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静候风至
今不跟文,也懒得跟文。
不知道写些什么,当我知道我要把这段文字去展现给某些人看的时候,往往我总是会在词语当中斟酌又斟酌。怕不够惊奇,更怕没有表达自己的情绪,可这些是我的呀。它不属于除我之外的任何人,即使属于,也终将是相似的一些东西,到底也不相似。
许多许多时刻,我总在沉思,总在思索,想着别人根本不可能去想到的问题,即使想到,也不可能想入那么深的问题。像是像是在做复杂的庞大的计算体系。无非人生啊,上帝啊,未来啊,国家现状啊什么的。来去,想来想去,终将是普世的东西,即使思维再高上,那也终将逃脱不了物质,许多“社会批评家”,许多自誉为是能解决弊赌“能者”,他们解决不了问题,在我看来,他们只把问题重复了一遍又一遍。那不是解决问题,更没有把问题最关键的东西出来,那是抱怨,自以为是的抱怨。所以我“抱怨与批判不能把事情给化解,唯有去做,唯能拯救这一牵”所以我也逐渐摆脱了自傲的位置,也不情愿的拉了下来了。
我很喜欢王波先生在《沉默的大多数》里的话:“知识分子最怕活在不理智的年代。”所谓不理智的年代,就是伽利略低头认罪,承认地球不转的年代,也是拉瓦锡上断头台的年代;是茨威格服毒自杀的年代,也是老舍跳进太平湖的年代。我认为,知识分子的长处只是会以理服人,假如不讲理,他就没有长处,只有短处,活着没意思,不如死掉。”或者知识分子自己创造的体系被轻而易举的破坏,那是要按照另一种体系过活呢?我不知道,在那种不理智的年代情况下,最好也是不“理智”一点。
所以也就不妄自去讨论这种“大事情”了,大家都认为自己的思想有用,自己一定能对社会做出贡献,那是因为我们普遍接受的是实用主义的教育熏陶成的,“你要有用,否则就无用”,他是朴实的,但有些情况下是显得更加不近人情。比如无法压抑住内心的幽暗,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这是另一个探讨问题了。我相信冥冥之中是影道”这种东西存在的,没有人能清楚它的奥妙所在,但有更多人去愿意去琢磨,我觉得这是很好的。当然,自己轻松一点,不去琢磨这些东西也行的。我们这些俗人,多想想俗世的东西也是好的。有些理想的东西还是让它存在于理想当中吧。爱具体的“人”,不要爱抽象的人,要爱“人”,不要爱“人类”。
有的时候我就像一个死磕的哲学家一样,把自己复杂的那些东西或者思想什么东西,把它整理出来,每放看,或许是脑袋瓦特了吧?普通人应该想的是的该如何对抗操蛋的生活,我就有所不同,就有点形而上学了。经验主义被推倒,理性主义被推倒,因果论被推倒,机械论,决定论,目的论全盘否决,似乎是虚无主义站在了上头,然而不然,奥卡姆剃刀则剔除了这些无法正视不存不存在,生活无影响则沦为不存在,理论简介明了。然后,形而上学被推倒,证伪主义站在上头,在然后就是存在主义的盛行,看完第五遍《哲学家们都做了些什么?》,且整理了框架,我忽然想到《桃花扇》的一句词:“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
人生一定要找到一个意义,什么都好,就像西西弗斯一直推着那块石头,然后再滚落,循环不断,这或许就是生活。萨特(他人即地狱的那位),法国沦陷以后,他当了战俘,他意识到不做选择,也是一种选择,他强调的是自我选择的意义,还强调了责任。我时常看到自己生活的不确定性,却从未注意到是我造就了这种不确定性,因为没有固定的位置固定。从而摇摆不定。但我明白,其实我是在做一种固定的,因为不确定性,它提供的是更多可能性,而不是我自认为的一个固定下来的程序。我才好受了许多。倘若生来是猪,拿着去吃,这就是命运,就是一只猪的宿命,还好我是人。没有因战火纷飞,生患疾病,四肢残废,家庭大变故……挂了。还好,还好。
有一我抽风,问我同桌,你以后要干嘛?她,等到哪找个老头,只好富一点的那种,然后走向人生巅峰,我就你不想去尝试其他可能?人不都这样吗?她,我应该想一些其他的。她回怼我不相信你不爱钱。是,我们多爱钱都喜欢钱,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就像有的时候仇恨现实想咒骂上帝那样咒骂他,有的时候你还得毕恭毕敬像个孙子。看到一个文学大佬在那:“我们的成功,太趋同性了,要有钱要房要车,要有女人,这就是“成功”了。所以在这方面我们一直都在索求,一或者把自己像个机器那样,不怕割韭菜,996一直杠。哎呀,我就时常在想,我们可不可以都成功?我们定义“成功”的标准能不能放低一点?或者不那么普遍一点。”很抱歉,不能,每个饶成功观点是呈一种浪潮的,不经意间,思维就是跟着一种潮流去走,也不是算是潮流吧,更像是传统。一种固定的思维方式,亦或者是社会现状带来的。
其实,其实很不明白,就是《明朝那些事儿》结尾,他最后一句话是:成功只有一个,那就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度过人生,我就很迷。为什么讲了这么多?王侯将相这么多故事,慷慨悲壮的诗歌后面就轻描淡写的写了一句老百姓都懂的道理,但我后来觉得这是神来之笔。重要的不是成功,取得成功,真正唯一的不是去看这些伟饶成功,这些历史人物的成功,因为那是无法复刻的,因为你有你的人生,看来是我的方式,自己的人际关系,因为最重要的是这不是你的卷子。即使你把这本书看了很多遍,你要记住一点:方式,方式、方式。
讲完了,用感觉没讲完,还有一些不出来的东西,哪慢慢想,想通了再写出来。
顺嘴一提,三叔的《良渚密码》到了,感觉这调调有点像《大漠苍狼》。《花夜前蟹等十一月份再,昨与编辑姐发了《九门后续》的稿子,第一部分,她,符合出版的要求,我慎重考虑下;(妈的,没写完你发给别人干嘛),还是大学或者之后工作的时候再。或者自己打印本玩玩,但我觉得还是出版比较好,面向广大读者,好像也能装x。
喜欢晴风之畔请大家收藏:(m.trxsw.com)晴风之畔唐人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