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北蛮一战,加上和谈时的表现,二十出头的阿瑜成为京城炙手可热的公子哥。
不少世家起了要结亲的意思。
他没有娶世家之女,而是在论功行赏时向圣上请旨赐婚,求娶杜家的一位姑娘。
这位姑娘是杜老爷子的最的嫡亲孙女杜青萝,才十六岁。
他们第一次见面是在阿瑜被杜老爷赏识之后认干亲时。
那年阿瑜即将十岁,杜青萝六岁不到,杜青萝出于礼貌喊他哥哥。
后来他们没有任何联系,甚至不记得对方长什么样儿,再次见面是时局动荡之时。
那时北蛮大肆进攻,北境奋力反抗,双方死伤惨重。
杜青萝是杜老爷子最的孙女,从什么都不缺,没人拘着她干什么,所以性子很是随性。
随着年纪渐长,不喜欢像一般姑娘一样被拘在后宅,想走走就带上厉害的女护卫四处走走。
那年阿瑜十八岁,刚刚中了状元,因为边境死伤惨重,需要派兵。
十八岁的他跟圣上请旨,以副将的身份跟着一位老将一起前往北境。
中途遇上惹了麻烦的杜青萝。
本来杜青萝带了女护卫,护卫的打扮普通些,像个丫鬟,遇上麻烦时护卫还没得及出手,阿瑜出手了。
当时的阿瑜长得极好,杜青萝让人打听名字。
这一打听才知道是家中祖父念念叨叨的哥哥。
她没想到这个半路冒出来的哥哥长得这样好看,想着自己没事就跟着过去了。
这一去就去到北境。
杜家千金出现,那是直接住进将军府,崔知意帮着招待,还有崔知意的嫂子辛芸也到了北境。
除了她们还有好几个厉害的姑娘,像是会蛊术和医术的玲珑,会制药的琳琅。
杜青萝一去,一开始那是被当成大姐的,像是琳琅、玲珑、辛芸,哪怕是身为将军夫饶崔知意都去军营帮忙。
会医术的去救人,负责后勤的负责后勤,能帮什么忙就帮什么忙。
杜青萝一看战场这般惨烈,一看其他姑娘一个个都这么厉害,于是也去帮忙。
不会医术没关系,打下手总是会的。
最重要的是她家有钱,有时候药材不够时,人家一句话过去,药材立马送来。
朝廷的粮草还没到,她一句话,杜家立马送来。
基本上除了朝廷管控的兵器炸药,其他东西她都能让人送来。
大把大把的钱砸在北境战场,人也留在战场不回去。
年轻的姑娘看着守护国门的将士,想着北蛮那些蛮子冲进来之后的惨烈景象,那是死活不愿意走。
杜家派人来了好几次要把她带走,根本带不走,崔知意等人也劝过她,让她回杜家。
她不愿意走了,找到有意义的事情,就要留在这里救治伤兵。
她每次看到有人在她手里被救活,看着自己挽救了一条生命,一个家庭,就会觉得没有白活一场。
杜家的千金姐,生来就拥有这辈子都花不完的钱,却在自己觉得没事干的时候遇上一个长得好看的人,跟着去了一个让她彻底改变的地方。
她第一次看着本来被带回来的重伤将士,在救治过程中无能为力看着对方死在面前时,难过地嚎啕大哭。
后来她不会嚎啕大哭,会一边哭一边继续救另一个人。
有时候哭得太可怜,伤兵还会开玩笑哄她开心。
其他见惯生离死别的姐姐们也会时不时开解她。
她就在军营一直待着,直到北蛮投降。
战争结束了,不会再有人死亡了,她参加了军营了庆功宴。
她是杜家的千金,杜家为了这位千金一句话,那是各种名贵药材送过来。
北境将士死伤惨重,死不惨重,伤惨重。
靠着杜家源源不断送来的好药,还有派来的大夫,创造了一个奇迹,缺胳膊少腿的伤兵很多很多,很多在以往只有死路一条的伤兵愣是被救了回来。
琳琅、玲珑、辛芸医术都相当不错,可面对一拨又一拨的伤兵,她们医术再好,没有药也是不行的。
杜青萝解决了这件事,好药配上好医术,救活了一批又一批的伤兵。
庆功宴那,那些被救活的士兵齐齐上来感谢,感谢所有在危险中一直留在这里帮忙的她们。
杜青萝是最年轻的一个,也是第一次面对这样的场面,感动又激动,又哭又笑。
战场是一个极容易培养感情的地方,就像年轻的杜青萝和阿瑜。
阿瑜知道回京之后会面对何种情况,知道自己婚事将会被人盯上。
为了保持自己的立场,为了避免一些麻烦,更为了不因为婚事被人拿捏,那些世家女他不能碰。
杜青萝的出现不仅解决了战场上很多问题,也替他解决了婚事。
班师回朝之后还未论功行赏,阿瑜本身是进士出身,眼下朝中需要年轻的人,让他参与和谈。
凭着口舌逼北蛮不得不答应朝廷的要求后才到了真正论功行赏的时候。
那时圣上年岁不心了,太子早已监国,太子想把女儿许给他。
没等圣上的赏赐,他就出自己想要的赏赐,请旨赐婚于他跟杜青萝。
杜家给北境那些东西,朝廷知道,本来打算给杜家赏赐的,很大可能就是让皇家娶杜家女。
结果皇家盯上的一男一女要请旨赐婚,他们都是有功之人,又两情相悦,没有不赐婚的道理。
与此同时为了赏赐杜家,同意赐婚时还封杜青萝为县主。
王爷的女儿才有资格被封为县主,杜青萝一介商女跟皇族沾了边,有了封号和品级,家里又有钱,京城中那些世女就算是再有想法,这一下也不敢做什么。
杜家这些年一直为阿瑜走动,知道阿瑜以军功求娶杜青萝时,意外又不意外。
杜家扶持阿瑜,就是觉得杜家没有一个能靠着科举进入官场的人,又听人家是楚晏的外甥,年纪才情就比很多学子好,所以认下这个干亲。
杜家每年都会资助很多进京赶考的学子,当地的学子只要是家庭困难,可以去杜家寻求帮助,杜家对这些学子从来都是给钱就给钱,若是有商队进京,还会带上他们,防止他们在中途出现意外。
阿瑜就是他们投钱进去最多的一个,他也不负众望考中进士,是圣上钦点的状元郎。
人家还有军功,可以娶公主都可以。
要知道圣上对于各个公主的婚嫁从来都是寒门子弟为多,因为寒门子弟好控制,身后没有家世,皇族给予他们身份还把公主嫁过去,能让他们更加死心塌地为皇家办事。
但是圣上会让皇子们娶世家女,以此来稳住众多世家。
阿瑜的身份很适合娶公主,尤其是他立了军功和谈判成功后。
结果阿瑜的请旨赐婚,这让杜家觉得自己这些年没有帮错人,同时坚定无条件扶持他。
对于皇家封杜青萝为县主,杜家欣然接受又向皇家投诚。
圣上是位明君,可战乱使得国库不丰,对于杜家的投诚欣然接受,同时让杜家成为皇商。
杜家一时风头无两,圣上还准许杜青萝从皇宫出嫁,婚事以公主的规格办得很是体面,连太子都去喝了喜酒。
同样风光的还有楚家。
楚家又一次回京,这一次是楚晋拖家带口回了京城。
楚晏在岭南六年的军功换楚家的清白,让楚晋不需要当账房谋生,而是参加科举。
本朝律法,只有家世清白的男子才能参加科举,家世清白要求三代之内无犯法之男,三代之内无再嫁之女。
楚晋属于特殊情况,皇上特赦,允许其参加科举。
巧合的是楚晋跟阿瑜参加的是同一场科举,两人都中了进士。
五六十年前楚家爷爷就是这样拖家带口来了京城,十多年前楚家戴着镣铐流放北境,如今又回到京城。
一切好像是个轮回,一甲子一个轮回。
这一次楚家是添丁进口来的京城,刘娴治好身体后肚子很争气,基本上两年生一个,已经生了四个孩子。
最大的是儿子,中间生了两个女儿,最的还是儿子,两儿两女,家里热闹得很。
楚家重新回到京城,住的地方是以前的楚家,中间换了几位主人,最后再次住进楚家人。
至于阿瑜,他的府邸就在楚家旁边,两家挨着,经常串门。
楚家很是热闹,不过跟楚晏没有多大的关系。
楚晏留在北境,妻女自然也留在北境。
两个孩子马上十岁了,骑术和箭术都相当不错,楚晏的意思是等孩子到了十岁就送到军营,就跟当初的阿瑜一样。
其实他们进不进军营都一样,楚晏只要有时间就会操练两孩子,两个孩子一起上。
有时候将士来将军府找楚晏,有时间也会操练操练他们。
如今他们已经学会不少东西,性子也越发不同。
大宝稳重些,平时话比较少。
二宝性子活跃,心眼子比较多,有时候话气人,大家都他机灵鬼。
不过这是表面,要真机灵还是大宝机灵。
大宝的机灵不容易被人发现,那张脸实在乖巧,尤其是和二宝在一起的时候,都觉得大宝是乖孩子,会被弟弟骗。
实际上大宝被骗都是愿意被骗,若是不想被骗,二宝就是破喉咙都骗不到他。
崔知意看着兄弟俩性格迥异,偶尔看着他们斗智斗勇,悠闲地过着自己的日子。
两个孩子基本上不需要她管教,她也乐得清希
她也不想偷懒的,可这些年为了帮楚晏稳住后方,她过得不轻松,整日担惊受怕。
尤其是楚晏被北蛮算计,被人家一主一副两位将领给刺得重伤昏迷时,她一边要稳住孩子,安排一些后勤之事,还要照顾楚晏。
楚晏那次重伤昏迷了好几,人家耍阴招,用了脏东西。
期间楚晏反复发烧,伤口反复出现问题,反复发烂,最后伤口上的肉被剜去一块才保住一条腿。
玲珑在给他救治时她就在门口,看着别人端出来一块腐烂的肉。
不是一块,是一坨血肉,她没有进去都能闻到里面漫出来的血腥气。
楚晏昏迷的那段时间她每夜每夜睡不着,尤其是看着那张没有血色的脸,他连呼吸都轻的快要听不见。
她一晚上要惊醒好几次,每一次看到他一动不动的样子都下意识要去试试他的鼻息,生怕他没有了呼吸。
她是见惯了生离死别,可看到楚晏过了一又一依旧没醒,她感觉自己快要撑不下去了。
好在玲珑医术极好,把基本上死路一条的他救了回来。
救回来之后就是恢复期,当时的战场阿瑜装作楚晏的样子跟敌军交手好几次。
战局瞬息万变,楚晏并不敢休息太久。
好在他身体好,加上各种好药用上去,伤还没好就继续上战场。
这也导致他的伤口反反复复没好,留下一些毛病。
她看着他这样,看着每次回来包扎的布都渗出血。
她真的是日日担惊受怕。
担惊受怕的日子过久了,眼下好不容易闲下来,她是真彻底闲下来,闲下来的日子在养生。
她三十一岁了,26岁到30岁的时候担惊受怕,忙,吓得她都变老了好多。
一闲下来觉得自己难看死了,各种养颜美容的方子开始用上。
比如药水泡脚,比如艾灸,又比如刮痧,还有吃药,用七白粉抹脸。
她是爱美的,也有女饶心思。
北境的姑娘真好看,到处是年轻的漂亮姑娘,那些想对楚晏自荐枕席的姑娘从来没有断过。
怕色衰爱弛吗?怕被年轻姑娘取代吗?怕楚晏对那些漂亮姑娘动心吗?
实话某些时刻有这样想过,不过很快就不想了。
楚晏已经快四十岁的人了,忙于军务的他依旧有着不输于年轻男子的体魄。
时间好像格外优待他,那张脸并没有多少变化。
他是个对自己要求很高的人,十年如一日保持着用冷水洗澡的习惯,哪怕是寒冬腊月。
北境的冬特别特别冷,一把年纪的他用冰水洗澡时眉头都没皱。
身体好的她嫉妒到不校
要知道人家都没想过养生这回事,而她讲养生。
什么春饮花茶,夏饮绿茶,秋饮清茶,冬饮红茶。
什么红枣泡枸杞,什么桂圆菊花茶,日常喝水总要放一些对身体好或是养颜美容的东西。
女人就要养着,不养太容易变老,看到楚晏那张多年来没什么变化的脸,她决定好好养身。
至于生意的事儿,她完全不担心,也不担心没钱。
这些年多多少少买了些铺子和田地,铺子租出去,土地租出去,自己收收钱。
还有岭南那边的庄子,还是她的,不过交给王绫处理,她就收收王绫送来的钱。
在王绫的管理下,岭南官道开通的时候绸缎的生意就已经扩大,收入一年比一年高。
随着岭南的发展,绸缎的生意就没差过,她每年都有不菲的收入。
她现在可以每躺着收钱,孩子又有楚晏在管,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悠希
要不悠闲的就是她母亲,这些年她母亲总让她再生几个孩子,因为她的嫂子辛芸第四个孩子刚怀上不久。
大的是闺女,后来又生了两个儿子,如今肚子里还有一个。
她父母可高兴了,每次给她写信都让她再生,什么人丁兴旺最好。
又什么两个儿子这么大了,赶紧生一个闺女养在身边,这样身边热热闹闹才好。
两个儿子也想要个妹妹,被她坚决拒绝。
她已经过了三十岁,清楚感觉自己没那么健康。
早些年的风寒很快就好,如今受了风寒要好几才能好。
除了这些还有身体恢复的问题,她比辛芸大了那么多岁,人家年轻,身体康复更快,她年纪大康复没那么快。
她有看到年纪大一点的妇人坚持生孩子,生下来之后肚子上的肉很难恢复,整个人也有了很大变化,肉眼可见的不好看起来。
她已经有两个孩子了,不想自己为了生一个孩子变成那样。
另外一方面是她没有精力再去照看一个孩子长大。
看着两个可爱又聪明的孩子,她觉得够了,要是再生,未必能生出这么好看这么可爱的孩子。
生孩子的事情上楚晏跟她想的一样,因为他这些年好累,等把两个孩子培养成材,等他们能像阿瑜一样自立时,就不管孩子了。
骡子还有休息的时候,何况是人。
他们都计划好了,圣上重用阿瑜,晋升速度肯定不慢,等过个几年,阿瑜官位绝对不低,而大宝二宝那时也到了回京城楚家的时候。
到时候送两个孩子到进国子监,在国子监学个三年就参加科举,年纪正好。
到时候孩子有本事了,能自己去拼了,楚晏会在那个时候辞官。
物极必反,到时候楚家已经很风光了,是他急流勇湍时候,把机会留给年轻人。
如今圣上身体不好,隐隐有退位的预兆,到时候太子登基,楚家若是占据太多高位,不好。
楚晏已经是一品的武将,跟当初的镇北将军是一个品级,品级高到不能再高了,再高就是国公和亲王了。
国公和亲王是王侯之位,可以世袭,非皇族非开国大功臣不可立。
他不敢想,急流勇退是最明智的选择。
楚晏还跟她商量到时候两个孩子送回家,他们夫妻俩就去四处走走,不定还能去琳琅的部落做做客。
她觉得这个提议非常好,所以绝对不会再生一个孩子坏了他们的计划。
——
时间就这样一年又一年过去,崔知意36岁了,楚晏也已经44岁了,辞官就辞。
大宝二宝已经十五岁,直接被送回京城,进了国子监。
两孩子进京之后楚父可高兴了,孙子两个孙子都出息。
起楚父,还是老样子,老毛病多,背佝偻着,满头白发。
可他看着楚家获得恩赦,楚晋参加科举,还有孙子孙女一个个出生,外孙还特别有出息,高忻整乐呵呵的。
心态好了,精神好了,身边一群孩子喊着爷爷爷爷,心情想不好都难。
心情好了,病少了,胃口也好了,大夫照这种架势,再活个十年不是问题。
因为楚父,楚晏辞官之后第一个去的地方就是京城。
父子俩好多年没见,自然要好好见见。
他们就在京城待了一个月,一个月之后又离开京城去找她兄长。
她兄长这些年晋升速度也不慢,不到四十岁已经官居三品,身边有身体康健的父母,有贤惠的媳妇,聪明伶俐的女儿和懂事的儿子,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滋润。
崔知意见到崔瑾时已经是一个月之后,此时辛芸带着崔嫣继续开医馆。
崔嫣遗传了辛芸对学医的赋和兴趣,年纪就跟在辛芸身后打下手,一些简单的病症可以独自治疗,简单的针灸也不是问题。
崔知意已经好多年没有见到崔嫣了,十三岁的崔嫣已经出落成姑娘了。
几的相处下来,崔嫣跟她这个大姑姑关系很好,虽然她们之间年纪差别很大。
她还见了其他三位侄子和侄女,两个男孩子很乖巧,非常有礼貌,其中的哥哥很仰慕楚晏的功绩,缠着楚晏了很多战场上的事情。
他们夫妻就这样过了一个月,之后继续四处看看。
他们的第三站是岭南,去看看王绫和辛家。
他们又去了琳琅所在的部落,在那里见识到很多东西,也学到一些东西。
他们的脚步一直走一直走,也在一直停。
觉得什么地方好看就在什么地方逗留,没有目的,就是跨过一个个城池,看各地风景。
走着走着他们还随着一些商队去了中原之外的地方。
他们去了西兀,买了青金石和其他漂亮宝石回去,他们还参加帘地的盛大节日,跟着他们一起载歌载舞。
离开西兀之后他们继续走,走了很多很多地方。
他们越走越远,中途一度断了跟家里饶联系。
等他们再次回家,是在他们儿子参加春闱那年。
他们这一走就是三年,再回来时崔知意已经39岁。
她像所有送孩子上考场的母亲一样,目送孩子走进考场,等着他们九六夜的考试。
看着两个孩子高大的身影,崔知意决定不走了。
孩子已经十八岁,婚事该商量起来,她要给自己的儿子选媳妇。
有了儿媳妇,又会有孙子,她身为母亲,总要照顾着。
于是崔知意留在京城,开始选儿媳妇。
多亏了两个儿子厉害,想当她儿媳妇的人真不少。
可就是因为这一点让她很为难。
她可没有这样操心过,当初阿瑜的婚事是人家自己找的,她很想让两个儿子自己找,怕他们不喜欢她选的。
看来看去她倒是看上了姚家的一位姑娘。
可她继续看来看去,只挑出一位姚家姑娘。
偏偏她有两个儿子,一样的年纪,只挑出一个也不知道安排给谁。
思来想去她决定缓一缓,等找出第二个了再一起安排。
喜欢贵女二嫁请大家收藏:(m.trxsw.com)贵女二嫁唐人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