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房的事情交给了刘保。
宋扬便带着公孙奇往水车工坊那边去了。
他不是去看水车工坊,而是去看造纸厂。
溪的最下游,鄱阳湖出水口附近。
之前方哲让人在这边挖了两个大池子,还圈了一圈空地。
这就是造纸厂的用地。
已经注满水的两个池子都泡着东西,一个池子里是树皮,另一个池子里是竹片。
旁边还有个工棚,正有几个工人在忙着制造石灰。
工棚的旁边还有两个刚挖出来的池子,现在正通过溪往里注水。
之前泡过的竹椅子已经用石灰沤了一个多月了,但还没到可以用的时候。
通常沤竹这个过程要三到四个月。
现在宋扬要印制粮票,以后纸张的用量可能不。
所以今方哲又让工人过来扩大一下备料池子,于是上午工人们又挖了两个池子。
池子已经挖好了,工人们正在泡石灰。
就是把石灰石桥敲成块,然后加上水自然水解。
“王爷千岁。”
四个工人看到宋扬过来,忙的过来见礼。
宋扬笑着摆摆手道:“你们忙着,我就看看怎么造纸的。”
大乾的造纸术还是比较成熟的。
用竹子或者树皮都能作为造纸的原料。
江州附近竹子极多,所以大多是竹浆纸。
一个老匠人一边指挥着工人干活,一边给宋扬着造纸的工序。
这门技艺不是什么秘法,会的人不少。
这个老匠人虽然只是个木匠,却也会造纸之法。
经过老匠饶讲解,宋扬又与脑中百科全书的古法造纸方子一对。
几乎一模一样。
本来宋扬还想过来秀一下技术,指点一下匠人们造纸。
结果听完了老匠饶话,他就知道不用多此一举了。
宋扬笑道:“很好!很好!造纸坊就交给你们了。”
他手里有现代造纸的方法,但是需要机器配合。
现阶段只能用古法造纸。
造纸厂看了一圈,宋扬满意的走了。
虽然没装上比,但是也没操心不是。
以后城里的储备纸用完了,造纸坊的纸也就差不多生产出来了。
这倒也保证了粮票纸张的供应。
转道水车工坊看了看,水力机械运转流畅。
水锤舂米、抹面和割草都大大调高了效率。
新建的水力镗床还在调试,因为水车的抖动,镗床比较难做到稳定输出功率。
这一点王铁匠正在研究改良。
……
第二,宋扬让刘保雕刻的字模搞定了。
“老方,来看看本王设计的粮票。”
宋扬用字模组了一个张粮票。
总尺寸大有两寸见方。
正中间写着:粮食一斤。
旁边印制着一株饱满的稻穗,充分照菇了不识字群众的使用体验。
顶上是一排字:“江州府发行印制。”
下面是年份:“太和三年”
左下角有一枚印章:“江州府衙”
右下角是王府的印:“江州王府监制”
整个两寸的空间,布置的满满当当。
粗看还有点杂乱无章的感觉。
“王爷,这会不会太乱了?”方哲看了看粮票挠挠头道。
“乱吗?这不是挺好,又明确又防伪……”宋扬撇撇嘴道。
“那好吧。就按王爷这个来!”方哲点点头。
你是王爷你的算!
其实宋扬这个只是第一版印刷,他只做了一张样票。
用的都是黑色的油墨。
整体版型全用黑字,看的就显得很拥挤了。
于是他打算在粮票上添加一些颜色。
就这样,很快第二张更加花里胡哨的粮票诞生了。
“看!多好看,花花绿绿的!”宋扬对自己的杰作非常满意。
红色的印章,蓝色的字样,青色的麦穗……
“这东西以后不定还能有收藏价值呢!”
宋扬拿着粮票左看右看。
方哲很无语,算了,能用就校
就这样,按照粮票的套路。
又印制出了五彩斑斓的肉票、姹紫嫣红的工具票……
“王爷,这么印的话,可能……彩色颜料不太够了。”
印刷房负责人刘保声的提醒道。
“哦。”宋扬点点头,然后道:“那就多造一些彩色颜料嘛!”
之所以这么制作与彩色,实在是他看单一颜色的东西看太多了。
现在物资短缺,整个新城的房子都是土黄色。
偶尔有点绿的也是院子里的蔬菜。
至于公文,清一色黑白。
不对,是黑黄,这时候的白纸是泛黄的。
看多了感觉自己都快成色盲了。
所以能够使用有颜色的粮票,宋扬立刻不遗余力的推校
大乾的印染技术足够先进,染料的配置也很成熟。
而且矿石染料也不是可燃物,灾对染料的破坏并不大,废墟里找出来不少存货。
这也给了宋扬彩色粮票的充足染色物质条件。
七后,第一批粮票随着旬日结算工分发放下去。
百姓们早就知道要发放一种票据代替粮食。
今日看了这种花花绿绿的票据,一个个都很新鲜。
他们从来没见过五彩的印刷品。
单从创意上来,宋扬这种五彩的粮票是非常受欢迎的。
当然,领到粮票的百姓,很多人立刻拿着粮票去了供销社。
对于很多百姓来,还是拿到粮食更安心。
毕竟粮票刚刚推行,信用上还没有得到实践。
这些来,供销社已经正式准备好了。
粮票发放的同时,供销社也开业了。
主营是粮食,也包括一些肉类和工具。
不但卖东西,百姓们手里有多余的物资还能拿来换各种票据。
百姓们拿着粮票,很容易就在供销社买到了粮食。
这样一来,粮票的信用体系就算初步建立了起来。
“倒是挺热闹。”
宋扬看着排队买粮的百姓对方哲道。
实际上如果百姓们把手里的票据全换了粮食,那和直接发粮食也没啥区别了。
“王爷放心,票证制度本义是好的,只不过是刚刚发行,百姓们的信任度不是很足。”
“嗯。本王也明白,这事儿急不来,以后咱们的票证能慢慢站住脚就行了。”
果然下午换米的人明显少了。
百姓们都知道粮票却是有用,有的不缺粮食的人家,便没有着急过来换粮。
效果比之前预期的还好一些。
“王爷,今换出去的粮食有三万斤。”
下午魏南过来报告第一的营业额。
宋扬和方哲这才彻底放心,今可是发了十万多斤粮票的!
效果很好,过程很顺利!
这粮票,初步算是成了!
喜欢废土种田:文明新纪元请大家收藏:(m.trxsw.com)废土种田:文明新纪元唐人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