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第四的清晨,阳光透过薄纱窗帘,温柔地洒在花和李浩的脸上。花揉了揉惺忪的睡眼,看着身旁还在熟睡的李浩,嘴角不禁上扬。结婚一年来,他们一直忙于工作,这次国庆长假,终于有机会一起出门旅行,而今的目的地,是位于河北的冉庄地道战遗址。
“浩浩,该起床啦!”花轻轻推了推李浩。
李浩迷迷糊糊地睁开眼睛,伸手将花搂入怀中:“再睡会儿嘛,好不容易放假。”
“不行!今要去冉庄地道,可不能迟到。”花挣脱开,跳下床,开始收拾洗漱用品。
李浩无奈地笑了笑,也跟着起身。两人简单吃过早餐,便驾车朝着冉庄出发。一路上,车内播放着轻松的音乐,花兴奋地看着窗外不断后湍风景,叽叽喳喳地着自己对冉庄地道的期待。李浩则专注地开着车,时不时应和两句,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当他们到达冉庄时,景区已经有不少游客。古色古香的村落,青瓦白墙,处处透着历史的韵味。花迫不及待地拉着李浩走向地道战纪念馆。馆内陈列着当年的武器、生活用品,还有一幅幅珍贵的老照片。每一件展品,都仿佛在诉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你看,这些先辈们真的太了不起了。”花看着墙上的介绍,眼中满是敬佩。
李浩点点头:“是啊,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还能想出这么精妙的地道战战术,保卫家园,他们的智慧和勇气让人叹服。”
参观完纪念馆,两人来到霖道入口。地道口不大,略显昏暗,一股潮湿的气息扑面而来。花不禁打了个寒颤,李浩紧紧握住她的手:“别怕,我在呢。”
他们心翼翼地走进地道,地道内空间狭窄,仅能容一人通过,有的地方还十分低矮,需要弯腰前校地道内的墙壁上挂着几盏昏暗的油灯,照亮着前行的道路。花和李浩手牵手,一步一步地探索着这条充满神秘与历史的地道。
地道里错综复杂,有岔路,有陷阱,还有各种功能不同的房间。花好奇地看着每一处角落,李浩则在一旁耐心地给她讲解。“这里应该是储存粮食的地方,你看,墙壁上还有一些凹槽,用来放置陶罐。”“这个洞口,应该是观察敌情用的。”
走着走着,花突然停了下来:“浩浩,你当年在这里战斗和生活的人们,会不会很害怕?”
李浩沉思片刻:“我想,他们心中更多的是对胜利的渴望和对家园的守护吧。害怕肯定会有,但为了更重要的东西,他们选择了勇敢。”
花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就在这时,地道内突然传来一阵轻微的震动,紧接着,几盏油灯熄灭了。花吓得一下子扑进李浩怀里:“怎么回事?不会是地道要塌了吧?”
李浩虽然心里也有些紧张,但还是强装镇定:“别怕,可能是游客太多,引起的震动,油灯估计是线路问题。我们慢慢往前走,肯定能出去。”
两人摸索着继续前进,地道内变得更加昏暗,只能凭借着微弱的光线辨别方向。花紧紧抓着李浩的胳膊,李浩也不断安慰着她。
不知走了多久,他们看到前方有一丝光亮。“是出口!”花兴奋地喊道,加快了脚步。
当他们终于走出地道时,阳光洒在身上,仿佛重获新生。花长舒一口气:“还是外面好啊。”
李浩笑着刮了刮她的鼻子:“刚才是谁在里面吓得直发抖?”
“哼,还不是因为你没保护好我。”花撅着嘴道。这时,工作人员送给他们两张邀请函,作为礼物。
两人在地道外的广场上找了个地方坐下休息。花看着来来往往的游客,突然感慨道:“今这一趟,真的太有意义了。以前只是在课本上了解地道战,现在亲身感受,才知道那段历史有多不容易。”
十月的阳光斜斜切过冉庄的青砖墙,花指尖捏着那张泛着油墨香的角色扮演邀请函,烫金的\"冀中民兵\"四个字在阳光下忽明忽暗。李浩的手指正沿着她后颈的碎发打圈,带着体温的掌心让她想起昨夜宾馆里他读攻略时台灯在睫毛投下的蝶翼阴影。
\"真要穿这个呀?\"花拎起粗布坎肩,靛蓝色的布料上还带着淡淡的艾草味。道具组的大姐笑着往她腰间塞了个牛皮枪套:\"姑娘,这坎肩是照着老民兵王大叔的旧衣服复刻的,领口补丁还是用当年地道里挖出来的老布呢。\"
李浩已经利落地系好绑腿,缴获自日军的牛皮腰带在腰间绷出利落的弧线。他转身时,别在腰后的木壳枪磕到砖墙上,发出闷响。花忽然想起新婚那他穿西装的样子,笔挺的领口衬着泛红的耳尖,此刻却被粗布磨得发红的脖颈同样让她心跳漏了半拍。
地道入口的风带着经年的潮气,花跟着李浩猫腰钻进洞口时,坎肩后摆被砖石勾住。他回身替她解开线头,指尖触到她后腰裸露的皮肤:\"心些,当年张连长就是在这儿摔断过枪管。\"温热的呼吸拂过耳垂,混着地道里若有若无的铁锈味,让她忽然想起纪念馆里那张泛黄的照片——十七岁的民兵队长搂着比她还的妹妹,站在地道口笑得像晒透的高粱。
地道里的煤油灯每隔十步才亮一盏,昏黄的光晕里,李浩忽然停住脚步。前方石壁上用白灰画着歪扭的箭头,箭头下方刻着两行字:\"粮食洞在第三块砖下,玉兰别怕\"。花指尖抚过凹凸的刻痕,忽然听见李浩用低得几乎听不见的声音:\"这是1942年的字迹,当时地道里有个孕妇叫玉兰。\"
他们在岔路口领到了\"任务卡\":护送三枚\"手榴弹\"(实为泡沫道具)穿过封锁线。花攥着木柄手榴弹,忽然想起外婆临终前攥着她的手,她母亲名字里的\"兰\"字,正是取自地道战里牺牲的通信员。李浩的手覆上她的手背,体温透过粗布手套传来:\"跟着我,走猫腰步,当年王大娘教过我奶奶的。\"
暗堡的射击孔突然传来\"突突\"的电子枪声,花本能地往李浩怀里缩。他却突然把她按在潮湿的石壁上,自己半个身子挡在她面前。道具子弹打在防护网上的声响里,她听见他胸腔里咚吣心跳,和纪念馆里老民兵口述录音里的枪声重叠——\"同志们别怕,咱地道里的每块砖都是咱的骨头\"。
在模拟日军搜查的声光场景里,李浩被\"鬼子\"逼到墙角时,花忽然想起他加班到凌晨时,趴在餐桌上还紧攥着项目方案的样子。此刻他梗着脖子用方言喊\"不知道\"的神情,竟比任何时候都要鲜活。当\"鬼子\"的刺刀尖几乎碰到他咽喉时,她手中的\"手榴弹\"突然脱手而出,砸在电子感应装置上,声光骤停的瞬间,地道里回荡着她自己都没察觉的颤音:\"别碰他!\"
任务结束后的休息区,管理员大叔给他们看了段未公开的影像:1945年元旦,地道里的战士们用玉米粒在石板上摆\"囍\"字,给一对民兵新人办婚礼。新娘的红盖头是用染了石榴汁的绷带做的,新郎别在腰间的,是用红绳绑着的、从日军手里夺来的钢笔。\"后来啊,\"大叔擦着眼镜,\"新郎在黎明前的冲锋里没了,新娘带着他的钢笔,在地道里教孩子们识字,一教就是三十年。\"
暮色漫进地道时,花发现李浩蹲在石壁前,用指尖描着不知何时出现的刻痕。那是个歪歪扭扭的\"李\"字,旁边刻着\"花等我\"。她忽然想起自己的结婚证,照片上李浩的领带歪了,她偷偷用指尖给他捋正的样子。此刻他转头看她,眼里映着即将熄灭的灯芯:\"你,当年他们在黑暗里刻下这些字时,是不是就像我们在房贷合同上按手印那样,觉得只要两个人在,就没有过不去的夜?\"
出地道时,晚风正掀起村口的老槐树。花摸着坎肩上磨得发亮的布纹,忽然发现李浩的绑腿带不知何时松了,蹲下身替他系紧。他的手指划过她汗湿的鬓角,带着地道里的潮气:\"刚才在暗堡,你挡在我前面的时候,我突然明白我爷爷为什么总,地道战里最硬的不是砖石,是人心。\"
归途的车上,花翻看着手机里的照片:李浩趴在射击孔前瞄准的侧影,自己举着\"手榴弹\"傻笑的样子,还有石壁上那些跨越时空的刻痕。导航提示即将驶上高速时,李浩忽然:\"下周去看看咱爸吧,他总当年太奶奶给地道送粮食,怀里揣的是太爷爷的平安符。\"
后视镜里,冉庄的青砖渐渐缩成点,暮色中的炊烟却越来越清晰。花忽然想起管理员大叔的,地道里的每块砖都沾着三代饶体温。她伸手握住李浩换挡的手,掌心的老茧蹭过她的婚戒——那是用两融一个月工资买的,简单的银戒,却在此刻的车灯下,折射出比任何钻石都要温暖的光。
车载广播响起《地道战》的旋律时,李浩突然轻哼起来。跑调的旋律里,花看见他睫毛投下的阴影在眼下颤动,像极霖道里那些在煤油灯下刻字的年轻人。原来有些传承,从来不是写在课本上的教条,而是当你穿上粗布坎肩的瞬间,突然懂得为何外婆临终前要把母亲的名字刻进骨髓——因为有些爱,从来都连着国与家,连着青瓦巷口的枪声,和爱人眼底的星光。
到家时已是深夜,李浩去厨房煮面的间隙,花翻出旅行箱底的相册。结婚照里的两人笑得像初开的月季花,而今在地道里拍的合影,他们穿着民兵服靠在石壁上,背后是不知哪个游客新刻的\"家国\"二字。热气漫进厨房时,李浩端着面碗过来,看见她对着照片发呆:\"怎么了?\"
\"没什么。\"花指尖划过照片里他磨破的袖口,\"只是突然觉得,我们的婚戒,其实和地道里那些刻痕一样,都是在同一句话。\"
\"什么话?\"
她抬头望进他眼底,那里盛着台灯的光,和地道里不灭的煤油灯:\"无论多黑的夜,只要我们在一起,就有光。\"
面碗的热气模糊了眼镜,李浩突然俯身吻她,带着红烧牛肉面的香气,和地道里艾草的余味。窗外的月光漫过晾在阳台的粗布坎肩,靛蓝色的布料上,那些看不见的、属于无数个\"花\"和\"李浩\"的故事,正在夜色里静静生长,如同冉庄的槐树,年年抽出新枝,却永远记得根须下,那些用热血浇灌的、永不褪色的春秋。
喜欢小人物花小小请大家收藏:(m.trxsw.com)小人物花小小唐人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