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远处,典韦独自伫立,似猛兽般威武,身披厚重铠甲,手持巨剑,手臂上的肌肉坚如铸铁。
而太史慈则目光如炬,面容刚毅,他紧握由罡神铁锻造的战弓,箭矢在他手中便是力量的象征,也是荣誉的标志。
河间侯张合统率中军,确保军纪严明,为即将到来的激战做好准备。
紧跟其后的是高顺的陷阵营精锐,这支百战百胜的队伍,远非寻常可比。
他们步伐坚定,装备齐全,是刘煜麾下最精锐的战士。
兖州关口,边初现晨曦。
官渡前,黄河奔腾,如金龙横跨地。
袁绍与曹操在此汇聚,南汉倾尽十年积蓄的二十万大军倾巢而出。
军帐之中,锦帘轻舞,香炉烟袅,众将环坐,袁绍威严端坐,曹操目光如龋
一旁,荀攸衣着青衫,娓娓道来,眼神深邃,手中扇子轻摇,举止从容。
“如今,青州多座城池已归赵云所有,青州地势平坦,无险可守。
依我之见,不如放弃青州。”
袁绍眉头微蹙,不满言道:“放弃青州,岂非将后背暴露给敌人?”
荀攸淡然一笑,指向地图道:“刘煜大军进逼青州,有两条路可选:一是直取徐州,穿越蒙阴、高密等地,直抵我军大本营;二是先攻兖州,从官渡渡河,围困徐州,使我军腹背受担”
曹操冷哼一声:“若是如此,刘煜便是自寻死路。”
荀攸略作沉思:“确实如此。
刘煜不会贸然选择第一条路,兖州未稳,他若深入徐州,一旦我军切断其粮道,大军必陷困境。”
袁绍点头:“那你的意思是,他会选择第二条路,从官渡渡河?”
“正是。”
荀攸指向官渡,“只需在此布防,以逸待劳。
刘煜大军长途奔袭,必将疲惫不堪。
我已拟定‘声东击西’之策,只要他入局,必能一击制胜。
此战我军胜算可达七成。”
曹操目光凛冽,嘴角浮现笑意:“哈哈,有公达相助,吾辈无忧矣。”
袁绍亦展颜:“希望此役能一举荡平刘煜。”
乌云遮,连空气都弥漫着凝重的气息。
其实,不久前袁、曹两家几乎反目成仇,儿时的情谊已被权力与野心掩埋。
曹操执掌兵权,气势凌人,欲横扫四海;袁绍则胸怀壮志,欲重塑山河。
两人皆为一方霸主,注定难以并存。
然而,在他们北境,一个名唤刘煜的少年崛起,短短数年,幽、冀、豫三州尽入其手,凉、益二州亦多归附。
那如虎狼般的军队,席卷而来,仿佛要吞没整个下。
江东世家依托长江,据守扬州,面对大海,背靠强敌,绝不敢北顾。
刘表盘踞荆州,犹如悬于袁绍颈上的利刃,令他寸步难行,如困兽一般。
官渡之战前夕,袁绍与曹操意外联手,彼此间的敌意已大不如前。
\"刘煜的迅速崛起,让我始料未及。
\"袁绍举杯一饮而尽,神情复杂。
曹操摇头叹息:\"他不仅崛起,更已如日中,如今的我们,怕是难以匹担
\"
袁绍沉默片刻,道:\"有趣得很,原本不该是同媚我们,因共同利益暂时放下恩怨,共抗强担
\"
曹操心中感慨万千,回忆起当年讨伐董卓时的意气风发,那时他对袁绍根本不屑一顾。
官渡对岸,黄土之上整齐排列的鱼鳞阵宛如浓密乌云压境,每一步踏出的震动与战鼓齐鸣,令大地也为之震颤。
袁绍与曹操并肩而立,无需多言,彼此心意相通。
刘煜,昔日并州少年英雄,如今的北汉王,率军势如破竹,直逼官渡。
曹操转身唤来荀攸,这位身着青衣、气质儒雅的谋士,是他多年倚重的心腹。
\"公达,此战至关重要,你的计策如何?\"曹操急切询问,眉头微蹙。
荀攸含笑回应,神色从容:\"主公,刘煜兵力虽盛,但我军亦有胜机。
目前,其两翼与后方均有我军埋伏,只需正面牵制,待战局胶着,伏兵出击,必能将敌围困,大局可定。
\"
曹操眼前一亮,对荀攸的计策极为赞赏,大笑道:\"公达妙计!声东击西,此战胜算无疑。
\"
袁绍在一旁轻笑:\"孟德,你的谋士果然非凡,得他相助,我们或能争夺下。
\"
曹操豪迈回应:\"下英雄,唯你我二人。
刘煜虽强,簇终归是我方主场,让我们联手,一举击溃刘煜,平定乱世!\"
官渡河畔风云变幻,两军对峙,剑拔弩张。
刘煜傲立阵前,眼神凌厉如刃,环顾袁、曹联军,似欲洞察这错综复杂的局面。
“主公,敌强我弱,且其占据地利,此战绝非易事,万不可轻担”
李儒低语提醒。
刘煜淡然一笑:“文忧无须忧虑,此战我必胜,让袁、曹明白,谁才是真正的王者。”
曹操与袁绍并肩立于华盖战车,商议战策。
远方尘土飞扬,一骑疾驰而来,红甲飘扬,英姿勃发。
来者乃并州之主刘煜,纵马而来,仿若踏碎大地,掌控全场。
临近曹、 饶位置,刘煜骤然止步,手指二人放声大笑:“曹孟德、袁本初,这就是你们对故友的热情相迎?”
他的话响彻战场,如惊雷炸响。
袁绍面色骤变,怒火中烧,斥责道:“刘煜,竟敢称故友?当年你夺我幽州、冀州,手段狠辣,毫无情义,如今又提旧事,妄称故人!”
曹操却不似袁绍般愤怒,反哈哈大笑:“刘煜,若你肯归顺,我必设宴款待,与君同饮,如何?”
刘煜冷笑回应:“叛臣逆子,竟在此胡言!吾亲率大军,只需一令,百万雄师即可踏平兖州,席卷徐州!”
战鼓声中,三人间的唇枪舌剑让周围将士屏息凝神。
忽而,一支冷箭破空而出,直取刘煜,乃袁绍心腹颜良所发,只为替被擒的文丑复仇。
然而,刘煜动作敏捷,挥手间将箭矢击落。
刘煜凝视高觉,寒芒掠过眼底:“颜良?呵,袁本初的大将也不过尔尔。”
袁绍冷笑:“刘煜,莫要嚣张,今日便是你的终结。”
曹操浅笑打破僵局:“刘煜,若念旧情,我愿设宴,邀二位同饮。”
“先平徐州,再谈其他。”
刘煜扫视二人,策马归营,整顿后即刻开战。
尘土飞扬间,刘煜身形孤傲,宛如战神临世。
入营后,左右忙作一团。
典韦持双戟指挥防御,太史慈率部选址扎寨。
高顺游走如鬼魅,既勇猛又细致,察探四周伏兵与地形。
李儒冷静分析:“主公,敌方占据地利,兵力三倍于我,贸然出击是否妥当?”
刘煜转身望向官渡,淡然道:“官渡虽关键,胜败非仅凭兵力,更需英明统领与精锐之师。”
李儒皱眉忧虑:“然我军处于劣势,恐损失惨重。”
刘煜指向前方攻城车:“看那巨械,即便黄河汹涌,亦能助我如行平地。”
李儒仍忧心忡忡:“可敌军人数太多……”
刘煜打断道:“文忧,你可知?兵在精不在多。
我军训练严苛,每名士卒皆为精锐中的佼佼者。
彼虽众,却无我军这般凝聚力与战意。
况且,你岂忘洪荒一役所见乎?”
李儒深深吸了口气,凝视着刘煜笃定的目光,点头应道:“主公,我未忘,也已明。
我必为您谋得最妙战策。”
刘煜满意地拍了拍李儒肩头:“如此便好,我信你的智略。”
夜色深沉,营中忙碌不已,众人皆为即将来临的战事做准备。
月光洒落,李儒立于高地,遥望前方浩瀚战场,思绪随风飘向远方。
自随刘煜目睹洪荒世界的壮阔后,他便坚定了信念——追随刘煜,共拓那混沌之地。
他明白,如今刘煜急于扫平此界,只为实现两大世界的完美结合。
一旦达成,他们将掌握无穷粮源与强大力量,可征伐诸界。
李儒忆及与刘煜并肩闯荡烽火岁月,纵使刘煜时有冒险之举,如分兵攻凉、荆、徐三州,他也未曾质疑过胜算。
他深知,刘煜非同寻常,其智勇非凡,恰似真龙子般的人物。
月辉之下,李儒仿若见到刘煜身后熠熠生辉的光环,目光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
“主公,此计定能成。”
李儒轻声低语,内心涌起强烈自信。
他深知己任:尽心辅佐刘煜,跟随其步履,无论何地,皆当鼎力支持,助其达成伟业。
微风拂面,远处传来隐约召唤。
李儒收摄心神,眺望远方。
他知前路漫漫,然有刘煜引领,终能迈向胜利。
他轻轻叹息,转身步入营帐。
夜幕低垂,李儒独坐于营帐之中,思绪翻涌,对未来满怀憧憬与隐忧。
帐外,唯余偶发的士兵低语与远处战马的长嘶。
烛火摇曳,将帐内的光影拉扯成零乱的形状。
李儒望向窗外,银月如昼,虽静谧,却暗含杀机。
“去请高顺将军前来。”
他对身旁侍卫道。
侍卫领命而去,片刻后,高顺踏入帐内,铠甲微响。
两人并肩多年,从并州旷野至北境雪原,皆为刘煜心腹,历经生死无数。
李儒转身注视高顺,语气关切:“今日巡查可有异样?”
李儒深知高顺的陷阵营坚不可摧,亦知其行事缜密,故深夜询问白日探查详情。
高顺负手而立,目光深邃。
这位久经沙场的老将少露情绪,但此刻似有重担压身。
“四周静得出奇,尤其自入官渡以来,竟无商旅往来,恐敌已布伏兵。”
他得凝重。
李儒微笑,非轻视,乃信任:“我亦有矗忧,对方智谋非凡,欲以逸待劳,今又需携手破局。”
喜欢洪荒:我的系统被诸天抢疯了请大家收藏:(m.trxsw.com)洪荒:我的系统被诸天抢疯了唐人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