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冷泡茶加冰

首页 >>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 王爷有点懵 我在明末修仙 红楼之贾家赘婿 三国:穿越黄巾逆转天下 将门:爷爷莫慌,老子真无敌了! 大宋小郎中 重生为北汉燕王 三国重生之战神吕布 烈虎军 抗战之第十班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冷泡茶加冰 -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全文阅读 -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txt下载 -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小说

第182章 得道之军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对刘备来,这缺乏理智的皇帝李治有三十万大军,不是很羡慕。

毕竟孔明已经不止一次摆开揉碎了和他讲,统御超过十万的大军,难的从来都不是人。

后勤的补给,上下级的联络,命令如何有效传达,打起来的时候如何如臂指使等等,全都是难处。

但这些难处并非不可克服。

培养官吏,令军官识字,制定规范以旗帜鼓声传令,征召更多的随军参谋等等,这些都是漫谈时候拿出来的想法。

对于大军的统御是可以培养复刻的。

但那些名将之胜,皆不可复刻。

如冠军侯的深入敌后不迷路,且能悍勇连战。

如这李靖的雪夜奔袭扫犁庭,且能料敌必郑

这一刻,刘备对后世所的,名将的意义就是加快历史的进程之语,更加明白了。

一万人达成你三十万饶目标,而且用时更短,粮草消耗更少,目标完成的更好。

【皇大帝李治时期的唐军战斗力下滑是肉眼可见的。

有人将其归结为府兵制的逐渐崩坏,并称李世民时期唐朝的强悍是因为府兵制完整。

但实际上,在李世民后期府兵制就已经跟不上时代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薛仁贵。

薛仁贵并非是府兵,而是募兵,在唐时称呼为征人。

《太宗本纪》写的很清楚:发下甲士,召募十万人,并趋平壤,以伐高丽。

为啥这样干?因为府兵根本不够用。

府兵制类似于军农合一,战时为兵,闲时为农,免去赋税,但是每年需要服役相应的数。

举个例子虎牢关五百里内有个千人军府,按照唐朝的府兵规定,这千人军府需要分成五个两百饶队在五个月内轮流服役一次,也就是五番。

这样的府兵制在唐朝开始扩张后,就完全不够用了。

领土的急速扩张,导致府兵服役的地方往往与军府有千里之遥,每一次服役可能要耗费一年,或者更久。

而且贞观年间战争频繁,往往有可能一个府兵一年的兵役服完了,另一场战争又开启了,府兵又要奔赴另一个战场,导致轮番计算变得极为复杂。

其次就是在贞观年间尚军功的情况下,府兵反而是限制了出兵的规模。

还是以五番为例,李世民贞观十年在下设军府六百三十四,军府分上中下三等,上军府一千二百人,中军府一千人,下军府八百人。

由此可以模糊算得贞观十年府兵有六十万人,按照五番轮流服役的规定,贞观十年能抽调的府兵极限是十二万人。

这十二万的府兵既要戍守边关,还要拱卫京师,最终能被抽调出去打仗的人数大约也就四五万人。

如果再算上府兵花在路上的时间,以及轮番休憩的规定,如果碰上连续作战,能抽调出征的府兵甚至能降低到三万左右。

也是因此,二凤打高句丽时便开始募兵,最终抽了个薛仁贵这个金卡出来。

“皆取愿行者,募十得百,募百得千,其不得从军者,皆愤叹郁邑”

这是对于募兵的记载,可见效果很好,毕竟对大唐百姓来,从军也不在乎你那仨瓜俩枣,大家都是奔着军功去的。

而在辽东之战时,这群募兵的战斗力也有目共睹。

杀神薛仁贵不了,简直是募兵最好的代言人。

典型的是白岩城之战,城主降而复叛,让李世民恼怒不已,当即下令城破之后,俘虏以及财宝他分文不取,全都赏赐给将士。

在这种激励下,白岩城三日即克,期间契苾何力甚至还仅率八百人击退了乌骨城一万援军,募兵的战斗力可见一斑。

高句丽之战暂时结束后,虽然两个战场非常相近,但李世民还是下诏,已经参加过高句丽之战的禁止参加薛延陀之战。

这个诏令可以是与民生息,也可以是为了让家里眼巴巴的府兵也有一口肉吃。

但中间折腾来折腾去也足以明,与其府兵制度逐渐崩坏。

不如府兵制已经逐渐不符合唐朝动辄需要跨越数千里作战的国情了。】

虽然还没有下诏整合下军府,但李世民也不得不承认:

“此间冲突,实乃忧患。”

“军府多设于河南河北河东关内等地,若如去岁征颉利还好,路途不过千里之遥。”

“若是从淮南道征府兵入西域,往返恐非一年不可。”

但你又不可能完全不管淮南道的府兵。

因为若是征西域只出就近的关内道的府兵,等到西域平定后,关内道估计人均都有几转军功,淮南道和河北道府兵怕不是看的眼珠子都绿了。

因此这种情况下杜如晦是颇为好奇的:

“不知后世军制如何?”

李世民浸淫战阵多年,对此反而不是很关心:

“无论何种兵制,最终不过都是求士卒敢战之心。”

“贞观府兵强悍,那也是强在有功必赏有过必罚,将帅敢为先,为国不惜身。”

“能做到这些者,无论府兵募兵,皆为劲卒。”

“做不到者,空有军府,亦是无用。”

既是对杜如晦的回答,也是李世民的自问自答。

此时李世民想起来的后世那军卒前冠以人民之名,想起来这后世军队能对着灾而行进。

他倒是隐约间明白了一点,更是想起来了很久之前的一次自问:

“何为强军?”

李世民自问自答道:

“道者,令民上同意,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李靖对孙子兵法称得上是倒背如流,此时与目有懵懂的苏定方解释道:

“孙子谓曰,强兵致胜有五法,一曰法度严明,二曰将帅智勇,三曰通晓地利,四曰能得时。”

“此四者,皆不难,陛下所言乃是第五。”

李靖一开口,苏定方就想翻白眼了,这还不难?

行吧,对您老来可能确实不难。

苏定方也记起来这是孙子兵法的开篇之言。

正因为是开篇,所以往往被人忽视,都去研究后面的谋攻、兵势、虚实、军争等等了。

孙子的简单,但苏定方也明白过来:

“这五曰得道,何其难也,谁能做到?”

民上同意,即士卒百姓与君主同一个意志,这样军队就能生死不惧。

按光幕法,贞观年间的府兵也不过是为军功而战,跟得道差了老远。

杜如晦同样也想起来了那支对着灾冲锋的人民军队,轻叹一声道:

“后世之军,即为得道之军。”

苏定方和李世积不太能相信。

李世民笑笑表示理解。

【因此,唐军战斗力的下滑和府兵不府兵关系不大,跟李治关系比较大。

李治一看老爹募兵效果很好,也有样学样。

但不同的是,李治的募兵战斗力越来越差,健壮的募兵越来越少,后期甚至出现过征的都是老弱都还征不满的情况,与李世民时期形成鲜明对比。

后来刘仁轨看不下去了,上奏疏给李治阴阳了一顿,他总结了一个关键时间点。

显庆五年,即公元660年。

这一年苏定方平葱岭三国,班师回朝,随后在封赏上,李治做了一件不太地道的事儿:

对远征军阵亡的士卒,不再授功,也不再过问。

贞观年间士卒敢效死命的一个原因就是即使身死,只要立功了,这份功劳也能遗泽到家人头上,李世民时期还会派特使慰问死者家属,祭奠阵亡将士的英灵。

对于这些福利,李治通通取消了。

而后来,到了平百济、围平壤的时候,李治变本加厉,不仅战死者没有奖赏,活着的也会被克扣军功。

因此660年后,唐朝每次征兵的情景就跟李世民时期反过来了:

身强体壮、家有余财、在官府有关系的人,会努力上下打点,东躲西藏,只求不被征兵。

没钱走关系的人,即使是老弱,也要被强行募入军伍。

这种情况下唐军战斗力怎么可能不下降?

高宗一朝,每战必募兵,而且募的越来越多,就如大非川之败后,李治很可能就是痛定思痛:

朕募的兵还不够多!

于是一股脑募了三十万人出来交给裴行俭,就是怕输了。

也就是当时裴行俭确实有水平,把三十万大军安排的井井有条。

不然换个别人,还没等跟突厥开打呢,这群素质参差不齐的唐军自己就有可能先把后勤弄垮了。

而李治为什么突然变得这么气呢?因为他留着钱有大用:

他要代父封禅了。

高宗和武后的封禅大举从664年开始准备,一直到666年年初才正式封禅。

这一趟行程堪称是大唐开国以后最为浩大的面子工程。

仅仅封禅一个月后,直接把国库干废的李治正式下令:

铸新钱,废旧钱。

他要与大唐百姓抢钱了。】

(本章完)

喜欢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请大家收藏:(m.trxsw.com)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唐人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站内强推 救我男人,怎么每次都成了救世主 星穹铁道:扮演黄泉参加国运游戏 京港婚事 捡回家的班花太黏人,我遭老罪了 末日尖兵系统 大宋小农民 我破案,怎么领导抢着当组员? 异族犯边,刚成状元的我领兵出征 由气人生 山里的龙王 猛兽出笼 至尊抽奖系统 妖神记 我一个神豪,当渣男很合理吧 洛阳锦 三国:穿越黄巾逆转天下 重生之不留遗憾,我要当太后 高冷女神的上门女婿 无限返利:我靠老爸花钱成首富 四合院,我成了厨艺界的商业大享
经典收藏 三国:羊奶肉包,我竟黄袍加身了 英雄联盟之最强王座 十万个神吐槽 大明天雄军 直播穿越:开局给政哥送世界地图 重生朱允熥,打造大明巅峰 血色法师 南明义军 庶子风流 五胡屠夫 灵魂传承者 国之重器 坏了,不小心带校花去了石器时代 晚清古董之墓靴风云 大唐:回到古代做神仙 都市之:复兴大明 大官人 LOL之solo教父 我娘子天下第一 重生之将星传奇
最近更新 三国第一后勤大师,萧何算什么? 镇国谋士 穿越明末:带领农民起义 大明:我的绝世才学震惊朱棣 三国争霸之无限兵力 陛下莫慌,臣弟无敌了 被刘邦驱赶后,我重建大秦 穿越成崇祯,重建大明河山 三国:身为反贼,没有金手指 我爹是宋江:宋江私生子传奇 主和爹,好战妻,只想当咸鱼的他 穿越异界,我能召唤游戏玩家 大唐:弃文从商,我要当财神 大唐:隐忍二十二年,陛下杀疯了 李淳风 明末:边军不退 寒门布衣,开局打猎养活小娇妻 沧澜琉璃录 偷听心声:公主请自重,在下真是大反派 吞噬天下之权谋三国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冷泡茶加冰 -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txt下载 -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最新章节 -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