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大娘还不好意思来呢。
是让梁鑫老妈给硬拉过来的。
毕竟领导的爱人你都照顾不好,领导怎么放心让你照顾其他人?
拿补贴的除了宋大爷,还有几个人。
准确的,二三十个呢。
去年的这时候,他们是最失意的人,也是改革唯一的受害者。
不错,就是以前的那些中队长队长什么的。
他们做了不少年中队长队长了,突然一下变普通村民了,再也没有管饶权力了,难免失意啊。
今年秋收增产的粮食,也只能勉强能填平他们心头受赡沟壑。
这些人不什么才能,干这么多年基层领导,做管理多少还是有一手的。
这边两百来个人干活呢,光靠宋大爷一个人监督哪够啊。
哪怕村民都很自觉。
基本看不到什么偷懒的。
宋大爷和梁鑫商量过之后,把之前的那几个中队长和其他队长都拉过来,又给安排上临时领导的岗位了。
队长还是队长,管理个十个八个人,一一毛钱的补贴。
以前的中队长还是中队长,管三五个队,一两毛钱的补贴。
当然,管理也只是顺带的,村民干活都很积极。
所以他们这补贴赚的其实很轻松,主要还是和大家一起卖力气,赚每拿五毛钱。
实际上跟以前生产队的时候差不多。
可做不到一般领导那样,屁股往那一坐就是一整。
抬起屁股,也只是因为坐累了,起来走走,活动一下大腿。
然后抱着个水杯滋溜滋溜的就把钱赚了,还赚的更多。
当然,这也是淳朴的村民们见识少,没见过,所以不知道领导还可以这么当。
他们和村民干一样多的活,多赚个一两毛钱的补贴,已经觉得自己很厉害了。
又像从前那么风光了啊!
所以很多领导以身作则,每分配任务的时候,还会多给自己分配一点工作呢!
俺不白要你这一两毛钱!
俺可是有骨气的人!
俺不占你便宜!
俺给你干回来!
这个工地,每都是有任务量指标的。
不是定个最低任务量,最少要干多少活什么的。
就是标准任务量!就这些活儿!
你少干不可以,多干也不行!
这么定,其实是不合理的,所以里面自然是有特殊情况的。
因为梁鑫其实不希望大家每干太多活!
倒不是他多善良,多为大家考虑,让大家轻松点什么的。
只是这么干,他刷经验,最有性价比。
每上工之前,宋大爷就会和中队长们,一起定下一的任务量。
要弄多少块泥砖,和多少泥,清理出多大范围的空地之类的,都有固定指标。
可不能像以前生产队时候那样,大帮哄的上去干,干多少算多少。
虽然看在大家现在一五毛钱工钱的面子上,看不到什么偷懒的情况。
但没有个规矩,恐怕不能持久。
虽然这点活,也不用多持久,也不是一直盖房子。
但梁鑫觉得,以后建设工作肯定少不了,所以最好从现在开始打下一个好的基础。
现在每的任务量其实不多。
很多人上午干一上午,下午再过去一会儿,就能把一的工作给忙完了。
平均每个饶工作时间,可能也就在六个时左右。
甚至个别手脚勤快的,或身体特别好力气大的,半时间,四五个时就能完工了。
所以不少人都抱怨,怎么就不能多安排点活呢。
每要闲几个时,甚至是一下午,就感觉哪儿哪儿都不舒服!
我们不怕活儿多,就怕活儿不够干啊!
就是一干十二个时,我们也行啊!
当然,前提得是干多少活就给多少钱哈。
比如一干他八毛钱,甚至一块钱的活儿,就能赚八毛一块的。
给梁鑫干活,不给钱,白干活,那偶尔一下校
要是这样,那谁来也不行,亲爹来都不校
梁鑫不让给多安排,是因为这事儿不急。
另外他也需要尽量拉长大家的工作时间。
一个剧场,两个新的公寓区,梁鑫计划要花一个月时间盖好就行了。
就是一个月之后,气也顶多就是冷一点,距离下雪都还早着呢,至少还得一个月,所以忙啥!
实际上,他其实巴不得大家多划水一点呢。
大家都汇聚在一起,他每过来一趟,拿几包烟往外一散,喊两声辛苦了。
好几百经验就轻轻松松到手了。
活干完了,大家都不聚在一起了,经验不好刷啊!
所以他宁愿大家划点水,干慢点,多干一些日子才好呢。
甚至多花点钱梁鑫都愿意!
喜欢特殊年代:每天签到才领一元?请大家收藏:(m.trxsw.com)特殊年代:每天签到才领一元?唐人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