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虫豸。”
这是秦扶清对越州当地官员的评价。
越州并非所有城市都如他们现在所在的清口这般乱七八糟,起码越州北边远离海岸线的城市,目前来受灾并没有那么严重。
但越州目前最主要的问题,一是解决倭患,二是稳定民生。
想要解决海患,没有合格的海船怎么解决?
倭寇不除,蠢官不除,又怎么能稳定民生呢。
再细化一下,想要建造合格的海船,手里要有钱,要有人,目前秦扶清他们什么都没樱
素之问招揽来的船工就那些,想要让这么一丁点人建造出海船来,简直是方夜谭。
对此,秦扶清又做出几个决策。
一是在当地办学校,专门招收那些有钱人家的子弟,名为办校,实则揽财。
状元有办校的资格,能在状元所办的学堂中读书,就相当于镀金了。
因此秦扶清一出这个政策时,立马得到当地许多富商官员的拥护,都不用秦扶清动手,他们就为秦扶清找到了合适的地方办学堂。
每个入学的学子,都为秦扶清贡献不少白银。
秦扶清为这所学校取名为海防大学,许多人好奇为何叫这个怪名字,秦扶清心怀远大理想,只将来这所学校会成为北明手中所向披靡的利龋
众人嗤笑不已。
“大学”之称早已有之,孔子弟子做《大学》阐述儒家思想,到宋时朱熹解释为“大学者,大人之学也”,又“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秦扶清把学校命名为海防大学,在众人看来,便有为君子作学之感,奈何他招收的都是一些酒囊饭袋,只会吃喝玩乐的纨绔之地,一群人而已,又怎么能算得上君子呢?
所以秦扶清不是为了挣钱是为了什么?
总不能是想改造这些酒囊饭袋吧。
在第一批学生到位之后,秦扶清又下令,学校里只有达官贵饶子弟太过不公平,要下令再招收一些白身读书人。
一时间城中上下都众纷纭。
有人认为秦扶清拿他们的钱还要招地位低下的人进学校,无异于拉低镀金含金量。
有人认为是秦扶清自己出身卑微,所以对普通百姓心怀同情。
无论外界怎么,也动摇不了秦扶清。
短短一段时间,来海防大学报名的学子已有两百多人。
对于造船来,还差了些,不过只要这些人里能有三分之一培养出合格的能力,就能去带人了。
秦扶清有的放矢,当然不只是为了敛财。
他想培养人才,可人才培养是需要周期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光是想让一个大字不识的人认识字,都要许久,他根本没那么多时间,不如直接找这些有功底的。
虽然这些纨绔子弟整出入青楼不干人事,可他们都受过基础教育,起码是识字的。
时间紧迫,秦扶清也顾不得其他,等学生入学后,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封闭学校。
没错,只要把学生送进来后就别想从这里离开了。
封闭式军事管理学校,没听过吧?也没见识过吧?今就让你们这些乡下人见识见识。
秦扶清让弟弟留下的军队负责驻守附近,若发现学生逃离,只管给抓回来,按照逃兵军法处置。
不想孩子受苦?那就教钱来赎。
秦扶清展现了他的贪婪,此举一出,让那些一心把家中子弟送来镀金的狗大户们叫苦连,不得不低声下气地出钱求饶。
秦扶清让大学里的学生参加考试,基本上是三一考五一大考,大学里的老师是由他亲自挑选,当地一些还算有点能力的人才,都被他给请来了,就连这些老师要教的内容,也都是秦扶清编写教材后,按照秦扶清的教材来教。
学生们白叫苦连,殊不知当老师的夜晚也在举灯苦读,教材的内容他们也没怎么学过啊!
每隔两,秦扶清都会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带这些老师来研读会,学校的目标不是要培养出多少秀才和举人,他只想要造船的人才,要以最快的速度培养出能独立造船的人才,不惜一切代价。
那些纨绔子弟之中,当然也有不怎么识字的蠢货,秦扶清会放他们一马吗?当然不会,他一边让人对这些学生进行体能训练,一边让人教他们文化知识,总而言之,睡得比狗晚,起的比鸡早。
一段时间后,许多肥胖的纨绔子弟犹如脱胎换骨,瘦了不少,远远看上去形容枯槁,好似难民一般。
也有一些学生,在适应了学校里高强度的学习之后,容光焕发,倍受嘉赏。
还是来自秦扶清的亲自夸奖。
如果他们能在月度考试里考出好成绩,就能在全校大会上被秦扶清安上大红花,当着众人面激励一番,然后获得和校长秦扶清共进午餐的机会。
学校里的食堂住宿都是新修建的,统一分配,全校师生吃的都是一样的,食物丰盛营养师起码的,能在这样公共食堂里和秦扶清坐一桌吃饭,无疑是无上的荣光。
学校封闭一个月,想逃离的学生并非没有,起码有四五十个人逃离,然后被抓回来,吊在操场上脱了上衣鞭打,然后被那些士兵用言语折磨到痛哭流涕,再让他们的某个亲人来看,带话回去,不想孩子受惩罚就交钱。
秦扶清把学校做成一门流水线生意,一个月下来,又敲诈十万白银不止。
有钱人家的子弟被他当成猪猡,没钱的孩子比有钱子弟能吃苦,也更能适应秦扶清的教学模式,时间一久,学校里就分成两派人物。
一派有钱但学习差,一派没钱但学习好,两拨人明争暗斗,怒骂不止,甚至在宿舍里打了大大起码五次架。
秦扶清故意而为之,眼睁睁看这些人怒火都在正头上了,才开会解决。
他怒斥所有学生没本事,外面百姓生活飘摇,他们家人揣着希望把他们送来学校是为了让他们长成栋梁之材,而不是为了蝇营狗苟消磨生命和青春的。
秦扶清平时也给学生们上课,只不过他太忙了,他只给学生上一门课,那就是海船和海战。
学生们亲切地称呼他为校长。
秦扶清本来就有一个buff,被他教过的学生对他异常信任和崇拜,被他这么一,众人都心生羞愧,哪怕是那些猪猡,也难得觉得丢脸。
然后秦扶清话锋一转,让他们要争就争学习,争谁造的海船强,争谁能够打败倭寇,为国争光。
于是乎,学校里一改刚开始的攀比金钱地位的风气,开始卷学习。
当秦扶清看到有些纨绔子弟也开始挑灯学习后,他知道自己的计谋成功了。
秦扶清提高粮价的消息早就被有心之人给传出去了,百姓们怨言很大,悲观绝望的情绪充满城内,认为新来的太守也不是什么好人。
反倒是那些被秦扶清狠狠宰了一笔又一笔的商人,开始做狗腿子,大肆去其他城市收购粮食,回来高价售卖。
一时间,百姓们怨声载道,哀鸿遍野。
秦扶清对那些高价售粮的富商赞赏有加,趁机抬高他们,给他们戴高帽,把他们成大功臣,还要给他们修建寺庙,修桥铺路,设置功碑以示嘉奖。
这可是要青史留名的大好事,对于这些注定与留名无缘的贪商污吏来,非常具有诱惑性。
许多人抢破头,想要得到这个名额,自然又开始给秦扶清送礼,既然要给这些人修建寺庙修桥铺路,总不能让秦扶清自掏腰包吧,钱当然还是要这些商人来出钱。
至于修建寺庙修桥铺路的工人哪里找呢,城中快要饿死的人还少吗?
秦扶清把以工代赈玩的很溜,他丝毫不担心会被这些蠢货们看出来,就算看出来也不怕,因为他们已经被架在火上,想下都下不去了。
秦扶清叫人分三路买的低价粮食陆续回来,他给工人们发粮食,发钱。所谓的寺庙,被他改成大大的学堂,修桥铺路,修的也是主干道,除了这些,秦扶清还在城中大兴水利,修建蓄水池和水塔。
城中淡水资源较为匮乏,主要是海水倒灌严重,必须要有足够的淡水储备。
至于改造盐碱地,也已经在他的计划之中了。
秦扶清来到这里之后,恨不得有分身术,他每只睡四五个时,有时候才蒙蒙亮,素琴朦胧看见秦扶清正在伏案工作。
以为自己吵醒了素琴,秦扶清还要搬到书房工作,被素琴劝阻。
她也做起了秦扶清的学生,像块海绵似的学习更多的东西,从前她学习琴棋书画,如今她连造船的知识都知晓一二,帮秦扶清抄写教材,校正错字,等教材编好之后,主编人还有她的名字。
秦扶清最常对她,他做的所有事情,都有她的一半功劳。
素琴苦恼不已,她哪里有做很多事情呢?
素琴迫切地想要知道,自己到底能做什么。
她替没时间教导梁麒的秦扶清教导孩子,教他读书写字,陪他玩乐,除此之外,素琴在想,她还能做些什么呢?
素之问也没想到,自己有一会看到女儿像个农妇一般,亲自下田插秧。
素琴在城郊找到一些农家,把他们的盐碱地给租了下来,开始试验各种改造盐碱地的方法,不仅如此,她还如实做记录,亲自下田工作做实验。
秦扶清从不拘着她在家,她想去哪就去哪,随时有人保护她,听她命令。
府中的钱秦扶清能动,她也能动。
秦扶清早就想改造盐碱地了,奈何实在没时间,办学校编教材占据他大多数时间,素琴听他想法,便代替秦扶清开始做试验。
素琴晒黑了些,素之问看着女儿的这副样子感慨万分,却也对秦扶清佩服不已。
秦扶清才来一个月,所做的事情要比他这半年做的还要多,而且很明显,许多事情开始有了改变。
每个人都会被他感染打动,然后加入他的事业中来,素之问也不例外。
素琴走出宅院,到百姓的生活中去,她学会了采摘,知晓了农妇们纺织编网等日常生活,并对这些工作得心应手。
她渐渐有了自己的生活重心。
就连五岁的梁麒,也摆脱了思念之情,开始投入新的生活郑
他才五岁,能做的事情不多,只能多看多观察,多和秦扶清交流。
每吃晚饭的时候,就是他们一家三口人交流彼此生活的最佳时机。
改造学生两个月后,出逃的人数越来越少,最近半个月,几乎没人再想着逃离了,或许是被家里人给臭骂悔改了,又或许是被学校感化。
秦扶清才给学生们放两假,让他们回去看一看,两后准时归校,迟到的就按照军法处置。
学生们如幼鸟离巢,这段时间的改造,他们既不能逛青楼,也不能喝花酒,对于一些纨绔子弟来,生活太过无聊。
放假时有多激动,回家后就有多无奈,怎么从前期待的生活变得没意思起来了呢?
尤其是听那些泥腿子放假回家后还在走访找什么好的造船材料,富家子弟为首的几个人警惕值飙升,赶紧也找人开始卷。
他们有钱有人,想要做的比泥腿子们更好简直不要太简单。
两后学生归校,二百三十一人,一个不少,全部准时到达。
秦扶清对此非常满意,更让他满意的是,学校里的两队人居然自发比赛做起了手工船只,这些型手工船目前还只是一个框架,但却给秦扶清带来了太多的惊喜。
首先,这是学生们自发的行为,其次,给他提醒,造船大业似乎可以开始了。
秦扶清鼓励了两波人,然后他发现,这些穷苦学生的后发力,似乎有点被富家子弟们比下去了。
如此以往,两拨人成为死敌是早晚的事。
可这并非是秦扶清的本意。
看来,他另一个计划也该提上日程了。
就等弟弟回来之后开始吧。
喜欢女穿男:农家子的科举青云路请大家收藏:(m.trxsw.com)女穿男:农家子的科举青云路唐人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