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一座玉门关

纳兰凌云

首页 >> 开局一座玉门关 >> 开局一座玉门关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 群穿1630 开局造了李二的反 隋唐:我转投杨广,李二你哭啥 大明:我在永乐当灾星 三国之现代魂 权倾朝野要杀我,国破家亡你哭啥? 极品皇太子之贞观永治 扶明录 江山百美图 大乾:逍遥皇太子
开局一座玉门关 纳兰凌云 - 开局一座玉门关全文阅读 - 开局一座玉门关txt下载 - 开局一座玉门关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小说

第471章 五年之约(下)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所以很多门阀世家连犹豫都没有,直接就开始将他们家里面,埋起来的钱都开始挖起来了,实话,虽然身为皇帝,但是李世民第一次感受到帘皇帝的快乐,因为最近没有人给他挑刺,反而都是夸赞的,所以李世民现在那叫一个舒爽。

当然,李世民将这个消息放出去之后,很快也将后续施工的相关要求都已经发了出来,对于施工制度,工钱,以及给百姓的吃饭等问题都做出了硬性规定,当然还有最重要的那就是工程质量。

对于这些要求,这些门阀世家很意外,但是意外之后,这些家族相互思考之后就知道,虽然确实是要求难了一些,而且最关键的是便宜了那些泥腿子,不过不要紧,他们付出的钱其实没有那么多,这些泥腿子的工钱没有多少。

尤其这些门阀世家都是依托于地方,他们都很清楚的知道当地的百姓在拿到多少工钱并且可以供应吃饱饭的情况下就愿意出来工作。这些数据他们都很清楚。

所以最后的这个工钱他们计算出来的数字远远低于霍刚的预期,仅仅只有60文一个月每个人,没错就是这么低,而之所以是这个价格主要是霍刚卖出来的粮食,180文一石,而对于大唐的一个五口之家来,一石粮食大约120斤差不多够他们三个月的粮食。

没错就是三个月,因为大唐的百姓可不像是大汉百姓那么奢侈的吃饭,早饭几乎都是没有的,而且吃饭也不可能吃细粮,都是配合粗粮来吃的。

所以能够让一个人在自己吃饱饭的情况下,还能三个月赚取的薪水买一石粮食,这些百姓绝对会疯狂的来做工的。而为了招募百信,这些门阀世家大概商量出来了一个价格那就是70文每个月一个壮劳力,如果到时候来应聘的是女性,或者是年纪比较大的,薪水会酌情的降低。

这个价格不仅仅是门阀世家商量出来,他们还是主动通过一些官员,通过户部的嘴直接告诉了李世民,对于这个薪水听了那些大臣的分析之后,李世民最后还是同意了。

虽然李世民想要让这个薪水更多一些,不过最后他还是忍住了,他知道这些门阀世家出钱,甚至很多人都是抱着亏本来的,而且还有一点就是他们如果参与进来,必然会使用钱票,到时候对于大唐钱庄的推广也是好处。

所以李世民认了,其实李世民是想要将价格定在一个月100文的,不过现在看起来根本不可能。

不过这个价格就像是杜如晦他们所,其实也可以接收,因为对大部分来,这个薪水的伙计他们根本是找不到的,更不要每管三顿饭,还能够拿到如此之多的薪水。

敲定了这些之后,李世民干脆进行了工程竞标,大唐境内的攻城,从酒泉开始,一直到长安城,各个路段的工程要分别交给不同的家族来负责,这些门阀世家有五姓七望,也有当地的一些家族。

而至于这些家族到底是依附于那些大家族的,李世民也不管,总而言之,现在整个大唐不仅仅是五姓七望,包括江南士族等各个区域的家族几乎都动了起来,整个长安城那叫一个风云变幻。

几乎所有的大臣家里每都有人拜访,连魏征这样向来对这样的人不加以颜色的大臣都遭到了骚扰,更不要是其他的大臣了,所以介于这样的情况,李世民在跟大臣们商量之后,直接宣布公开竞标,而且这个竞标还有准入价。

这部分钱可不会投入到攻城当中去,按照李世民的法是,这部分钱是工程押金,都要归于大唐国库,如果工程出现问题的话,那么不仅仅罚钱,将来的积分要减少,而且股份还要降低。

实话,当李世民将霍刚给他出的主意,包括这一套积分以及什么准入金之类的都拿出来之后,所有的大臣都已经惊呆了,这……这还是他们所认为的那个大唐皇帝陛下李世民吗?

只是李世民的这些法他们又找不到任何东西来反驳,因为李世民又没你这个钱白交,而是工程保证金,为了确保工程不出问题……这对这些大臣来他们敢李世民做的不对吗?

当然不能,因为整个工程对于大唐来是非常重要的,重要到关系到大唐未来的策略,这一次的铁路施工不仅仅是影响到大唐和大汉之间的贸易等等,而且还关系到大唐在掌握这种铁路的建设方式。

这一点他们已经讨论过了,因为在这个铁路施工当中,水泥的使用是必不可少的,所以他们自然是可以得到一部分的样品然后进行测试看看能不能讲这些水泥的成品给制作出来。

另外就是钢铁,还有火车头,霍刚可以了,将来这铁轨和火车头都可以卖,那么如果都可以卖的情况下,大唐能不能将这些东西都买下来,然后自己建设铁路呢?自己建设铁路那自然都是大唐的了。

像是这样的战略武器,掌握在外饶手里面自然不是好事,虽然刚开始他们是没有办法,但是后面总是要有其他的想法的。

现在的时间才刚刚进入秋季,还有几个月的时间来进行准备,而这些时间足以大汉和大唐对于明年的工程进行提前准备,在双方的协议正式签订之后,大汉这边就已经派出了建设部的工程师进行线路的勘探,而大唐在完成了工程的竞标之后,拿下了各个施工路段的门阀世家直接就开始购买大量的粮食。

因为他们知道明年一旦工程开始的时候,粮食想要运输可能会更加贵,所以不如今年提前将粮食运输到位,反正粮食如果存储得当的话存储一两年的时间都不成问题。

而这些准备工作开始做起来,李世民坐在太极宫里面也是感慨不已,因为大唐的工程已经开始了,但是大唐的朝廷连一分钱都不用花,反而目前大唐朝廷光是进行工程款项的押金就收了整整一百五十万贯!

这个数字让李世民一度不知道该什么好,这是李世民第一次感受到了这些门阀世家那藏起来的可怕力量,因为这一百五十万贯拿出来,这些门阀世家连眼睛都没有皱一下。

要知道他们接下来还需要不断支付工程所需要的款项,李世民突然明白了霍刚那句话,想要建设国家,不一定要国库里面有钱,这些门阀世家有钱也是可以的,只要合理利用他们,那么大唐就会被建设起来。

而在这个过程当中,这些门阀世家的力量其实会逐渐被削弱,因为大唐逐渐强大了,大唐朝廷自然就有了钱可以做更多的事情,到时候不管是推行教育,还是执行其他的手段,他们这些门阀世家要么被抛弃,要么就只能同意,跟上时代。

如果他们乖乖的执行,当一个富豪家族不是不行,只要他们不影响整个大唐的朝政结局就行,那个时候其实李世民就已经非常满意了。

他所要的也就是这一点,而并不是将这些门阀世家彻底消灭,他知道这是不可能消灭的。

这一次铁路的修建让李世民明白了许多,尤其是如何利用他们的力量来完成整个国家的建设,就比如这一次,从头至尾花的钱都是这些门阀世家的,大唐朝廷什么都没做,但是大唐朝廷却依然收到了好处。

首先就是铁路的运营权,虽然只有三成,但是这三成是有话语权的,而这些家族却只能享有分红。

至于那个货箱使用权,李世民根本不在乎,因为铁路建设完毕了,不就是给他们使用的吗?现在无非就是将这个使用权再一次出售了一遍,对于国家来,谁使用都无所谓,只要给李世民纳税就校

至于分红权,就算是李世民一分分红都不要那又如何?因为真正的股权可是在大唐朝廷手里面的,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大唐朝廷必然会收回更多的股权的。

东西依然是皇家的,而不是这些家族的,他们从头至尾,只是分红而已。

更何况李世民还没有将所有的分红都给出去,现在就是他白赚了一百五十万贯,然后铁路花别饶钱修建了,东西还在他的手里面,大唐朝廷每年还能分红,这简直……不仅仅白嫖,还薅回来钱啊!这样的操作,以前的李世民根本不敢想。

只是这些门阀世家亏了吗?他们虽然在五年内需要持续的支出金钱,但是这些落在百姓手里面的金钱,百姓几乎无法存下,不管是买粮食,布匹,盐等所有东西,而这些东西的商业,几乎都掌握在他们的手里面,百姓的钱最后又回到了他们的手里面。

而这个过程,百姓的生活更好了,铁路建设好了,国家繁荣了,这就是经济的本质吧,李世民直到想清楚了这些,他才明白了霍刚的那一句,钱流通起来才是钱到底是什么意思。

喜欢开局一座玉门关请大家收藏:(m.trxsw.com)开局一座玉门关唐人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站内强推 重回1980,我考上了哈工大 隐忍三年,离婚后我摊牌了 王爷家的团宠小后娘 庶女开铺:我靠美食当上商业女王 穿越大唐,铁血郡王护国殇 最强至尊狂兵 星际大佬的马甲又掉了 抄家后,她成了摄政王的掌心娇 登上龙榻后,世子妃被暴君娇宠了 快穿之拯救反叛魔神徒弟 吞了无极果的她自由了 白天被逃婚晚上被奶凶指挥官求抱抱 农门娘子的经商之路 与人类共存的奇妙生物 天命麒麟,下山即无敌 真千金回归后天下第一了 精灵之我真的没想当火箭队 征服之路 食仙主 惊!玄学真千金她是个白切黑
经典收藏 重整山河,从穿成宋钦宗开始 视频通古代,李二变身蜀汉通天代 科举,这个书生会武功 庶子风流 战国帝业 风入邺 烈虎军 最强战兵 重生之将星传奇 我在大唐位极人臣 黑铁时代 国之重器 执耳,权利的巅峰 化工大唐 三国之超级培育系统 我梦西厢,牡丹长生 神话版三国 大唐:回到古代做神仙 被诬陷流放?开局攻灭高丽自立 重生朱允熥,打造大明巅峰
最近更新 谍影护龙 天崩开局,从死囚营砍到并肩王 我在大明开医馆 驸马不要脸,骚衣夜勾栏 农家穷叮当,科举当自强 算鼎三国:玄镜红颜录 汉末黄巾霸业 大明最强锦衣卫,一曲天外飞剑来 天青之道法自然 穿越大唐:当个闲王这么难 大唐:开局带太子勾栏听曲 隋唐:我转投杨广,李二你哭啥 唐末从军行 红楼琏二爷 重生隋末,开局就被瓦岗五虎包围 在下潘凤,字无双 赵聪的一生 老子是王,辅政王! 大唐十万里 北京保卫战逆转,延大明百年国祚
开局一座玉门关 纳兰凌云 - 开局一座玉门关txt下载 - 开局一座玉门关最新章节 - 开局一座玉门关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