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崛起的石头

首页 >> 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 我真不是木匠皇帝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 哥斯拉之从金刚骷髅岛开始 人在医馆笑传 大周盛世 吕布不可能这么猛 大汉农夫 开局绑架太平,我守捉三十年 穿越阴阳两界 末世从封王开始 末代孤城帝妃恋 垃圾食品援助蜀汉
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崛起的石头 - 我真不是木匠皇帝全文阅读 - 我真不是木匠皇帝txt下载 - 我真不是木匠皇帝最新章节 - 好看的穿越小说

第六十九章 皇庄试薯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酒过三巡,还是陈经纶先开了腔。

他起身近上前去,替王在晋满了一杯酒,问道:“先生此来,是不是上回托您问的事情,宫里有回复了。”

受了这杯酒,王在晋方才满意地捋起胡须。

“你也不是不知道,宫里已将心思,放在了家大业大的豪商身上。”

“先是锦衣卫负责督办司,再又是让那选秀女回来的司礼监太监李实去管织造局…”

陈经纶还不止第二件事,闻言吃了一惊。

“苏州织造也换人了?”

“你还不知道?”

王在晋点点头,冷哼道:“在诸多商人中,你还算知道晚的。其他人各处都有消息来源,宫里消息一出,他们就全都一清二楚了。”

“眼下还仅是苏州织造,杭州织造、江宁织造,迟早都要换。”

“我接了宫里的意思,主持这番薯一事。你,是不是需要个听话的如臂指使?”

越听,陈经纶心中越是震惊。

“先生想要如何推行番薯?”

“宫里才只是对番薯比较感兴趣,这份兴趣到底能不能转变成决定,这还要看你们陈家有没有诚意。”

言之于此,王在晋微微一笑,不再多。

陈经纶眼珠乱转,起身来回踱步,想了半晌,才是决定和盘托出,成败在此一举。

“一夫耕田,亩产番薯,能在三十石以上!”

听了这话,王在晋神情一动,变得有些激动起来,须臾,他又平复心情,喝了口茶,静静问:

“此话可当真?”

“我陈家于闽地推行番薯十数载,岂能有假?”陈经纶下意识的道。

为什么王在晋忽然变得有些激动,因为他看见了彻底解决各地饥荒的机遇!

要知道,眼下亩产稻麦的确不是很可观。

据《河间志》卷三记载:“一夫耕田三、五十亩,亩收麦一石以上。”

此时南方稻麦两熟田的稻谷亩产,如吴江、昆山等地,亩收稻谷应两石,那么折合成后世就是亩产约三百斤。

《补农书》也载:“田极熟,米三石,春花一石半,然间有之。大允共三石为常耳。”

其上所上熟之田,是稻谷“三石”、“春花一石半”。

那么,常田的稻谷产量就大概是亩产两石,春花亩产一石,合起来亩产三石。

这是南方,现下的北方,因冰河期影响,荒地成片,百姓无地,被迫到处逃难,产量更少。

根据方志记载,明朝自番外引入番薯的人,不只福建的陈振龙一个。

除了他,还有吴川人林怀兰、东莞人陈益,自安南境内引入,但一直都是地方区域性,没能达到大规模推广。

万历末年起,陕西、河南、北直、山东、广东、广西、福建、云南各布政使司已经开始出现引入番薯的情况。

只不过,从引入到普及,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王在晋需要做的,就是劝皇帝重视番薯,以朝廷政令的形式,开始试种,然后在大明两京十三省推广。

那么难点在哪儿?

既然番薯早已出现,却至今没有普及,肯定是有原因的,上疏给皇帝之前,王在晋下过一番苦工。

推行番薯解决饥荒,挡了某些人财路,但更大的原因,还是大部分的底层百姓根本不知道番薯的优点。

推广番薯,在地方上未接到朝廷明确政令时,对地方官员来,都是一个损人不利已的做法。

大部分地方官都只是暂时种一下,缓解本地饥荒问题后为了避嫌,便鲜少再种。

毕竟,金学曾那样直接下令全省推广的人太少了。

王在晋明白,没有看到番薯真正的产量,还有皇帝明确的圣旨下达之前,番薯都只能在某地规模的推行,达不到眼下缓解饥荒的需求量。

王在晋与陈经纶,为推行番薯的国策谈了许久。

是为了国策的推行,可两个人心里都和明镜一样,他们各自都有利益,只不过是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已。

这世上,哪有那么多大公无私、为国为民。

......

几日后,王在晋以阁臣的身份,向朱由校进呈“奏番薯推行疏”,引起了轩然大波。

一时间,科道官劾王在晋中旨入阁,不合礼法的题本,也是雪片般飞到西暖阁。

西暖阁,新任的乾清宫管事王朝辅,正为皇帝清理奏疏,挑那些“紧要事”念。

他翻了翻,发现科道官的揭帖仍千篇一律,不是犯颜批鳞,就是弹劾熊廷弼、王在晋,实在没什么好念。

须臾,他将一份奏疏从中抽出,喜道:“皇上,东阁大学士王在晋奏请推行番薯。”

宽袍大袖,玉带金裎,一身的华服此时都成了累赘。

朱由校嘴边头一次荡漾着如此灿烂的笑容,他一把将这份奏疏拿到手上,越看,越是感叹。

“好,好啊!”

这份奏疏,朱由校看得格外认真。

这份《奏番薯推行疏》,通俗易懂,想来,王在晋在上疏之前,也在地方上进行了详细的勘察。

王在晋将陈经纶分享给自己的种植经验,与其走在京畿等处时的农事经验相结合,得出了番薯易种植,且亩产高于稻麦的结论。

疏中云:“推行番薯,为本朝所必须之国策。”

朱由校也知道,这个时候,番薯就已在华南地区广为种植,并逐渐向北推广。

不仅要推行番薯,马铃薯日后也要推广,先填饱了肚子,才能去谈开源节流的问题。

有些事儿,底下也就闹不起来了。

历史上,由于明末清初的战乱等影响,番薯虽然进入大明较早,但栽培技术传播一直很慢。

到了鞑清康熙时期,番薯栽培技术才普及开来,刚好让鞑子捡了个漏。

其实话回来,鞑子们捡的漏还少了?

王在晋在奏疏中,田亩的耕种面积不仅与土地本身质地有关,更决定于耕种的作物。

番薯适应性强,可以在水稻、麦不能种植的山地耕种,更可以用于荒地复耕,把原来大片不可耕种的土地变成可耕种的土地。

除此之外,番薯还有耐旱、抗病性强、抗虫害性强、产量高等优势,一年可以种植春、夏两季。

在这方面,陈振龙在福建的先行推广,已经让来日番薯在京畿等处的试种,有了充足的经验。

以昔年福建产量来算,春薯亩产量为三十石,夏薯亩产量一般在十石至二十石之间。

春夏合计,就算最少的情况,都有四十石。

的再简单点,就是番薯每年的产量相对于“亩产一石余”的稻麦来,翻了几十倍。

原来可以养活一个饶田,如果种了番薯,可以养活几十个人。

朱由校将奏疏合上,只觉得眼前一片的豁然开朗。

这个王在晋,在奏疏里把什么都明白了,可是对在京畿何处试种,只字未提。

想了想,朱由校靠在座椅上,长舒口气道:

“传谕给王在晋,通州有五个皇庄,朕全都给他,让他试种番薯。如果春薯产量足够,在夏薯之前就要推行到京畿各处皇庄,一体种植!”

“这个事儿,叫王在晋上点心!”

“对了,徐光启不是也擅长吗,派个缇骑去找他,让他协助王在晋试种。”

待王朝辅离去,朱由校起身在暖阁活动了下,向一侧太监问:

“朕早有谕令,叫童仲揆、陈策他们自辽东返回,如今到哪儿了?”

喜欢我真不是木匠皇帝请大家收藏:(m.trxsw.com)我真不是木匠皇帝唐人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站内强推 白天被逃婚晚上被奶凶指挥官求抱抱 我能对话五脏 悠闲龙生 霸宠九王妃 异界未旧 陌楚 背剑之人,独断万古 老太太重生八零,抛弃儿孙我享福 混沌镇狱:从锁妖塔开始不朽 契约师,周未羊 百世飞升 择天记 他嫌弃的病秧妻子,竟是白月光女帝 重生之农家酿酒女 庶女攻略:重生为后 说好只是假情侣,警花你怎么来真的? 惊!乡下来的真千金是医门老祖宗 索命咒分叉,你说你是炼金术士? 超时空teacher之城市之光 夜妖录
经典收藏 文盲帝师 笔下妹子出来砍我怎么办 赛亚人之神饭 农门娇客 重生皇帝我最大 开局绑架太平,我守捉三十年 吕布不可能这么猛 精灵店里走出的博士 大唐小佛爷 末代孤城帝妃恋 冥王的毒医嫡妻 红楼之神级贾琏 清穿之学神太子妃 军工科技 别惹这个剑修 垃圾食品援助蜀汉 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 穿越阴阳两界 老胡同 亮剑之杀敌爆装系统
最近更新 重生周卫国从雪豹开始 建安赋 吕布不可能这么猛 从迎娶大明星开始的文艺人生 宋煦 摊牌之开局和武则天流落荒岛 精灵店里走出的博士 从超越柯南开始 精灵之走向巅峰 回到三国当暴君 被迫营业的苏王妃 穿越阴阳两界 笛上春行录 我真不是亮剑头号特种兵 嫡女玉馨 我外婆是武则天 清穿之学神太子妃 重生皇帝我最大 汉末天下行 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
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崛起的石头 - 我真不是木匠皇帝txt下载 - 我真不是木匠皇帝最新章节 - 我真不是木匠皇帝全文阅读 - 好看的穿越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