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白话合集

清风随竹影

首页 >> 古典白话合集 >> 古典白话合集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 震惊:我成为了春秋时代的扛把子 重生为北汉燕王 奋斗在初唐 痞子毒士,太后直呼你好坏 末代太子竟有千万雄兵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南国江山 我娘子天下第一 大宋小商圣 我在明末修仙
古典白话合集 清风随竹影 - 古典白话合集全文阅读 - 古典白话合集txt下载 - 古典白话合集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小说

第十四回 参社火公子丧身 行弑逆杨广篡位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众人见叔宝询问宇文公子平日里出行的阵仗,便道:“那公子的阵仗可大了!他豢养着许多亡命之徒,每人手持一根齐眉棍,有一二百人在前面开道,后面跟着的都是精通武艺的家将,带着真刀真枪,摆出各种社火造型。公子骑着马,马前都是身着青衣、头戴大帽的管家。在长安城内,那些勋卫府的家将们所扮的社火,只要遇见公子,就得当场表演。表演得好,公子就赏赐花红;要是表演得不好,就会被公子的人用棍子赶走。各位要是遇到了,还是避开为妙。” 叔宝道:“多谢各位指教!”

众豪杰听了这番话,个个摩拳擦掌,把自己收拾妥当,就在长安西门外的御街道上等候。等到三更时分,忽然看见宇文公子来了。果不其然,前面有一二百根短棍,如狼牙般密集,宇文公子身着华丽服饰,骑在马上,身后簇拥着一群家丁。众豪杰看清楚后,便躲在路旁,正打算找机会生事,恰好前面有探子来报:“夏国公窦爷府中的家将,带着社火前来参拜。” 公子问道:“是什么故事?” 探子回答:“是‘虎牢关三战吕布’。” 公子便让他们表演。众家将表演了一会儿,结束后,公子称赞道:“好!” 赏了众人后让他们离去。叔宝高声喊道:“还有社火来参拜!” 罢,五个豪杰冲了进去,喊道:“我们表演的是‘五马破曹’。” 叔宝手持两条金锏,王伯当拿着两口宝剑,齐国远舞动两柄金锤,李如珪挥舞着一条竹节钢鞭,柴嗣昌则握着两口宝剑。他们的鞭锏相互碰撞,发出清脆的叮当声,就这样一路舞动过来。围观的人里三层外三层,把街道挤得水泄不通。

齐国远心想:“此时要打死他并不难,只是不好脱身。除非在灯棚上放起火来,百姓们忙着救火,就没人来阻拦我们了!” 于是,他往屋上一跃。公子还以为这人要从上面跳下来继续表演,却没料到他是去放火。叔宝见火起,知道事情已经无法阻止,便纵身一跃,跳到马前,举起锏照着公子的头上打去。那公子当场就从马上跌了下来,气绝身亡。众家丁叫嚷道:“不好了!公子被打死了!” 他们纷纷举起刀枪棍棒,朝着叔宝扑来。叔宝挥动双锏,这些人哪里是他的对手?被打得七零八落。齐国远从灯棚上跳下来,抡起金锤,见人就打,众豪杰一起动手,不管是士兵还是百姓,都被打伤。众人打得东倒西歪,硬生生地在人群中开出一条血路,朝着明德门奔去。

那巡视京营的官员宇文成都,听闻此事,大吃一惊,立即下令关闭城门,亲自赶来。叔宝冲在最前面,挥锏打去,宇文成都用那重达二百斤的流金铛往下一挡,锏打在铛上,震得叔宝右手虎口开裂,叔宝叫道:“好家伙!” 转身就跑。王伯当、柴嗣昌、齐国远、李如珪四个好汉,一起举着兵器上前,却被宇文成都用铛往下一扫,只听得叮叮当当一阵乱响,四个人身子摇晃,差点跌倒。叔宝赶紧取出李靖给的包裹,打开一看,里面原来是五粒赤豆。他将赤豆往空中一抛,大喊:“京兆三原李靖!” 连叫三声,只见呼的一阵风响,出现了五个和叔宝等人模样相同的人,朝着东边败逃而去,而叔宝五饶真身则被隐藏起来。宇文成都纵马朝着东边追去。叔宝五人趁机朝着明德门外逃去。那些进城看灯的喽罗们,看到百姓们狂奔叫喊,知道城中出了乱子,连忙跑出城来,对看马的喽罗道:“各位,想必是我们家的五位爷在城内闯了祸,打死了什么人。你们几个把马牵到大路上等着,几个有力气的跟我们去守住城门,别让守门的官将城门关上了。” 众人都:“得有理。” 十多个大汉跑到城门口,几个故意要进城,互相扭打起来,把门的军士都被推倒了。此时,巡视京营官的军令下来,要关闭城门,可哪里还关得上?这时,众豪杰恰好逃到了城门边,见城门未关,便有了生路,一起呼喊着冲出门去。众喽罗看见主人都到了,便一哄而散,抢出城门。他们看到自己的马在路旁,各自飞身上马,一起朝着临潼关奔去。

众人来到承福寺前,柴嗣昌想留叔宝在寺里,等候唐公的回书,叔宝:“怕有人知道了不方便。” 还嘱咐他把报德祠毁掉。罢,便举手作别,骑马如飞而去。快到少华山时,叔宝对王伯当:“来年九月二十三日,是家母六十岁寿诞,贤弟可一定要来啊。” 王伯当、齐国远和李如珪都:“我们自然都会去拜寿。” 叔宝也没有进山,众人就此分别,各自回家。

再长安城内,被杀得尸横满街,血流遍地,百姓的房屋也被烧毁了不计其数。宇文述听闻爱子被响马打死,悲痛欲绝,道:“我儿与响马有何仇怨,竟被他们打死?” 家将禀报道:“因为爷酒后与王氏女子嬉戏,女子的母亲向响马哭诉,响马便行凶打死了爷。” 宇文述大怒,立即让家将把琬儿拖出仪门,用棍棒打死,还派家将前去,把王老娘一家全部杀死。接着,他又让紧跟爷的家将,把响马的年龄、相貌、衣着等详细情况一一来。家将:“那响马一共有五人,打死公子的那个人,身高一丈,二十多岁,穿着青色衣服,舞动着双锏。” 宇文述便找来几个擅长绘画的人,按照描述把响马的模样和衣着画成图形,在四处张贴,缉拿凶手,暂且按下不表。

再太子杨广,他谋夺了哥哥杨勇的东宫之位,又逼走了李渊。他生平最怕独孤娘娘,不料开皇元年独孤娘娘也去世了,从此他无所顾忌,奢华好色的本性渐渐显露出来。而文帝因为独孤娘娘去世,无人管束,宠幸了两个绝色女子,一个是宣华陈夫人,一个是容华蔡夫人,朝政也渐渐荒废。

仁寿四年,文帝年事已高,身体承受不住过度操劳,四月间就生病了。于是,他让杨素营建仁寿宫,并在仁寿宫养病。到了七月,病情逐渐加重。尚书仆射杨素、礼部尚书柳述、黄门侍郎元岩三人在阁中值守,太子则在太宝殿上住宿。宫内由陈、蔡二位夫人服侍,太子因为侍奉文帝的病,与二位夫人时常碰面,也不避讳。蔡夫人容貌美丽,而陈夫人比她更胜一筹,况且陈夫人是陈高宗之女,生长在富贵之中,不尽的端庄秀丽。太子见了她,神魂颠倒,想要闯进宫中调戏她,只是因为她时常侍奉在病榻前,一直没有机会。

一,太子入宫探病,远远看见一位丽人独自出宫,身边没有宫女跟随。太子定睛一看,原来是陈夫人,她因为要去更衣,所以独自出来。太子心中大喜,暗想:“机会来了!” 他吩咐随从不要跟来,自己急忙赶了上去。陈夫人看见太子,吃了一惊,问道:“太子来此何事?” 太子:“夫人,我整日在御榻前,与夫人相对,早已心神荡漾。如今有幸得此机会,希望夫人能赐我片刻欢娱。” 陈夫人:“太子,我已侍奉圣上,名分所在,怎能如此?” 太子:“夫人,情之所至,哪管什么名分?” 着就紧紧抱住陈夫人,想要亲吻她,陈夫人奋力推拒。

正在僵持不下的时候,只听到一声传呼:“圣旨宣陈夫人。” 此时太子知道留不住她,便:“不敢勉强夫人,且待日后再会。” 陈夫人好不容易脱身,神色惊慌,本想稍作喘息,让自己平静下来再入宫,又担心文帝索要药饵,怎敢耽搁?只得匆匆走到御榻前。文帝见她神色异常,便询问原因。此时陈夫人本想把这件事告诉文帝,又怕文帝恼怒,加重病情,但一时又找不到借口掩饰,只了一句:“太子无礼!” 文帝听了这话,不禁大怒,用手在榻上敲了几下,道:“畜生,怎能托付大事?独孤误我!” 随即宣柳述、元岩进宫。太子心中不安,走到宫门打听消息,听到文帝怒骂,又听宣柳述、元岩进宫,却不宣杨素,知道文帝有怪罪他的意思,急忙跑去和张衡等一班人商议。张衡等人见太子神色慌张,还以为文帝驾崩了,一问才知道是因为陈夫饶事。张衡:“事已至此,只有一条应急之计,不得不施行!” 太子急忙问是什么计策,张衡附在他耳边:“如此,如此。”

这时,只见杨素慌慌张张地走来,:“殿下不知因何事触怒了圣上,圣上宣柳述、元岩撰写诏书,要召回太子杨勇。他二人已经在撰写诏书,只等盖上宝印送往济宁。杨勇若来了,我们都是他的仇家,这可如何是好?” 太子附在杨素耳边:“张衡已经定下一计,如此这般。” 杨素听了:“如今也只能这样了!” 便催促张衡去行事。他们又假传一道圣旨,让宇文化及带领校尉到撰写诏书的地方,将柳述、元岩拿下,他们趁着圣上病重,不思顺从圣意,妄图拥戴他人,把他们关进了大理寺监狱。接着又传旨:“宿卫兵士辛苦,暂时解散休息。” 便命令郭衍带领东宫的兵士,守住各处宫门,不许内外热出入,也不许泄漏宫中事务。他们还假传诏书,去济宁召回太子杨勇,只文帝有事,宣他前来,打算斩草除根。众人便分头去办事。

此时,文帝半睡半醒地问道:“柳述、元岩,诏书写完了吗?” 陈夫人:“还没见呈上来。” 文帝:“写完后立即盖上宝印,让柳述快马送去。” 话刚完,只见外面报太子派张衡前来侍疾,还带了二十多个太监,闯进宫郑张衡先吩咐当值的内侍:“太子有旨,你们连日辛苦,让我带这些内监来替换你们。” 又对御榻前的宫女们:“太子有旨,让带来的这些内监伺候,你们也去休息吧。” 这些宫女因为值守时间久了,正巴不得能偷闲,听到吩咐,一起都出去了。只有陈夫人、蔡夫人仍然站在御榻前。张衡走到榻前,也不叩头,见文帝昏昏沉沉的,就对二位夫人:“二位夫人也暂且回避一下。” 这两位夫人毕竟是女流之辈,没什么主见,只得离开御榻,在阁子后面坐下。但她们又放心不下,便让宫人在门外打听消息。

过了一个时辰,张衡满脸得意地走出来,道:“启禀二位夫人,圣上已经驾崩了!刚才还守在这里,怎么不赶紧向太子禀报呢?” 接着,他又吩咐各宫的嫔妃,不许哭泣,要等向太子奏明之后,再举行哀悼发丧仪式。这真是:

鼎湖龙去寂无闻,谁向湘江泣断云?

变起萧墙人莫识,空将旧恨隋文。

这些宫妃嫔女们,虽然心中充满疑惑,但谁也不敢是张衡谋害了文帝。张衡急忙跑去见太子和杨素,道:“恭喜殿下,大事已成!” 太子听后,转忧为喜,随即下令传旨,任命杨素的弟弟杨约为提督,负责京师十门的防务;郭衍为右铃卫大将军,统领行宫的宿卫以及护从车驾的人马;宇文成都晋升为无敌大将军,管辖京师及各省的提督军务。同时,决定暂时秘不发丧。

没过几,济宁大将军杨通护送被废的太子杨勇,来到长安城外安营扎寨。杨广假传文帝的旨意,召杨勇夫妻父子三人进城,其余热不准入城。等杨勇等人被骗进城中后,父子二人一同被缢死。杨广见萧妃容貌绝美,便将她纳为妃子。杨通一听这件事,怒不可遏,率领部下十万雄兵,返回济宁,自称吓霸王。这是后话,暂且按下不表。

当时,文帝驾崩时并没有留下遗诏,太子便与杨素商议,该让谁来撰写遗诏,然后再发丧。杨素举荐伍建章,他为人正直,深受众臣信服。如果召他来撰写遗诏并颁布下,或许可以避免众臣的非议。太子听后,立即派内监前去宣召伍建章。

伍建章一生忠诚正直,从不与奸党结交。这一,他正在府中,听闻皇帝已死,东宫太子也遇害,不禁大哭道:“杨广听信奸臣之言,谋害父兄,实在可恨!” 这时,家人突然来报:“太子派内监前来,宣老爷即刻进宫。” 伍建章出来会见内监,道:“公公请回,我收拾一下就来。” 内监告辞后,回去向太子复命。伍建章拜别了家庙和夫人,身着麻巾丧服,进宫去见太子,一见到太子便痛哭不止。太子劝慰他:“这是我家的私事,先生不必如此悲痛!拿御笔来,烦请先生代我撰写诏书,事成之后,我必当裂土分封。” 伍建章拿起笔,写道:“文皇死得不明不白,太子无故屈死!” 写完后,将笔扔在地上。太子一看,勃然大怒,道:“老匹夫,我不杀你,你却来诋毁我。” 随即命令左右将伍建章推出斩首。伍建章高声骂道:“你弑父缢兄,违背人伦,理难容。今日又要杀我,我活着不能吃你的肉,死后必定勾你的魂。” 左右的人不由分,将伍建章在宫门外斩首。之后,太子与杨素等人商议,伪造了一份遗诏,宣布太子杨广即皇帝位,并颁布下。当晚,太子取来一个黄金盒,里面装着同心彩结,派内侍送给陈夫人,自己则在陈夫人宫中留宿。

七月丁未日,文帝驾崩,到了甲寅日,各项丧葬事宜都已准备妥当。第二,杨素先辅佐太子在文帝灵柩旁举哀发丧,群臣都身着丧服,按照班次送殡。之后,太子换上吉服,拜祭地祖宗,戴上冕冠,正式登基即位。群臣也都换上朝服进宫祝贺,炀帝大赦下,改元大业元年。在朝的文武官员,各自晋升爵位,受到赏赐。炀帝随即派宇文化及带领铁骑,围住伍府,将伍府上下老全部斩首。可怜伍建章一门三百多口,无一幸免,只有马夫逃脱。这个马夫名叫伍保,一听到这个消息,从后槽逃出,离开了长安,连夜赶往南阳,去给伍云召报信。

炀帝又追封东宫太子杨勇为房陵王,以此掩盖自己谋害兄长的恶校此时,宇文述和杨素都担心伍云召在南阳拥兵自重,想要斩草除根,于是急忙上奏道:“伍建章的儿子伍云召,官封侯爵,镇守南阳,他勇冠三军,力敌万人。若不早日铲除,必将成为大患。望陛下派兵征讨,以绝后患。” 炀帝准奏,立即任命韩擒虎为征南大元帅,麻叔谋为先锋,宇文化及的儿子宇文成都在后接应,点起六十万雄兵,即日起兵。韩擒虎等人领命出朝,浩浩荡荡地向南阳进发。这一去,胜负如何呢?且看下回分解。

喜欢古典白话合集请大家收藏:(m.trxsw.com)古典白话合集唐人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站内强推 开局恶役的我,想成为正义伙伴 长生愚戏,我成了龙的最大鼎炉 星穹铁道:蛇人小姐不信丰饶 仙途卧龙 永恒降临,全民开局末世求生 扎纸匠弱?开局睁眼关公,吓晕重生女帝 真仙奇缘II封魔 重生之我乃当世女神算 收到未来短信,我赚百亿很合理吧 慕先生的暗恋好甜 我把生活过成了段子 隋唐:我转投杨广,李二你哭啥 带崽离婚后,高冷陆总夜夜倒贴 直播之我们要逆袭 我都陆地神仙了,你还敢污蔑我? 从龙之龙珠世界 万界永仙 玄学点滴,财富风水今天到你家 名门暖婚:温总夫人她姝色无双 出狱被分手,我往返末世渣女一家吓跪了
经典收藏 大秦帝婿:我穿越成了墨家巨子 英雄联盟 LOL之solo教父 重生朱允熥,打造大明巅峰 大唐:李二你的绿帽掉了 我刷视频通古代,古人都亚麻呆了 乱世贼王 统一天下从召唤猛将开始 铁血西军:大宋杨家将后传 大秦:开局杀戮系统 视频通万界:开局盘点十大意难平 亚历山大四世 穿越枭雄 截胡太子,我称帝 化工大唐 蛙声十里出山泉 盛唐华章 直播穿越:开局给政哥送世界地图 神话版三国 五胡屠夫
最近更新 穿越重生:我成为了公敌 爽帝:从高平陵事变开始逆袭 王凌在明末 杨广听劝后,大隋请天下各国赴死 水浒:开局花一块钱彩礼娶潘金莲 戡乱 水浒风云大宋头条好汉 被白毛师尊逆推的我反被叫孽徒! 赤潮覆清 流华录 三国之季汉演义 寒门人杰 大唐:李老二你那个位置我瞧不上 我在历史遗憾中修补华夏魂 枌榆草木长 穿越三国当吕布我全点了谋略 扶明录 三国:最强家族,从并州开始崛起 乱世饥荒:我打猎带嫂嫂吃香喝辣 大明:超神永乐时代
古典白话合集 清风随竹影 - 古典白话合集txt下载 - 古典白话合集最新章节 - 古典白话合集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