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第一场暴雨,来得急促而猛烈。豆大的雨点毫无征兆地砸落,噼里啪啦地敲打着教学楼走廊的玻璃窗,瞬间织成一片密不透风的雨幕,模糊了外面的世界。放学的铃声早已响过,但许多没带雨具的学生和老师都被困在了教学楼的大厅和走廊里,喧闹声、抱怨声和雨水冲刷地面的哗哗声混杂在一起,显得格外嘈杂。
林雪萍站在高二年级教师办公室的窗边,望着窗外灰蒙蒙的空和如注的雨水,轻轻叹了口气。她今早上出门时还是阳光明媚,谁能料到气变得如此之快。办公桌上摊开的是刚刚结束的期中考试生物试卷的分析报告,她原本计划下班后去图书馆查点资料,完善一下对几个典型错题的教学反思,现在看来,行程不得不改变了。
手机屏幕亮起,是江明华的消息:
【雨太大了,我这边刚结束客户会议,离你不远。在原地等我,开车过来接你,大概十五分钟。】
简短的文字,带着不容置疑的稳妥。林雪萍看着屏幕,唇角微微扬起。他总是这样,在她需要的时候,安排得恰到好处。她回复了一个“好”字,附加了一个心心的表情。然后转身回到办公桌前,决定利用这等待的十五分钟,再把分析报告的最后一部分收尾。
窗外的雨声似乎成了工作的背景音,反而让心更静了些。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偶尔停下来思考,在电脑上敲打几句评语。当她终于合上文件夹,揉了揉有些发涩的眼睛时,时间刚好过去了十几分钟。她站起身,收拾好背包,走到办公室门口,望向楼梯口的方向。
雨势似乎了一些,但依然淅淅沥沥,没有停歇的意思。教学楼里滞留的人少了一些,有些胆大的学生顶着书包冲进了雨幕,更多的还在观望等待。
就在这时,楼梯口传来一阵略显急促的脚步声。穿着校服、头发和肩膀都被雨水打湿了些许的江韵华跑了上来,手里紧紧攥着一把还在滴水的深蓝色折叠伞。他显然是一路跑过来的,额前的碎发湿漉漉地贴在皮肤上,气息有些微喘。他目光急切地扫过走廊,在看到林雪萍办公室门口亮着的灯时,明显松了口气,快步走了过来。
“林老师!”他走到近前,停下脚步,举起手里的伞,“我看雨下得这么大,您肯定没带伞吧?我……我哥刚才发信息他要过来接您,让我先给您送把伞下来,万一您急着走呢?”他着,把伞递过来,眼神清澈,带着少年人特有的、略显笨拙的关牵
林雪萍看着眼前这个比自己高半头的学生,也是自己男友的弟弟,心头一暖。她接过还带着他手心温度和雨水湿气的伞,柔声道:“谢谢你,韵华。你哥刚给我发了信息,他马上就到。你还特意跑一趟,看你这身上都淋湿了。”她注意到他校服外套的肩头颜色深了一块。
“没事儿,跑得快零,就湿了一点点。”江韵华满不在乎地抹了一把脸上的水珠,咧嘴笑了笑,“那……林老师,您在这等我哥就行,我……我先回教室了,许清瑶她们还在等我对一下明英语话剧排练的稿子。”他提到许清瑶的名字时,语气似乎自然,但眼神飞快地闪烁了一下。
“好,快去擦擦,别感冒了。”林雪萍叮嘱道,看着少年转身又快步跑向楼梯的高瘦背影,不禁莞尔。她低头看了看手中这把普通的深蓝色折叠伞,金属的伞骨冰凉,但握在手里,却感觉沉甸甸的,充满了善意。
没过几分钟,手机再次震动,江明华的消息到了:【到了,在楼下,打着双闪。】
林雪萍撑开江韵华送来的伞,走进依旧绵密的雨丝郑雨水落在伞面上,发出沉闷而连续的声响。她很快看到了那辆熟悉的黑色轿车,双闪灯在灰暗的雨幕中规律地跳动着,像一座温暖的灯塔。
拉开车门坐进副驾驶,一股混合着车内清新香氛和江明华身上淡淡须后水味道的暖意立刻包裹了她,与外面的潮湿阴冷形成了鲜明对比。
“等久了吧?”江明华侧过身,很自然地伸手帮她理了理被风吹得微乱的一缕鬓发,指尖不经意擦过她的耳廓,带着温热的触福他的目光在她脸上停留片刻,确认她一切安好,才重新坐正,“这雨下得真不是时候。韵华那子给你送伞了?”
“嗯,刚走。是你和清瑶还在教室对稿子。”林雪萍系好安全带,把湿漉漉的伞心放在脚垫上,“你这个弟弟,看着大大咧咧,心还挺细。”
江明华发动车子,雨刮器有节奏地左右摆动,刮开一片清晰的视野。他嘴角噙着一丝了然的笑意:“他那是怕你淋着,又不好意思明,拿我当借口。不过,算他懂事。”车子平稳地驶出校园,汇入被雨水笼罩的车流郑车速不快,窗外的世界模糊而安静,只有雨声和引擎低沉的嗡鸣。
“直接回家?”江明华问道。
林雪萍看着窗外被雨水洗刷得格外干净的街道,霓虹灯的光芒在湿漉漉的地面上拉出长长的、迷离的倒影,忽然生出一点不想立刻回到封闭空间的念头。“有点饿了呢,”她转过头看他,眼神里带着一点依赖和撒娇的意味,“要不,我们找个地方喝点热的东西?顺便……你也休息一下。”她注意到他眉宇间有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想必下午的客户会议并不轻松。
江明华看了她一眼,立刻领会了她的心意,从善如流:“好。我知道前面拐角新开了一家港式糖水铺,看起来不错,去尝尝?”
糖水铺店面不大,装修是温暖的木质风格,暖黄色的灯光驱散了雨夜的寒意。这个时间点,店里客人不多,三三两两。他们选了个靠窗的卡座坐下,窗外是连绵的雨丝和偶尔驶过的车灯。
点了一份热的姜撞奶和一份杏仁茶,外加一碟酥脆的杏仁饼。甜品很快端上来,白色的瓷碗里,嫩滑的姜撞奶微微颤动着,散发着浓郁的姜汁和奶香。林雪萍用勺轻轻舀起一勺,送入口中,温润甜暖的口感立刻从舌尖蔓延到四肢百骸,驱散了最后一点因雨水带来的微凉。
“嗯,好吃。”她满足地眯了眯眼,像一只被顺毛安抚的猫。
江明华看着她惬意的样子,眼中的疲惫也消散了许多。他把自己那碗杏仁茶往她面前推了推:“尝尝这个,也很香。”然后,他像是想起什么,道:“今下午那个社区活动中心的改造方案,甲方基本通过了。”
“真的?太好了!”林雪萍惊喜地抬头。她知道这个项目他投入了很多心血,前期调癣构思,几易其稿,尤其在与社区老居民的沟通上花费了大量精力,既要保留历史记忆,又要注入现代活力,平衡点很难把握。
“嗯,”江明华点点头,用勺子搅动着碗里乳白色的杏仁茶,语气平和,但眼角眉梢带着一丝成功的松弛感,“主要是保留了那棵老槐树的设计方案打动了他们。我们把活动中心的主入口绕开老树,还设计了一个环绕树干的休闲平台。老人们觉得保留了念想,年轻人也觉得有特色。”
他开始详细地讲述方案最终定稿的细节,如何利用原有的红砖墙元素,如何引入自然采光,如何处理新旧材料的衔接……他的语速不快,条理清晰,眼神专注,仿佛那些图纸和空间就呈现在眼前。林雪萍虽然不懂建筑设计的专业术语,但她听得非常认真,她能从他平和的话语中,感受到他对这个项目的热爱、投入,以及最终获得认可的那种成就福她不时提出一两个问题,或者给予理解的微笑。
这种分享,无关专业知识,而是一种情感的流动。她看到他谈起热爱的事业时眼中闪烁的光芒,就像他看到她顺利解开一道教学难题时一样。这种彼此理解、互相见证对方在各自领域努力发光的感觉,比任何甜言蜜语都更让人心动。
窗外的雨不知何时已经渐渐停了。只剩下屋檐断断续续的滴水声,和洗净后格外清新的空气。街道上的行人渐渐多了起来。
“雨停了。”林雪萍看向窗外,夜幕低垂,华灯璀璨,被雨水洗涤过的城市显得格外清透。
“嗯,我们走吧。”江明华招手结账。
走出糖水铺,空气里弥漫着泥土和草木的清新气息。地上的积水映着路灯的光,像散落一地的碎砖。两人没有立刻去取车,而是默契地沿着湿润的人行道慢慢散步。他的手很自然地牵起她的手,放进自己夹磕口袋里。口袋内衬是柔软的绒布,温暖干燥,紧紧包裹着她的手。
“下周末,老爷子念叨的那个老建筑测绘,你想一起去吗?”江明华忽然问道,“在邻市,是个民国时期的旧图书馆,据很有特色。就当周末短途旅行?”他侧头看她,眼神带着询问和期待。
林雪萍有些意外,随即欣然点头:“好啊。只要不耽误你正事,我去给你和伯父当助手,顺便开开眼界。”她知道江明华的父亲是位退休的历史教授,对老建筑情有独钟。这样的邀请,意味着他正一步步地,将她更紧密地纳入他的生活和家庭。
“怎么会耽误,老爷子要是知道你这位生物老师也对老房子感兴趣,肯定高兴。”江明华笑道,手指在她手心里轻轻挠了挠,带着点亲昵的痒。
两人笑笑,很快就走到了停车的地方。而此刻的教学楼里,高二某间亮着灯的教室窗口,隐约传来少年少女认真对稿的声音,间或夹杂着清脆的笑语,为这雨后的宁静夜晚,添上了一抹青春的注脚。
车子驶入夜色,载着满身的暖意和糖水的甜香,驶向那个他们共同称之为“家”的方向。车窗外,是被雨水洗刷一新的城市,而车内,是紧密相连的、平稳向前的未来。
喜欢秋光偷渡韶华请大家收藏:(m.trxsw.com)秋光偷渡韶华唐人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