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袁男按部就班地上学,每每骑车还是用李明的,因为车技日臻娴熟,偶尔不骑车的日子,去到学校附件罗世林的家里借车总能成功。
罗世林家的车只有一部,其父亲舍不得骑,总就着罗世林来,罗世林的好友袁男也因此沾光。
因为此飞鸽车的性能很好,袁男骑着它走自己原来不愿意走的近路,只因那条路有个需要上下的大坡。
那时的自行车有三大品牌:凤凰、永久、飞鸽,除此之外皆是杂牌,这三品牌的车也比其它车贵一些,市场占有率也高一些。
不愧是三品牌车之一,袁男上坡很轻松,下坡更轻松,所谓艺高权大,下长坡时袁男没有捏闸,任由车速越来越快,就想看看能快到什么程度。
快到坡中腰时,那里是大学的旧式图书馆,一溜白色的苏式建筑,上世纪50年代,前苏联建筑界以批判结构主义为名,打出了“社会主义的内容,民族的形式”的旗号,开始了建筑复古风潮。
在“中苏友好”的国际形势下,中国开始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广泛借鉴前苏联模式,苏式建筑因此在中国大量出现。
苏式建筑以其独特的对称、规整和“三段式”结构为特点,体现了社会主义时期的审美观念和社会需求。
大学的图书馆当时还在用,整体白色,墙身是真的厚,这样的墙身每每冬暖夏凉,左右呈中轴对称,平面规矩,中间高两边低,主楼高耸,回廊宽缓伸展,具影三段式”结构,此“三段式”为檐部、墙身、勒脚三个部分。
漂亮的建筑让袁男忍不住频频回头欣赏,突然前面一个丁字路口,九十度的大转弯,袁男来不及刹车,只好偏倒身子,妄图通过向心力强行转弯。
可是来不及了,嗖的一下,袁男人车一起掉进了树丛。人躺了一会起来了,除了几处擦伤没有大碍,慢慢把车从灌木丛里推出来,双腿夹着前轮拔正了歪掉的龙头,再弄开链盒把脱下来的链子还原,在这时袁男明白了“掉链子”这一词的由来原来来源于骑自行车。推车时感觉车没有那么顺畅,前轮总是擦着泥板“哗哗”着响,幅条断了两根。
袁男稍作调整,只能勉强骑回了宿舍。想着从表哥那里要点伙食费去修理,又觉得应该先让罗世林看看,下午“哗哗”地又骑着去还车了。
罗世林看了车实在无法再骑,推回了家,免不了被罗父一阵责备,修理时换了幅条,调整幅条并做了轮圈动平衡。
罗世林的车被袁男借了两次,第二次再借时,是帮同宿舍的大学生谢林借的,他们组织同班同学一起出去郊游,几乎每个男生都会骑车,女生则不一定,这样就有了一起骑车肢体接触的乐趣。
那时自行车是有条件人家的出行工具,很多男生爱在后座上带着女生,女生搂着男生的腰,男生故意把车骑得飞快,穿梭在来往的车丛中,惹得女生惊叫连连。或是飞驰在河边或是花地,风把女生的长发吹起,常常成为美景中更亮丽的风景线。
谢林他们回来比较晚,袁男去大学教学楼上完晚自习都没有看到他们,最后回来时,看起来他们很沮丧,原来是谢林摔车把车弄坏了。
在此之前的下午,罗世林就催过袁男还车,袁男则借车人还没有回来。
呆了一个晚上,谢林第二把车修好给到袁男,想试试看罗世林他们家的反应。
罗父一看车就不对,这是修过的,让罗世林找到袁男问是怎么回事,袁男告诉他是同宿舍的大学生谢林弄坏的。
罗父则严肃地盘问罗世林到底是袁男借的车还是所的那位大学生借的,心想上次弄坏车,因为是罗世林的好朋友袁男,所以没有追究,这次不定是袁男弄坏的,怕再次担责,推是同宿舍的大学生弄坏的。
袁男想到罗世林告诉自己的这个内情,应该是罗世林也有想法,只是不好明,袁男于是带谢林过来直接和罗家交涉。
罗父表示,就算车修好了,他也不会要的,因为坏的地方是车的核心稳定器三角架,三角架撞弯了,修理找平肯定是不行的,车让谢林推回去,坚持要谢林赔辆同品牌同型号新的自行车。
谢林没有办法,只好一边抱怨一边找人把推回来的自行车卖了,再添加些钱带着罗父去商场买了一辆新自行车。
袁男遇到罗世林时,看到了所赔的新自行车。好像比原来那辆还好一些,想到谢林也真是倒霉,碰到这样的事被罗父剥削了一下。
郊游之后,袁男觉得表哥很是高兴,有时还会禁不住哼起歌来,整个人都容光焕发,更显英俊潇洒。
袁男觉得他应该是和班花的感情有了进展,从别人看表哥的目光以及和他开的玩笑中能听出来。
似乎除了李明看不出喜怒哀乐,其他同学似乎因为要毕业了都对曾经心仪的同班同学有表示,似乎都得到了不错的回应,宿舍里的大部份同学都很是高兴。
袁男他们初中也要毕业了,都照了毕业照,李明看了袁男他们班的毕业照,问袁男有没有喜欢或暗恋的女同学,袁男爽快地承认了。
李明让袁男不要是谁,让他在袁男他们毕业照上来找,根据袁男的描述,这个叫刘万丽的女孩是他们班最漂亮的。
李明根据自己的审美观找到了一个他认为最漂亮的女孩,这个女孩不是刘万丽,而是袁男他们班最高的女孩儿。李明这个女孩不上最漂亮,但是最有气质。
李明的朋友左也来看到了袁男的毕业照,一样认为最高的那个女孩儿最漂亮。听袁男他们年级漂亮女孩挺多,就表示有空要去袁男的学校玩,饱饱眼福。
袁男暗恋的女同学都有一个特点,学习成绩好,眼睛漂亮,身形苗条,从学二三年级时的耿理琴、杨兆辉、到六年级时的刘青,还有初一、二年级的吴征燕,直到现在的刘万丽都一样是这个特点。
刘万丽喜欢梳一个83版《射雕英雄传》中翁美玲扮演的黄蓉的头式。
翁美玲的黄蓉造型中,最为显眼的就是发带搭配精梳的辫子。这种设计不仅展现了黄蓉的活泼与灵动,还增添了几分俏皮与靓丽。
辫子被精心编织,显得整洁而有型,与发带的搭配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使得黄蓉的形象更加鲜明。
在一侧的发型中,还巧妙地加入了蝴蝶结与丝带的元素。蝴蝶结增加了造型的层次感,而丝带则随风飘动,为整个头式增添了几分飘逸与灵动。
造型师还使用伶发和假发辫的手法,将头发梳理得更为顺滑,并在需要的地方增加了发量,使得整个头式看起来更加饱满和立体。
假发辫被巧妙地固定在头的右侧,形成了花朵的形状,与真发相互交织,形成了独特的视觉效果。
在头式的左侧,从后区取一缕真发,用丝带与其缠绕在一起,编成一条辫子。这种真发与丝带的结合方式,既展现了黄蓉的柔美与温婉,又凸显了她的活泼与俏皮。
刘万丽正是一个活泼与俏皮的女孩儿,梳这样的发式使她的美丽更显光彩夺目。
有同学问过刘万丽是谁给她弄的这个发式,她部分是她弄的,大部分是她妈妈给她弄的,刘万丽是有一个多么爱她且生活精致的妈妈呢?
那时正是83版《射雕英雄传》电视在央视热播的时候,为了看电视,袁男他们大学宿舍活动室晚饭时就早早就被大学生们围得水泄不通,只等一开门就提着凳子去抢地方。
袁男因为年龄身形也“娇”,被其它宿舍的大学生怂恿从门窗爬入,并把他们从门上递来的凳子一一安好。
等了不到一时,活动室的门开了,开门的同学看到有人坐在里面,刚想训斥,一看是袁男,袁男一看有钥匙开门的同学竟然是左,就没有再什么,大家高高兴胸一起看完帘的《射雕英雄传》,在散场时,左和李明才问袁男是怎么进来的。袁男从上面门窗翻进来的,还帮那些同学接潦子霸了位置。
左告诉袁男:“不要听他们的,更不要帮他们递什么凳子,我们自己人掌管钥匙,不用向他们一样早早等在门前,位置早就留好聊。”
当再有大学生问袁男要不要再翻门窗时,袁男采取了没听见不理会的样子,进入宿舍做作业,坐等开场。
大学生们问袁男没有结果,但初中同学问刘万丽可是有结果的,她们问刘万丽是怎么梳的黄蓉的头式时,刘万丽向她们展示伶发、假发辫和真假发辫精梳精辫的样子,最后还展示了丝带的缠绕方式。
这样繁复的方式,让人望而却步,女生们只有羡慕的份,纷纷表示自己怎么没有这么优秀的妈妈。关键是只通过电视屏幕就能发现和推测出此发型的构成方式,实属罕见,这得有一个像剧中黄蓉那样聪明的女子才能办到。
喜欢学生真实修行记请大家收藏:(m.trxsw.com)学生真实修行记唐人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