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师羽化久,人间阵前离怨新。
当年太宗朝时,李淳风、袁罡二位师曾被封为了国师,两人同力辅佐子,观象、定乾坤。
自从李、袁两位师相继仙逝以后,袁师的徒孙黎珩宇、陆珩星谨遵师门令,悲悯苍生,胸怀下,一心协助子守社稷。奈何到了宝年间,安史叛逆,下大乱,黎、陆二位师不幸在潼关与邙山先后战败而死。
历经多年的安史之乱虽然最终得以平定,但大唐自此由盛转衰,饱受藩镇割据与边关战事之苦,能人鲜出,妖鬼横校
大历年间,陆师之徒薛辰愈曾入朝为官十余载,到了如今,他已然归隐山林,避世不出。
——
大历十三年,夏至。
蝉鸣未止,晨雾熹微。
一个杏眼桃颜的青衫少女,此时正站在许州城的城墙之上,极目远眺。
晨风轻轻拂起她额前的碎发,莹润的面庞之上,霞光微染,柔晖熠熠。飞鸟见之,欢喜而鸣。
“早……”雀奴迟疑地对鸟儿们道。
雀奴是薛师的徒弟,陆师的徒孙,若是细究起来,她也确是一位法力极高的师。
按百余年前,袁罡留世的《骨法》一书所言,师至高十二骨,分为仙师及师两层境界。
一至六骨为仙师。
七至十二骨为师。
大唐立业百余年来,尚未有师修至满骨。此时已是十一骨师的雀奴,论起法力,在当今的大唐,已然无人能及。
然而,不知为何,雀奴却能清楚地感觉到,自己的法力正在消散。
她微微低下头,眼波流转,扶了扶头上的寒白骨簪。
“嗯……”她轻轻地应了一声。
雀奴明白,她今日便能见到薛平。
薛平是要率军前来平叛的。
只是,她并不知道,在朝廷要讨伐的逆贼名单中,会不会有自己的名字。
雀奴已历经数战,自然是知道,一会儿的战场之上,必将是一片肃杀的气氛。为了让薛平一眼就能瞧见自己,惯穿黑袍的她,特意换了件颜色稍艳些的青色长衫。
她仍旧清晰地记得,自己在长安城里第一次见薛平的时候,他还是刚刚大胜归来,等待圣人另行委任的少年将军。那,他并未披战甲,只是穿了一件日常的霜青色刺绣锦袍,领口缀着一枚白玉镶丝的扣,风姿卓然,意气风发。
将军少年大胜归,一骑停街万艳追。
薛平总是那样,万千瞩目,气若平云。
而她呢?
雀,不过是杂鸟而已。
杂鸟怎能飞得那么高,与平云相齐呢?
平云行雀,无异于痴人梦。
雀奴抬起头来,隐隐约约地望见远处的山林间,“韦”字军旗与“薛”字军旗已经缓缓而至。
“韦……”雀奴轻轻地念了一声,不禁自嘲地摇了摇头。
平叛大将军姓韦。
平叛副将军姓薛,便是薛平了。
薛平出自河东薛氏,是大唐五姓世家中的极旺之族。
河东薛氏自从太宗朝起,便一直战功赫赫,直到了如今,薛氏的掌事之人,应该便就是薛平了。
来实在可笑,这些前来平叛的昭义大军,明明一直都是薛家的旧部,如今,却不得不听韦家饶调遣。这一切的症结,或许偏偏就在雀奴身上。
那位行事荒唐的韦将军之所以能在薛平面前端起一副长辈的架子,无非是因为,雀奴与薛平已有了婚约。而韦将军,偏生就是雀奴的舅父。
想到这里,雀奴心念一动,腹突然不知被谁踢了一下。
她忙低头抚了抚肚子:“孩儿莫怕,你爹爹马上就来了……”
雀奴回头,望了望城内阴森诡谲,正整装待发的鬼兵,心下怅然。
当年,还是薛平拼着自己的性命,为雀奴寻来的龙留鬼令,帮她调到的鬼兵。他若是知道,这些阴邪残虐的鬼兵,终有一日,是要用来对付他自己的,他当年,是否还会那么冒险,仍替她走这一遭?
远山青,云烟绕。风已静,簪微动。
雀奴扶簪时,便已知晓结局。
师父:“自古情深枉寿,既知已悔。”
雀奴泪目。
她于是牵了马,跌跌撞撞地冲出了城门。
这不过是两三里的路,她竟然走了很久。久到足够她能够回忆出这一切,究竟缘何而起。
她仍记得,三年前,在长安城里,曾有一个惹人侧目的半骨仙师……
喜欢平云行雀晚请大家收藏:(m.trxsw.com)平云行雀晚唐人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