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诚喟然一叹。
即便亲近如赵杏儿,在面对蒙恬远征上,她的想法也不能和自己一致。
又或者是因为赵杏儿的职位,掌管帝国财政大权,需要不停去平衡各个部门,使用国库的钱财和资源,所以本能的形成了过于关注钱财的习惯。面对蒙恬的扩张姿态,赵杏儿选择了保守。
当远征的所消耗的资金太大的时候,赵杏儿被吓到了。
“财政,财政,财政不仅仅是财,还有政。财政工作不是单纯的赚钱,囤积米粮铜钱在仓房,而是平衡和发展国家的财富,把钱很好的花出去,让这个国家越来越富强,才是财政存在的意义!”张诚叹息着。
赵杏儿看着张诚。这个道理赵杏儿当然懂得,正是因为懂得这个道理,所以赵杏儿才觉得把维持大军远征的费用,用在国内的生产建设上更好。
“我们不能光想着钱花出去的结果,还要想到钱花不出去的结果。”张诚,“你和李灵在处理灯泡厂这个项目上的态度,我很赞赏。明知灯泡厂一直在亏损,你们坚持不断向里面投钱,即使现在仍然在亏损,各方面的投资者都望而却步了,而你们仍然在不断加大投资。这要有绝大的勇气……”
灯泡厂坚持在亏损的情况下不断进行技术升级、扩大生产,赵杏儿作为幕后操盘者体现出来的勇气、气魄和能力,令人赞叹。
了解灯泡厂财务状况的人,没有一个不惊叹的,然后就都是摇头叹气。
只有赵杏儿坚持向里面砸钱。
赵杏儿持续投资的理由很简单。灯泡比所有其它照明方式的效果都要好,更亮的灯一定会取代过去所有照明方式。而灯泡的高成本只不过因为这项事业处于其发展初期,很多先期的成本没有充分摊薄,而灯泡还没有充分普及,生产的自动化和生产效率还没有充分提高,成本还没有充分砸下去。
灯泡原料的成本是很清楚的:一点点玻璃,比蒙恬制作的那个玩具玻璃珠也没多多少,一根钨丝,比头发还要轻得多,一点点金属,内部充的是氮气。
单独计算成本,这些东西都不值钱。成本最大的是生产成本。靠人工吹气的玻璃,成本就高到难以忍受,机械吹气始终在研发和调试,有了橡胶,机器吹气就成为可能,只不过技术实现还有一些困难。
一旦整个玻璃灯泡都能使用自动化生产,成本立刻就降下去,生产的越多,成本就越低,等到生产线的投资都回来的时候,生产成本就无限趋近于零。
那个时候,成千上万个家庭要使用这种灯泡,就会带来无法言的利润。
200个钱的灯泡现在仍然亏损,但是赵杏儿已经在计算10个钱的灯泡能带来的利润了。
千家万户,每个家可不是只有一间屋子。最终大秦的每间屋子都有一个灯泡,甚至不止一个。
未央宫的大殿上,那个巨大的青铜吊灯上,有上百个灯泡,点亮之后,吊灯周围亮如白昼。散发出来的热量甚至都能烤熟羊腿!
到了那一,股东的胡玄李灵夫妇,就会是世间有数的富翁。灯泡是会坏的,赵杏儿已经要求胡玄解决灯泡使用寿命在1000时的技术研究。并且不需要提高到超过1000时的质量。
那个时候,灯泡的市场永远不会饱和,就像庄稼一样,年年都有数以千万的灯泡销售出去。
用过灯泡的家庭,绝不会退回到煤油灯的时代。
这就是赵杏儿相信的好生意,好生意的典范。
灯泡当然会冲击张家的煤油灯市场,但是张家从来不害怕自我革新。
白糖终将取代蜂蜜,成为大秦最主要的甜味来源。蜂蜜市场必然会萎缩,蜂蜜必然不会永远那么贵。
但是张家在白糖市场上的收益,也远远比在蜂蜜市场上多得多。
而养蜜蜂虽然不再是暴利,却仍然是一项好的家庭养殖项目。
煤油灯也是如此,煤油灯的市场必然会萎缩甚至逐渐退出人们的生活,但是煤油不会消失,煤油作为燃料和稀释剂的功能仍然被不断的发现和应用。张家始终都掌控着石油产业。而煤油灯在一些特殊的门类,比如军队、野营、商队等领域,在不方便接入电网的环境下,煤油灯照明依然很受欢迎……恐怕还会继续使用几百年。
灯泡这个项目上的商业操作,奠定了赵杏儿作为古往今来伟大商饶地位。
张诚懒散的:“帝国收税得来的钱,不用来扩张征服,难道要用来割地赔款吗?刘邦陈平搞出来的那个密约,是个什么勾八玩意儿?!”
赵杏儿在灯泡上的操作可谓是深谋远虑,但是面对帝国财政、军费处理上,就没那么豪气。
“我们要想一下,如果因为军力不足,国家无法控制边疆,无法弹压叛乱,带来的危害会有多大,你就知道,维持一个强大的军队,把疆界推到最远的地方,是一件值得的事情。”
“我们的疆界要推到什么地方才算到头?”赵杏儿问。
“始皇帝他老人家认为,所有已知的国家都应该纳入自己的疆界。”张诚笑着,“一直以来我都觉得始皇帝他老人家是一个伟大的君王,今我们知道的世界,随着蒙恬西征,我们所知的国家比始皇帝时代更多了,你不觉得应该继续按照始皇帝的道路走下去吗?”
赵杏儿愕然。
赵杏儿本质上是个技术官僚,而不是一个政治家,赵杏儿很清楚的知道,自己在朝堂之上,最终也就是止步于计相这个职位,不可能升职成为御史或者丞相。
赵杏儿并不觉得自己不去思考政治有什么不对,管理好这个国家的财政,已经是非常难的一件事情了,而张诚这个从来不做实务的闲散侯爷,想的事情居然是始皇帝的宏图伟业。
“但是始皇帝一统六国,结果是下很快崩坏……代价太大了……”
这样的法,张诚并不陌生。历史上无数人提出过,统一六国大兴土木,是大秦覆灭的原因。但是亲自在这个时代,张诚看到的,得到的答案并不一样。
“是胡亥李斯赵高不行,不是始皇帝不校连刘邦那个草头王都能一统下,如果不是你郎君我空袭长安城,不是钟离眜开枪干掉了刘邦……只怕……只怕这个大汉一统下还能坚持个四五百年时间。”
喜欢六岁儿童一次杀了40个匈奴人请大家收藏:(m.trxsw.com)六岁儿童一次杀了40个匈奴人唐人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