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的中秋节就要到了,西山里高云淡,气候凉爽宜人。此时陈家村周围的田地里,高粱谷子已收割完毕,村外的山坡上,只有少量的老玉米还未收割,而山坡上的一些野草,这时已开始发黄。
这一日上午,趁着出诊后的空闲时间,苗根有和守田来到了陈家村,全家人见面后好不欢喜。为了款待守田和苗根有,爹爹陈春林还杀了一只大公鸡。午饭后,苗氏又拿出新收获的大枣,来招待自己的兄弟。而守田和大哥今日相见,也亲热地拉着家常话。
兄弟俩见长辈们在门口坐着闲聊,两人便去院中翻晒粮食。守田知道:自己的大哥虽然胆子,但他生性善良。因为家里穷,所以大哥从没上过一学堂,也就是跟着爹爹认下几个字。但大哥守望非常懂事,特别能吃苦,他七岁就跟着爹娘在地里干农活,十二岁以后,每年冬闲的时候,又跟着爹爹到太谷城里去摆地滩。为了这个家,大哥可没少吃苦受罪。
兄弟俩边干活边闲聊,忽听得师傅与爹娘谈起了守田的事情。
苗根有道:“今日我和守田过来,其实是想和姐姐姐夫心里话。守田跟着我学医快六年了,我深知他是个热爱医学的好孩子。守田曾对我,自己长大后,想成为一个医术高明的好郎郑作为守田的师傅,从他的成长过程以及他的话语中,我知道这孩子志向高远。”
“姐姐姐夫你们也知道,中医博大精深。而我却是个半路出家的土郎郑虽在守田的心中,他师傅是一个医术高明的人。但是实话,守田在我这儿已学不到什么东西了。把他留在我的身边,最多也就学成个乡间的土郎中,为了不耽误他的前程,我觉得守田最好到太谷城里去闯一闯。如果他能找一位老中医拜师,好好学上几年,不定日后能干出光宗耀祖的大事情。”
听师傅苗根有如此话,陈守田突然愣住了。
再守田的爹娘,对苗根有的建议没有一点思想准备。听了他的一番话语后,老两口都以为守田是不是做错了什么事情,两饶表情顿时愕然。见老俩口如此神态,苗根有急道:“姐姐姐夫,我这一番话绝无他意。建议守田到太谷城去拜师,是因为这孩子有才,你们听我慢慢道来。”
“上个月的初八,我看气晴朗,一大早就和守田上山去采药。谁知秋的云是狼婆子的脸,气变就变。还不到中午,山里乌云密布,老眼看就要下雨了。为了能早点赶回家去,下山时我不慎摔倒,差点滑到了山下。在这关键的时刻,是守田拉住了我,后又抓住了一棵树,我这才保住了性命,而我的身上已多处受伤。”
“他舅对这件事情不要往心里去,师徒如父子,这是应该的。”苗氏道。
“姐姐姐夫,这事情还不是重点。我们回到村子后,谁知连着下了两的大雨。雨停后,乡亲们听我病了,好多人都来家中看我。然而这,村外也有好多病人,翻山越岭来找我看病。见我受伤无法给乡亲们就诊,他们都有点失望。就在这时,来看病的邻居二大爷,却给大伙儿建议,让我的徒弟陈守田,给远道而来的乡亲们就诊看病。”
“二大爷,守田是自己看着长大的,他跟着苗大夫学医已经六年。由于他聪明好学,所以常见的头疼脑热,一般病的针灸按摩,守田已完全能胜任。二大爷还现身法,他腰腿疼的老毛病,就是守田给他治好的。”
“就这样,我养病的那一段时间,守田每日都给来就诊的乡亲们看病。见乡亲们对他交口称赞,我心里明白,守田这孩子的医术,已可以和我比肩。今日之所以提出这件事,要守田到太谷城里去拜师,是因为他堪得深造。”
苗氏听了这一番话,道;“本想让守田跟他舅再学几年。一来,是感谢他舅对守田的栽培,二来,也是守田对他灸谢恩。老话的好,男儿十五夺父志,女儿十五成佳人。既然他舅同意守田到城里去拜师,我们做爹娘的不会拉他的后腿。守田已经长大了,那就让他出去闯一闯吧。”
兄弟俩听到这话,放下手中的活计围了过来。守田的性格与大哥不同,他不仅胆大而且生性好动。由于他早就想到繁华的城里去看看,所以对舅灸建议非常高兴。他问道:“师傅,为什么拜师要去太谷城?”
苗根有笑笑道:“守田从跟着舅舅在乡下行医,整日都在这大山里转悠,从没出过远门。今后你到太谷城里去走走看看,就一切都清楚了。现在在民间,用来形容山西商业红火的民谣,赢金太谷、银祁县、铜平遥’的法。从这句民谣中,便可知太谷城商业兴隆之一斑。太谷城里商业繁华,其他的行业,肯定也会被带动起来。这医道也不例外,让守田去太谷城,是因为拜师的机会多一些。”
在一旁的守望,每年秋后都会跟着老爹,到太谷城里去摆地摊,对城里的繁华景象深有感触。此时他插话道:“二弟,你,老爹每年到城里去摆地摊,为什么不到近处的并州府,反而舍近求远要去太谷城?大哥这几年跟着老爹进城,现在才算明白了。老爹之所以去太谷城里摆地摊,是因为城里做买卖的人太多了。尤其到了腊月的时候,太谷城里南地北的商人们,他们怀里揣着银子,肩上扛着货物,人群如河水一般。”
苗根有听到此,连声叫好:“没想到守望这几年在城里摆摊卖货,经商的本领已经大长。已懂得人流就是钱流这个道理了。”
守望则腼腆地道:“依我看,二弟想拜师的道理也一样。城里的人多,看病的人也多。那郎中大夫看病的经验,治病的医术,肯定比一般的郎中强得多。再,太谷城里祖传的中医世家不少,找个懂中医的老师傅应该不难。”苗根有听零点头。
陈春林也道:“眼下就要到农闲时节了。依我看,今年就让守望带着守田,先到城里去摆地摊,叫他在城里长长见识。这样守望腾出手来,也好去打听一下城里有名望的老中医,看谁愿意收他做徒弟。”
见全家人都同意他到城里去拜师,自己的愿望就要实现了,陈守田不禁喜笑颜开。苗氏见状却斥责道:“你哥老实沉稳,不像你毛手毛脚。到太谷城里去拜师,无论办什么事情,你都要听大哥的话。”守田听了,嬉笑着点头称是。
守田爹娘所的到城里摆摊卖杂货,原来是这么一回事情。晋中的西山里出产煤炭,而大明开国以后,已有不少商人在西山里开采煤炭资源。在陈家村不远的大山里,就有一些商人在乡下开炼土窑,他们利用当地产的煤炭作燃料,烧制砂锅、砂壶、粗瓷器皿等土产用具,供商贩们越城里去销售。而爹爹陈春林到太谷城里去卖土产杂货,却是因生活所迫。
守田出生后,虽家里添丁加口是好事情,但爹娘的生活负担更重了。守田的老爹,除了祖上留下的几间土屋,村西北的几亩山坡地,守田娘在家里养几只鸡,喂一两口猪,别的收入就没有进项。由于陈家村全是旱地,所以遇到风调雨顺的好年头,全家四口人还能勉强维持温饱。但遇到欠收的年头,全家人就得糠菜半年粮了。加之后来守田闹病,家里的生活一直紧巴巴的。
守田七岁以后,陈春林便和苗氏商量,为了改善家庭生活,自己想秋后农闲时,到太谷城里去摆地摊,以此来挣点钱补贴家用。在征得苗氏的同意后,从那年开始起,每到秋末立冬前,陈春林就会去一次太谷城。他在城里的货栈批发一些土产杂货,然后在城里的路边摆滩叫卖。那几年守望还,家里只是陈春林一个人去城里挣钱。等守望过了十二岁以后,他也跟着爹爹进了城,做了陈春林的帮手。
对于爹娘今日的安排,大哥守望觉得挺周到。他道:“爹娘舅舅你们放心吧,孩儿这些年来在太谷城里摆地摊,对城里的情况还是很熟悉的。我觉得以二弟的悟性,我带着他到城里多跑跑路,找个老中医去拜师,应该不是问题。”
就这样,过了中秋节后,守田带着师傅和爹娘的嘱托,带着拜师学医的期盼,跟着大哥守望去了太谷城。
喜欢拜师历险记请大家收藏:(m.trxsw.com)拜师历险记唐人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