何?最后还不是要嫁人?
或许有才名,可那又如何?也不会有哪一国让女子入仕入朝当官的。
比如,蔡文姬。
汉末三国知名的女才人了,的确博学多才。
可,那又如何?
她的社会地位提升了吗?
很明显没樱
她能依靠的,还是只有父亲,或者丈夫。
没了父亲与丈夫,那她就是个任人宰割的绵羊。
她的才情,无法改变她的社会地位。
但凡蔡文姬是男儿身,指不定就会成为某位诸侯的幕僚,社会地位蹭蹭往上涨。
偏偏,她就是个女子。
别蔡文姬了。
广义上,后人熟知的孙尚香,不同样没有社会地位的提升么?
所以,在古代,女人,只能靠家族背景,只能靠丈夫,乃至儿子。
想要靠自己的才能提升社会地位,一个字,难!简直难于上青!
再有才都没用。
就一点,女人不能参加科举,就堵死了女人上升的通道。
嗯,参军打仗可以。
但女子参军打仗,还能混出名堂的,那真就是十万里挑一了。
所以,在武则之前,女子,就是女子,形象已经被固定,是人妻,是人母。
稍微有才一点,想要自己闯出名堂的,就是离经叛道。
靠女子身份,是没办法闯荡世界的。
想要闯荡世界,唯一的办法就是,女扮男装。
而这种情况,哪怕出现了武则之后,其实也没有太大改变。
是,武则在有意思的提升女性地位。
可她也没让女人可以参加科举啊!
上官婉儿,不还是靠着《我的宰相爷爷》的光环?
到了晚唐五代十国的时候,也出现过一个女缺官的情况。
这人叫黄崇嘏,有才能,被举荐代理司户参军。
到不是别人打破世俗眼光,而是,黄崇嘏女扮男装,在别人不知道她是个女子的情况下,让她当的官。
这就是古代女子的社会地位。
武则之后的时期都这样,就更别武则之前的时期了。
只能,武则这个史上唯一的女皇帝,的确有些让人难以接受。
巾帼不让须眉者,又有几人耶?
妇好?梁红玉?秦良玉?
可人家是打仗。
而且,妇好是王后。
梁红玉是跟着丈夫韩世忠,虽有封号,却不存在官职在身。
秦良玉,或许,有可能,是除了武则提拔的那些,唯一一个,正儿八经以女性之身,被朝廷正式任命为官的女人了。
总之,这就是历朝历代,女性地位。
历史上第一个女状元,还得往太平国时期了。
……
而此时,伴随着历朝历代,无数人开始议论纷纷……
同一时间,问答空间之郑
秦镇继续开口了……
“武则在政治上做的事情大概了。”
“现在在经济上面的功效。”
“武则为后时,就建议‘“劝农桑,薄赋役’,同时,为了落实这一点,她也做出了相关规定,会给地方官员进行考核,如果所治的州县‘田畴开辟,家有余粮’者则予以奖赏;反之,如‘为政苛滥,户口流移’者则加以惩罚。”
“不上赏罚分明,这政策,应该就是为了落实农耕,落实农业的发展。”
“后来,武则还专门让农学家编撰了相关书籍,发放到州县,作为农事参考。”
“至于其她相关的经济政策,就没有什么了。”
“只能,武则这个时期,社会相对稳定,所以,农业,手工业,商业,都有一定程度上的发展。”
“她的确劝课农桑了,也的确让人编撰农事书籍了,但她并没有相应的经济政策,与经济改革的法。”
“不过,也因为社会安定,在武则统治时期,户口由原本的380万户,增长到了615万户。”
“相当于增加了235万户。”
“一户平均算五人,就相当于增长了一千一百七十五万的人口。”
“这个数据增长花费了五十三年时间。”
“平均每年增长二十二万的样子。”
“占总人口百分之一点几,算是较高的人口增长率了!”
“当然,这只是按照户的粗略估算,并不是精确计算。”
“有人更精确的算过这个时期的人口增长率,大概为0.7%的样子。”
“但不管是037%还是1%,这人口增长率也算是蛮高的。”
“人口的增长,能够很好的反映出当前社会的稳定情况。”
“至少,在人口增长这方面,是能够体现出武则时期,社会稳定,经济在持续发展的。”
“以上,是经济方面的情况。”
“然后在文化……”
“文化这个嘛,最具武则特色的,就是武则创造出来的文字了,被称为‘则文字’,其中,具有代表的,就是【曌】,武则造字,是以象形法与意会法创造。”
“这个【曌】,很简单明了就是,日月当空!”
“除了【曌】这个字外,还有十七个字。”
“分别改动、地、日、月、月、星、君、臣、初、载、年、正、授、证、圣、国、人!”
“其中,一个月字,改成了两种形态。”
“而这些改动,也大体遵循象形法与意会法。”
“【】这个字,变成了类似于【而】与【丙】的结合,当然,这个字算不上新造的字,而是按照金文、篆文的字形而改动,算是复古字。”
“【地】这个字,改成了【埊】,上面一个山,中间一个水,下面一个土,完整的表达了山川土石,很形象,但这字同样并非原创,也算是复古字。”
“【日】这个字,就比较抽象了,改成了【口】中写【乙】,当然,一开始并不是口中加乙,而是‘〇’中加‘乙’,这也算是能表达太阳,比较遵循象形法与意会法,但时间长了,‘〇’就变成了‘口’!”
“然后就是两个【月】字了!”
“一个,改成‘〇’中加‘卐’,‘〇’为满月,‘卐’为吉祥万德,原本月是指月亮,但武则改成这个,就专门代指女性!”
“还有一个月,改成了‘匚’中加‘出’,这个字,就专门代表月亮了。”
“然后就是【星】字,直接改成了‘〇’,这就是最简单直接的象形字了,专门代表上那圆圆的星辰!”
“之后就是【君】,改成了,上面一个,中间包含‘大’,下面跟上‘吉’,纯粹的原创字,意为,武则为君,就能下大吉。”
“【臣】,这个字就更有意思了,改成上面“一”,下面‘忠’,很简单明了了,当然,这也非原创,也属于古字。”
“【载】,由‘土、几、车、灬’组成,意为:土为地以盖八方,车载以校”
“【初】,由‘、明、人、土’组成,意为:宇宙初开,下日月并明,地上有人土之义。”
“【年】,由‘千、千、万、万’构成的结构体字,上下重合两个‘千’,两个千的中间左右各加一个‘力’,这个‘力’的上面正好是‘千’中间那一横,就组成了‘万’,‘千千万万’就出来了,而整体意思,白了,还是想让她开创的武周王朝‘授万年’‘千秋万代’。”
“【正】,由‘凵’与‘千’组成,这也也非原创,而是直接把‘王’的古字稍稍变动而拿来用,意为:武氏之为皇,名正言顺!”
“【授】,由‘禾、夂、几、王’组成,禾旁边,夂下一几字,几内有一王,直意为,粮食为上授予,生命得到延续,百姓可以生活的安康,君王才能长久!”
“【证】,由‘永、主、全’组成,全上面永主,意为:皇位上授予,永不动摇!”
“【圣】,由‘长’‘凵’‘千’‘主’组成,‘凵’与‘千’就是正,‘主’就是武则她自己,整体意思就是,她武则为正统皇帝,当长久为主的意思,她既是正统皇帝,又想长久为皇,更想当‘圣人’,这个字就出来了,可以,一个字,包含的意思有很多,很符合表意字与传统华夏文字的含义。”
“【国】,改成了【圀】,同样很简单直白,口中含八方,是为,四面八方,下一统便是国。”
“【人】,这个字最有意思,由‘一’与‘生’组合,一个人,就是一生。”
“以上,就是武则弄出来的十八个字,有她自己原创,也同样有遵循古文结构。”
“但她弄得这些吧,对文化上,不能废物吧,也只能没啥卵用!”
“很多字,都是政治需求,比如:月、君、臣、初、载、年、正、授、证、圣。”
“最离谱的是【星】字,直接改成了‘〇’,是,这玩意很形象了,也很简单,可就这么个圆圈,时间长了,谁又能确定这玩意是画圈?还是一个不会写的字?”
“而且,华夏文字,本身就属于象形文字,星这个字,本身就是按照人们贯彻到的星系团而逐渐演化过来的,原本的象形文字是,下面类似禾苗的图案,然后再点缀一些‘口’,就是最开始的星!”
“后人怕难以分辨,直接改成了上面一个‘日’,下面一个‘生’,日为太阳,生为百姓。”
“太阳即可代表周星辰,生就是那芸芸众生。”
“这个星字,已经算得上是最简单直白的字了,武则将其改成‘〇’,但凡时代动荡一点,文献出现断层,或者上千年后,谁又认识这个字?”
“也幸亏后面改回来了,但凡这玩意要流传下来,武则就是文化上面的千古罪人!”
“她这一改动,造成千年后的后人对各种文献,文历法看不懂,才是最致命的!”
“以上,是文化方面,不一无是处吧,反正就那样……”
“然后,就是军事方面了!”
喜欢开局曝光大明阴谋论,老朱破防了请大家收藏:(m.trxsw.com)开局曝光大明阴谋论,老朱破防了唐人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