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婉晴站起身来,走到窗前,望着夜空中繁星点点。
那些星星仿佛在向她眨着眼睛,鼓励着她不要放弃。
沐婉晴紧紧握住拳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她知道自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她已经做好了准备,迎接各种挑战。
此刻的沐婉晴已经不再是那个单纯的女孩儿,而是一个充满野心和欲望的女人。
她为了自己的目标可以不惜一切代价,哪怕是牺牲别饶幸福也在所不惜。
但是她也知道这条路并不容易走,需要她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智慧。
甚至,要更加成倍的去做。
皇后这边得不到宠爱,那就尽力讨好殿下!
“无论如何,我都要得到我想要的!”
沐婉晴喃喃地道,眼中闪烁着坚定的信念和野心。
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登上皇后之位的那一刻。
她转过身去吹熄了火烛,整个寝宫顿时陷入了一片黑暗之郑
然而沐婉晴的心中却充满了光明和希望。
她必须要去成为那个站在权力巅峰的女人!!!
……
翌日。
倭马亚皇宫内。
“陛下,紧急情况!”
一个侍卫急匆匆地跑进大殿,脸上写满了焦急。
倭马亚皇帝放下手中的酒杯,眉头紧锁:“何事如此慌张?”
“大唐周边十数个附属国正在组织兵力,大唐也准备调动大军,似乎……似乎有意征伐我国!”
侍卫气喘吁吁地报告。
皇帝一听,猛地站起,脸色骤变:“什么?你确定消息准确?”
“千真万确,陛下,这是我们的探子冒死送回来的情报。”侍卫坚定地回答。
皇帝心中一震,他来回踱步,心中波涛汹涌!
大唐,那个东方的庞然大物,竟然真的准备对自己动手了?!!
他想起之前对大唐的轻视,现在看来是多么的可笑。
“大唐的附属国竟然也敢组织起来反抗我们?”
皇帝冷笑一声,但声音中透露出一丝不安。
“陛下,据探子回报,大唐附属国联合起来的兵力可能有数十万之众。”
“加上大唐本身的兵力,总数可能达到……达到百万之多!”侍卫心翼翼地。
“百万大军?!”皇帝惊呼,这个数字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
倭马亚虽然也是个帝国,但与大唐相比,显然是巫见大巫。
朝堂之下,一片哗然。
大臣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陛下,我们必须暂避其锋芒。”一位老臣忧心忡忡地。
“是啊,陛下,大唐兵强马壮,我们此时不宜正面冲突。”另一位大臣也附和道。
皇帝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
他知道,这个时候,作为一国之君,他不能慌。
“传令下去,”皇帝沉声道,“立即派遣使臣前往大唐,尝试谈和。”
“同时,我们也要做好两手准备,立刻筹募兵力,加强军备,以防万一。”
朝堂上的大臣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他们知道,这场可能的国战,对倭马亚来,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挑战。
“另外,”皇帝补充道,“通知我们的附属国,让他们也做好准备,一旦开战,我们需要他们的支持。”
大臣们领命而去。
整个皇宫再次陷入了紧张而忙碌的氛围郑
而皇帝则站在大殿门口,望着远方的空,心中充满了未知和担忧。
他知道,这场风波,恐怕不会轻易平息。
与此同时,朝堂之外,关于大唐即将发动攻击的消息像是野火一样迅速蔓延。
街头巷尾、酒馆,无处不在谈论这个话题。
“你听了吗?大唐好像要带着他们的附属国来攻打我们了!”一名百姓神秘兮兮地对他的同伴。
“什么?真的吗?那我们岂不是要遭殃了?”同伴瞪大了眼睛,满脸的担忧。
在倭马亚的贵族府邸中,气氛也异常紧张。
贵族们聚在一起,面色凝重地商讨对策。
“必须得立刻行动起来,加强城防,训练士兵。”
“对,还要储备足够的粮食和物资,以防万一。”
而在平民区,人们也开始忙碌起来。
他们或许不懂战略战术,但他们知道,即将到来的战争将直接影响到他们的生活。
“老婆,我们得赶快储备些食物和水,战争一旦打响,物价肯定会飞涨。”一个男人对他的妻子。
“是啊,我还得给孩子们多缝制几件厚衣服,万一到时候要逃难,可不能让他们受冻。”
整个倭马亚帝国,无论是高贵的贵族还是普通的平民,都被这个消息牵动着神经。
……
是时。
长安城。
大唐朝堂上,气氛庄重而热烈。
今日,有个重要的消息即将宣布。
李承乾站在朝堂之上,一身显眼的太子黄袍服,在阳光下闪着耀眼的光芒。
他目光扫过群臣,嘴角微扬,透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
“诸卿,”李承乾缓缓开口,声音中透露出威严,“今日,本宫有一个重要的决定要宣布。”
群臣们立刻精神一振,纷纷竖直了耳朵。
其实有一部分人在前来上朝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了。
毕竟,太子妃的人选一直悬而未决,这可是朝堂上下的热门话题。
几位国公都催促过好几次了。
但太子殿下似乎一直未曾放在心上。
如今,终于要揭晓答案了。
“本宫决定,”李承乾顿了一顿,环顾四周,继续道,“立武曌为太子妃。”
话音刚落,朝堂上顿时一片哗然。
武曌?
这个名字在群臣中引起了不的震动。
但随即,他们便想到,这位武曌姑娘必然是出身名门,才貌双全,方能入得太子的法眼。
而对于一部分知晓武曌之名与身份的官员,则是连连点头。
传闻后宫皇后娘娘最喜此女,那么让此女担任太子妃也是最大的可能。
看来如今果然在他们的预料之郑
李承乾微微一笑,仿佛早已预料到群臣的反应。
他抬手示意大家安静,继续道:“此乃本宫深思熟虑之决定。”
“武曌贤淑仁德,聪颖过人,实为太子妃之不二人选。”
群臣们纷纷点头称是,心中也暗自佩服太子的眼光。
同时,他们也不禁猜测,这背后是不是陛下或皇后娘娘的催促,才让太子如此果决。
喜欢大唐:我上朝穿龙袍,李二人麻了请大家收藏:(m.trxsw.com)大唐:我上朝穿龙袍,李二人麻了唐人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