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宋徽宗的亡羊补牢,江南一些蠢蠢欲动的人渐渐放弃了起义的想法】
【毕竟,在他们看来,疯狂剥削的罪魁祸首朱勔被罢免,应奉局也被拆除】
【而那朝廷的大军即将到达江南,他们可不愿意趟这浑水】
【至于方腊,他显然没有料到朝廷的大军会如此快便南下】
【心中也是开始发怵,那越过江淮的雄师都是宋朝的西军精锐,其常年留守边疆,与外族交战,实力自然不容觑】
【而自己这群草草成型的义军又如何是其对手】
【但他还是想剑走偏锋,亲率大军南下开疆拓土,以此来弥补即将失去的领地】
……
春秋战国时期
蔺相如愁容满面,在看到了光幕上那整装而出的宋军,又看了看方腊此时的举动,无奈地道:
“那宋朝的军队显然不是先前方腊所遇到的溃软无力,义军若与其相拼,只有死路一条,
如今,似乎也真的只有向南寻求生路了!”
……
明朝
刘伯温泰然自若,他从方腊起义时的豪言壮语便看出,这方腊也是想搞养精蓄税这一套。
不过,终究棋差一着,没想到,还未等方腊站稳脚跟,宋军便已经杀到跟前。
而最终在帮源洞兵败,也是必然结果。
……
【在方腊南征之时,童贯已经率领大军行进了大半路程】
【与童贯同时被任命的还有谭镇,他乃是两浙的总兵】
【然而,手握重兵的他却被方腊义军的气势威慑住,迟迟按兵不动】
【毕竟,他们可都是听闻过杭州城内那官员的惨状,若是兵败,下场不堪设想】
【因此,直到童贯率军到达两浙地区,谭镇悬着的心才缓缓放下】
【童贯先是对方腊起义的地区大致判断,接着派出两路大军对其进行围剿】
【第一路大军由王禀统领,直攻杭州城】
【第二路则是让刘镇攻克歙州,沿路东进,与王禀汇合】
……
后梁
王彦章在地面将那光幕之中的地形给粗略地用长枪画了出来。
在摹画到两路宋军以包夹之势而至的时候,他枪尖猛地一顿:
“这是要断义军的后路啊!方腊,在劫难逃!”
……
辽国
一些与宋军交战过的将士们哄笑一堂。
他们无情地嘲讽道:
“这群软骨头,或许只能打打自己人了,遇见我们,就和羊遇见狼一样,哈哈!”
……
【这时,正在秀州修养,准备北上攻城掠地的方七佛与急速南下,气势汹汹的王禀相遇】
【二者自然不可避免的爆发了一场大战】
【不过,正如方腊所担心的一样,起义军虽然人数众多,气势正盛,但武器装备几乎空白】
【在与朝廷的精锐部队短兵相接之后,很快便是招架不住,向南败退,逃到了杭州城挚
【然而,王禀的军队以逸待劳,很快便抵达杭州城下】
【杭州城中粮草告罄,加上义军新败,士气低落,最后只能弃城而退】
【朝廷军队推进的如此之快也是让得方腊不得不放弃南征】
【他集结败湍义军,决定夺回杭州】
【一位叫韩世忠的宋军偏将在方腊的必经之路上设下埋伏】
【当方腊进入埋伏圈之后,宋军豁然杀出,将义军杀得人仰马翻】
【而韩世忠更是如入无人之境,义军被杀破哩,大败而逃】
……
唐朝
薛仁贵暗道不妙,杭州城算是重镇,将杭州轻易放弃,那义军定然会连战连败。
若是据杭州城而守,多则半月,那南征的宋军便会因为粮饷供应不足而延缓攻势。
到那时,反败为胜也未尝不可?
……
南宋
正值中年的韩世忠看到曾今年轻气盛的自己,也是内心感慨不断。
但当见到败湍方腊后,他犹豫了片刻。
要知道,征讨方腊的四年后,朝廷便倾覆了。
那么,若是让方腊成功,是否会不一样?
……
【此刻,刘镇的第二路大军也攻下了歙州】
【接着,刘镇与王禀双管齐下,围攻睦州】
【睦州很快便在猛烈的攻势下沦陷】
【宋军乘胜攻击,再度攻克衢州、婺州等地】
【方腊的领地逐渐被蚕食殆尽,最后,义军们只好退回帮源洞】
【帮源洞山高林密,地势奇骏,一时间,宋军不知该从何下手】
【后来,宋军的全部人马陆续到达,将帮源洞围了个水泄不通】
【大军出击,帮源洞的义军们拼死抵抗,数万人无一降者,以死明志】
【韩世忠则冲到了方腊的藏身之处,接连斩杀数十位方腊亲兵后,将其活捉】
【方腊被押送回京,很快便被斩首示众】
【至于义军的余部,在俞道安的带领下,转战各地】
【后来,不幸被宋军包围,全军覆没】
【至此,这一场本来能动摇宋朝根基的起义,中途夭折】
……
各个年间的百姓们目瞪口呆,他们看着光幕,久久不愿移开视线。
因为这一次的起义没有先前那般跌宕起伏,也没有任何绝境逢生。
有的只是宋军一路碾杀,那方腊甚至连喘息的机会都没有,便被雷霆镇压。
……
秦朝
嬴政入目皆是一片落寞的灰色,在经历这么多农民起义后,他的心性也开始发生变化:
“这方腊真是太过可惜了!”
……
北宋
宋徽宗赵佶见到反贼被镇压,脸上却没有一丝高兴之意。
因为,那光幕已经将昏君的帽子扣在了他的头上,后人又会如何看他?
而反观赵佶背后的那几位奸臣,此刻却洋洋得意,尤其是那童贯,他低声狞笑道:
“治不了辽军,还治不了你们?”
……
明朝
朱祁镇也为义军的消亡感到忿忿不平,他暗骂道:
“只能对无辜百姓挥动屠刀么?遇见那些外敌,都怂成狗一样?”
……
清朝
一位落榜书生将手中的《劝世良言》缓缓合上,他虽对方腊起义有所了解,但当亲眼目睹之后,还是有所共鸣:
“不是那宋军太强,而是方腊太弱,才导致最终的结局。”
但他不知道为什么,在看到方腊失败后,心中有种失落之福
脑海中突然蹦出这么一句话:若是我揭竿而起,能否功成名就?
喜欢盘点历史:开局十大农民起义请大家收藏:(m.trxsw.com)盘点历史:开局十大农民起义唐人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