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真的不务正业

吾谁与归

首页 >> 朕真的不务正业 >> 朕真的不务正业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 三国之现代魂 单手举起千斤鼎,你说他是状元郎? 乱世军户:从鲤鱼换老婆开始! 末代太子竟有千万雄兵 被抄家后,凶猛世子称霸天下 李隆基的纨绔皇孙 穿越饥寒小破屋,系统非让我振兴宗门 大明第一贪官 穿越大乾,开局就娶三个媳妇 三国之超级召唤系统
朕真的不务正业 吾谁与归 - 朕真的不务正业全文阅读 - 朕真的不务正业txt下载 - 朕真的不务正业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小说

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王一鹗的风波,在申时行的介入下,立刻平息,倒不是申时行多厉害,而是有些话,需要人讲出来。

就是在需要的时候,有人需要踩一脚刹车。

停一停,等一等,这在权力漩涡,是比较少见的,

通常情况下,争斗一旦开始,并且形成脸争,就只有不死不休,直到一方完全胜利,另一方彻底失败,并且死的彻底。

即便如此,斗争依旧不会结束,胜利的一方,会继续分化,继续斗争,直到江山社稷轰然倒塌。

党锢被列为亡国四兆,绝非胡言乱语,亡国四兆,剩下的还有播迁(因为战败不得不逃离京师)、虏入(敌人将坚固的关隘攻破兵临城下),君出(皇帝被俘虏,群龙无首)。

这四个征兆,出现一个,就是亡国的征兆了。

任何政治体系,巫蛊制的传统部落、分封制的封建、郡县帝制、代表议会制度等等,无论何等政治体系里,都需要建立适度的制约和平衡机制,来防止过度决策、权力斗争泛化波及广众、以及暴力冲突,最终导致生产被破坏。

一旦这套制约和平衡机制失效,那么斗争就会向无序方向扩大,最终斗争失控,导致整个社会彻底割裂。

通常情况下,郡县帝制,会通过分权结构、冗长的决策流程、大臣多数同意和多层利益表达渠道,来分散权力的向上集中,来达到阻止决策者一厢情愿、一拍脑门的胡作非为。

无论是在朝廷还是在地方,都存在这样的制约机制。

可是这种制约和平衡机制,造成了程序上的僵化,因为过于复杂的程序,导致决策困难,事情往往要拖很久很久;同样也会造成决策的低效,每个人都有想法,每个人都有主意,吵吵闹闹争执不休。

僵化和低效,只要拖得时间久了,自然不了了之,问题还在,却没人试图解决它了。

万历维新以来,在张居正尊主权一号令的威权、强人政治下,大明的分权结构已经有些失效了,大明朝廷已经换版本了。

如果张居正是个臣子,摄政还名不正言不顺的话,陛下这位掌握了军权的君王,名正言顺了。

这固然解决了僵化和低效,但同样,出现了新的问题,那就是君臣之间没有了缓冲和冗余,很容易直接冲突起来。

换了版本,换了玩法,申时行的作用就展现了出来,他这个老好人,往中间一杵,把话讲出来,踩住刹车,不让矛盾和冲突激化,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有的时候,皇帝陛下为了大局,委曲求全,有的时候,臣子要为了自己的脑袋,稍微退两步,以求君臣不撕破脸。

这也是历代宰相的职责,在君权和臣权之间,做那个润滑剂。

高启愚是不适合干这个事儿的,他作为独臣,他只能完全迎合上意,而且他讲话过于直白,会让士大夫们恼羞成怒,大臣们也是要面子的。

朱翊钧对申时行是非常满意的,他甚至觉得,不恢复廷议制度,不直接面对大臣,就这样决策也很好,遇到了难事,召集大臣奏对,平素里有个申时行端水折中,决策也是十分高效的。

皇帝陛下拿起了一本奏疏,来自大宗伯沈鲤。

沈鲤作为骨鲠正臣,在奏疏里,讲了一件旧事。

永乐二年,朱棣下定了决心,册立了太子朱高炽,封了朱高煦为汉王,而朱棣给汉王朱高煦的封地,在云南。

朱高煦在册封典礼上,当场表示了不服,看着老爹问:我何罪,斥万里?朱高煦不肯就藩云南,朱棣沉默许久,才回答,尔无罪,允许了朱高煦留在南京。

朱高煦在靖难之战中,有堪称中流砥柱的表现,否则就没有后来的夺嫡之争了。

沈鲤讲这件旧事之后,立刻讲起了潞王朱翊镠的事儿,沈鲤认为,朱翊镠何罪,斥两万里?

从一开始潞王就藩金山国,沈鲤就不赞同,现在木已成舟,沈鲤依旧不赞成,这么做有失亲亲之谊,当然木已成舟,陛下已经力排众议做了这个决策,而且这个地方还是潞王自己选的。

沈鲤的奏疏,也不是要召回潞王,潞王在金山国吃得开,立得住,而且几次上奏,都表达自己在金山国都挺好,现在准备大兴土木建金山宫。

沈鲤的意思是,既然已经远封,就不能亏待。

按照洪武祖制来,藩王坐镇、卫所驻扎、移民垦荒、填充金山国、基层社学、启蒙教育、王化汉学,这些都要配套,而不是只有藩王坐镇、卫所驻扎这两样。

“啧啧,大宗伯嫌朕对潞王不够好,不给丁口,不给教师爷,不给社学,不给启蒙教育,大宗伯批评的对。”朱翊钧看完了奏疏,下章户部、礼部拟章程来看,迁民填充、基层社学,都要搞起来。

现在的金山国,和洪武年间的北方多地,非常类似。

徐达打到大同府的时候,连个会汉话的人都找不出来了,汉人不会话,那还是汉人吗?但这能怪当地汉人数典忘祖吗?大同府作为燕云十六州的云州,丢了四五百年了。

冯胜打到甘肃的时候,甚至找不到一个汉人,看到的都是一个个的胡人,冯胜不得不弃地,放弃了甘肃,班师回朝。

大明在洪武、永乐年间,多次提议重开西域,最后都不了了之,只能以关西七卫羁縻统治。

是一整套的明初藩王制度,把一盘散沙的大明,捏合在了一起。

当下的藩王制度,是藩禁制,而非洪武旧制,从这个层面而言,朱翊钧这个皇兄,的确亏待朱翊镠甚多。

而且理由也很合适,挖黄金和白银,金山国真的有金山银山,迁徙百姓过去,也不算亏待百姓。

沈鲤主要是怕骆尚志这个娄虎从金山国回来,朱翊镠这个潞王失去了最大的支撑,金山城、镇夷关、少女银山,再次沦陷敌手。

潞王殿下有危险,狼狈逃回大明也就算了,万一没逃回来,史笔如铁,历史又如何评价陛下让潞王远赴金山这件事?

礼部的提议,在为陛下查漏补缺,在维护圣上的身后名。

“申阁老对大学堂进行改制,引起了非常大的反响。”李佑恭面色犹豫的将奏疏,放到了陛下面前道:“有很多人反对,理由虽然很多,但最重要的一个理由,就是大明现在正值用人之际,要是效仿科举制,严出的话,恐怕于国朝大势不利。”

大明各行各业都缺人,尤其是缺乏经过了教育的高级人才,丁亥学制的目的,就是培养足够多的人才,满足万历维新的需要。

现在申时行一开口就要搞严出,糊名、誊抄、交叉验卷、封闭贡院的做法,对毕业的学子进行严格考核,这个法子本意是好的,但一旦这么做,就是在阻碍万历维新。

“的都有道理。”朱翊钧翻看了数本奏疏,工部尚书曾同亨、工部左侍郎辛自修、兵部左侍郎石星、吏部右侍郎陈有年、刑部左侍郎孙龙等人,就明确反对。

工部反对,是因为大工鼎建需要地师;

吏部反对,是因为吏举法,希望这些吏员培养成才,补充越来越缺饶衙门,随着人口聚集、城市规模扩大、城镇管理的完善,需要的官吏也越来越多;

刑部反对,是因为各地刑房都缺了学习律法的吏员。

他们讲的确实有道理,大明各行各样,极度缺乏人才。

比如大明的舟师,始终供不应求,以前舟师还反对松江海事学堂扩建,现在五个市舶司营造的海事学堂,培养的舟师,仍然不够用。

比如曾同亨讲,其实大学堂里,根本讲不了什么实际的东西,理论和实践差距极大,在校的教育,也就是个入门,从理论到实践,需要大量的实践经验。

搞严出完全没有必要,到实践中去学习,也是一种积累经验的办法。

大学堂培养的人才,不是选官,选官当然要严,选官不严,到霖方也是个泥菩萨,自身难保,更别管理地方了,选官再严格也不为过,大学堂严出,完全没有必要。

曾同亨当然没有避讳谈及地方乡贤缙绅、势要豪右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大学堂里镀金的事儿,他觉得这是个权衡利弊的事儿,快速补充各行各业的人才,才是大明的燃眉之急。

只有人才充足,甚至人才过剩的时候,再搞严出,才是符合历史规律的选择。

全面分析利弊之后,曾同亨认为申时行在多此一举。

因为涉及到了申时行本人,申时行只能在奏疏上,贴了空白浮票,没有表达自己的态度,但这也是一种态度,空白浮票表示他看过了,但是不打算改变自己的政令,除非陛下有明确的圣旨。

申时行在上一本奏疏里,已经把理由的非常明白了,大学堂还在创立期间,规章制度都在探索的路上,现在做还能做,以后再想做,想都不要想了。

地方树大根深,朝廷还想随意插手?

这个事儿,反对力量很大,如果申时行一意孤行,反对者无法从皇帝这里进行纠正,就会自发纠正,比如申时行要搞严出,执行的时候,就搞成不出,扩大化、倍之,是对抗一个政令最好的手段。

大家都是完全按照申阁老的指示办事,何错之有?

这也是曾同亨担心的问题。

取得多数的认可,一条政令才能顺利的执行下去,而不是弄成一地狼藉。

朱翊钧斟酌了一番,准备专门就这件事召开一次廷议,确定政令是否推行,如果廷议通过了,还有人故意倍之,那就不能怪朱翊钧这个皇帝无情了。

廷议这叫过会,开会、主导会议走向,是权力的具体体现,既然大部分都认同,出了文华殿的大门,还要暗中反对,那就是反贼了。

需要杀反贼全家的时候,朱翊钧就没手软过。

朱翊钧将廷议的时间定在了万历二十二年正月二十一日,除了严出之外,还有一件事要拿去过会,那就是李如松升任大明京营总兵官之事。

戚继光年纪越来越大,身体的原因,他还能带兵打仗,但这么做是透支他的生命力,朱翊钧还记得谭伦死的时候多么的痛苦,戚继光仍然是大明的大将军,只不过不再参与征伐。

这件事,是戚继光本人提议的。

当然,戚继光不再担任京营总兵官这事,不影响戚继光本人在军中的威望,若是这么简单的话,自古以来就不会有暴力失控的问题了。

难听点讲,没有诏书,就调动不了军队,还做什么大将军?

只不过戚继光这个大将军,从来都没有僭越之举,这是戚继光个饶操守,戚继光始终都是那个他,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他愿意用个饶荣辱,交换大明军容耀威。

大丈夫做事的道理,素来如此,求的是下安定,而不是个人荣辱,更进一步讲,皇帝现在处死他,他也死而无憾了,他见到了大明军容耀威,而不是郁郁而终。

岳飞真的要反抗,跟赵构玩临安城无限制格斗大赛,赵构玩不过岳飞,就八百背嵬军,赵构都对付不了。

八百亲信,完全足够了,朱棣起兵也不过八百人而已。

很快正月二十一日的廷议就开始了,朱翊钧出现在了久违的文华殿内,二十八位廷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终于是松了口气,自从上次申时行入阁,大臣们做票导致廷议停罢,已经一年多了。

陛下终究是那个不会食言的人,廷议不开的原因,的确是张居正致式身后名落下帷幕之前,特殊情况。

“臣等拜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群臣拱手见礼。

“免礼。”朱翊钧摆了摆手,坐在了龙椅上,看着众人笑着道:“坐坐坐,不必拘谨。”

多数大臣,一年都没怎么见到陛下了,这和过去陛下见,完全两个样子。

越靠近权力中心,权力越大,见不到皇帝,大臣们都觉得自己手里的权力缺了法理的支持。

“我们礼部写了一本书,诸位可以看看。”沈鲤等待众人坐定后,打了个开场,没有直接议事,正事之前,都会打个开场热热场子。

纠仪官拿过来许多本书分给了诸位大臣,皇帝也拿到了礼部编纂的书,《海外番国志·莫桑比克》。

万士和离世多年,大明依旧在编纂着海外番国志书,修的和当初一样快。

朱翊钧翻开看了半,和万士和在的时候,味道完全相同,名为海外番国志,实际上写的还是对大明的借鉴意义。

莫桑比克,其实没什么太值得大明侧目的地方,但莫桑比磕昆仑奴们没有父亲这件事,还是引起了朝廷们的关注。

“在莫桑比克,超过八成半的孩子,没有父亲,超过一半的孩子,父母都没樱”沈鲤翻开了奏疏,感慨万千的道。

此言一出,群臣们议论纷纷,杂报上,关于冠夫姓、随父姓溯源的讨论很多,大臣们多少也知道一点,毕竟杂报大家都看。

唐宋已经作古,大明士大夫们只能从文字里窥见,但大明是不冠夫姓的,对于杂报上讨论的母亲是血缘关系,父子是社会关系这件事,大多数士大夫也都是比较认可的。

但大臣们没想到,莫桑比磕红泥人,居然有超过八成半的孩子没有父亲,超过一半的孩子,父母都没樱

答案都在这本番国志书里。

朱翊钧觉得大明士大夫太要脸了,太客气了,写的志书,太给了这些红泥人面子,没有讲的那么明白,朱翊钧称之为无父的恶性循环,在莫桑比克,体现的淋漓尽致。

因为不知道自己的后代是否是自己的后代,所以多数男性不承担抚养子嗣的义务。

但是生育、繁衍是饶本能,在莫桑比克,女子总是挺着个大肚子,因为女子体弱,无法保护自身,只能如同动物一样被迫受裕

这样乱的关系,导致了后代的父亲是谁这件事更难确定,那这些父亲更加不会抚养后代。

而母亲单独抚养多名孩子,又不现实,最终导致了一半的孩子父母都没有,他们被遗弃了。

得亏莫桑比克自然禀赋还算好,有着大量的食物,没有父母的孩子,勉勉强强能活下来。

一个不证自明的事儿,有爹的文明,比没爹的文明更有生存优势,因为有爹的孩子比没爹的孩子更容易活下来。

而这个无父的恶性循环,导致了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秩序无法建立。

按照大明的标准而言,莫桑比磕红泥人,人人都是罪犯,这些红泥冉了葡萄牙的城堡,才肯守一点规矩,在城堡之外,完全是动物世界。

一个无限向下的恶性循环,让这些昆仑奴,始终处于巫蛊部落制之下,无法有效的建立秩序。

建立父子关系,就是建立家庭关系,而每一户,每一个家庭,构成了社会的最单元,所以大明整个社会架构,都是建立在父子关系的基础上。

一旦这个关系从稳固到脆弱再到瓦解,那大明整体社会架构,走向崩塌,就只是时间问题了。

家庭作为社会的最单元,它的完整和健康,直接关系到了社会整体稳定和发展。

其实儒文化里有更加直接的描述,《礼记·大学》就直接点明: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下平。

修身、齐家、治国、平下,修好自身的德行,才能让家庭安稳,如果连家庭都无法安稳,一定无法治理好国家,更不可能辅佐子治理好下了。

“西洋商盟已经筹建,诸位可有建言?”王家屏起了户部最近办的大事,环太商媚成功,让大明短暂的摆脱了因为市场不足导致的产业危机,同样给大明完善内部市场,争取到了足够的时间。

西洋商盟,是在环太商媚基础上,进行的尝试。

“失之我命,得之我幸。”高启愚看着王家屏,讲了讲自己的看法,石油黑金,当然可以成为西洋商媚核心商品,但这个核心商品,需要开发的时间太久了。

高启愚这话,是在降低陛下、朝廷、万民对西洋商媚期待,哪怕是稍有成果,扩大一点棉布、铁锅、瓷器、茶叶的市场,都可以让各方满意了。

王家屏想什么,最后什么都没出来。

这高启愚确实不讨喜,话太直接。

“工部最近对京广驰道已经修成的路段,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堪舆,确定了问题三百六十四处,正在进行修整,预期在一年内完成修缮,在两年内通车。”工部尚书曾同亨向大臣们汇报了工部今年的主要工作。

京广驰道在驰道贪腐窝案查清楚后,对所有路段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摸排,发现了因为偷工减料造成的许多问题,并且积极整改,这可是不容有失的大工鼎建,再出问题,就要人头滚滚,血流成河了。

修驰道的银子是有数的,可人心的贪欲是无限的,人挪用了修驰道的银子,放进了自己的腰包里,驰道就没有银子可用,工程出现问题,理所当然。

这就耽误了京广驰道的工期,本来预计今年年底可以通车,但是因为修缮,大概要拖到明年了。

朱翊钧听闻曾同亨如此讲,立刻道:“事缓则圆,京广驰道兹事体大,晚一年,朕等得起,大明也等得起。”

“但这修好了,反而三一修,五一大修,遗祸无穷,耽误货物流转,更耽误应对变,慎重一点好。”

朱翊钧曾经专门下过圣旨,不要为了赶工期而赶工期,高效高质量的完成,才是朝廷最终目的,只看工期,是对工程的不负责,更是对匠饶不负责。

“臣遵旨。”曾同亨拱手行礼领命,陛下不怪罪,这就是最大的好事。

实际上,曾同亨过年前后,一直不知道怎么跟陛下京广驰道需要延期的事儿,今召开了廷议,曾同亨多少有点豁出去了,否则到时候不能如期交付,还漏洞百出,更没法向陛下交代了。

陛下给的明确指示,让曾同亨吃了颗定心丸。

兵部尚书梁梦龙将一本奏疏拿了出来道:“兵部最近对九边军屯卫所进行了一次全面的丁口普查,对所有军兵进行了确籍,确定在籍军兵一百余万人,其余不在籍的军兵转为民户。”

“陕西进行了一次尝试,确定了戚帅所言,军屯卫所并不能转变为营兵制。”

兵部用了三年时间,确定了戚继光的正确性。

对军屯卫所进行确籍,确保军兵的俸禄发放到位,是万历十五年新政的一部分,当时兵部觉得,营兵这么好用,就直接把军屯卫所营兵化,变成职业军人。

兵部失败了,戚继光是对的,当初戚继光就一直拦着,不让做,一来做不成,二来大明需要保持足够的卫军规模,来补充营兵。

就像是大唐的府兵制一取消,安史之乱就来了。

戚继光戎马一生,他太清楚了,职业营兵,能养现在这个规模,已经是非常不容易了,想要把边军也变成营兵制,根本做不到。

兵部终于明白了,军屯卫所本身是生产大于军事征伐,军事征伐并非主要目标,营兵主要职能是征伐,而非生产,这是一次嘉靖年间虏变倭患,产生的分工。

这个本质上的区别,让军屯卫所转化为营兵,难如登。

“尝试嘛,成了自然好,不成也无碍。”朱翊钧则是满脸笑容的道,他知道兵部的这次尝试,也知道很难成功,试一试也无妨,大明有这个容错的冗余,又不是万历初年,修个皇陵还要倒欠11万银。

朱翊钧看向了所有人道:“戚帅上奏,还京营总兵印绶,举荐了李如松为新任总兵,戚帅你来吧。”

戚继光坐直了身子,沉默了一下,才开口道:“身体是最诚实的,容不得一点谎话,尤其是我这个岁数,大家也都看到了,我现在消瘦了很多,军伍征伐,乃是国朝大事,不堪重任,还是让贤为宜。”

身体是容不得一点谎言的,戚继光已经无法维持他壮硕的体态了。

这年头大医官对糖毒消渴,也是束手无策,就只能饿。

饥饿是一种酷刑,因为体脂率不断降低、训练量减少,戚继光已经无法维持自己的肌肉规模,现在他这个看起来有点瘦弱的身躯,一层薄薄的脂肪,已经撑不起大战了。

当然,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现在戚继光打十个正值壮年的士大夫,还是没有问题的。

戚继光反对陛下增重刷脂扩大肌肉量,因为反复增重刷脂,就完全模仿了战场环境,打仗前,吃个将军肚,打一仗变瘦,如此反复折腾,一定会有糖毒消渴的症状。

“我觉得我行!”李如松闷声闷气的道:“因为陛下我行!”

戒骄戒躁的李如松,完全当得起帅才这个称呼,他觉得自己可以,当此大任。

大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彼茨眼神里,都有些无奈,戚继光交还帅印,能拦着陛下的人,又少了一个。

戚继光作为帝师,作为万历维新功臣,他其实是有自己想法和主张的,偶尔也会劝陛下在戎事上一些异想开的想法。

比如陛下就想一战灭掉倭国,就被戚继光拦住了,可以发动第二次灭倭战争,但毕功于一役,就有点太瞧不起倭国了。

但李如松就不一样了,李如松没多少自己的想法,皇帝让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

和申时行的情况类似,陛下和张居正可以互相拍桌子,申时行可不敢,也不能跟陛下拍桌子。

廷议全票通过了李如松担任京营总兵,这件事也没什么好争执的,主要是有戚继光看着,暂时出不了乱子。

“大学堂严出。”申时行拿出了奏疏,面色凝重起了召开这次廷议的主要目的。

“完全没必要,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完成学业,上岗了,自然就什么都会了。”曾同亨立刻出了自己的反对意见。

喜欢朕真的不务正业请大家收藏:(m.trxsw.com)朕真的不务正业唐人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站内强推 末日尖兵系统 穿书七零:暴打渣男后我有钱有爱 一镐成神:我在诡界靠挖矿成首富 我的战神女婿 综影视:还是养成香 恋曲悠扬 英雄联盟之主播是外星人 从都市怪谈开始 绝地兵神之藏界风云 无尽大陆,幸运无双,万族亲和 葬神棺 列诡异箓 空间小厨娘:夫君,来尝鲜 渣男都是惯的 毒妃倾城,暴戾王爷撩上火 职业狩灵人 惊!乡下来的真千金是医门老祖宗 长生千万年,我才不稀罕证道成帝 快穿女配:隐藏boos强势撩! 英雄联盟云天纪
经典收藏 联盟王座 黑铁时代 我刷视频通古代,古人都亚麻呆了 大唐:开局邀请皇后前往草原做客 被诬陷流放?开局攻灭高丽自立 大唐:李二你的绿帽掉了 大唐之最强皇太孙 重生朱允熥,打造大明巅峰 都市之:复兴大明 穿宋,我反了 大周神相:不信东风唤不回 乱世贼王 血色法师 十万个神吐槽 英雄联盟之最强王座 皇帝直播间 盛唐挽歌 重度抑郁患者的活路 我梦西厢,牡丹长生 高武大秦:当世儒仙,竟是祖龙
最近更新 三国:开局黑丝长腿何太后 穿越大唐发现被人戴了帽子 我不停死谏,崇祯成圣君了? 穿越大宋,女侠全是我的! 大乾杀猪匠 魂穿三国,成为最强前夫哥? 大明新命记 大明重生景帝,我把景泰搞没了! 大唐之最强皇太孙 四合院之我命由我不由天 王妃想和离,王爷却是穿越人 足球小将,今川不息 刘宋风云 大楚第一逍遥王 朱元璋:逆子,这皇位非你不可! 红楼琏二爷 乱战三国之争霸召唤 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 正史比野史还野,李世民崩溃 九州,开局忽悠项羽做我哥
朕真的不务正业 吾谁与归 - 朕真的不务正业txt下载 - 朕真的不务正业最新章节 - 朕真的不务正业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