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大河藏书洞的影印件出来了,工作室就设在修旧如旧的杨家大院窑洞里,梅朵儿和格桑是影印件整理的助手,开山庄主和喜奶奶第一时间目睹了影印件。第一批全是竹木简牍书卷影印件,竹木简牍书卷影印件可以清晰地辨别出来是竹简还是木简或者其它,而且有的很精致,有的很粗糙,有的油光呈亮,有的黯然失色。竹木简牍书卷有多种文字,或刻录,或书写,喜奶奶见了,如获至宝,张大眼睛仔细研究,走进古饶文化世界,思绪与古人交汇,思想与古人交流。
一部编号为00008精美的油光呈亮的竹简影印件被喜奶奶解读的淋漓尽致,那是一部精美竹简上的籀书体文献,其内容开宗明义为伏羲之书,随即是神农氏之书,其后是黄帝之书。喜奶奶对四书五经了如指掌,《尚书》传序上,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此竹简木记载的就是传中的《三坟》!于是欣喜若狂,自言自语道:“此伏羲、神农、黄帝之《三坟》也,一定是《三坟》之书了!”
“奶奶,《三坟》有所耳闻,上古三皇之书,为何蕉三坟》呀?”梅朵儿琢磨着影印竹简上的纷繁复杂的文字,像篆书,但一个也不识,见奶奶欣喜不已,而且念念有词,伏羲、神农、黄帝之书,便问道。
“坟者,言大道也。《尚书》有序,坟有大的意思。其实,古代的坟是当时图书的载体,也是文字的载体,是用土制成的泥版,也可能是陶版,当然也包括陶制品。事实上光辉灿烂的两河流域的巴比伦古文明,就有非常发达的记载文字的泥版图书。由此可见,伟大的大河流域的古文明也有记载文字的泥版图书,那就是伏羲、神农、黄帝之书,就是流传至今的《三坟》。其实,我们可以从广义的角度来理解,既然可以把文字刻在泥版上成书,为什么不可以刻在石板上呢,刻在石板上或者陶版上的伏羲、神农、黄帝之书,堆积起来,基部坟起,以坟代指,谓之《三坟》。”喜奶奶一边指着影印籀文仔细研读,一边回答孙女儿的垂问。
“既然佣三坟》,必佣五典》。《五典》乃少昊、颛顼、高辛、唐、虞之书,典者,匿常也,是记述古代帝王法律的文书。”喜奶奶自言自语,似乎在寻找《五典》。
“奶奶,看这个是不是。”梅朵儿指着一张竹简影印件让奶奶看。
“哦,这不是。”喜奶奶抑扬顿挫读着影印件上的文字道,“这是《九丘》,是一部地理书,也就是九州之志。丘者聚也,九州所有,土地所生,风气所宜,皆聚此书也。佣九丘》,必佣八索》,《八索》乃八卦之书也,上古秘传之书。”
“奶奶,这是什么,是不是《五典》。”
“哦,难道这是《八索》,后世传为道家秘传,不为外人知晓,不曾想在一千年前的藏书石洞里找到了。”喜奶奶继续翻看,“哦,这是《五典》,看,分的清清楚楚,少昊、颛顼、高辛、唐、虞分门别类。”
“《三坟》、《五典》、《八索》、《九丘》上古之书,后世典籍屡屡提及,但终不见庐山真面目,以为已经失传,或者干脆就是一个传,根本没有此书。此时千年大河藏书洞发现了上古之书,可考证其真伪了,如确是上古之书,可是一重大发现。”
“奶奶,这是《书》,00009号,莫不是《尚书》吧。”喜奶奶依然沉浸在上古之书之中,却听到梅朵儿声音,喜奶奶看去,果然是《尚书》,流传至今的四书五经之一。
《尚书》即《上书》,尚假借为上,《广雅》释义,尚,上也。《上书》即上古之书,上古谓之《书》,果然竹简书籍证明了《书》之称谓。显然,上古时代,记载国家事迹的文献,统一称为《书》,于是有了虞时记载,虞是夏朝之前的朝代吧,姑且称之为虞朝,记载虞朝之事的书称之为《虞书》。《虞书》佣尧典》、《舜典》、《大禹谟》、《疤遮印贰ⅰ兑骛ⅰ肺迤恢窦蛏掀加校蠢从莩闶且⑺从淼认屯趿恕O匀弧队菔椤分暗奈南准窃鼐褪恰度亍贰ⅰ段宓洹贰ⅰ栋怂鳌贰ⅰ毒徘稹妨恕!队菔椤分笫恰断氖椤贰ⅰ渡淌椤贰ⅰ吨苁椤罚渡淌椤防铩短朗摹贰ⅰ杜谈贰ⅰ陡咦陔廊铡贰ⅰ段鞑琛贰ⅰ段⒆印返绕烤凇O晗讣窃氐氖恰吨苁椤罚逗榉丁贰ⅰ赌潦摹贰ⅰ豆嗣返攘杏谄渲校矣写罅口疚模渲毒期尽肥侵芄洳嫉慕屏睢S纱丝杉频睦酚凭茫纤萃蚰辏疑瞎胖本埔丫占埃谑墙显绲奈南准窃匾灿薪屏睢S形南准窃鼐陀辛私屏睿蟾旁诿挥形南准窃刂耙灿薪屏睿皇敲挥屑窃兀簿臀薮涌贾ち恕
“一直认为《尚书》是传世的最早的文献,也算最早的史书,如果大河藏书洞发现的《三坟》、《五典》、《八索》、《九丘》是真的上古之书,那《尚书》就要屈居其后了,最早的传世文献记载将向前推进,七千年,或上万年。”喜奶奶目光离开了《尚书》影印件,眨眨发涩的眼睛望向远方。史书是古代文献的重要部分,据传《三坟》、《五典》主要是记述历史之书,《尚书》也主要是记述历史,后来的《春秋》以及《春秋》之类书籍,完全是历史的记载,一直到《史记》的修撰,形成了历史上修史之风,历朝历代不敢懈怠。
果然,最大的编号00019竹简影印件是《史记》,司马迁修的史书,一部竹简史书,便是汗牛充栋。这一部《史记》竹简书卷,是由隽永的汉隶写成的,字迹清晰,一时难以分辨是汉代笔墨,还是后世书写,需要考证。
喜奶奶记挂的是那几部上古时代的书,《三坟》、《五典》、《八索》、《九丘》早已失传,此时出现,是上古文献再现,还是后人伪造,需要考证。如果后人发现了失传的《三坟》、《五典》、《八索》、《九丘》,为什么在文献中没有记载,千年藏书洞突然出现,却是让人惊讶。事实上据记载,《尚书》也曾失传,相传《尚书》为孔老夫子晚年编纂审定,孔子晚年集中精力整理古代典籍,将上古时期的尧舜一直到春秋时期的各种重要文献资料汇集在一起,经过认真编选,选出一百篇,这就是百篇《尚书》的由来。孔老夫子编成《尚书》后,作为教育学生的教材。在儒家思想中,《尚书》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颁布《焚书令》,禁止民间收藏图书,凡是民间收藏的《诗》《书》及诸子百家的着作,全都要送交官府,集中焚毁。秦代的焚书给《尚书》的流传带来毁灭性打击,原有的《尚书》抄本几乎全部被焚毁。西汉学者伏生口述的二十八篇《尚书》流传下来成为当时的《尚书》,然而,西汉时期鲁恭王在拆除孔子故宅一段墙壁时,发现了一部《尚书》,是用先秦六国时的字体书写的,世人称之为古文《尚书》。古文《尚书》经过孔子后人孔安国整理,篇目比伏生口述的《尚书》多十六篇。多灾多难的人类历史,对于古文献的保存传世是一个巨大的考验,西晋永嘉年间战乱,各种版本的《尚书》全都散失了。东晋初年豫章内史梅赜给朝廷献上了一部《尚书》,现在流传下来的便是梅赜老先生献上的《尚书》,真伪众纷纭。
喜奶奶希望考证千年藏书洞里发现的古籍是世上发现的孤本,而且是上古时代的珍本,也就是流行籀文的春秋战国时期书写在竹简上的古书,果真如此,大河文化源远流长的上古文明,真真切切就在眼前。
中华民族春秋战国时期文化大繁荣时期,崇尚上古典籍,典型的代表便是孔子,广收门徒,弟子三千,周游列国,修订《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还有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论语》,形成了儒家经典。焚书坑儒之后终于出现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儒家盛世,于是儒家经典竹木简牍流传于世。大河藏书洞发现了大量儒家经典竹木简牍典籍,多种字体竹木简牍儒家经典眼花缭乱,显然是各个时期的典籍。喜奶奶在寻找孔子修订前《诗》、《书》、《礼》、《乐》、《易》、《春秋》,《书》者,便是《尚书》,发现的籀文《书》,考证是否孔老夫子修订前的《书》,但愿是修订前的《书》,那将是一重大发现。《诗》者,便是《诗经》,流传于世的是三百篇的《诗经》,大河藏书洞是否能够发现孔老夫子修订《诗》之前的《诗》竹木简牍。翻阅竹木简牍《礼》、《乐》、《易》、《春秋》,希望获得孔老夫子修订前的《礼》、《乐》、《易》、《春秋》。喜奶奶对于流传的六经熟烂于心,于是仔细翻看各种六经竹木简牍影印件,希望有所发现。特别是所佣诗经》影印件,《风》、《雅》、《颂》一篇一篇翻越,除了有个别字出入,没有新发现,失望之余便低吟“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大量竹木简牍影印件,是先秦时期诸子百家的典籍,诸子百家百花齐放。文化繁荣的主要基础是社会大变革,春秋战国时期正是千年未有之社会大变革,社会大变革促使文化的普及和传播,具有文化学识的社会精英便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记录在竹简或木简上,便形成一卷卷一家之言,传播开来,引起了百家争鸣。大河藏书洞里的影印件有老子的《道德经》,孔子的《论语》、孟子的《孟子》、墨子的《墨子》以及荀子、庄子、列子、韩非子、商鞅、申不害、许孝告子、杨子、公孙龙、惠子、孙武、孙膑、张仪、苏秦、田骈、慎子、尹文、邹衍、晏子、鬼谷子等诸子百家的书简,喜奶奶仔细翻看,疑是先秦孤本便惊喜不已,当发现破绽是后人抄本,便叹息一声。
竹木简牍影印件中,发现了《灵枢》和《素问》,都是《黄帝内经》医学养生典籍,显然古代这两本典籍流传很广。喜奶奶突然发现了《扁鹊内经》、《扁鹊外经》,心扑通扑通的乱跳,《扁鹊内经》、《扁鹊外经》史书里有记载,但失传了,大河藏书洞发现了春秋战国时期名医扁鹊的遗作,能不惊喜吗?随即喜奶奶摇摇头,记得后世有托扁鹊之名的伪书,真伪需要鉴别,难以定论。喜奶奶发现了好些失传的古书,竟然看到了仓公淳于意的《诊籍》,字迹拙劣,真伪显而易见。
喜欢风雨百年请大家收藏:(m.trxsw.com)风雨百年唐人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