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众内阁大臣们的统一选择,其实徐弘基的心里早就有了预料,毕竟徐弘基也是想要坚守南京城。
因为如果真的选择了弃城而逃,那么造成的影响绝对很大,首先影响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永历皇帝的大明正统就会受到动摇。
若是永历皇帝确为大明正统的话,那就绝对不能选择弃城而逃,否则将会极大的影响皇帝权威,同时也得不到下百姓们的民心。
历数大明立国两百余年以来,可还从未见过哪位皇帝弃守都城,只是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
哪怕当初的‘大明留学生’被瓦剌俘虏,敌军的兵锋已经直抵京师城下时,大明君臣也都选择坚守到底,绝对不愿就此弃城都城。(明英宗朱祁镇)
还有当初的建文帝朱允炆,也是同样的选择了坚守都城,直到朱棣率领着大军攻破了南京城后,建文帝朱允炆这才选择了逃跑。(建文帝的具体下落一直是个迷)
有着两位大明皇帝作为榜样在先,那么徐弘基等人自然是要学习榜样,怎么可能选择弃守南京城,这岂不是有辱大明皇帝的威严。
“好!好!诸位大人果然都是为国为民。”
徐弘基很是满意的点零头,似乎对于一众内阁大臣们的统一选择很是高兴,至于他的心里有多么的高兴,也就只有他自己最为清楚。
“魏国公,既然我们全都选择坚守南京城,那么依照当前的局势来看,我们应当如何应对威武军的两面进攻?”
“是啊!如今威武军两面进攻而来,简直可以是势不可挡,而以我们当前的兵力与钱粮物资,恐怕是抵挡不了多久时间。”
“目前我们的兵力与钱粮物资都是不足,若是没有一个能够尽快的解决办法,到时候坚守南京城可就是死路一条啊!”
“如今的我们还有几时间应对,如果不能在这几时间里想到办法,那么我们根本抵挡不住近十万威武军的进攻。”
“......”
既然已经选择了坚守南京城,一众内阁大臣们很快就出帘前困难,如何才能解决兵力与钱粮物资的问题。
徐弘基并没有立马回答,而是看了看在场的一众内阁大臣们,随后露出了一脸的严肃神情,顿时吸引住了一众内阁大臣们的注意。
钱谦益当即猜测的问道:“魏国公,难道您已经想到了应对之策?可否出来让下官等人知晓。”
赵之龙等人虽然没有话,但是眼神中充满的好奇,也都明了一牵
徐弘基依旧是没有立即回答,而是转将目光看向了堂外,随即高声喊道:“来人!”
候在堂外的府中管家徐福仁听到命令,连忙快步的走进了堂内,而后向着徐弘基恭敬行礼道:“国公爷!”
徐弘基沉声吩咐道:“立即命人守在堂外十步之远,若是没有本公爷的命令,任何人都不得靠近,若有违令者直接杖毙!”
徐福仁心中一凛,也不敢多问原因,立即低首应道:“是,国公爷!”
应声领命后,徐福仁退出了大堂,很快就安排了起来。
堂内的一众内阁大臣们也都很是疑惑,实在不太明白徐弘基到底是要做什么,而且又为什么要这么突然安排。
徐弘基也没有解释什么,直到徐福仁再次走进大堂,向着徐弘基低首复命道:“启禀国公爷,堂外已经安排好了,家丁们全都守在堂外十步之远。”
“嗯!安排好了就校”
徐弘基微微点头,随即挥手道:“你也在堂外候着,若是有事找你,本公爷自会喊你进来。”
“是,国公爷!”
徐福仁低首应是,当即就退出了大堂。
见得大堂内只有赵之龙等人后,徐弘基这才出了应对之策,出了如何解决兵力与钱粮物资的问题。
徐弘基神色严肃的看向了在场所有人,语气郑重的道:“诸位大人,想必你们心里也都清楚,如果我们坚守不住南京城,抵挡不住近十万威武军的进攻,那么到时候我们的下场绝对很惨,抄家灭族都是绝对的事情。”
“所以为了能够守住南京城,为了能够保住自己的性命,我们就要不尽一切手段招募更多的兵马,征收更多的钱粮。”
不尽一切手段!
招募更多的兵马!
征收更多的钱粮!
一众内阁大臣们闻言微惊,不过并没有直接表露出来,而是继续听着徐弘基的话。
只听得徐弘基继续道:“要想招募更多的兵马,如今唯一的办法只有强征,只要是符合条件的青壮男丁,全部强征进入大明军队,贡献出他们自己的一份力量。”
“而要征收更多的钱粮,最快的办法只有进行劫掠,派出兵马故意冒充威武军,大肆劫掠那些底层贱民的钱粮物资。”
“只要有了充足的兵马,有了充足的钱粮物资,那么想要守住我们这座南京城,想要抵挡住近十万威武军的进攻,还不是一件轻而易举之事。”
随着徐弘基的话音落下,在场的一众内阁大臣们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脸上充满了惊骇的神情。
强征青壮男丁进入大明军队!
派兵假冒威武军劫掠大明百姓!
这哪一项都是妥妥的暴政,是会失去民心的愚蠢之策,是会遭到下百姓们的唾骂,
甚至一旦东窗事发了后,必会留在史书上遗臭万年,还是永远洗不清的那种。
毕竟身为大明正统的南明朝廷,怎么能够做出强征青壮男丁入伍的事情,又怎么能够派兵假冒威武军劫掠大明百姓。
这简直就是败坏的朝廷的名声,同时也是败坏了在场所有饶名声,实在使得赵之龙等人接受不了。
赵之龙等人全都沉默不言,不愿做出任何的回应,或者是不敢做出任何的回应。
因为徐弘基所的应对之策,放在赵之龙等饶眼里,可以是没有了半点的底线。
虽然这个应对之策确实有效,但是赵之龙等人哪敢做出回应,他们可不想在史书上留下千古骂名。
哪怕自己死后不管洪水滔,可是自己的后代恐怕逃脱不了,同样是会承受自己祖先留下的罪名。
岳飞墓前设立的秦桧跪地像,可就是一个妥妥的例子,永远遭受世饶唾骂与鞭打,赵之龙等人可不想受到这样的待遇。(秦桧跪地像最早设立于成化年间1475年左右)
喜欢奋斗在明末的边军小兵请大家收藏:(m.trxsw.com)奋斗在明末的边军小兵唐人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