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妙锦这个义妹,周王朱橚从未想过她会嫁给四哥。
两人相差整整二十岁。
妙锦这丫头,怎么会喜欢上四哥呢?
而更让朱橚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四哥对妙锦似乎也动了心。
也许四哥是看上了她的美貌。
下女子,能及得上这份美色的,少之又少。
举手投足,眼眸流转,皆是风情。
清新灵动,生趣盎然。
朱橚琢磨不透四哥和妙锦之间的事。
这些毕竟离他的生活很远。
妙锦是四哥就藩北平的那年出生的。
出生后没几就被母妃抱到了宫里。
当时,朱橚虽然尚未就藩,但也已经搬到京师周王府居住。
第一次看见丫头,周王妃冯氏便对他,“女孩子长得太好看了,未必是好事,你看她娘,年纪轻轻难产而死,一辈子所有的福气都化成了这倾国倾城之色”。
朱橚深以为然。
之后每次长乐宫问安,都能看见这个粉雕玉琢的丫头。
四五年后,这个刁蛮的丫头开始守在母妃身边乱收费,不给够好处,她就赖在母妃身边胡闹。
周王妃对付丫头不费吹灰之力,因此朱橚很少直接面对丫头的刁难。
但是听四哥的境况截然相反,他总是亲自和丫头交涉,从不假手于燕王妃,而且不管丫头提出多么离谱的要求,他都想办法满足。
长此以往,四哥和丫头的关系远比朱橚要亲近,甚至超过了丫头的亲姐姐燕王妃徐妙云,当然,这其中不包括阿楹。
弟弟阿楹比丫头还三岁,他每和丫头妙锦生活在一起,是妙锦的跟屁虫。
二人总是形影不离。
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妙锦以后要嫁给阿楹当安王妃的。
周王妃却私下里对朱橚,“若为楹弟好,还是别让妙锦嫁给他,红颜祸水”。
这当然只是而已,藩王的婚事由皇上作主,不是他这个亲哥哥了算的。
父皇病逝后,建文帝登基没多久便对周王府下手了,理由是周王图谋不轨。
朱橚没有机会辩解,便被流放去了云南。
他也清楚,无论他多么无欲无求,建文帝都会对他下手。
因为他是燕王朱棣的亲弟弟,世子朱有炖的亲生父亲。
父皇在世时对有炖的喜爱甚至超过了建文帝,并且手把手传授治国理政之道,这让建文帝内心十分不安。
在云南的时候,日子过得十分艰苦,虽然时而有人接济,有人及时出现驱赶前来寻衅滋事的宵之徒。
他从未想过,这些及时扶危救困的人和自己的长子有炖存在何种关系。
不久,妙锦派女卫秋心带人来到云南,专门保护周王府一家人。
朱橚心知肚明,虽然女卫是妙锦派来的,但实际上拿主意的是四哥,女卫是四哥的人,这是四哥在保护他们。
从此时起,朱橚就明白,义妹妙锦和四哥在一起了。
妙锦在四哥最艰难的时候誓死相随,打破了朱棣对她红颜祸水的偏见,从内心深处对这个丫头多了几分赞许。
经过了长达四年的靖难之役,四哥登基称帝,妙锦成为皇贵妃。
朱橚恢复爵位,有炖重新成为周王世子。
朱橚从未想过有炖能和妙锦产生交集。
但是四哥舍不得让有炖离开京师,要他留下来委以重任。
从此,有炖常去梅园,与妙锦频频接触,朱橚不是没有过担忧,也旁敲侧击地劝诫过,让有炖离妙锦远一些。
有炖却,妙锦对周王府有救命之恩,他得报恩。
不久,妙锦怀孕,不再出宫去梅园,朱橚和周王妃终于不再提心吊胆,整日担心。
然而,妙锦生下四皇子后,刚出满月就又搬到梅园。
有炖每出入于梅园,和妙锦单独相处的时间大大增加。
朱橚上奏请求四哥让有炖回开封。
可是四哥不许。
于是,朱橚和王妃左思右想,决定让世子妃到京师陪伴有炖。
哪知玉姗到京师没多久,四哥便派有炖护送妙锦去各地皇庄巡视。
事事赶不上变化,总是落后半拍。
朱橚真不希望有炖卷入这些事非之郑
他这个儿子才华是有的。
自制力也是有的。
但是毕竟年轻,有时难免血气方刚,被人牵着鼻子走。
朱橚没有指责四哥的意思。
可是,若非四哥大开方便之门,有炖哪儿能随时进出梅园?
若非四哥有意纵容,有炖怎会见到妙锦?
真不知四哥心里是怎么想的,难道对有炖都不放心?
朱橚越想情绪越激动。
他越想越断定,儿子是被人害了。
这可是他最优秀的儿子。
从让父母引以为傲。
曾招来无数羡慕的目光。
朱橚心痛难忍,规则是四哥定的,四哥有炖有错,有炖便罪责难逃。
身为父亲,他只能来京师求情。
求四哥让他把有炖这个不孝子带回开封,严加管教。
至于妙锦,那自然还是四哥的。
周王府庙,住不下那么大一尊神。
可是,这一切不是由他了算。
四哥见了他,仍如从前那般亲切自然,就好像什么事都没发生过。
云淡风轻。
朱橚自然看得出,四哥是在伪装。
偏偏赐宴刚过,有炖便来觐见。
父子二人在中途撞了个正着,朱橚要出宫,有炖要进宫。
有炖害父母担忧,心怀愧疚,对父王长揖告罪。
朱橚仔细端详着儿子,神采飞扬,仍如从前,未见憔悴。
他忍不住摇头叹气,拍拍儿子的肩膀,让他好自为之。
不是你闯下多大的祸,你老子都能替你担着。
你父王这副身子板也有不顶用的时候。
朱橚目送儿子走入重重深宫,心头的无力感如乌云盖顶,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四哥要怎么处置有炖,肯定早已下定决心。
他拦不住。
为了保下妙锦,楹弟跑到宫里请求迎娶魏国公徐达的女儿徐妙玉,以增加自己话的份量。
他能做什么呢?
他只能押上全周王府的性命。
但愿有惊无险。
希望经此一劫,有炖以后能懂得自保。
明哲保身。
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
管家王德在宫门外等着接王爷回府。
他骇然发现,一向玉树临风的王爷,犹如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像是一下子老了二十岁。
喜欢妙锦传请大家收藏:(m.trxsw.com)妙锦传唐人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