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执大宋

会元

首页 >> 宰执大宋 >> 宰执大宋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 祖尸爷,求您收了神通 黄河古事 欢迎来到新世界【无限流】 驱魔道长又在警局露脸了 我的姥爷是盗墓贼 九叔:简化金光咒,晒太阳就变强 二嫁豪门:首席的专宠弃妇 灵目鬼话 综恐:我的系统有问题 度尽六道怎么少得了我
宰执大宋 会元 - 宰执大宋全文阅读 - 宰执大宋txt下载 - 宰执大宋最新章节 - 好看的悬疑小说

第四四四章 认罪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董文庆压制着心中的恐惧,面色从容的道:“钟通判这故事讲得当真不错,可是查案要讲求真凭实据!”

钟浩微笑道:“这个自然,证据本官马上就要讲到了!”

“首先本官可以确认华知县不是死在今清晨,而是昨晚。因为本官发现华知县留出的血已经干涸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其实血迹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若是华知县真的死于寅正三刻之后,而现在只不过刚到辰正时分,还不到两个时辰,而且房内并不通风,气也不是太热,血迹绝不会完全干涸。但本官到华知县房间的时候,发现华知县流出的血迹已经完全干涸了,这就是,华知县的死亡时间绝对已经超过了四个时辰。

因为血迹要想完全干涸,至少需要四个时辰以上的时间。若是大家不信,可以当场做个实验,杀一只鸡,将鸡血洒在房内里看看,就知道我的对不对了。所以,本官断定华知县的死亡时间应该是昨晚。”

齐夫人听到钟浩断定华知县是昨晚死的,不由的身子一晃。

钟浩冷冷的看了齐夫人一眼,接着道:“若真的是夏人奸细杀了华知县,那为什么昨晚齐氏不报官呢?只这一点,便明齐氏今早在谎。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细节能明齐氏在谎,因为我发现屏风后面的马桶中的便溺之物,足足有半桶之多。若是昨晚齐氏跟华知县睡下,那么便桶内的便溺之物绝对不会这么多。因为人在睡觉时,新陈代谢会变慢,排泄物也会比不睡觉时减少很多,正常人一晚最多也就起夜三四次,便溺之物绝对不会如此多。所以,我认定她今早出去时华知县在睡觉,一定是谎。

而今早齐氏若无其事的其佛堂礼佛,寅正三刻却还传出华知县的声音。那么事情就很明显了,必定不是齐氏自己杀了华知县,而是串通别的男人谋害的华知县。而二人昨夜杀了华知县,二人一定很害怕,两个人一定昨晚一夜不曾安眠。或许还会因为紧张而口渴,口渴便会喝水,喝水多了,便溺之物自然会多很多。这半桶之多的便溺之物,估计是齐氏和凶手一晚未睡而遗下的,不然定不会如此之多。”

曹县尉听了钟浩的话点点头,认为有一些道理,不过还是继续问道:“那为什么你能断定这个男人就是董文庆呢?”

钟浩笑了笑道:“因为他个高!”

曹县尉不禁一怔。

钟浩随即向张知县,也是向众人解释道:“本官在检查华知县刀口时,发现创口是从上往下刺入胸口的,而且以创口的情形判断,凶手是正手持刀刺入华知县胸口的,这就清楚的明这个刺杀华知县的人个子一定很高。

若是比华知县矮的人正手持刀刺入华知县胸口,刀口的情形应该是从下往上。因为华知县本身身材就高,而齐氏身材并不甚高,所以这凶手必定不是齐氏,只能是这个个子高的男人出手。而林府之中个子比华知县高的人,似乎只有董文庆了。”

钟浩顿了一顿,继续道:“而且刚才我问过崔都指挥使了,这今年华知县在平西军的帮助下,拿获的这一批夏人奸细时,为安民心,县衙对外的是将他们一网打尽了。而知道这伙夏人奸细有漏网之鱼的人很并不多,只有县衙的几个属官和平西军的几个首脑。而董文庆帮华知县参赞过公务,恰巧知道这些夏人奸细有漏网之鱼。是以在刺杀了华知县后,特意写上‘报仇雪恨’的字样,让人以为是仇杀,把注意力转向夏人奸细。孰不知,正是因为此,本官才觉得疑点重重的。这董文庆有些聪明反被聪明误啊!

综合而看,个子很高,能进齐氏房间,还能在华知县毫不防备下出刀行刺,而且知道夏人奸细有漏网之鱼,这几样条件都符合的,除了董文庆,似乎没有别的人了!”

钟浩到这里,朝着董文庆大喝道:“董文庆,你还不认罪吗?只凭这些疑点,本官对于动刑,便无可厚非。须知五木之下,必有所出,你是愿意现在就认罪,还是受刑不过再认罪?!”

董文庆听到钟浩的分析,再也没有先前的从容,一脸颓然的道:“想不到我自以为衣无缝的设计,竟然在钟通判眼中处处是破绽,唉,罢了,罢了!”

齐氏听完钟浩丝丝入扣的分析,也自知难以隐瞒了,不由的瘫坐到地上。

………………

这案犯二人心里防线已破,剩下的审问就很容易了,在钟浩的审问下,案情很快水落石出。

原来这华知县以前家境贫寒,齐氏出身大户人家,却不嫌他家贫,委身下嫁于他,又请父亲资助他的学业。在华知县落魄之时,对他不离不弃,伴他寒窗苦读。

没想到华知县做官以后,对齐氏却越来越疏远,自从娶了侍妾冯氏之后,更是很少去齐氏房汁…

齐氏正值徐娘半老、风韵犹存的年纪,恰是如狼似虎的时候,不由的寂寞难耐。自从董文庆来了以后,一来董文庆本与齐氏就是亲戚,二来董文庆确实也是风~流倜傥,一表人才。齐氏也算风韵犹存,又经常接济董文庆,一来二去,二人便勾搭成奸。

本来华知县就对齐氏不甚关心,这正好给了二人方便,二人便借着礼佛之机,经常在佛堂幽会。

只是前几,华知县突然发现了董文庆送给齐氏的贴身香囊,虽然没有立即怀疑到二人头上,可是却也起了疑心。

董文庆和齐氏怕华知县迟早会发现他们的奸情,便偷偷商议,最终下定决心杀死华知县,以便二人可以厮守在一起。并且华知县这些年为官,也积蓄了不少钱财。杀了华知县,这些家财自是归齐氏这个知县遗孀所有,这些银子足够他们二人一辈子花用。齐氏还想着到时把华知县的侍妾冯氏发卖了,以解心头之恨。

于是,昨晚齐氏故意去将华知县叫到自己房中来,商量一下给朝中某位大人贺礼的事情,却借机让董文庆把华知县杀害了。

事情的经过和钟浩推测的并无二致,基本没有太大出入。

钟浩听完两饶供述,不由的唏嘘,这齐氏怕是精明强干惯了,虽是伴着华知县寒窗苦读捱出来的,可是怕是事事凌驾与华知县之上,才惹起的厌恶。这点从华知县喜欢姿色并不出众,性格却极度温婉的侍妾冯氏这件事情上,就可见一斑。

唉,真是可怜又可恨啊!

………………

当下钟浩审完之后,让齐氏和董文庆画押之后,随即让曹县尉把这凶手齐氏和董文庆收监。

这一县知县被刺,不是事儿,这可是影响很大的事情。

好在钟浩迅速审明了案情,抓获了凶手。

不过这对于凶手的处置,他们却没有擅自做主。如此恶劣的案子,怕是朝廷要特别对待,很有可能把这凶手押送到东京去明正典刑。

钟浩对于凶手的处置并没有置喙,虽然审明了案子,却并没有立即判决。当然,严格起来,他这通判也没有刑名判决的权力。钟浩只是把这案情详细的写明了准备上奏朝廷,当然这奏折上也让曹县尉和徐推官一同具名了,等回到麟州,让张知州也一同具名之后,以州衙的名义发出。

至于这银城县衙的事情,便暂时由曹县尉署理。好在银州县城只是个边地县,这县里事情并不是太多。就算有事儿,也大都是跟行伍有关的,还有平西军都指挥使崔峰在这,没了知县倒是不太影响这县里的运转。当然,至于这银城县的安排,其实钟浩也是无权置喙的,他这个通判的权力还没有那么大。

审完了案情,钟浩便算交了差了。

这时,已是时近中午,崔峰和曹县尉便去了县衙附近酒楼设宴款待钟浩和徐推官他们一校

不过如今林知县新丧,钟浩他们这些人自然不好大张旗鼓的饮宴,是以都没有喝酒水,只是以茶代酒。

曹县尉对于钟浩这个年轻通判的查案本领简直是崇拜至极,席间不停的向钟浩请教。他干得也是官治安和刑讼的事情,这方面的事情自然要多学一些。

钟浩这次审明这个案子大部分是凭着后世看得推理悬疑和影视剧,当然也有很大侥幸成分,还真没什么能指点曹县尉的。像《洗冤集录》这样的、在古代实用刑名书籍,也要到南宋时候才出现,现在也没有,也无从指点去看。是以钟浩只能泛泛的指点他,告诉他在案发现场查勘时,需要注意那些细节等。

徐推官也对钟浩的查案本领很是赞服,这席间也少不了听听钟浩的指点。这徐推官是也属于司法口的啊,是以自然对这些事情很是上心。

钟浩不禁有些无语,自己这半吊子的查案水平,竟然也能指点别人,实在是让人苦笑不得。

钟浩不禁对这大宋司法口官员的刑名水平表示深深的担忧。这年代不光是破案技术落后,没有后世那么的刑侦手段,而且这些司法口官员们的本身刑名水平也很成问题啊,毫无逻辑推理水平和组成无可辩驳的证据链的意识。这样的司法口官员审案,不造成冤假错案才怪呢!

这年代的审案基本上是靠刑讯逼供,一旦觉得你有嫌疑,一顿大刑下来,这事情基本就完事儿了。很多罪案不是这嫌犯干得,这一顿大刑下来,也得乖乖认罪。这种审案方式,自然会造成很多屈打成招的。

其实起来这大宋对于这司法官员还是有些重视的,大宋科考中便有专门的一科明法科,主要考试关于法令的知识。这大宋司法口的官员,便有很多是明法科进士出身的。

不过这明法科主要主要考查关于法令的知识,这些明法科的进士主要是对于这《宋刑统》等宋朝律法熟悉便校这些明法科进士出身的司法口官员,若是在案情明了之后,对于这案子该如何依律判决,自然很是熟悉。但是对这案情的查勘和审理,却很多无能为力的。

这些明法科进士出身的司法口官员只是对这律法熟悉,非常擅长判案,但是却没有学习过怎么破案!

这也难怪,他们都是读书人,对于那些律法知识都是从书本上得来的。这查案和审案却没有什么专门的书籍,也没有人教这些东西。当然这明法科的科考也不考,是以他们对于这查案和审案都没有什么经验,只是对于依律判案很是熟悉。

当然,钟浩如今只是一个通判,对于大宋这种查案和审案的专业司法口官员缺失,也是无能为力,只能感慨一番。钟浩本身也对这查案和审案不怎么精通,想帮也帮不了。

不知道怎么地,钟浩忽然想起这后世被传为断案如神的开封府尹包拯包青。钟浩在东京的时间并不长短,一直跟这包青也没什么交集,倒是一直无缘拜会,是以一直没有见到这断案如神的包青。今日钟浩忽地想起这包青,不禁有些遗憾。若这大宋如今的人物,到了千年之后谁最有名,这包青绝对算是首当其冲的。

不过好像包拯如今并不是开封府尹,因为钟浩在东京时知道,现在的开封府尹是曾公亮,包拯好像在御史台任御史中丞。

钟浩觉得这包青若是真的断案如神的话,朝廷让包拯培训一下这大宋司法口的官员,似乎是个不错的主意。

不过话又回来,这大宋的司法口官员也不是固定的,并不是只在司法口升迁的。在大宋,这县尉不定明就升成县丞、县令了,这推官不定明就升成诸曹参军了,这司法参军、司理参军不定明就升成通判了,这些司法口官员未必就便都愿意学习这些查案和审案知识。

当然,这些事情都是朝廷大略上的事情,如今还轮不到钟浩这一个通判来操心。

董文庆压制着心中的恐惧,面色从容的道:“钟通判这故事讲得当真不错,可是查案要讲求真凭实据!”

钟浩微笑道:“这个自然,证据本官马上就要讲到了!”

“首先本官可以确认华知县不是死在今清晨,而是昨晚。因为本官发现华知县留出的血已经干涸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其实血迹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若是华知县真的死于寅正三刻之后,而现在只不过刚到辰正时分,还不到两个时辰,而且房内并不通风,气也不是太热,血迹绝不会完全干涸。但本官到华知县房间的时候,发现华知县流出的血迹已经完全干涸了,这就是,华知县的死亡时间绝对已经超过了四个时辰。

因为血迹要想完全干涸,至少需要四个时辰以上的时间。若是大家不信,可以当场做个实验,杀一只鸡,将鸡血洒在房内里看看,就知道我的对不对了。所以,本官断定华知县的死亡时间应该是昨晚。”

齐夫人听到钟浩断定华知县是昨晚死的,不由的身子一晃。

钟浩冷冷的看了齐夫人一眼,接着道:“若真的是夏人奸细杀了华知县,那为什么昨晚齐氏不报官呢?只这一点,便明齐氏今早在谎。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细节能明齐氏在谎,因为我发现屏风后面的马桶中的便溺之物,足足有半桶之多。若是昨晚齐氏跟华知县睡下,那么便桶内的便溺之物绝对不会这么多。因为人在睡觉时,新陈代谢会变慢,排泄物也会比不睡觉时减少很多,正常人一晚最多也就起夜三四次,便溺之物绝对不会如此多。所以,我认定她今早出去时华知县在睡觉,一定是谎。

而今早齐氏若无其事的其佛堂礼佛,寅正三刻却还传出华知县的声音。那么事情就很明显了,必定不是齐氏自己杀了华知县,而是串通别的男人谋害的华知县。而二人昨夜杀了华知县,二人一定很害怕,两个人一定昨晚一夜不曾安眠。或许还会因为紧张而口渴,口渴便会喝水,喝水多了,便溺之物自然会多很多。这半桶之多的便溺之物,估计是齐氏和凶手一晚未睡而遗下的,不然定不会如此之多。”

曹县尉听了钟浩的话点点头,认为有一些道理,不过还是继续问道:“那为什么你能断定这个男人就是董文庆呢?”

钟浩笑了笑道:“因为他个高!”

曹县尉不禁一怔。

钟浩随即向张知县,也是向众人解释道:“本官在检查华知县刀口时,发现创口是从上往下刺入胸口的,而且以创口的情形判断,凶手是正手持刀刺入华知县胸口的,这就清楚的明这个刺杀华知县的人个子一定很高。

若是比华知县矮的人正手持刀刺入华知县胸口,刀口的情形应该是从下往上。因为华知县本身身材就高,而齐氏身材并不甚高,所以这凶手必定不是齐氏,只能是这个个子高的男人出手。而林府之中个子比华知县高的人,似乎只有董文庆了。”

钟浩顿了一顿,继续道:“而且刚才我问过崔都指挥使了,这今年华知县在平西军的帮助下,拿获的这一批夏人奸细时,为安民心,县衙对外的是将他们一网打尽了。而知道这伙夏人奸细有漏网之鱼的人很并不多,只有县衙的几个属官和平西军的几个首脑。而董文庆帮华知县参赞过公务,恰巧知道这些夏人奸细有漏网之鱼。是以在刺杀了华知县后,特意写上‘报仇雪恨’的字样,让人以为是仇杀,把注意力转向夏人奸细。孰不知,正是因为此,本官才觉得疑点重重的。这董文庆有些聪明反被聪明误啊!

综合而看,个子很高,能进齐氏房间,还能在华知县毫不防备下出刀行刺,而且知道夏人奸细有漏网之鱼,这几样条件都符合的,除了董文庆,似乎没有别的人了!”

钟浩到这里,朝着董文庆大喝道:“董文庆,你还不认罪吗?只凭这些疑点,本官对于动刑,便无可厚非。须知五木之下,必有所出,你是愿意现在就认罪,还是受刑不过再认罪?!”

董文庆听到钟浩的分析,再也没有先前的从容,一脸颓然的道:“想不到我自以为衣无缝的设计,竟然在钟通判眼中处处是破绽,唉,罢了,罢了!”

齐氏听完钟浩丝丝入扣的分析,也自知难以隐瞒了,不由的瘫坐到地上。

………………

这案犯二人心里防线已破,剩下的审问就很容易了,在钟浩的审问下,案情很快水落石出。

原来这华知县以前家境贫寒,齐氏出身大户人家,却不嫌他家贫,委身下嫁于他,又请父亲资助他的学业。在华知县落魄之时,对他不离不弃,伴他寒窗苦读。

没想到华知县做官以后,对齐氏却越来越疏远,自从娶了侍妾冯氏之后,更是很少去齐氏房汁…

齐氏正值徐娘半老、风韵犹存的年纪,恰是如狼似虎的时候,不由的寂寞难耐。自从董文庆来了以后,一来董文庆本与齐氏就是亲戚,二来董文庆确实也是风~流倜傥,一表人才。齐氏也算风韵犹存,又经常接济董文庆,一来二去,二人便勾搭成奸。

本来华知县就对齐氏不甚关心,这正好给了二人方便,二人便借着礼佛之机,经常在佛堂幽会。

只是前几,华知县突然发现了董文庆送给齐氏的贴身香囊,虽然没有立即怀疑到二人头上,可是却也起了疑心。

董文庆和齐氏怕华知县迟早会发现他们的奸情,便偷偷商议,最终下定决心杀死华知县,以便二人可以厮守在一起。并且华知县这些年为官,也积蓄了不少钱财。杀了华知县,这些家财自是归齐氏这个知县遗孀所有,这些银子足够他们二人一辈子花用。齐氏还想着到时把华知县的侍妾冯氏发卖了,以解心头之恨。

于是,昨晚齐氏故意去将华知县叫到自己房中来,商量一下给朝中某位大人贺礼的事情,却借机让董文庆把华知县杀害了。

事情的经过和钟浩推测的并无二致,基本没有太大出入。

钟浩听完两饶供述,不由的唏嘘,这齐氏怕是精明强干惯了,虽是伴着华知县寒窗苦读捱出来的,可是怕是事事凌驾与华知县之上,才惹起的厌恶。这点从华知县喜欢姿色并不出众,性格却极度温婉的侍妾冯氏这件事情上,就可见一斑。

唉,真是可怜又可恨啊!

………………

当下钟浩审完之后,让齐氏和董文庆画押之后,随即让曹县尉把这凶手齐氏和董文庆收监。

这一县知县被刺,不是事儿,这可是影响很大的事情。

好在钟浩迅速审明了案情,抓获了凶手。

不过这对于凶手的处置,他们却没有擅自做主。如此恶劣的案子,怕是朝廷要特别对待,很有可能把这凶手押送到东京去明正典刑。

钟浩对于凶手的处置并没有置喙,虽然审明了案子,却并没有立即判决。当然,严格起来,他这通判也没有刑名判决的权力。钟浩只是把这案情详细的写明了准备上奏朝廷,当然这奏折上也让曹县尉和徐推官一同具名了,等回到麟州,让张知州也一同具名之后,以州衙的名义发出。

至于这银城县衙的事情,便暂时由曹县尉署理。好在银州县城只是个边地县,这县里事情并不是太多。就算有事儿,也大都是跟行伍有关的,还有平西军都指挥使崔峰在这,没了知县倒是不太影响这县里的运转。当然,至于这银城县的安排,其实钟浩也是无权置喙的,他这个通判的权力还没有那么大。

审完了案情,钟浩便算交了差了。

这时,已是时近中午,崔峰和曹县尉便去了县衙附近酒楼设宴款待钟浩和徐推官他们一校

不过如今林知县新丧,钟浩他们这些人自然不好大张旗鼓的饮宴,是以都没有喝酒水,只是以茶代酒。

曹县尉对于钟浩这个年轻通判的查案本领简直是崇拜至极,席间不停的向钟浩请教。他干得也是官治安和刑讼的事情,这方面的事情自然要多学一些。

钟浩这次审明这个案子大部分是凭着后世看得推理悬疑和影视剧,当然也有很大侥幸成分,还真没什么能指点曹县尉的。像《洗冤集录》这样的、在古代实用刑名书籍,也要到南宋时候才出现,现在也没有,也无从指点去看。是以钟浩只能泛泛的指点他,告诉他在案发现场查勘时,需要注意那些细节等。

徐推官也对钟浩的查案本领很是赞服,这席间也少不了听听钟浩的指点。这徐推官是也属于司法口的啊,是以自然对这些事情很是上心。

钟浩不禁有些无语,自己这半吊子的查案水平,竟然也能指点别人,实在是让人苦笑不得。

钟浩不禁对这大宋司法口官员的刑名水平表示深深的担忧。这年代不光是破案技术落后,没有后世那么的刑侦手段,而且这些司法口官员们的本身刑名水平也很成问题啊,毫无逻辑推理水平和组成无可辩驳的证据链的意识。这样的司法口官员审案,不造成冤假错案才怪呢!

这年代的审案基本上是靠刑讯逼供,一旦觉得你有嫌疑,一顿大刑下来,这事情基本就完事儿了。很多罪案不是这嫌犯干得,这一顿大刑下来,也得乖乖认罪。这种审案方式,自然会造成很多屈打成招的。

其实起来这大宋对于这司法官员还是有些重视的,大宋科考中便有专门的一科明法科,主要考试关于法令的知识。这大宋司法口的官员,便有很多是明法科进士出身的。

不过这明法科主要主要考查关于法令的知识,这些明法科的进士主要是对于这《宋刑统》等宋朝律法熟悉便校这些明法科进士出身的司法口官员,若是在案情明了之后,对于这案子该如何依律判决,自然很是熟悉。但是对这案情的查勘和审理,却很多无能为力的。

这些明法科进士出身的司法口官员只是对这律法熟悉,非常擅长判案,但是却没有学习过怎么破案!

这也难怪,他们都是读书人,对于那些律法知识都是从书本上得来的。这查案和审案却没有什么专门的书籍,也没有人教这些东西。当然这明法科的科考也不考,是以他们对于这查案和审案都没有什么经验,只是对于依律判案很是熟悉。

当然,钟浩如今只是一个通判,对于大宋这种查案和审案的专业司法口官员缺失,也是无能为力,只能感慨一番。钟浩本身也对这查案和审案不怎么精通,想帮也帮不了。

不知道怎么地,钟浩忽然想起这后世被传为断案如神的开封府尹包拯包青。钟浩在东京的时间并不长短,一直跟这包青也没什么交集,倒是一直无缘拜会,是以一直没有见到这断案如神的包青。今日钟浩忽地想起这包青,不禁有些遗憾。若这大宋如今的人物,到了千年之后谁最有名,这包青绝对算是首当其冲的。

不过好像包拯如今并不是开封府尹,因为钟浩在东京时知道,现在的开封府尹是曾公亮,包拯好像在御史台任御史中丞。

钟浩觉得这包青若是真的断案如神的话,朝廷让包拯培训一下这大宋司法口的官员,似乎是个不错的主意。

不过话又回来,这大宋的司法口官员也不是固定的,并不是只在司法口升迁的。在大宋,这县尉不定明就升成县丞、县令了,这推官不定明就升成诸曹参军了,这司法参军、司理参军不定明就升成通判了,这些司法口官员未必就便都愿意学习这些查案和审案知识。

当然,这些事情都是朝廷大略上的事情,如今还轮不到钟浩这一个通判来操心。

喜欢宰执大宋请大家收藏:(m.trxsw.com)宰执大宋唐人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站内强推 凛夜横刀 兰若蝉声 太子妃靠乌鸦嘴福运满满 篮球之三国五虎 行脚商人的奇闻异录 异族犯边,刚成状元的我领兵出征 仙途卧龙 志妖仙途 生而大明第一卷 修真神豪 网游之倒行逆施 轮回灭世劫 模拟:身化烈焰后,青梅后悔终生 闯地图升级记 道途仙凡 大人物的小萌妻 重生之国民男神 我一个变态,误入规则怪谈! 综武反派:我和曹贼比爱好 冲出末日2
经典收藏 岭南秘事 奇棺宝鉴 死亡回忆 梦魇传说 大红棺材铺 大红灯笼铺 灵异:从驾驶灵车开始崛起 神秘仪式开启:与怨灵殊死搏斗 探灵事务所:我也就能捉亿点鬼! 风水鬼师 嫁给凶灵改星途 阴阳师笔记 盗墓:朵朵桃花开满枝 第19号病院 惊悚游戏:这个女鬼是演员 捞尸秘闻 扰灵 通灵阴阳师 亡灵眼 有妖气
最近更新 神秘复苏:诡异将至 宿舍求生,我被拉进了管理群 诡城密语 一天一个惊骇故事 我有一本鬼神册 开局一颗种子,还好我有概率眼镜 我跑长途遇到的那些邪乎事 僵尸:开局天级神宠,九叔惊呆了 诡异深渊:开局成为副本boss 让你相亲,没让你把相亲对象拷了 灵异复苏:这个穷鬼命真硬 诡异入侵之废墟重建 我还能在规则怪谈里塌房不成? 烽烟烬:女将末世行 盗笔:万人迷那还不完的桃花债 我在狩猎中玩推理:庄园疑案 出阳神 我创立天师府后,惊悚游戏急了! 阴祸得狐 生命仅剩十天,请让我从容赴死
宰执大宋 会元 - 宰执大宋txt下载 - 宰执大宋最新章节 - 宰执大宋全文阅读 - 好看的悬疑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