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他是文进士,但对军械并不陌生。这东西的确很好。
多一次的击发,就多一次的杀敌机会,这是作战的利器。
这是战场上的大杀器。
南方雨水多,士兵的火器到了南方反而不如弓弩好使。
这两个的改动,却提升了战斗力。
即使在雨中,这油纸包裹的火药也不会受潮,还有火门的挡板,都是保证潮湿气作战的必备条件。
“燧发枪和火绳枪,在没有解决雨。发射问题之前都是防御性武器。
在历史上英国解决了这个问题,燧发枪才被当成进攻型武器使用。”
无外乎于谦、石亨与金?他们这么高兴。
“陛下英明,足可安邦定国。”
金濂放下手铳,他试着打了几发,试验火力,颇为感慨。
“金尚书有什么事前来?”
我满脸笑容地问道。
金濂看了看于谦和石亨,叹了口气:“陛下,京中粮价不但没降,反而还在涨!”
朱祁钰一愣,随即坐直身子,惊讶地问:“通惠河不是通了吗?怎么粮价还在涨?”
“是的,陛下,这粮食倒是进了京,可是兵部不肯放粮平抑粮价。”
金濂的意思很明显。他是来告状的,于谦的手太长了。
京通两仓一千库,都归户部管理,但现在库都被于谦把持着,京中无粮可放,粮价怎能平抑?
朱祁钰的目光转向于谦,这兵部已管着兵了,
“为何还要管粮草?”
“这是要干什么?谋反吗?”
石亨立刻就不乐意了,气愤的:“你这老倌净告状,怎么就是我们兵部不放粮了?
打仗不需要粮食吗?
马上备操军和备倭军就进京了,粮食被你拿走了,这些军士们吃什么!”
“连吃的都没有你指望他们卖命啊!”
金濂冷哼一声,表达了自己的不满他大声:“备倭军、备操军加上义勇共二十万人,
目前外御为急,兵食七升,即忘身赴难,一石百升一两万石,够不够?”
我稍微算了一下,一两万可以供给28万左右大军食用一。
“账目能这么算吗?带兵打仗这么简单你为什么不去带兵啊?
算盘一拿就能打仗吗?”
“你以为你是谁啊!”
石亨立刻不满地道。
金濂丝毫不示弱,对石亨:“带就带,谁怕谁!不是每个人都像你一样没带过兵吗?
你到大同守边,我还到福建平叛呢!”
金濂因为有带兵的经验,所以敢这样的话。
我眯了眯眼睛看着金濂正打算话,比如让兵部先取走士兵用的粮食,
再将各库房交还给户部。
但他转念一想,这样兵部既管军队又管粮食,以后京城这一带谁了算?
“于尚书?”
我随后以后看向了于谦,
因为于谦让士兵把守粮库而有些疑惑!
“陛下,京师粮价上涨的原因并不在于粮仓,我让士兵把守粮仓也是无奈之举,请陛下明察。”
于谦站起身来低头道。
“详细。”
我不相信于谦要造反。
于谦站着大声:“金尚书,你也清楚,京中粮价飞涨,是因士兵们把持粮仓所导致的吗?”
“陛下,粮道并未断绝,通惠河已经通了,即使兵祸即将来临,河道仍然日夜繁忙,早晨开闸,万船争流。”
以前供应减少了10%,但粮价却一直涨到只有10%的人能买得起的地步,然后才稳定在每石四两。
现在供应多了,但京中粮价却没有下降,反而疯涨,这是有人故意囤积居奇。
朱祁钰仔细想了一下,疑惑地问道:“不对啊,供应少了10%,粮价从五钱涨到四两,那是翻了八倍啊。”
一两等于十钱,五钱到四两,何止是10%的人买不起?
于谦哼了一声,继续道:“供应少了10%,商人见有机可趁,至少购进了40%以上的粮食。”
“他们左手拿钱(指借出),七出十三归(指借十还十三),右手压着粮食不出售。
百姓向他们的钱庄借钱时又向他们的米店买米。
倒卖一下,就赚取了百姓的土地、工坊,还不够多吗?
如果不是他们把手伸到京师的五百个库房,我为什么会派兵前往库房?”
我听完于谦的法后。
“顿时目露寒光,心生杀意四起。”
凉亭内的其余三人,顿时感觉到有些阴沉下来。
百姓借钱买米要承担高额的利息。
朱祁钰面无表情地看着金濂,质问的道:“是有此事吗?”
“京师粮仓乃要地,何人竟敢染指其中?”
“这有意与我为敌!
没有粮食,战争将会战败。
这场北京保卫战的战争胜利,是我的上位之战,巩固皇位之战。
粮食是这场战争的根本。
谁敢倒卖与囤积粮食?
更是敢伸手向库房!
这有意与我为敌!
这是想让他全家体验消消乐吗?”
金濂感受到到我的目光,顿时冷直冒,顿时感觉有点凉飕飕的。
擦了擦额头的冷汗,颇感无奈。
有些事情虽轻如鸿毛,但一旦被提及,却重如泰山。
这是没办法的事!
有些事不能只看表面。
于谦毫不留情言语,见金濂无法回答,便继续道:“户部属官负责东便门内东市,万舸入京,粮食集中于东市,为何最终散落到几个大商人手中?”
“顺府开仓放粮,近八成的粮食被谁吞噬了?
顺府库的粮食,现在掌握在谁的手中!”
兴安在我耳边低语:“陛下,刑部尚书俞士悦,御史徐有贞求见。”
“现在这两人,加上刚才的金?。
这三人统一前来王府,看来不是巧合啊!”
我这样心里感叹到。
嗯,我对此也非常感兴趣,这绝对不是巧合。
看似宁静的水面下,早已波涛汹涌。
看来有人想冒头了!
“宣”!
我点头示意,顿时想到他们的来意。
朝臣们的支持并非唾手可得,遇到棘手的问题,
如果处理不当,会让他们大失所望。
若处理得宜,朝臣内心的平将逐渐倾向于你。
政治就像辩论赛,不止你觉得你自己的对,
还要有人觉得你的对,也要有人支持你。
但一直有理的人会得到大多数饶支持!
这应该是大臣们对我登基后的一个挑战了啊!
“但是他们怎么敢的?”
在这个紧要关头拿粮食与百姓当考验的?”
“看来有人想找死啊!”
我这样想道。
我面无表情的坐在凉亭里,目露寒光的看着走过来的刑部尚书俞士悦与御史徐有贞。
喜欢我在明朝当昏君请大家收藏:(m.trxsw.com)我在明朝当昏君唐人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