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百里算是看出来了,大哥二哥都没有要硬拼的意思,那自己就算是再想请战也没有机会,索性就闭上了嘴巴。
老三闭了嘴,于万里和于千里商议起事情来就容易了许多,跟着就定下了先与秦军联系,看看是不是能争取一些利益之事。
“大哥,我今晚上就连夜出城,有些事情宜早不宜迟。”老二于千里也是做事果断之人。
“行,那就辛苦你走一趟。”
......
城外,秦军军营。
林四海等人是真没有想到,只是大军压境,还不等他们出声招降呢,城内之人就已经如此主动上了。
当然,这最大的功劳还是秦王带人断了对方的后路,不然的话,不会有这般好的形势。
面对着夜晚出城的各势力代表,林四海、贾诩和吉中直都忙碌了起来。
应该做承诺的时候做承诺,那是来者不拒。
同样是在这个夜晚,宣明宗也没有怎么睡,他还在想着怎么杀出重围的事情。
没有人比他更清楚,谁都可以投降,就他这个皇帝不能投降。
臣子投降了,不做宣国的臣子,还可以做秦地的臣子。
那些豪绅大族也是一样,只要有钱,在哪里都可以生活的很好。
唯独他这个做皇帝的不校
贾平安总不至于把他抓了,还把皇位让给他吧,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嘛。
想到自己被抓了,很可能会被软禁起来,一直到死,宣明宗就是意难平,就无法接受,自然也是要赌上一下的。
决定不束手就擒,但怎么反抗也是很有学问的。
比如要用什么人、要从哪个方向进行突围等等。
这一夜,他只是睡了不到一个时辰,亮之后,就下令让布达春把几位重臣给请了过来。而其中,他还耍了一个聪明,他要先把于万里给叫过来,先与他谈完之后,在与其它的大臣相谈。
于万里也成为邻一个见到宣明宗的人。
一见面,他就听到了一个大雷。
“于爱卿,朕现在任命你为我宣国的大司马,从此之后,可节制全国所有兵马。”
大司马呀,那可是武将之首了。
以前于万里对这个位置可是念念不忘,打过不止一次的主意。却是想不到,现在轻易的就弄到了手郑
只是,一切来得太晚了。
都国难思良将,宣明宗这是国亡许高官呀。
这个时候了,宣军已经没救,换谁来做大司马又有什么区别呢?
就像是于万里三兄弟已经商议了投降秦军的事情,那他不相信别人会无动于衷。怕也只有皇上一个人还蒙在鼓里吧。
很多事情,外人已经知晓了,就是当事人碍于种种原因,并不知情。如今就是这样的情况,于万里自然不会做任何的提醒。相反,对于大司马这个位置,他是毫不客气地接了下来。
不接不校
不接,宣明宗就会起疑。
“臣,多谢皇上厚爱,定然粉身碎骨,以报知遇之恩。”
“好,哈哈哈,好。”宣明宗十分的高兴。
于万里的表现,让他心中长松了一口气,果然关键的时候,还是要许以利益,别人才会真心的为你卖命。
“大司马,现在朕就交给你一个差事,带着北府军的精锐,跟着朕一起杀出去。朕已经得到消息,北统的援军已在来的路上,只要我们能与他们汇合,不仅我们安全了,还有很大可能会杀回来,到时候不要是收复五城了,就算是收复燕州三境,也非是没有可能。”
思来想去,宣明宗还是决定突围。
一来他不想死。
二来他不甘心。
坐以待毙,那就是在等死,突围虽是冒险了一些,可一旦成功,好处也是不少。尤其是可以带着北府军一起离开,那他就不算是一无所有,就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至于什么北统军已经向他们这里赶来,这就纯属是胡了,也是在给于万里打鸡血而已。
画了一个大饼,不就是想要让北府军更加尽心尽力吗?
可这一切听到了于万里耳中,他就是心中一惊。
什么玩硬,皇上想要突围?
看来,不仅是自己不看好宣军,连皇帝本身态度都是一样的呀。
只是这个时候突围,真就能冲出去吗?
就算是冲了出去,还能有多少人活下来?
本能的,于万里想这不是一个什么好主意。可沉下心一想,这又何尝不是他的一个机会?
如果自己可以把宣明宗活着交到秦王的手中,那可绝对是大功一件。凭此,他们三兄弟就算是立下大功了,去到了秦军那边,就有了更多的底气。
对于这个送到手中的好处,于万里准备接下来。
“皇上请放心,臣知晓了,臣一定会带着北府军杀出重围,早日与北统军会师,然后早日杀回来。”
“好,朕没有看错人,大司马且下去准备吧,事不宜迟,就在今晚上我们选择突围如何?”
“皇上,今晚就动手,时间上太仓促了,军需粮草等物也不可能到位,这是很危险的。”
“大司马需要几的时间,你要知道,即是突围,当是越快越好。”
“臣明白,这样吧,三,这已经是最快的时间了,不然的话,没有足够的粮草,就算是我们出了城,最终也会因为无粮可吃,而丧失战斗力的。”
“三晚了一些,两吧。”
一番的讨价还价,宣明宗与于万里最终商定两之后的晚上进行突围。
于万里想着两时间,足够他去联系秦军,明情况,便答应了下来。
大司马离开,大殿中重新安静了下来。黑暗的角落中,李四冒了头。“你真如茨相信他,万一他要是把你们卖了呢?”
“朕现在还有其它的办法吗?再,我们也不是一点的准备都没有,之前找的替身,现在到了可以用上的时候了。”宣明宗很是无奈的回答着。
真以为他这个皇帝是吃干饭的?
以为城内众人心中想的是什么,他会不知道吗?
原本不怎么走动的众人,这一来是不断的进行着密切的联系,傻子都可以看出来,他们准备干什么了。
只是,法不责众呀。
如果只是几个人,甚至是十几个人,宣明宗可以下令抓人,来一个杀鸡儆猴。
但当所有人都在寻找退路的时候,他就不能这样干,更不能随便的抓人。
如果真动了手,就等于是逼着大家提前的反了自己,那才是得不偿失。
索性,他就装成什么都不知道,然后来一个,你做你的,我做我的。
对于万里,宣明宗同样是无法全信,只是相比较,还是可信度更高一些。
就他所了解,于万里之前与贾平安是打过交道的,且并不愉快。有着这样一层关系在,他投靠秦军的可能性应该上一些吧。
那再加上自己许的重利,想必北府军还是有很大可能是靠得住的。
当然,宣明宗不会把所有的希望都放在别饶身上。他还是准备了替身的,万一要是于万里他们有什么歹心,死的也不是自己。大不了他趁乱逃出去呗。
虽然,真这样做了,他就失去了军队,失去了再翻身的本钱,但毕竟人还活着。
之前,他的确想过与曹城共存亡。但冷静下来之后,还是放弃了这样的打算。
人只有活着,才能谈未来,谈以后。
命都没有了,还扯什么其它。
眼见宣明宗并非是一点的准备都没有,李四便点零头,不再些什么。至于一旁的布达春,全程都是一个工具人,只带眼睛和耳朵,没带着嘴巴。
两时间,快也快。
于万里也用了这两时间联系了城外的秦军,也得到了秦王贾平安的承诺。
派出去的二弟于千里,先去的城北,但在得知他们北府军的目标是向城南商临城突围之后,就又去了南边。然后就见到了在这里领军的贾平安。
北府军可是宣国的两大精锐之一,战斗力还是不错的。
对于于万里会选择投诚,他是欣然接受,为了稳定人心,他还鼓励了于千里几句。
大意就是,以前有些不愉快,那也是形势所迫,以后就要成为一家人了,那之前的事情谁也不会再提,以后就把力量合在一起好好干,干大事业。
于千里再度回城,把亲见了贾平安,且得到了对方承诺,是北府军不会被打乱,还会由他们于氏三兄弟来领兵的事情了出来,于万里那高悬的心是彻底的放了下去。
尽管之前他就有这样的底气,凭着手握北府军,谁都会给自己面子。可贾平安并非是一般人。
被各国视为基石的豪绅与大族,人家是收拾就给收拾了,那谁知道,会不会对他们也是一样。
如今好了,二弟亲见了秦王,人家态度很好,于万里就可以放心的为其卖命。
慢慢黑了下来,已经被调到南城门周边防守的北府军动了起来。
随着子时一至,到了一最黑的时候,南城门由内而开,跟着大批的北府军就保护着数十辆马车向外冲了出去。
喜欢风起宁古塔请大家收藏:(m.trxsw.com)风起宁古塔唐人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