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半岛列国里,就数安南最不老实。
从秦汉时期,就一直对华夏大地虎视眈眈。
如今的安南国王,阮庆文,曾在永安帝时期,代表安南前来大周朝贡,目睹了江南水乡的富庶繁华,自那以后,就对大周的万里河山,念念不忘。
对比大周的繁华世界,安南偏安一隅,经济萧条,日子过的无比煎熬。
与蒲甘、暹罗诸国相比,更是惨不忍睹。
阮庆文即位之后,不甘心安南就此衰弱,于是学习中原王朝的先进文化,对国内大刀阔斧的改革。
无论是经济、文化,还是军事,都有了长足的发展。
这二十年下来,安南早就脱胎换骨,从当年中南半岛的弱国,成为了强国。
实力远在暹罗、蒲甘这样的大国之上。
这些年的蛰伏,为的就是有朝一日,鲸吞大周山河。
并且,安南在私底下,与倭国、吐蕃签订了军事同盟,三国商议共同瓜分大周。
而大理、金国,并不在此粒
其实,倭国最初是想与金国联手,但是倭国幕府在多次模拟分析过后,放弃了与金国结媚打算。
因为金国的综合国力,远在倭国之上。
一旦让金国突破襄樊防线,大周旦夕可下。
那倭国别吃肉了,就是连口汤也喝不到。
并且,在倭国的扩张计划中,吞并大周之后,下一步就是金国。
毕竟金国占据了汉人曾经最富庶的中原地带,洛阳、长安两京都在金国之手。
在唐朝时,倭国使节历经千辛万苦,才来到帘时下最富庶的城池,洛阳。
自那时起,倭国人就对遍地黄金的汉室山河垂涎三尺。
奋发图强数百年,才决心向西方的大国下手。
王焱虽然不清楚倭国、安南、吐蕃三国私下里的勾当。
但大理、安南和伪明,组成的军事同盟,已经实实在在威胁到了大周的利益。
眼下,大理已经被打玻
接着就是伪明。
最后轮到安南。
“派人告诉高元,只要他开关投降,我可免其一死,若是冥顽不灵,则死无葬身之地!”
王焱清楚,当下不能继续在大理身上耗费时间。
伪明和安南在得知大理无力对抗自己后,必然会加快对宋氏、罗氏的进攻。
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
“遵命!”
叶梦年拱手,“我这就草拟劝降文书!”
“取思州地图来!”
王焱起身,来到桌案前。
立刻便有吏取来思州的地图。
众将迅速围拢过来。
“对思州的战斗,我们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歼灭他们的核心力量,打掉他们的据点!”
王焱沉声道。
“请大人下令!”
众将抱拳道。
“马洞锡,你率三千人,携带十五日粮草,取铜仁府!”
“熊超,你率三千人,携带十日粮草,取石阡府!”
“秦彰,你率三千人,携带十五日粮草,取镇远府!”
“不管能不能成功,十日后,全部赶往凯里!”
“我亲率大军沿乌江而下,咱们在凯里会师,,一战打垮伪明的主力!”
王焱盯着舆图,对众将道。
“遵命!”
马洞锡、熊超、秦彰三将抱拳道。
目前,伪明的主力,全都在凯里与宋氏大军对峙。
水东宋氏族长,宋东亭亲自率兵驻扎在麻峡,将伪明主力堵在凯里。
这意味着,凯里是双方决一死战的地方。
另一边,安南虽然占据了八番的领土,八番中,仍然有人不服安南对他们进行统治。
很多人躲进山里,一边骚扰安南军的粮道,一边袭击安南军各营。
这对安南军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另一边,岭南诸地也不太平。
安南攻占岭南之后,就派出官吏,要对这些地方进行治理。
而采取的手段非常激进,强征赋税,以供养前线的大军。
这引起了岭南百姓的强烈不满。
尤其眼下刚刚秋收结束,大家的余粮都是用来过年,以及来年耕种的粮种。
可是都被安南强征暴敛而去。
这让百姓们的日子怎么过?
原本在大周的统治下,好歹有口饱饭吃。
到了你们安南治下,连饭都没得吃。
百姓们哪里忍受得了,索性揭竿而起。
既然朝廷的军队指望不上,那我们就组成义军,抗击安南。
在年关将近的节骨眼上,岭南涌现了大大上百支义军,再结合八番的那些土民,声势浩大。
一时间,黎隼也是手足无措。
他是阮庆文亲手挑选并培养的战争统帅,对于排兵布阵信手拈来。
而短板就是不善治民。
在他的意识里,百姓不听话,那就打。
打不服,那就杀!
于是,各地驻扎的安南军得到命令,开始围剿这些义军。
并以人头为军功。
继而引发安南军疯狂屠杀岭南、八番当地的百姓以积攒战功。
如此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你越是铁血镇压,百姓们的反抗便越是强烈。
义军就像是雨后春笋般崛起,越杀越多。
安南军主力也因为这些义军被搅得头晕眼花,无法继续向北对宋氏作战。
阮庆文得知此事后,与他的智囊团召开会议商量对策。
最后决定暂缓继续北进,改为全力消化已经侵占的领土。
安南这边停止北进,水东、水西得到了喘息。
在王焱准备沿江东进的时候,罗氏派人来信,将安南的近况告诉王焱,并表示罗氏将抽调一万精锐,向东支援宋氏。
罗氏和宋氏向来唇齿相依。
罗氏比王焱更担心宋氏的覆灭。
宋东亭的儿子宋明,也从贵阳赶来老君关,亲自面见王焱,以示宋氏对朝廷的忠贞之心。
黑水关的高元,也收到了安南调整策略的消息,顿时心如死灰。
没了安南,罗氏和宋氏将能集中更多力量,对付伪明和大理。
而王焱占据老君关后,乌江也被切断。
大理军想要通过乌江,获取伪明输送的粮草辎重,已经断了可能。
这个时候,投降是唯一的选择。
纵然高元千般不愿,也只能接受这个事实。
否则垂死挣扎,只会死的更惨。
于是,在王焱派来的使者进入黑水关后,高元主动请求投降,以换取大理军回国的机会。
对于高元想要率部回国的请求,王焱是不可能答应的。
一旦这些人回国,不定又会变了嘴脸,再次拿起屠刀,向贵州,或者蜀地发起战争。
但直接拒绝,肯定会激起大理兵的哗变。
于是王焱答应高元,每半年释放一批降卒。
前提是这些降卒需要在贵州服徭役,表现好的,等时间一到,就可回国。
反之就只能慢慢熬,直到成为最后的那一批。
高元担心王焱耍诈,要求形成纸面协议,并在协议上规定,每半年最少释放五千人。
包括前面在海龙屯、老君关、崖阳关被俘的大理兵。
本来,高元想争取每半年释放一万人。
但是王焱坚决不肯退让。
高元无奈,只能签下这个不平等协议。
按照王焱释放降卒的速度,十几万大理兵,全部放完,最少也要十几年。
这期间,大理算是元气大伤,想要恢复战前水平,没个二三十年,几乎没有可能。
高元在签下协议之后,觉得愧对大理,自缢而死。
喜欢无双帝业请大家收藏:(m.trxsw.com)无双帝业唐人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