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文公姬重耳(前697年,一前671年-前628年),姬姓,晋氏,名重耳,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国君(前636年-前628年在位),晋献公之子,母为狐姬
重耳年少时谦虚好学,善于养士。骊姬之乱时被迫流亡至翟国,后辗转五鹿(卫)、齐、卫、曹、宋、郑、楚、秦等国 ,在外十九年,备尝艰辛。晋文公元年(前636年),重耳在秦穆公的支持下回晋杀晋怀公而即位为晋君。重耳在位期间任用狐偃、先轸、赵衰、贾佗、魏犨等人,实行通商宽农、明贤良、赏功劳等政策,创三军六卿,使晋国国力大增。对外联合秦国和齐国伐曹攻卫、救宋服郑,平定周室子带之乱,受到周襄王赏赐。 晋文公五年(前632年),在城濮之战以少胜多,大败楚军,战后召集齐、宋等国于践土会盟,被周襄王策命为诸侯之伯,成为春秋时代的第二位霸主。同年又会齐、鲁、宋、秦等国君于温。会后,先后伐依附楚的许、郑两国。同时,他还在攘夷的旗号下对付北方戎狄的扩张,继续作“三斜以抵御狄人。 晋文公九年(前628年),重耳逝世
重耳文治武功卓着,开创了晋国长达百年的霸业,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或“桓文”。 司马迁《史记》称赞他是“古所谓明君” 。除卓越的事功外,他还留下了“退避三舍” “志在四方”“贪之功” 等典故。
据《史记》记载推算,重耳大约出生在晋武公十九年(前697年)也有生于晋献公六年(前671年)不同法(参见“人物争议”目录)。他是晋献公诡诸和狐姬之子。
重耳自幼喜好结交士人,到十七岁时,已有五个品德高散才能出众的朋友:赵衰、狐偃(重耳的舅舅)、贾佗、先轸、魏犨。
诡诸还是太子时,重耳就已长大成年。晋武公三十九年(前677年),武公去世,诡诸继位,即晋献公。当时重耳已二十一岁(虚岁)。
后来,献公宠幸骊姬。晋献公十一年(前666年,《史记》作晋献公十二年、晋献公十三年 [7]),骊姬想让自己的儿子奚齐成为嗣君,于是派人劝献公让太子申生(献公与齐姜所生)与公子重耳等离开国都。当年夏,献公让申生住在曲沃,重耳住在蒲地,夷吾住在屈地,而骊姬和她妹妹的儿子奚齐、卓子仍在国都。
晋献公二十一年(前656年),在骊姬的步步紧逼下,申生不堪陷害,选择自尽。随后,骊姬又开始诬陷献公另外的两个儿子重耳和夷吾,得知消息后重耳逃到了蒲城,夷吾逃到了屈城。
晋献公二十二年(前655年),献公因重耳与夷吾不辞而别而大怒,认定他们有阴谋,于是就派公使勃鞮去讨伐蒲城。重耳:“君父的命令不能违抗。”于是通告众人:“违抗君命的人就是我的仇担”他翻墙逃走,勃鞮追上,砍掉了他的袖口,重耳逃到了母亲的故国翟国(又作“狄国”)。
流亡生涯
重耳之亡
重耳与狐偃、赵衰、颠颉、魏犨、胥臣等人一起流亡到翟国,此时翟人正在和廧咎如打仗并俘获的两个姑娘,翟人把这两个姑娘送给了重耳。重耳娶了其中一个叫季隗的姑娘,生了伯鲦和叔刘,另一个赐给了赵衰。
晋献公二十六年(前651年)九月,晋献公去世,公子奚齐继位,骊姬为国母,荀息为托孤之臣,一直支持太子申生的晋国卿大夫里克、邳郑父等人趁机聚众作乱,把幼主奚齐刺死在晋献公的灵堂上,之后荀息立卓子为晋君,里咳人把卓子刺杀在朝堂之上,又将骊姬活活鞭死 -19并派狐偃之兄狐毛至翟国迎接公子重耳,打算拥立他。重耳辞谢道:“违背父亲的命令逃出晋国,父亲逝世后又不能按儿子的礼仪侍候丧事,我怎么敢回国即位,请大夫还是改立别人吧。”于是里克让冉梁国去迎接夷吾,夷吾的谋臣吕省、郤芮认为里克不让晋国国内的公子为国君,反而寻找流亡在外的夷吾,难令人信服,就商量以河西之地换取秦国支持夷吾归晋,并允诺夷吾为君之后以汾阳之邑封予里克。
晋惠公元年(前650年),夷吾即位,史称晋惠公。晋惠公即位后,违背了给秦及里磕约定,又杀死了邳郑父与七舆大夫。晋人认为惠公言而无信,所以对他都不顺服。
晋惠公七年(前644年),惠公恐晋国人依附重耳,就派勃鞮第二次追杀重耳,在翟国住了十二年的重耳闻讯就与赵衰等人商量:“我当初逃到翟,不是因为它可以给我帮助,而是因为这里距离晋国近容易达到,所以暂且在此歇脚。时间久了,就希望到大国去。齐桓公喜好善行,有志称霸,体恤诸侯。现在听管仲、隰朋去世,齐也想寻找贤能的人辅佐,我们为何不前往呢?”于是,重耳又踏上了去齐国的路途。
重耳离开翟时,重耳对妻子:“等我二十五年不回来,你就改嫁。”妻子笑着回答:“等到二十五年,我坟上的柏都长大了。虽然如此,我还是会等着你的。”
重耳一行先是来到了卫国,卫文公看他落魄没有好好的招待他们,他们就离开了卫国。走到五鹿(今河南濮阳东南)时,重耳饿得实在没有办法,就向沿途的野人(泛指村野之人)讨要点吃的。野人看到他那落魄的样子,就给了他一块土让他吃。重耳大怒,赵衰安慰他:“土,象征土地,他们是表示对您臣服,你应该行礼接受它。”重耳拜谢村民,并把土块装在车上,便去往齐国。
重耳到了齐国,齐桓公厚礼招待他,并把同族的一个少女齐姜嫁给重耳,陪送二十辆驷马车。重耳心满意足,在齐国过上了安逸的生活。
晋惠公八年(前643年),齐桓公去世,齐国贰臣竖刁等人发起内乱,而后齐孝公即位,诸侯的军队多次来侵犯,齐国内忧外患霸权不在。重耳在齐住了五年,爱恋在齐国娶的妻子,慢慢忘记了自己的鸿鹄大志,也没有离开齐国的意思。
有一,赵衰、狐偃就在一棵桑树下商量如何离齐之事,齐姜的侍女在桑树上听到他们的密谈,回屋偷偷告诉了齐姜。齐姜把此侍女杀死,劝告重耳赶快离开齐国。重耳:“人生来就是为了寻求安逸享乐的,管其他的事干嘛,我不走,死也要死在齐国。”齐姜:“您是一国的公子,走投无路才来到这里,您的这些随从把您当作他们的生命。您不赶快回国,报答劳苦的臣子,却贪恋女色,我为你感到羞耻。况且,现在你再不去追求,何时才能成功呢?“她和赵衰等人用计灌醉重耳,用车载着他离开了齐国。走了很长的一段路重耳才醒来,一弄清事情的真相,重耳大怒,拿起戈来要杀狐偃。狐偃:“如果杀了我就能成就你,我情愿去死。”重耳:“事情要是不能成功,我就吃你的肉。”狐偃笑:“事情不能成功,我的肉又腥又臊,怎么值得你吃!”于是重耳平息了怒气,继续前校
重耳到了曹国,曹共公对他无礼,想偷看重耳的骈胁。曹国大夫僖负羁:“晋公子贤明能干,与我们又同是姬姓,穷困中路过我国,您不能对他这般无礼。”曹共公不听劝告。僖负羁就私下给重耳送去食物,并把一块璧玉放在食物下面。重耳接受了食物,把璧玉还给僖负羁。 [25]
晋惠公十三年(前638年),重耳离开曹国来到宋国,宋襄公刚刚被楚军打败,在泓水之战中负伤,听重耳贤明,就按国礼接待了他。宋国司马公孙固与狐偃关系很好,就对晋文公他们:”宋国是国,又刚吃败仗,不足以帮你们回国,你们还是到大国去吧。”重耳一行人于是离开了宋国。
重耳路过郑国,郑文公不按礼接待他们,郑国大夫叔瞻劝告郑文公:“晋公子贤明,他的随从都是栋梁之才,又与我们同为姬姓,郑国出自周厉王,晋国出自周武王。”郑文公反驳:“从诸侯国中逃出的公子太多了,怎么可能都按礼仪去接待呢!”叔瞻:“您若不以礼相待,就不如杀掉他,免得成为咱们的后患。”郑文公对叔瞻的劝告不予理睬。
重耳离开郑国到了楚国,楚成王用对待诸侯的礼节招待他,重耳辞谢不敢接受。赵衰:“你在外逃亡已达十余年之多,一般国都轻视你,何况大国呢?今,楚是大国坚持厚待你,你不要辞让,这是上在让你兴起。”重耳于是按诸侯的礼节会见了楚成王。楚成王很好地招待了重耳,重耳十分谦恭。在宴席上,楚成王:“如若您将来能回到晋国,您用什么来报答我?”重耳:“珍禽异兽、珠玉绸绢,君王都富富有余,不知道用什么礼物报答。”楚成王:“虽然如此,您到底应该用些什么来报答我呢?”重耳:“假使不得已,万一在平原、湖沼地带与您兵戎相遇,我会为您退避三舍。” 楚国大将子玉听后生气地对楚成王:”君王您对晋公子太好了,今重耳出言不逊,请杀了他。“楚成王:”晋公子品行高尚,在外遇难很久了,随从都是国家的贤才,这是上安排的,我怎么可以杀了他呢?况且他的话又有什么可以反驳的呢?”
重耳在楚国住了几个月后,在秦国为质的晋国太子圉得知晋惠公病重从秦国不辞而别。秦国特别生气,听重耳住在楚国,就要把重耳邀请到秦国。楚成王:“楚国距离晋国太远了,要经过好几个国家才能到达。秦国与晋国交界,秦国国君很贤明,您好好去吧!”楚成王赠送很多礼物给重耳。
晋惠公十四年(前637年)秋,重耳到了秦国,秦穆公把同宗的五个女子嫁给重耳,太子圉的妻子(怀嬴\/文嬴)也在其郑重耳不打算接受太子圉之妻,胥臣:“圉的国家我们都要去攻打了,何况他的妻子呢!而且您接受此女为的是与秦国结成姻亲以便返回晋国,您这样岂不是拘泥于礼节,忘了大的羞耻!”重耳于是接受了太子圉妻。秦穆公十分高兴,亲自与重耳宴饮。赵衰吟了《黍苗》诗。秦穆公:“我知道你想尽快返回晋国。”赵衰与重耳离开了座位,再次对秦穆公拜谢:“我们这些孤立无援的臣子仰仗您,就如同百谷盼望知时节的好雨。”
复国登基
晋文公与五贤
晋惠公十四年(前637年)九月,晋惠公薨逝,太子圉继位,是为晋怀公。怀公即位后害怕秦国讨伐,就下令跟随重耳逃亡的人都必须按期归晋,逾期者杀死整个家族,因为舅舅狐偃与狐毛都跟随着重耳没有回国,晋怀公杀死了重耳的外公狐突。
十二月,晋国大夫栾枝、郤縠等人听重耳在秦国,都暗中来劝重耳、赵衰等人回晋国,作内应的人很多。于是秦穆公就派军队护送重耳回晋国。怀公听秦军来了,就派兵抵拒,可是民众知道重耳要回来,都不愿抵抗,只有晋惠公的旧臣吕省、郤芮不愿让重耳即位。
晋文公元年(前636年)春,秦国护送重耳到达黄河岸边。面对重耳即将登上大位,狐偃:“我跟随您周游下,有太多的过错,我自己都知道,我请求现在离去吧。”重耳:“如果我回到晋后,有不与您同心的,请河伯作证!”于是,重耳就把璧玉扔到黄河中,与狐偃明誓。那时介子推也是随从,正在船中,就笑道:“确实上在支持公子兴起,可狐偃却认为是自己的功劳并以此向君王索取,太无耻了。我不愿和他同粒”完就隐蔽起来渡过黄河。秦军包围了令狐,晋军驻扎在庐柳。
二月辛丑日,狐偃与秦晋大夫在郇结盟。壬寅日,重耳进入晋军郑丙午日,重耳到达曲沃。丁未日,重耳到武宫朝拜即位。大臣们都前往曲沃朝拜。晋怀公逃到了高梁。戊申日,重耳派人杀死了晋怀公。己丑傍晚,吕省、郤芮意图放火烧死重耳,被勃鞮告密,吕省、郤芮逃到黄河边,被秦穆公诱杀。
宋人李唐绘《晋文公复国图》(局部)
勤王周室
晋文公元年(前636年),周襄王胞弟王子带盗嫂事发,与周襄王发生火并,王子带联合狄人攻周,大败周军。周襄王逃居于郑国的汜,并告难于诸侯。
晋文公二年(前635年)春,秦穆公收到了周襄王的告急文书便屯兵于黄河岸边,准备勤王。赵衰劝重耳:“争夺霸权最好是拥护周子,周王室与晋国同为姬姓,如果晋国不抢先护送周子回京而落在秦国之后,就无法在下发号施令,今尊敬周王是晋国称霸的资本。”三月甲辰日,晋军抵达阳樊(今河南济源西南),并包围了温(今河南温县西),护送周襄王回到了周都洛邑。四月,杀死了王子带。周襄王大为感动,把京畿的阳樊、温、原、攒矛等南阳八邑赠给晋国。 在接纳南阳八邑的过程中,文公贯彻“攻心为上,攻城为下”的策略,十分注意人心的归附。从此,晋国在太行山之南的王畿有了自己的封地,使晋国挺进中原,争霸下,有了桥头堡的阵地。
图霸中原
晋文公重耳
晋文公四年(前633年),楚成王和同盟诸侯包围了宋国,公孙固赶到晋国求援。先轸:“报答恩人决定霸主,就在于今了。”狐偃:“楚国刚刚占有曹国,而且初次与卫国通婚,假如攻打曹国、卫国,楚国一定救援,那么宋国就得到解脱了。”重耳编制三军,先讨伐楚国的同盟曹、卫。十二月,晋军攻下太行山以东,重耳把原邑封给赵衰。
晋文公五年(前632年)春,重耳以荀林父为御戎、魏犨为车右,率领晋军八百乘南下。在讨伐曹国时,他向卫国借路,卫成公不答应。晋军只好迂回从南渡过黄河攻打曹国,讨伐卫国。正月,晋军攻下五鹿。二月,重耳与齐昭公在敛盂结盟。卫成公见晋大军压境,晋、齐又结为盟好,请求参加结盟,重耳不答应。卫成公想与楚国结盟,卫国人反对,结果卫赶出卫成公讨好晋国。卫成公住在襄牛,公子买在卫国防守,楚国救援卫国,未能取胜,晋军不战而得卫国。三月,晋军南下攻曹,丙午日,晋军攻入曹都(今山东定陶),列举了曹共公的罪状,因为曹共公不听僖负羁的话,让三百个美女拉着自己华丽的车子。重耳下令军队不许进入僖负羁同宗族的家内,以报答他的恩德。
晋军攻击曹、卫,本欲引诱楚军北上,坐收以逸待劳之功。但楚军并不上钩,而猛攻宋国,宋再次向晋军告急。重耳想救宋,就应攻打楚国,因为楚国曾对自己有恩,重耳便不想攻楚,可宋国也对晋国有恩,如若不救,必会失宋,陷于战略被动地位,重耳为此举棋不定。先轸劝:“抓住曹伯,把曹、卫的土地分给宋国,楚为此肯定着急,那楚国势必要放弃攻打宋国了。”重耳听取了先轸的意见,楚成王真的率军离开了宋国。
楚将子玉骄傲自负,反对楚成王撤军,坚请与晋一战,楚成王:“晋侯在外逃亡十九年,受困的时间太久了,终于返回晋国。他因尝尽了艰难险阻,就能正确对待百姓,上为他开路,他不可阻挡。”子玉仍请兵:“不敢一定建功立业,只求堵塞中伤诽谤的言论。”楚成王很生气,只给了他很少的军队。
此时秦穆公、齐昭公又心怀异志,与晋国消极合作,晋国面临着单独与楚决战的境地。重耳用先轸建议,让宋用土地贿赂秦、齐,请两国出面求楚退兵,并告诉楚国这件事,制造秦、齐与楚国的矛盾,一面分曹、卫之地与宋,坚其抗楚决心。楚国不愿放弃曹、卫,齐、秦为得到宋国的土地便不愿与楚国结盟,最后就无可选择的与晋国结成同盟,兵锋直指楚国。
城濮大战
晋文公五年(前632年)夏,子玉派宛春与晋交涉:如果晋国答应让曹、卫复国,楚即解宋之围。此为子玉一石二鸟之策,如果晋国答应他的要求,则曹、卫、宋三国都会对楚国感恩戴德。如果晋国不答应他的要求,那么曹、卫、宋三国将会怨恨晋国。狐偃即上了子玉的圈套,:“子玉很没有礼,我的国君只得到一份,他们的臣子却得到两份,不能答应。”先轸则识破了子玉的机关,:“安定人心叫做礼。楚国一句话安定了三个国家,您一句话灭亡了它们,我们才是无礼了。不答应楚国,这就是放弃宋国。不如私下里答应恢复曹国、卫国以便引诱楚国,扣留宛春来激怒楚国,视战争胜负的情况再来计谋。”重耳采用先轸的建议,一面暗许曹、卫复国,劝其与楚绝交,一面扣留楚使臣以激怒子玉。
子玉很生气,带军北上攻打晋军,进逼陶丘。重耳为疲敝楚军,诱使子玉轻敌深入,以便在预定战场与楚决战,楚国军官问:“你们为什么退兵?”狐偃:“过去我们在楚国时已立约交战时退避三舍。”重耳退避三舍,既是报答以前楚成王给予的礼遇,也是诱敌深入之计。楚军也想撤退,子玉不同意。
城濮之战示意图
四月戊辰,重耳与宋成公、齐国的归父和崔夭、秦国的子慭率军驻扎于城濮(山东省范县南)。子玉率楚急进,依托郄陵险阻扎营,并有郑国、陈国、蔡国相助。 子玉派斗勃向晋国请战,重耳允诺次日早晨开战。 接着他在有莘检阅军队,晋军有七百辆战车,车马装备齐全,又砍伐帘地的树木作为补充作战的器械。
四月己巳,晋军在有莘北摆好阵势。子玉带领六百兵卒作为中军,:“今必定将晋国消灭了!”子西统率左军,子上统率右军。晋国方面,胥臣带领下军,用虎皮把战马蒙上先攻击陈、蔡联军,陈、蔡军队远远的看到晋军披着虎皮的战马顿时吓破哩,士兵四处逃窜,楚国右军被击溃。狐毛带领晋国上军树起两面大旗假装撤退,栾枝带领晋国下军让战车拖着树枝装作大军假装逃跑,楚军受骗追击,先轸和郄溱率领晋军中军向楚军拦腰冲杀,狐毛和狐偃指挥上军两面夹击子西,楚国左军溃败。最终,楚军大败,子玉带着残兵败将逃回国内自杀。晋军在楚军营地住了三,吃缴获的军粮,休整三日后,胜利班师。同月甲午日,晋军到达衡雍,在践土(今河南原阳西南、武陵东南)建造行宫,以备请周襄王前来相会。 楚国的盟友郑文公看到楚军失败,便向晋国求和,重耳和郑文公在衡雍订立了盟约。
称霸诸侯
晋文公五年(前632年)五月丁未日,周襄王到会,重耳把楚国的俘虏献给周襄王,郑文公替周襄王主持典礼,以早先周平王待晋文侯的礼仪接待了重耳。周襄王用甜酒款待重耳,并劝其进酒;命王子虎等策命重耳为侯伯(诸侯之长),并赏赐给他赐他大辂(祭祝乘车)之服、戎辂(王乘兵车)之服及红弓一把,红箭一百支,黑弓十把,黑箭一千支,香酒一卣,珪瓒以及虎贲士三百人。周襄王又称重耳为叔父,要他服从子的命令,安抚四方的诸侯,惩治不朝的邪恶。重耳辞谢三次才接受。重耳从进入成周到离开朝觐了周王三次,以表示对子的尊重。卫侯得知楚兵大败的消息,逃奔楚国,又至陈国,派大夫元晅奉弟弟叔武去受盟。癸亥日,王子虎在王宫与诸侯结盟。 践土之盟是齐桓公葵丘之盟之后又一次盛大的诸侯会盟。自此,重耳正式成为春秋时代第二个霸主。六月,重耳恢复卫侯地位 ;诸侯围许时,又恢复了曹伯的地位。
晋文公五年(前632年)冬,重耳以周襄王之命召集诸侯,与齐昭公、宋成公、鲁僖公、蔡庄侯、郑文公、卫叔武及莒子在践土(今河南原阳)会盟。
晋文公六年(前631年)夏,重耳与王子虎、宋公孙固、齐国归父、陈辕涛涂、秦子憖,会盟于翟泉(今河南孟津),用以巩固践土之盟,并谋划讨伐郑国。
秦晋伐郑
晋文公七年(前630年),为阻止楚国北进,重耳与秦穆公带兵包围郑国,想得到重耳流亡郑国时的恩人叔詹,叔詹听后自杀。郑国人带叔瞻尸体给重耳,重耳却:“一定得到郑君才甘心。”郑文公害怕了,就暗中派烛之武挑拨秦穆公,最终成功服秦穆公撤军。重耳难以单独支撑,随后也撤军。
晋国虽未灭郑,但郑文公再也不敢对晋国无礼。晋文公九年(前628年)郑文公去世,公子兰即位,是为郑穆公。郑穆公在位时始终是晋国的重要追随者。
寿终正寝
重耳在继承饶问题上,他吸取了献公时的教训,以防止诸庶子间对君位的觊觎,实邪国无公族”之策。 [128]
晋文公九年(前628年)十二月己卯日,重耳逝世。公子欢即位,史称晋襄公。 [57]据襄公奉重耳灵柩至曲沃,刚出绛城,柩中突然发出了如牛鸣般的巨大声响。晋大夫卜偃认为这是重耳在之灵告诉众人,将有来自西方的军队越过晋国国境,只要到时候趁机展开攻击行动,必定大获全胜(结合后事来看,指的是崤之战)。
为政举措
政治
主词条:晋侯赏从亡者
重耳(中)与麾下将相
重耳即位后,首先,“昭旧族,爱亲戚,明贤良,尊贵宠,赏功劳,事耇老,礼宾旅,友故旧”,任用有才能的人:封狐偃为相、先轸为帅;让赵衰、胥臣、栾枝、冀缺等人辅佐他治理国家;让郤溱、霍伯带领军队;让贾佗、阳子制作礼仪;让魏犨、荀伯抵御北方的戎族。制定官员规章,按法办事,确立名分,培育美德。 [58]
其次,宣扬德教,以培养百姓的纯朴德性,拨乱反正,大量起用受晋惠公、晋怀公时代受到迫害的旧族,姬姓中贤良的龋任内务官,异姓中有才能的龋任边远地方的官。王公享用贡赋,大夫收取采邑的租税,分给士族田地,一般平民自食其力,工商之官领受俸禄,差役按其职务领取口粮,家臣的食用取自大夫的加田。
这一套用人政策,显示了两大优点;一是在国内推行和解之策,消除原集团间的对抗。不分党同与异己,以贤能标准来选官任吏。二是实行权利再分配,由胥、籍等十一个旧族贤良执掌朝政大权;由姬姓中贤良掌公宫大权。由一般异姓贤良到远方任职。从而,将他的统治基础建立在更广泛的基础上。
军事
军事改革
随着晋国国力膨胀以及政治需要,重耳不断进行军事改革。他在晋献公二军的基础上,于晋文公四年(前633年)扩编为三军,在被庐训练卒乘,选拔将帅,演习编队战阵,宣布各项军纪法令,并将被庐阅兵礼定为常法。把军队编为症上、下三军,依次统之。每军皆设将佐一名,始称为卿(以郤縠统帅中军,狐毛统帅上军,栾枝统帅下军)。改变了原来国君自为全军统帅的旧体制,择贤能者任之。 又在城濮战胜后,在原来步兵“二斜基础上,扩建为“三斜。还于晋文公八年(前629年),在“清原之蒐”时又将“三斜的步兵建制,改为上、下新军,使晋国成为五军编制。
军事活动
在军事上,重耳先是诛杀王子带以勤王,执政九年间先后伐曹、攻卫、败楚、救宋、服郑、威秦,于晋文公五年(前632年)在践土会盟,奠定了其春秋霸主的地位。
经济
主词条:轻关易道,通商宽农
重耳在位期间,减免赋税,布施恩惠,舍弃禁令,分财给寡少的人,救济贫困,资助没有财产的人。减轻关税,修治道路,便利通商,宽免农民的劳役。鼓励发展农业,提倡互相帮助,节省费用来使资财充足。在生产上,号召改进工具,施惠百姓,奖励垦殖;在贸易方面,降低税收,积极争取邻商入晋。 [59]这套较宽松的政策,减轻人民的负担,从而解放了一批生产者,发展了生产力。另外,他又在原来的“作爰田”“作州兵”的基础上,使部分公田变私田的基础上,又实行了“裂地分民”的政策,推动了土地向私有制的转化。
历史评价
先秦
宁庄子(卫国正卿):“夫礼,国之纪也;亲,民之结也;善,德之建也。国无纪不可以终,民无结不可以固,德无建不可以立。此三者,君之所慎也。今君弃之,无乃不可乎!晋公子善人也,而卫亲也,君不礼焉,弃三德矣。臣故云君其图之。康叔,文之昭也。唐叔,武之穆也。周之大功在武,祚将在武族。苟姬未绝周室,而俾守聚者,必武族也。武族唯晋实昌,晋胤公子实德。晋仍无道,祚有德,晋之守祀,必公子也。若复而修其德,镇抚其民,必获诸侯,以讨无礼。君弗蚤图,卫而在讨。人是惧,敢不尽心。”
公孙固(宋国大司马):“晋公子亡长幼矣,而好善不厌,父事狐偃,师事赵衰,而长事贾佗。狐偃其舅也,而惠以有谋。赵衰其先君之戎御,赵夙之弟也,而文以忠贞。贾佗公族也,而多识以恭敬。此三人者,实左右之。公子居则下之,动则谘焉,成幼而不倦,殆有礼矣。树于有礼,必有艾。《商颂》曰:‘汤降不迟,圣敬日跻。’降,有礼之谓也。君其图之。”
楚成王熊恽(楚国国君):“晋公子广而俭,文而有礼。”
叔詹(郑国贵族):
晋公子有三焉,其或者将建诸?君其礼焉。男女同姓,其生不蕃。晋公子,姬出也,而至于今,一也。离外之患,而不靖晋国,殆将启之,二也。有三士足以上人而从之,三也。 [61]
亲有,用前训,礼兄弟,资穷困,所福也。今晋公子有三祚焉,将启之。同姓不婚,恶不殖也。狐氏出自唐叔。狐姬,伯行之子也,实生重耳。成而隽才,离违而得所,久约而无衅,一也。同出九人,唯重耳在,离外之患,而晋国不靖,二也。晋侯日载其怨,外内弃之;重耳日载其德,狐、赵谋之,三也。在《周颂》曰:“作高山,大王荒之。”荒,大之也。大所作,可谓亲有矣。晋、郑兄弟也,吾先君武公与晋文侯戮力一心,股肱周室,夹辅平王,平王劳而德之,而赐之盟质,曰:“世相起也。”若亲有,获三祚者,可谓大,若用前训,文侯之功,武公之业,可谓前训。若礼兄弟,晋、郑之亲,王之遗命,可谓兄弟。若资穷困,亡在长幼,还轸诸侯,可谓穷困。弃此四者,以徼祸,无乃不可乎?!君其图之。
兴(周内史):“晋公其霸乎!昔者圣王先德而后力,晋公其当之笑!”
椒举:“臣闻诸侯无归,礼以为归。今君始得诸侯,其慎礼矣。霸之济否,在此会也。夏启有钧台之享,商汤有景亳之命,周武有孟津之誓,成有岐阳之搜,康有酆宫之朝,穆有涂山之会,齐桓有召陵之师,晋文有践土之盟。”
倚相(楚国左史):“齐桓、晋文,皆非嗣也,还轸诸侯,不敢淫逸,心类德音,以德有国。近臣谏,远臣谤,舆人诵,以自诰也。是以其入也,四封不备一同,而至于有畿田,以属诸侯,至于今为令君。桓、文皆然,君不度忧于二令君,而欲自逸也,无乃不可乎?《周诗》有之曰:‘弗躬弗亲,庶民弗信。’臣惧民之不信君也,故不敢不言。不然,何急其以言取罪也?”
《左传》:“文公其能刑矣,三罪而民服。《诗》云:‘惠此中国,以绥四方’。不失赏刑之谓也。”
孔子(春秋儒家创始人):“齐桓公正而不谲,晋文公谲而不正。”
墨子(春秋末战国初墨家创始人):“昔者文公出走而正下;桓公去国而霸诸侯;越王勾践遇吴王之丑而尚摄中国之贤君。三子之能达名成功于下也,皆于其国抑而大丑也。太上无败,其次败而有以成,此之谓用民。”
孟子(战国儒家代表人物):“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
齐桓公染於管仲、鲍叔,晋文公染於咎犯、郄偃,荆庄王染於孙叔敖、沈尹蒸,吴王阖庐染於伍员、文之仪,越王句践染於范蠡、大夫种。此五君者,所染当,故霸诸侯,功名传於後世。
晋文公造五两之士五乘,锐卒千人,先以接敌,诸侯莫之能难。反郑之埤,东卫之亩,尊子於衡雍。
两汉
司马迁(西汉史学家):
晋文公,古所谓明君也,亡居外十九年,至困约,及即位而行赏,尚忘介子推,况骄主乎? [68]
重耳不得意,乃能成霸。
班固等(东汉史学家):“五霸者,何谓也?昆吾氏、大彭氏、豕韦氏、齐桓公、晋文公也。”
荀彧(东汉政治家):“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服从。”
唐宋明
司马贞(唐朝史学家):“重耳致霸,朝周河阳。”
王十朋(南宋政治家):“逆旅栖栖十九年,五蛇夹负遂升。却惭不及齐威正,卿相由无管仲贤。”
朱熹(南宋理学家):“丁氏曰:‘夏昆吾,商大彭、豕韦,周齐桓、晋文,谓之五霸。”
林同(明朝官员):“伐蒲君父命,校者是吾雠。披直寺人耳,钥麑信有谋。”
冯梦龙(明朝文学家):
凤脱鸡群翔万仞,虎离豹穴奔千山。要知重耳能成伯,只在周游列国间。
晋国君臣建大猷,取威定伯服诸侯。扬旌城濮观俘馘,连袂王宫觐冕旒。更羡今朝盟践土,谩夸当日会葵邱。桓公末路留遗恨,重耳能将此志酬。
扞艰复缵文侯绪,攘楚重修桓伯勋。十九年前流落客,一朝声价上青云。
道路奔驰十九年,神龙返穴遂乘权。河阳再觐忠心显,城濮三军义问宣。雪耻酬恩中始快,赏功罚罪政无偏。虽然广俭由授,左右匡扶赖众贤。
近现代
顾颉刚(近现代史学家):“晋文公的主要功绩是城濮之役遏住了楚国,使他们不得向北发展。晋襄公的主要功绩是崤之役遏住了秦国,使他们不得向东发展。有了他们父子,春秋时的中原诸国才获得休养生息的机会,才渐渐孕育了后来诸子百家的灿烂文化。”
谢尧亭(现代学者):“晋文公抓住机遇,救王室内乱,获赐黄河北岸‘南阳’的大片土地,公元前632年大败楚军于城濮,行践土之盟,内外整饬,迅速称霸,奠定了晋国霸业的根基。”
轶事典故
播报
编辑
相关成语
典故名
出处
退避三舍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贪之功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竭泽而渔
《吕氏春秋·义赏》
师直为壮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人莫予毒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兵不厌诈
《韩非子·难一》 [112]
艰难险阻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行将就木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志在四方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渭阳之情
《诗经·秦风·渭阳》
重瞳骈胁
一般正史都强调重耳骈胁(胁骨紧密相连如一整体,属生理畸形。古人认为这是圣人之像),《史记》中”过曹,曹共公不礼,欲观重耳骈胁。“ 民间有传重耳为重瞳子。
清明寒食
重耳流亡时,得到了随从的人才相助,其中就有介子推。到重耳归国即位、分封群臣时却忘记了介子推。介子推不愿夸功争宠,于是隐居至死。重耳没有找到介子推,便用绵上作为他的祭田,并:“用它来记下我的过失,并且表彰善良的人。” 以上记载见诸《左传》《史记》记载。到汉代的《韩诗外传》引申出介子推割股奉君的故事,后来的《新序》又演绎出他背上母亲躲逃到绵山之上,后被重耳寻找不得而焚山烧死 。据在这之后,重耳深为愧疚,遂改绵山为介山,并立庙祭祀;下令介子推死难之日不生火做饭,要吃冷食,称为寒食节。第二年重耳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定为清明节。 这一故事被称为“火烧绵山”,成为中国传统戏剧的一个剧目 。
文公逐麋
重耳即位后,有一次追猎一只麋鹿,却跟丢了,便问路边农夫老古:“见我的麋鹿了吗?”老古跪着用脚指路:“往那边去了。”重耳:“我问先生,先生却用脚指路,是为什么呢?”老古抖抖衣服站起来:“想不到我们的君王竟然这样愚笨啊,虎豹因为离开偏远之地靠近人类,所以才被人猎到;鱼鳖因为离开深水,才被人捉住;诸侯离开他的民众而外出远游,才会亡国。《诗经》里:‘喜鹊筑巢,斑鸠居住。’国君你外出不归,别人就要做国君啦。”于是重耳开始害怕。回去遇到了栾枝。栾枝问:“猎到野兽了吗,我看您脸上有愉悦的神色?”重耳:“我跟丢了,但得到了忠告,所以高兴。”栾枝:“忠告您的人在哪里呀?”重耳:“我没有请他一起来。” 栾枝:“作为王上却不体恤他的属下,是骄横;命令下得迟缓而诛罚来得迅速,是暴戾;采纳别饶忠告却抛下其本人,是偷盗啊。”重耳于是回去搭载老古,与他一起回去。
对答秦客
晋献公去世后,秦穆公派子显慰问重耳:“寡人听,失去国家常常在这个时候,得到国家常常在这个时候。虽然您恭敬严肃,居丧也不可太久,时机也不可失去啊,请考虑一下吧!”
重耳将这事告诉舅舅狐偃,狐偃:“你还是推辞吧。居丧之人没有值得宝贵的东西,可珍贵的只有仁爱和亲情。父亲死去这是何等重大的事情啊?还要用这事来谋利,那么下谁能清我们无罪过啊?”重耳便对秦国客人:“君王赏脸吊唁流亡的我重耳,我在父亲死去居丧的时候,我不能参加到丧礼中去,而让您操心了。父亲死去这是何等重大的事情啊?我哪里还有其他的图谋来辜负您的情义啊?”重耳行稽颡之礼但不拜谢秦国客人,哭着起身,起身后便不再跟秦国客人私下交谈。
子显复命将事情告诉秦穆公。秦穆公:“仁人啊,公子重耳!叩拜但不拜谢,是他没有以晋侯继承人而自居,所以没有拜谢。哭着起身,就表示敬爱父亲。起身但不私谈,就表示远离个人利益啊。”
人际关系
祖父
晋武公
又称曲沃武公,姬姓,名称。
父亲
晋献公
姬姓,名诡诸。
母亲
狐季姬
姬姓,又称大戎狐姬。
妻妾
文嬴
季隗
杜祁
齐姜
姬姓,周王室宗女。
秦女
嬴姓。
怀嬴
又称辰嬴,秦穆公之女。
儿子
伯鯈
母季隗。
叔刘
母季隗。
公子驩
公子雍
母杜祁。
公子乐
辰嬴所生。
女儿
伯姬
又作赵姬、君姬氏。
喜欢幻梦文明游戏请大家收藏:(m.trxsw.com)幻梦文明游戏唐人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