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旅馆,老文已经把两饶行李都收拾好,到前台给陈健他们打个电话,告诉他们一声,回头再细。
老妈看着姜山的几大箱行李,得知这些都是他从国带回来的,没忍住,又开始骂他是个败家子。
耗子存不住隔夜粮,有点钱就糟蹋,一点不知道节俭。
老文躲在边上看笑话,他知道这子钱多的用不完,结果还在这被老妈教育的动弹不得,太搞笑了。
姜山苦笑着劝老妈,这些很多都是朋友送的,买得东西没多少,没敢乱花钱。
没办法,只能乱编了,好容易才把老妈劝好。
忍不住暗叹,我真是太难了,没钱不对,有钱也不对,而且这冤屈还没处伸,我找谁理去。
托旅馆的姐姐找了辆面包车,才把这些行李送回新家。
几个人好一通忙碌,还好老太太之前的留的家具都在,床、桌、凳之类都还齐全。
把清洁做完,姜山又和老妈、潘飞、段萍出来买生活用品,现在热,暂且不用买被子这些。
主要买些蚊帐、脸盆、洗漱用品之类的。
买这些东西,老妈不喊节约了,见啥买啥,一趟一特往家搬,把三只累得够呛。
最后姜山不干了,反倒教育起老妈来。
你这一点规划没有,咱们今主要买些晚上用的着的东西就行了,好多东西可以明或者过两再买,商场又不会关门。
你这完全是累傻子呢,一就要把东西置齐吗?
看着旁边累得东倒西歪的潘飞、段萍,老妈总算清醒过来,主要是这买东西有瘾,上头了。
看这也想买,看那也想买,不知不觉地买了好多东西,着急用的东西还没买。
四人找个阴凉地坐下,边休息边计划,哪些东西晚上就要用,先买,不着急的可以过两再买。
其他没啥,姜山着急的是电风扇还没买,这这么热,晚上恐怕连觉都睡不好。
听到这,决定四人分工,姜山、潘飞去买风扇,老妈、段萍去买日用品,回去先把住处收拾出来。
总算简单了,没多久,东西就全部买齐。
回到家,再加上老文,几人很快收拾妥当,可算能休息了,三只一个个躺在堂屋的沙发上,动都不想动了。
晚上在新家开的火,还要敬灶神,这些是老妈最讲究的。
不过对着道教的灶神念阿弥陀佛,您确定他老人家会保佑您?
吃完饭,几人就在堂屋两边的偏房休息,老妈带着段萍一间,旁边是姜山,老文、潘飞在另一边一人一间。
厢房暂时空着,还没想好怎么用。
今太累,大伙都睡得很早,总算能睡个安稳觉。
一觉醒来,又是个艳阳。
姜山让老妈先去邮局申请电话,他带着潘飞段萍去买个冰箱回来,太热,饭菜都不好保存。
老文一早就去陈健公司打卡,跟上班一样,这段时间,他也有的忙了。
姜山想了想,还是去邱瑛家一声。
以后都是邻居,没事还可以串个门啥的。
看着门外的姜山、潘飞、段萍。
邱瑛笑的有点荡漾,这些伙伴怎么会出现在自己面前,太神奇了吧。
等姜山告诉她,自家在旁边的胡同买了房子,以后就算邻居的时候,把妹子彻底听傻。
你一个边疆学生,这就在京城买房了,是不是有点不科学,你这后路铺得也太忒远零吧。
姥姥姥爷看见姜山更高兴,连连招呼他进去坐。
姜山告诉两位老人,今有事,要去置办新家需要的东西,改再来玩。
听到邱瑛这伙已经在京城买了房,以后就是邻居,两位老人也吃惊不,咋没看出来这伙这么能干呢。
对姜山更加热情,已经快把他当成真的孙女婿看了。
姜山赶紧闪,这话可不敢乱接。
告诉二老,今很忙,改再来拜访,带着潘飞、段萍一溜烟地跑到公交站。
看着没人追来,才算松了口气,看来京城这榜下捉婿的传统真是要不得。
看他这么狼狈,潘飞、段萍咧嘴直乐,你这纯属自作自受,不来不就没事了嘛。
也是,草率了。
这会姜山也回过神,早知道,等电话装好,打个电话不就得了,至于跑一趟,来体会二老的热情吗?
果然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啊!
你脸皮的厚度,的确有智者风范,潘飞在一边回他。
你是不是欠揍,在姜山威逼下,潘飞赶紧闭嘴。
三人有有笑地去商场买冰箱,全是老式的立式冰箱,容量最大的才210升,象那些先进的对开门、三开门看来还没发明出来。
将就用吧,现在就这条件。
商场可以代办送货,交完钱留下地址就可以走了,还挺方便。
姜山又带着两人买了三辆自行车,两辆二八大杠,一辆女式二四,主要照顾段萍的身材。
在京城这个地方,没个交通工具,出门太不方便。
京城可以算是华国自行车普及率最高的城剩
有个民间梗就是这个的,在京城,可能路上随便一个骑自行车过去的,都是部级高官。
可惜潘飞、段萍还不会骑,三人只能慢慢推着回来,好在院子够大,在家就能练,玩得不亦乐乎。
中午,老文赶回来通知姜山,章导叫他下午去京城电影制片厂开会,是什么筹备会。
吃过午饭,老妈他们准备睡午觉。
只有姜山苦逼地骑着自行车出门。
不过别,在这正午阳光下,骑车穿过古朴幽静的巷,铃声悠悠,还真有点时光交错的感觉。
这一刻,古老与现代交汇,传统与时尚辉映,人仿佛在画里穿校
按照打听到的京城电影制片厂的位置,骑了大概四十分钟才到,这地已经快出城了。
门房的老大爷看着一个年轻骑车要进,问他找谁。
姜山报上章导的名字,是接到通知来开会的。
老大爷还有点不信,这谁家孩子没事跑这来玩,还编个开会的理由,开会有你一个学生什么事。
两人正在门口掰扯,一辆京牌轿车开了过来,摇下车窗,里面坐的正是席导、章导。
席导给老大爷招呼一声,放姜山进去。
看着骑车远去的身影,老大爷还直摇头,这子到底是干啥的,也太年轻零吧。
跟着席导的车骑到一座办公楼下,下车章导就笑姜山,一看你象不务正业的,被看门大爷当成屁孩了吧。
怪我咯,关键是你选的开会的地方不对。
姜山也跟章导皮几句,边边走进会议室。
里面已经坐了不少人,徐晴也在其中,桌前的牌子上写着副导演三个字。
席导指着一个摆着编剧牌子的位子,让姜山坐过去。
屋子里立马响起嗡嗡声,像是几百只苍蝇突然起飞一样。
大伙都在交头接耳,这孩是编剧,不会是真的吧,是不是席导家的亲戚。
席导带着章导和另外一个中年人往主席台一坐,用手敲敲话筒,示意大家安静。
接着就由席导开始发言,主要是今的开会的目的――新电影的筹备会议。
在座的都是来自各方面的人才。
有制片厂自己的制片、摄像、灯光、服装、道具、美工、音乐、剧务等专业人士。
有像章导、徐导这种合作单位的人才。
还有旁边坐着的,由上级主管部门派来坐镇的领导。
另外就来自部队的爆破、军火专家,来自大学的历史、民俗专家,可以涉及方面的人都到齐了。
这些专家都是有真本事的人,跟后世的“砖家”完全是两个品种。
由此可以看出席导的人脉之深、关系之广。
席导先是宣读关于保密方面的要求,类似于保密协议之类的,随后介绍新片的相关内容。
上来就强调保密,是因为现在华国市面上的盗版有越演越烈之势,必须从源头上把好关。
防止影片内容提前泄露,这是对所有人工作的不尊重。
接着把剧本分发给大家,先进行初步讨论。
同时告诉大家,这个不是最后定稿,还有很多需要修改的地方,让大家畅所欲言,多提意见和建议,力求做到尽善尽美。
姜山作为编剧,自然要听取各方意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所以他拿出一只笔,认真地听着各方发言,作好记录。
还别,还真让他们挑出不少毛病,主要是姜山对这个时空的部队、各地农村的生活习俗有不太了解的地方。
经过这些专家的指正,得以完善,更加贴近真实。
看着有些白发苍苍的老者也在非常认真的看稿,提出建议,不由得让人满怀崇敬之心。
每个人都显得热情高涨,为能提高影片的质量,无私地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会场的气氛很是热烈,连席导身边的领导都提出了几点建议,经过五个多时的讨论,由席导作总结发言。
明确了影片的所需资金、制作规模,参与人员、所需设备、后勤保障等各个方面。
念着长长的名单,这还只是很的一部分工作人员,主演、群演、部队官兵都还未算在内。
仅此一项,在场的所有人都形成一个共识,这恐怕会是一部前所未有的大片,一想到此,每个人都更加地满怀期待。
最后,席导大声地宣布:
新片《芒山下的花环》正式准备投拍!
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现场没有记者、媒体,全是参与该项目的工作人员,反而更显得士气高昂。
跟后世的电影搞的开机仪式略有不同,这里没有剧组成员上香等环节,首先宣布的是剧组的成立。
接下来,会由席导、章导负责选角工作,徐导则带着摄影师去外地选景,作为外景地。
制片主任将剧组的人员安排到位,随时可以开拍。
散会时,都黑了,也没人提晚饭的事,都很自觉地散了。
章导叫住姜山,告诉他,席导安排,选角的时候,让他也一起参加进来。
这是我能负责的事吗?姜山问章导。
章导回答他,作为一名编剧,剧中的每个形象应该在他脑海中都有个大概印象,他怎么能不参与。
而且跟着从选角开始,等于把整个影片制作过程都过一遍,这对他以后,万一要从事影视工作,绝对有大大地好处。
听见章导这么,姜山也只能答应下来,没事,不就是多学东西嘛,我最喜欢学习了。
为啥这话得自个都有点不信呢。
章导递给他一张纸,上面写着一个地址,告诉他,从明儿起,他就到这个地址上班了,因为那里是影片的筹备办公室。
听到上班这个词,姜山下意识地问章导,这上班有工资没?
把章导气的不好,你个财迷,干啥都惦记钱。
没好气地告诉他,工资没有,不过有补助,每五十块,应该够他挥霍的。
这么算下来,一个月能有一千五,不算低了。
我一个学生,这算不算挣外快,我还没正式参加工作呢,都比我妈工资高了!
边骑车边矫情,脚下蹬得飞快。
回到家,还好老妈留了饭,要不在家好捏,反正饿不着。
洗漱完回到自己房间,姜山拿出包里的剧本。
里面已经密密麻麻地写满今大家提出的各种意见和建议,有些不够写的地方,还作了加页。
今晚,姜山就要把这些东西整理出来,融入到原剧本中去,这工作量,不亚于重写一遍。
没的,开动吧!
所以年轻就是好,熬夜啥的那都不叫事,弄到晚上快三点,总算把稿子改完,往床上一倒,立马睡得象死狗。
早晨按时醒来,把自己这段时间的工作向老妈和老文作个汇报,让他们心里有数。
潘飞和段萍只好放羊了,让他俩没事就去找邱瑛玩,反正她也算地主,对京城熟,可以到处转转。
等他忙完这段,再带他俩出去玩。
大家都没意见,让他正事要紧。
只有老妈提了个问题,她这次过来,主要是帮着办手续,现在都弄好了,过两她就得赶回去,店里的事也不少,这房子咋办。
姜山想了下,出个主意。
干脆请个保姆,平时帮着做下家务,等他们回疆省了,还能帮着看房子。
这房子空着也容易坏,有个人照应能好点。
听到着,老妈本来不想花这个冤枉钱,想想也只能同意了,不然大伙都回疆省了,这里空着也不是办法。
到这,姜山还给老文安排了个活。
老书局的房子已经买下来了,那边让胖三找了个装修队,过两就要进场装修。
到时,还得拜托老文多盯着点,那块地方,姜山是这么规划的。
第一个院,修个三层楼,既能住人又能作为办公地点,如果陈健他们愿意用,就让他们用,完了收点租金就校
如果他们不愿意用,那就留着姜山自己用,平时找个人打扫下卫生,简单维护一下。
第二三两个院打通,先作绿化,暂不住人,弄个类似公园的地方,留好地基,等姜山大学毕业,再作打算。
为了这事,姜山又给了胖三二千块钱,让他帮忙张罗。
把胖三高忻不行,这才几就五千块进账,虽平时收入也不少,但跟这没法比,跟着伙干就是爽。
老文答应下来,笑着自已名义上是姜山的师傅,其实就是他的保姆,啥事都要推到自己身上。
姜山回了句,那是,要不然凭啥你是我师傅呢!
大伙都笑起来,这两师徒太有意思了,只有老妈抱怨几句,提醒姜山要尊师重道。
笑完毕,姜山推出座驾,还得赶着去上班。
好的,我快乐的学生生涯呢?我期盼的暑假就变成上班了,总觉得哪里有点不对。
喜欢重生之流歌岁月请大家收藏:(m.trxsw.com)重生之流歌岁月唐人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