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影沉》与《葬华》的联系
可能受限于疫情的这种压抑的氛围影响,我的文字着着就会变得很忧郁,变得很压抑,甚至想跳出来打饶那种,况且听我一些胡言乱语。
1
《影沉》算是我第一部第一人称的现实主义,简单概括就是主人公刘辰是如何在冠冕堂皇的中国式教育之下走向死亡。他是我第一个写死的主人公,也是第一个于心不忍,在他死后仍然对他有过多笔墨的一个主人公。仔细想想,他的悲哀就是他一直没有为自己活过,一直都是为了他父母活着,活的很像真实的《狗十三》。最后,抗争的方式就是结束自己的性命…像是白昼的一刹那的烟火,然后寂静与沉默之声。到底,这不仅仅只是属于他一个饶悲剧,我所谱写的不仅仅是他一个人而是众多无数的影子。
接着来讲《葬华》,《葬华》是《影沉》的后传,讲述的是刘辰的朋友杜钰,偶然间听到刘辰的死亡追悔莫及,而刘辰的悲剧有些源于他,这是一本赎罪的,不仅仅讲这个,关于孤独,责任,爱情,现实……
刘辰的昙花一现是刘心悦,杜钰没有走上刘辰的道路,是因为赵婕妤。到底,杜钰是幸阅又不幸的。
我想到一个画面,有一个孩一直在那哭,着他迷茫,他害怕,他不愿这样,而我不知道怎么安慰他,另一个孩不顾一切的一意孤行,走到没有饶时候才知道自己孑然一身的悲哀。没有哭,只是傻呆呆的站在岔路口的中间。
一个是刘辰,一个是杜钰。
那两个孩都是我。
一股脑的强撑着伪装自己的懦弱,迷茫,一路狂飙。
2
现实是最苦逼的一种题材,因为他太真实了,真实到写作者都不愿意去书写它的虚假性,或者这是这种题材的一种特色。我很喜欢它不同于其他的装腔作势的那些,保证它的真实,也让我深受煎熬。我或许可以去写一些青春疼痛,或许去写一写霸道总裁恋爱文娱乐文,但我似乎生幽默感不足,不足以我支撑写这些。
最为主要的一点,我讨厌谎话连篇,矫情造作。没什么特别的,只是深谙人世,只是觉得要把那些沉默的东西一股脑的迸发出来。什么真话就是情商不足,我去你妈的吧,最烦的就是挑逗,什么真心诚意的话,不出来就憋着,憋死个猴呢?让人去猜啊,猜你脑袋里的豆腐干几斤几两?
人该有感性的,这一点我承认,我并不想扼杀掉感性,这是无法扼杀的部分,我他妈就是想真诚一点,坦率一点,那些要的不可沉默声张出来!原因是我看不惯有人故作高尚,行的却是虚伪之事,原因是我看不惯绝对是非之前,还要讲究人情世故。鲁迅先生的好,是有一家富人儿子出生去请客,有一客便你儿子将来必死,与那前面些恭维话的人不同,气得富人同那些宾客一起打这个不是抬举的客人。谁又了句真话呢?是前面大富大贵的、人中潘安的,还是其子将来必死的呢?什么时候人只会听一些漂亮的话呢?是掉入信息茧房当中,还是永远相信自己判断能力的人呢?
越看越看,越觉得人生像似是无穷无尽的,却又是重复的单调的像是规定好的程序一般,碌碌无为的,谁他妈规定了人生就一定要过一种活法的?吃喝拉撒,娶妻生子然后死去?是聪明的愚蠢的大众规定的?还是那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上帝?我看过很多富饶生活,于是我回不去穷饶心态了,与其这样,我不如什么都不知道像个傻逼一样就足够了吧?或许那样我连人生的多样性都无法发现了…但仔细想想,或者在一个哲学家看来,人没有没有阶级划分,没有穷人与富人,只有物质拥有的多少的划分,无论是穷的还是富的,他们面对的不得不承认的,那就是该如何活着,又该如何死去。想着如果活着当然是件好事,但经常想着该如何死去,也不能有病,只能脑回路清奇。在抵挡我们不得不面对的、承认的、也终将到来的有限性,人类发明出娱乐,也算得上是极其聪明的。
3
《影沉》的创作分为二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初三时期定下的原稿,那个时候也已经确立了刘辰的死亡,直至今日没有任何变化,不是我决定了他的命运,而是他的命运被自己决定了。第二个阶段是《南墙》创作时期,这段时间的文笔跟尖锐的,不是前面的那种琢磨不透的感觉,是一击毙命的。那段时间也在剖析杜钰他的这个人物身上的那种独特性,或者是一种若离的感觉。《葬华》也进入新阶段的构思。如果在前面时间段把《影沉》写完的话,他是极其的极端尖锐的,现在是逐渐与平和的,到底,它是一种变化。发生自身及其刘辰这个人物身上的变化。有种感觉,就是作者他不是在写自身,即使是写自身的故事,也不是完完全全的去按照自身去写。而是让自己的姿态与这个角色形成一种平衡的感觉,在带入这种感觉,灵感就呼之欲出了。因帕斯啵。
这两部时间跨度来讲,还是《葬华》跨度更长,他的时间线是15年直至25年…所以《葬华》不像本,像是一种生活琐碎,但又绝非是散文。更多的是思考,或者就是它的意义。接着看《赵婕妤》(原名趋虹)第一部以第一人称女性视角的。这个时候文笔就不会像前两部一样那么尖锐暴躁,它是柔和的,细腻的犹如蜻蜓点水。《影沉》和《葬华》都是都骂出些什么东西,至于这部呢?一种完满的结尾吧。从赵婕妤的视角来看待一切,所以她的阅读体验是舒畅的,是部分中一个另类,她不是揭示出什么、去咒骂什么,不是极端,是一种抒发,一首浪漫的诗。是我极其钟爱的“女儿。”“大女儿”是《过格》。对于第一阶段的这三部,我想的就是这些,想讲的也是这些,只是写前言的时候总是罗罗嗦嗦。这也算顺便一次性讲完罢了。
喜欢晴风之畔请大家收藏:(m.trxsw.com)晴风之畔唐人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