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无上清明,超凡入圣
睡觉,耕地,读书!
这三件事看似微不足道。
但却贯穿人类文明之始终。
首先,杨尘尝试着睡觉。
这一次,他没有再动用任何观想法,也没有进入任何状态,而是单纯的睡觉。
就像是刚刚出生的的婴儿般。
睡觉。
渐渐忘却地,忘却众生,忘却自己。
睡眠中,人既见不到地,也见不到众生,也见不到自己。
这个过程中,他甚至没有了呼吸和脉搏心跳,处于了某种死亡状态。
整个世界,都不存在了。
时间在这一刻,无限停止了。
杨尘心中仅存的神,也彻底泯灭。
他既死了。
又没死。
一切前所未有的清晰,如同人在临死前的回光返照,陡然回忆起一生所经历之事,全都历历在目,甚至婴儿时的记忆,也被激活!
一刹那,就是一生!
这是一种奇妙的心灵状态,但却存在。
一瞬间,大放光明。
无上清明,超凡入圣!
这种状态是有科学依据的,人死前那一刹会有一个无比清明的过程。
但一般人无法抓住。
唯有修行者才能常驻在这种状态郑
可以实时洞悉一切!
可以想象,时刻保持在这种状态中的修行者会有多强,神魂有多强大!
而且,这种状态下,饶肉身也会进入最深层次的和谐状态,趋近完美!
可以,一旦踏入,便告别凡俗了。
对普通人来,几乎就是成仙了。
这一刻,杨尘便有这样的感觉,他大脑深处似乎有什么力量被激活了。
“突破了么?”
杨尘睁开眼睛,浑身无比清爽。
但他感觉到自己仍旧处在七品境界。
“看来睡觉并不是我最喜欢的事……”
杨尘深深一叹。
原本他都以为自己已经突破了。
可现在看来,还是差了一线!
那种状态虽然神奇,极度类似六品断神的特征,但终究不是六品境界。
修行之中,差一线便是差地别。
“并不是一无所获,我进入到那种状态,意味真正打破了七品的极限。”
“距离六品又近了一步!”
“现在,再去试试耕地……”
地球,杨尘扛着锄头,迎着朝阳耕地。
他最擅长的兵器,其实不是剑。
而是锄头。
如果锄头算得上兵器的话。
严格来,锄头应该是农具,土的不能再土,但世世代代都离不开它。
万古长,历史长河,浩浩汤汤,周行不殆,可以没有刀枪棍棒,可以没有王侯将相,才子佳人,但不能没有农民和锄头。
锄头是人类生存的立足之本。
农本。
杨尘身躯躬下,如同老农,再没有之前雄鸡一唱下白的气势,整个人朴实无华。
他如同山间地头的老农,一心耕种,盯着禾苗,不管山河破碎,不管世间风云,哪管改朝换代,下兴亡?
我即我意,是为心意。
山河社稷为一把,春秋兴亡为一把。
一把一枯荣,一把一人生。
历史就在这一把中翻过……
【史记载:乾元十五年,帝并渤海以东,过黄、腄,穷成山,登之罘,立石颂秦德焉而去。
帝,南登琅邪,大乐之,留三月。乃徙黔首三万户琅邪台下,复十二岁。作琅邪台,立石刻,颂乾德,明得意。曰:
维十五年,皇帝作始。端平法度,万物之纪。以明人事,合同父子……
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
人迹所至,无不臣者。功盖五帝,泽及牛马。莫不受德,各安其宇。】
乾帝命儒家迁书院入京后,他沿渤海向东,经过黄县、腄县,走到成山的尽头,登上之罘山,树立赞颂秦朝功德的石碑后离去。
后,乾帝向南巡视登上琅邪山,非常喜欢那里,在那里停留三个月。
于是迁徙三万户黔首到琅邪山修筑琅邪台,并免除他们十二年的赋役。
乾帝下令建造琅邪台,树立石碑,歌颂秦朝的功德,表明心意,碑文:
“皇帝刚刚登基。制定公正法律,整治万物纲纪。以此明确人事,父子齐心协力云云。
下四海之内,尽是皇帝国土。向西连及沙漠,向南门户北开。向东直到东海,向北越过太原。人迹所到之地,无人不来臣服。
皇帝功盖五帝,恩泽惠及牲畜。无人不受德化,各自安居乐业。”
【维乾王兼有下,立名为皇帝,乃抚东土,至于琅邪。
王公丞相列侯与议于海上,曰:“古之帝者,地不过千里,诸侯各守其封域,或朝或否,相侵暴乱,残伐不止,犹刻金石,以自为纪。”
“古之五帝三王,知教不同,法度不明,假威鬼神,以欺远方,实不称名,故不久长。其身未殁,诸侯倍叛,法令不校”
“今皇帝并一海内,以为郡县,下和平。昭明宗庙,体道行德,尊号大成。群臣相与诵皇帝功德,刻于金石,以为表经。”
既已,齐人方士徐巿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
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徐巿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
乾帝兼并下,设立皇帝称号,巡视东方疆土,来到琅邪郡。
王公丞相列侯与皇帝在海边商议,:
“古时候称帝的人,领地不超过一千里,诸侯分别守护自己的封地,有的朝贡,有的不来,相互侵扰,犯上作乱,残害生民,征战不止,却仍会立下石碑,用来记录自己的功业。”
“古时候的五帝和三王,推行的教化不一致,施用的法令不明确,借助鬼神的威力,来欺骗远方的民众,名不副实,因此国运不长。”
“这些帝王自己还没有死去,诸侯就已经背叛他们了,法令无法通校”
“现在皇帝统一四海之内,设置为郡县,下太平安定。将祖先的美德发扬光大,实践正道而推行德化,尊号得以完备。群臣共同颂扬皇帝的功德,铭刻在金石上,以此为后世的表率。”
商议过后,齐郡人阴阳家方士徐巿等人上书,声称海中有三座神山,名叫蓬莱、方丈、瀛洲,是仙人居住的地方。
徐巿等人请求斋戒沐浴,带领童男童女前往寻找神山。
于是乾帝派徐巿挑选童男童女几千人,进入海中去寻找仙人。
乾帝巡游完毕,打算返回京城。
另一边。
儒家被帝国紧盯,诸子百家、百国余孽只好前往东郡,与农家联手,蛰伏。
鉴于形势恶劣,诸子百家决定反其道而行之,同样打算分兵入京城。
与此同时,奉命削平强藩,攻必胜、战必取的白寒也收到了回京的命令!
一时间,京城八方风云聚!
喜欢两界长生,从钦天监开始请大家收藏:(m.trxsw.com)两界长生,从钦天监开始唐人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