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8年4月,携宗族与诸血祭牺牲,分批往秦岭而校
1878年4月3日,既入秦岭,遂始其事。抵青铜树上祭台,放血而召烛龙。中途有变,惊近侧螭蛊与黑蛇,遂交恶战。血奴死伤者数,几尽亡。
同,以残存血奴与祭物复放血召烛龙,功成,血奴皆殁。烛龙出,乃杀,族人亡者三。复而熬脂,忽逢一当死血奴现身,言其两度沥血,断无生理。甚异。
问其姓名,曰海字二十三。查其名,谓之张海桐。
——摘自《1878年秦岭烛九阴之事协作查办牒文》
张海客将这篇1878年的任务报告重新掏出来看了一遍。这份报告显示,当时的张海桐应该经历了两次放血。
一次是为了对付螭蛊,第二次应该是和那些用来血祭的祭品一起放血,当了引出烛九阴的牺牲品。
张家缺时收集的血祭品都是各处收来的死囚,这是他们和朝廷的事,在官方没有详细记载。
有心人去查,也只能查到某年某月某地某狱押送了多少个犯人行刑。官爷他死了,那就是死了。至于死在哪,人去了哪里,自然有人安排。
按理,张海桐这样的血脉,不应该一起作为祭品放血而死。
出现这种情况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当时拥有麒麟血的血奴已经没有行动能力了,拖着他继续走会影响任务进度,拖延执行任务的族饶动作。
为了发挥最大的效用,他们放干了血奴身体里最后的血液,并储存在专门的容器里面,留待后用。
之后为了方便,这些血奴就和祭品混在一起,算是物尽其用了。毕竟麒麟血也是血,血肉里的血也不可能完全放的干干净净。
很残忍,但在那个时候也很真实。
那段日子算是张家历史上为数不多的、规矩十分严苛的一段日子。失权的人往往都会面临外界或有或无的绞杀,父母没了,剩下的就是孩子。
在张家,斗争失败和俗世里的政治斗争失败的下场一样。当场杀完都算仁慈,留着慢慢用才是真的痛苦。
这就是张瑞山的,查不到任何资料。关于张海桐到底在秦岭经历了什么,才变成现在这副样子。
族里对张海桐进行过审问,但他失忆了,一点不记得。族医诊断过,确认他确实犯了这个毛病,一点不记得了。
但根据张海客自己的推断,加上张瑞山私底下和他讲过的一些内容,他心里有零结论。
张瑞山当年隐瞒张海桐与青铜铃铛之间的联系,是因为他可能成为张家对斗尸研究的巨大助力。
张海客不知道他出于什么心态,将这件事瞒了下来。
但是除了斗尸这件事,恐怕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张海桐,可能已经不是“张海桐”了。
所以张瑞山才会特别叮嘱张海客关于张海桐的事。
秦岭青铜神树拥有特殊的力量,但通过青铜神树得到的东西,无论是人还是物,最后都会走向可怕的结局。
这个结局无论是对人或物本身,还是对于其他人来,都非常恐怖。
在族中资料的记载之中,这些人往往在几到几年的时间里就会发生异变,最后酿成悲剧。
每次秦岭的任务结束后,族里都会对回来的族人和他们带回来的东西进行排查。
如果有掉队的,迟了几回来的,也会进行观察。
但这种办法并不保险,甚至可以是防不胜防。
只能在他们展现出异常的时候,就地格杀。
按理张海桐也应该是这样的结局,但张瑞山一直没杀他。
为什么呢?
张海客看着桌上那张2002年拍摄的大合照。
照片里,清瘦的张海桐站在正中间族长的空位旁。张海客已经忘记当时负责拍摄的人了什么,他俩虽然隔着一个空位,但还是向中间微微倾斜身子。
张海桐两只手背在背后,望着镜头,笑容清浅。
现在,照片里的张海桐好像看着他,正在对他笑。
此时此刻,他竟然感觉张海桐身上有一种邪性。张海客无端起了一层鸡皮疙瘩,他挪开目光,脑子里冒出一个猜测。
也许,是因为张海桐太正常了。
他就所有的不曾违背规矩的张家人那样,平静生活在张家的制度之下。按照族里的安排规规矩矩接受教育,接受族里的任务。
他太正常了。
有时候,太过正常也是一种异常。
……
榕树根系形成的树洞错综复杂,里面就像一个型迷宫。钻进榕树根,很容易陷在里面出不来。
张海桐脸色发白。他过来之后,发现摆放雕像的地方还有许多差不多的雕像。从古栈道到这里,他只能甩绳子然后爬过来。
这一路都还好,偏偏到了这里,一路以来的疲惫和病症都返上来,让张海桐有点行动不便。
他只好坐下来,从背包里掏出两支注射液和一支注射器。
张海桐挽起袖子露出臂弯。随后熟练的将两支药剂混合,将注射器扎入血管。
随着助推器的推进,针管里的液体越来越少,直到全部注射到体内。
这是葡萄糖和电解质注射液,可以快速补充能量。他体力消耗太大,接下来的路程不会轻松。
注射液比口服起效更快,所以出门的时候买了很多。
值得庆幸的是,目前为止他只用了一次。
处理完针孔之后,张海桐很有节操的将医疗垃圾塞回背包了。顺手的事,也不占地方。
除此之外,他还要处理一下手上割出来的刀口。临走的时候他送了王老板一点血,伤口已经结痂了,刚刚爬绳子过来的时候有点开裂。张海桐弄零药,重新包扎。
现在他需要休息,起码要闭上眼睛静坐几分钟。
一时间,整个空间里静的只有张海桐的呼吸声。
喜欢盗笔:从大清开始的盗墓生涯请大家收藏:(m.trxsw.com)盗笔:从大清开始的盗墓生涯唐人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