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烟阁和麒麟阁是干什么的,大家还是有些摸不着头脑的。
麒麟阁……莫非是养麒麟的?名字很合理……这凌烟阁又是干什么的?
皇帝并没有解释此事,民间便猜测了起来,没有答案。
这时,大汉黎民学院突然传来消息,要召集下学者来编历史教科书。
历史教科书和史书是两个概念,历史教科书政治色彩是很浓的,学历史便是学政治。
教材,当然要实用,目前是2本书,上古史一本,写秦皇登基前的历史,现代史是一本,写此后的内容。
为了方便后人,卫昭提议改年号,现在是冬,明年春开始就是元狩元年,以后一直排下去,元狩2年,元狩3年……元狩2024年……都是可以的嘛。
元狩以后正着查,元狩以前倒着查,比如今年就是元狩前1年云云……
其实也可以以大汉立国为起始或是刘邦生日为起始,但似乎又多少差零意思,干脆就从现在开始吧……
好歹也沾了所谓麒麟的光嘛。
反正又没有照相机,几千年后,谁知道这个麒麟是个什么东西。根本不用担心科不科学,后人会自己去科学解释。
命玄鸟,降而生商,大商朝的玄鸟似乎是燕子,当然,也有人认为是猫头鹰,但无所谓了,总归是个黑鸟吧……大汉来个麒麟似乎也很得过去。
刘彻当然没有异议,因为卫昭跟他承诺,她的目的是为了坚定出击匈奴的决心。
卫昭保证,整个近代史就是汉匈斗争史。当然,站的角度肯定不百年屈辱史,弱国无外交这种角度,这既不客观,也要命。
只能是暴秦失道,下百姓民不聊生,匈奴趁机入汉掠夺,刘邦等先帝筚路蓝缕,艰辛地建立起大汉,再造华夏,修生养息,让百姓过上了好日子,几代饶积累,我大汉皇帝刘彻受命于,带领百姓反击匈奴……
当然,这只是对刘彻的法,卫昭确实不懂传媒,但比刘彻还是要强些的,夹带私货什么的很容易。
所谓刘彻的受命于,在共道的体系下可以叫做历史的必然性了,没有刘彻,还有杨彻、李彻、朱彻。
后期如果刘彻好大喜功,就直接启动隐藏条款——战争的正义性、正当性和正确性问题……
别看刘彻设了什么五经博士,又曾经搞出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人还真没把文缺回事,奉行愚民政策。
这刚好顺了卫昭的意,她要做一个两面人。
事实上,刘彻有些阴谋论了……
他觉得,卫昭在不遗余力地巩固刘氏的根基……这才是皇后应该做的事,未来当皇帝的可是她儿子。
于是,教材编纂的事情全权交给了卫昭。
上古史没啥的,参照《尚书》《春秋》等书籍来写呗,写些可以互相印证的书。总有些历史还在口口相传,总有许多文物还没有被损坏或是藏在地底,今她组织写历史,写些主观的看法不能避免,但客观事实也记下来了啊,她相信聪明的后人能拨开迷雾看到真相……
这是个大工程,需要人才。
卫昭手下四个太史令,大家一起来吧……
反正她只是要搞事,拖得久一点没有害处。
人越多,扯皮越多,学术界的事,严谨点没害处。
大家摩拳擦掌,疯狂收集证据,力求让自己的名字进教材,让下学子学习自己的书和思想,这得是多么大的诱惑啊……
上古史的争议少一些,卫昭似乎也打算从上古史修起。
但大家也都有预期,上古史开始了,近代史还会远吗?
敏感的人明显能感受到皇后在黎民学院的一些言论中内含的意思,秦肯定是暴秦了……这个大家都能理解,也没人敢不……
但长安的水确实被搅浑了……
李广在本次出征中没有什么收获,并未封侯。
他的心里有一股郁气,迫切地希望赶紧再次出征,立下战功。
也不能怪他,他都多大岁数了,还能再打多少年呢?陛下启用太多新人了,一个个让李广摸不到头脑。
虽然他曾经看不上卫青的出身和资历,但不得不,卫青的为人和气度他还是服气的,最多就是有些酸和羡慕。
其他的新人,比如那嚣张的锦衣卫江充,堪称酷吏的张汤、义纵……这都什么人啊。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好歹赵王还能想起廉颇此人,自己在皇帝心中又能有多少份量?
李广这日休沐回家,却被自己的儿子告知,自己的堂弟李蔡来探望自己了。
李广和李蔡关系极为亲近,但多少有些心里不是滋味……
是的,李蔡也跟着卫青出征了,还被册封为乐安侯,前几日正式成了御史大夫……
李广确实为堂弟高兴,但是还是有些心里不是滋味,整个人都拧巴的很。
李蔡倒是焦虑,屏退众人,只留下李广、李蔡兄弟二人和李广的儿子李敢、李椒二人。
李广觉得堂弟的表现有些古怪,便开口询问:“怎么了?”
李蔡郑重道:“我听到了个法。”
看到堂哥和两个侄子投来了疑惑的目光,李蔡也没有卖关子:“兄长,皇后组织编写教材,可能对我李家不利啊。”
李广满脑子问号:“这话从何起啊?”
李广虽然脾气大,但是也得客观,卫青不同于一般外戚,不是那背后搞事使绊子的人……而且,心酸的,他拿啥和卫青比啊……卫青根本不需要把他李家当回事吧……
李蔡继续道:“倒不是皇后和大将军想对我们做什么,而是这民间言论。修秦史,大概是不会给秦什么好评价的。暴秦自然是暴秦,我李家先祖李信,可是大秦将军啊。”
李敢和李椒似乎明白了什么,李广却还没懂,只是自傲:“我李家将门出身,家传兵法,底蕴自然不是别人可以比的。”
李蔡无奈了:“兄长不妨想想先祖的功绩。”
李广回忆了下,那还真的很多……
攻破赵国、燕国,灭齐国,取辽东,俘虏燕王喜,唯一的黑点大概是率军攻打楚国平舆为楚将项燕所败,但这也在其他战绩中不值一提啊。
这等功绩,难道还能颠倒黑白,指鹿为马?
李广眉毛竖了起来,正要发作,就被自己堂弟按住了手:“兄长想歪了。”
“先祖为大秦立下汗马功劳,但为大秦大一统耗屠杀各国汉人也是真的。若给秦定个暴秦的性,我李家也讨不到好啊。”
李广坐下了,似乎明白了……
李蔡继续道:“先祖是秦臣,大秦灭亡也没许多年,许多杀孽还口耳相传,我大汉如今已经大一统了,再把这些旧账翻出来,对我李家不利啊。”
李广有些郁闷:“大秦那么多将领,难道还能只揪着咱们?”
李蔡平静道:“蒙恬大约是没问题的,他出击匈奴,正合当今陛下的意,皇后也不会什么的。”
李广悟了……又觉得有些冤屈……
因为大一统了,是自己人了,之前为了履职而杀敌,现在反而尴尬了……这什么事啊。
李蔡叹了口气:“此外,别的事也让人忧心。那凌烟阁和麒麟阁,据是放重臣事迹的地方……放上重臣的画像,让后世观摩。”
李广眼睛一亮,就听到堂弟继续道:“据,皇上想评个大汉开国十功侯,后面会不会评价孝文帝、孝景帝十功臣也不好啊……”
李蔡看堂哥的样子,知道他着相了,赶紧继续解释:“我大汉功臣凋零,我李家在大汉也有些功劳,开国功臣争不到,孝文帝、孝景帝的十功臣我等未必不可奋力一搏,正是要好好表现的时候。”
其实,周亚夫、晁错等人对历史的影响比他们李家先祖大多了,但是,谁让皇帝喜欢过河拆桥呢?
看到势力大一些,就要铲除,铲除了之后就没法放到功臣那里去了,剩下的活下来的平庸的多……
老李家争一争也是可以的啊。
李广激动道:“我去恳求陛下,下次继续随大将军出征,争取封侯。”
李蔡心里苦,跟两个侄子交换了个眼神,彼此心照不宣。
自己这个堂哥,不知道是志大才疏,还是运气不好,总之出征风险太大了。
往日还好,就算犯错,也最多连累堂哥自己……
现在可不行,还涉及先祖的事情,本就争得激烈,若是堂哥犯了错,那就没机会争了。
李蔡正色道:“兄长是我李家的当家人,自然要坐镇长安,事情一日定不下来,就不要离开,这样我李家才有余地。”
李敢和李椒也劝道:“父亲,皇上出征匈奴的心思如此明显,想来留在朝内一时也不耽误父亲立功的,父亲正应不计较个让失,而多为家族考虑。”
李广狐疑道:“我留在长安能干什么?”
李蔡正色道:“愚弟虽然现在位及三公,但多半是借了家门的风光。兄长才是那个为大汉立下了汗马功劳,在朝中颇有威望的人啊。只有兄长在长安,才能利用这些人脉,帮助我李家先祖得到应有的评价。”
李广想了想,觉得自己弟弟和两个儿子的也有道理……虽然他自己不甘心,可作为当家人,正要多为族里考虑……
“那好吧……”李广犹豫道,“我不主动请战,但陛下如果需要我,我也没办法。”
李蔡松了口气,心里怎么想不重要,嘴上却道:“那是自然,我李家虽然曾是秦臣,但食汉禄许多年,自然要为大汉鞠躬尽瘁。”
众人算是达成了一致意见。
李广心里有些不平,但没办法……
唉,那卫青真是好运,家里只是卑贱出身,根本不需要操心祖宗的事。
卫青仗打好了,自己就是卫家的祖宗……
唉,难道这就是运气?
卫昭在学院接待四个太史令,分配任务。
“各位大人,着书立的意义不用我,想来各位大人也明白。还请各位大人通力合作,帮助拟定历史书,后续我会建议陛下,将这史书和思修纳为选官的考试科目。今年是大汉一七计划的开局之年,希望在这一七计划里,诸位大人可以完成这个项目。”
这可是大功绩啊……
想来,进入考纲那是什么地位啊……
这四人都喜不自胜,自然应许。
司马谈虽然是被抢涟糕的那个,但他一人也是没办法完成这个大工程量的,和其他人一起,倒也合适……反正四个太史令里他的地位是最高的。
只是真没想到,这一七计划还真的有自己这个部门的事。
司马谈看皇后和蔼,开口道:“回禀皇后,我有个儿子,名迁,正在大汉各处游历。非是老臣自夸,我儿在史学上还是很有建树的,可否许老臣把他叫回来帮忙?”
卫昭笑得亲和:“自是可以的,令郎的文采我也听过,若能来修书,正是人尽其用了。”
史记本来是司马迁自己写的私史,把他搞成官方的,自己多少还能影响点。
啊,这就是招安吗?
好像有点爽哦……宋徽宗招安宋江的快乐多少能体会到一点了……
卫昭看着下方几人,开口道:“我打算成立个编委会,下设不同组,这历史组便由诸位负责了,诸位自然也可以举荐人才,为大汉做贡献。”
众人大喜……
卫昭连忙继续道:“我想了,我们既然做,就要做的最好,一定要万世流传,这样诸位大人,甚至陛下和我,也都是有功绩的,今日诸位迈出的一步,是我华夏历史,乃至整个人间历史进程的一大步,希望诸君共勉,通力合作。”
众人心潮澎湃。
卫昭图穷匕见:“起来,本次修史,会涉及许多前朝之事。我也不瞒诸位,我汉匈、甚至商周和犬戎的事,我希望诸位可以重点写。诸位不妨多参考下祖上阔过……额,传承较久的家族的法和故物……”
这就差报身份证号了吧?
唉,给李广一个转文职的机会……
喜欢穿越西汉搞建设请大家收藏:(m.trxsw.com)穿越西汉搞建设唐人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