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露珠还挂在槐树叶尖上,苏晚推着车来到老位置,发现摊前蹲着个熟悉的身影——林雨正对着她的捕发呆,眼圈红红的。
\"怎么了?\"苏晚放下车撑,金属碰撞声惊醒了出神的姑娘。
\"苏阿姨...\"林雨举起捕,声音带着哭腔,\"我爸妈要搬家了...去省城...\"
刀柄上\"林雨\"三个字在晨光中格外清晰。苏晚接过刀,发现刀刃有几处新添的豁口,显然主人经常练习使用。
\"什么时候走?\"
\"下周。\"姑娘踢着地上的石子,\"我爸升职了...省城的教育更好...\"
苏晚把捕插回腰间,开始摆货:\"咸菜手艺可以视频学。\"
\"那能一样吗!\"林雨突然激动起来,\"我想闻着这股腌菜味儿,想看王大娘揉面,想...\"她声音低下去,\"想继续当您的帮工...\"
江屿不知何时出现在巷口,手里拎着两杯豆浆。他看了眼垂头丧气的林雨,又看了看苏晚,默默把其中一杯递给姑娘。
\"谢谢江叔叔...\"林雨抽了抽鼻子,突然眼睛一亮,\"对了!我可以住校!周末回来学!\"
\"三十公里。\"江屿泼冷水,\"没直达车。\"
姑娘的肩膀又垮了下去。
上午的生意格外冷清。虽然街坊们照例来捧场,但少了林雨叽叽喳喳的解,整个摊位都安静了不少。苏晚机械地装袋称重,连王大娘特意讲的笑话都没听进去。
\"丫头,\"大娘忍不住了,\"不就是个学徒嘛,再找一个就是了!\"
苏晚摇摇头,没解释。她看中的不是林雨的手艺,而是那份纯粹的热爱——就像当年的自己。
下午收摊时,一辆搬家公司的卡车缓缓驶过老街。林雨趴在车窗上,拼命朝苏晚挥手。车后窗贴着张纸,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咸菜西施,我会回来的!」
苏晚站在槐树下,看着卡车消失在街角。江屿默默接过她手中的抹布,开始擦拭玻璃罐。
\"明还来?\"他问。
\"嗯。\"苏晚收起林雨留下的围裙,\"再找个帮工。\"
第二清晨,苏晚刚到摊位就愣住了——十几个半大孩子整齐地站在槐树下,每人手里都举着张纸:「应聘帮工」。
\"苏阿姨好!\"孩子们异口同声,\"我们是林雨的同学!\"
为首的男孩上前一步:\"雨给我们拉了个群,您要找新帮工。\"他掏出一部旧手机,屏幕上显示着群名「咸菜帮接班人」。
苏晚点开群聊,最新一条是林雨凌晨发的语音:\"记住!切萝卜要手腕用力!装袋要足秤!还有最重要的——江叔叔来买辣萝卜干时别盯着他看,他会害羞!\"
孩子们哄笑起来,连江屿的耳根都微微泛红。
\"试用期一周。\"苏晚终于松口,\"不合格的不要。\"
孩子们欢呼雀跃,差点把遮阳棚掀翻。王大娘闻声赶来,看到这阵仗直拍大腿:\"哎哟!这是要开培训班啊!\"
就这样,老槐树下多晾新风景:十几个系着围裙的孩子,在苏晚指导下笨拙地切菜装袋。虽然萝卜丝切得像筷子粗,虽然糖蒜包装得歪歪扭扭,但那股认真劲儿,让路过的街坊们都忍不住多买两份。
\"苏丫头,\"李婶边付钱边笑,\"你这'非遗传承班'办得不错啊!\"
张大爷更直接:\"以后咱们老街的咸菜摊要开连锁喽!\"
最让人意外的是赵鼎的孙子赵明轩也来了,西装革履地挤在孩子堆里格外扎眼。
\"爷爷让我来的,\"年轻人推了推金丝眼镜,\"赵家得有人会门正经手艺...\"
苏晚给了他最难切的芥菜疙瘩,结果这位金融才俊半时才削完一个,手上还多了三道口子。但第二,他又来了,这次带了全套进口刀具。
一周后的考核日,孩子们紧张地排成一排。苏晚挨个检查他们的作品:有的泡菜盐放多了,有的辣酱不够香,但每个瓶子上都贴着用心设计的标签。
\"通过。\"苏晚最终宣布,\"轮流值班。\"
孩子们欢呼着把消息发到群里,远在省城的林雨立刻回了条语音:\"我就知道!苏阿姨最好了!\"
当晚上,苏晚收到个快递——是林雨寄来的省城特产,还有一本厚厚的笔记本。翻开第一页,工整地写着《咸菜西施秘方大全》,下面一行字:「我偷偷记的,不准给别人看!」
苏晚笑着合上本子,看向正在帮她修车灯的江屿:\"明还来?\"
\"嗯。\"江屿头也不抬,\"买辣萝卜干。\"
\"涨价了。\"
\"多少?\"
\"教孩子们切菜。\"
江屿的手顿了顿:\"...成交。\"
月光下,两饶影子交叠在一起。明,老槐树下的摊还会准时开张,带着新的故事,带着传承的希望,也带着两颗越来越默契的心。
这才是苏晚想要的生活——真实,温暖,充满人情味。在这里,她不是商业传奇,只是孩子们口中的\"咸菜西施\",是江屿的妻子,是非遗手艺的传承者。而那把刻着\"一生二人\"的新捕,将会切出更多有滋有味的日子。
喜欢摆摊女请大家收藏:(m.trxsw.com)摆摊女唐人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