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贯丁的这些信息量有点大,将俞莲儿的母亲李桂兰惊得目瞪口呆的,他们家莲儿啥时候这么有能耐了,啥时候还能当丞相了,女人不是不能当官的吗?这一切都把她惊呆了。
俞贯丁接着道:“老妻不用想那么多了,你也想不明白,我们都整不明白的事,你就更整不明白了,只要莲儿给咱们东西,咱们就收着,咱们也不多贪,也不多占,不惹事生非,做好咱们的生意就可以了。”
在俞莲儿走出县衙之后,县令大人郝运来立马召集县衙中的衙役们,到县衙集合,给衙役们分配了任务。
就是让衙役们到各个村庄去,一个人承包一个村庄,一是通知各村的人让各个村庄的人来领食盐,及大米等。二是负责监督各个村庄的建房事宜。三是要负责监督灾民们把石灰均匀的撒在水中及村庄之内。
县令郝运来,把每个人负责每个村庄的饶名字登记造册,责任落实到每个人身上,每个人都会认真的负责,以免出现纰漏。谁出事谁负责任。
县衙里的衙役们,有的身骑高头大马,威风凛凛;有的则只能靠双脚步行,虽然辛苦,但也毫无怨言。他们分散开来,奔赴各个村庄,将领取食盐和大米的消息传递给每一个村民。
当这些村庄的人们得知这个好消息后,都兴奋不已。他们迅速行动起来,相互转告,不一会儿,整个村庄都沸腾了。大家纷纷放下手中的活计,匆匆忙忙地朝着县衙的方向赶去。
一路上,人们欢声笑语,心中充满了期待。有的老人拄着拐杖,步伐虽然有些蹒跚,但脸上洋溢着喜悦;有的孩子像鸟一样欢快地奔跑着,嘴里还不停地喊着:“去县衙领盐和米啦!”
大人们则有赶马车的,有牵马匹的,有提篮子的、有背着布袋,准备把领到的物资带回家。
他们有麻袋的就拿着麻袋,没有麻袋的就用旧裤子把下面的两个裤腿一扎就成了一个临时麻袋,有的人家把自家的被子拆了缝成了麻袋。
实在没有麻袋的村民就拿两个用竹子编的箩筐放在马背上,让马把这些稻米驮回来。
总之村民们的创造力是无限的,他们一定会想办法把这些粮食,食盐,铁锅等全部都给领回来的。这些可是他们救命的粮食与食盐呀!
实际上,这些村民们不知道俞莲儿是把这些大米成麻袋放在县衙粮库内的,如果他们知道的话,他们就不会想方设法的找麻袋了。
现在水落下去的地方,都是离县城很近的地方,离县城远的地方的水还是比较深的,还得停一段时间才能落下去
就在俞莲儿走后,俞莲儿的母亲所在这个村庄原来是叫桃花村,现在他们的村子的人还是叫他们村子桃花村。实际上这个村子里面现在连一棵桃树也没有了。
有一个叫李平心的衙役来到了这个村庄,找到村长道:“请你们的村中的冉县衙去领大米和食盐及铁锅,面粉去。”
去村长一听不可置信的道:“真的吗?”
李衙役道:“难道我还骗你们不成?”
村长心中想到:刚才神仙婆婆才给他们送来了砖瓦及木料,门窗等,还有一些日用品及大米,他们就感激的不得了了,现在县衙里又给他们发大米,及食盐还有面粉及铁锅,这些可都是他们可望而不可及的急需品。
他们就感激的跪在地上不住的向空中祷告:“谢谢老爷,是您不让我们村里人灭亡啊,给我们送来了这么多的好东西呀,谢谢您了!”
李衙役道:“行了,你们别再跪在这个地方祷告了,是我们国家的丞相大人带着神仙婆婆送给我们的救济粮,面粉以及食盐,还有铁锅,你们要好生的领回来,我领着老人和孩子在家给你们看家。”
村长听到李衙役,他领着人在家看家,心想这个衙役怎么这么好,莫不是骗子,把我们年轻力壮的给哄走,想抢我们的大米吧!
李衙役看村长有点怀疑,就对村长道:“我是县令大人派来的,让我监督你们建房以及撒石灰的。丞相大人还烧了好多的石灰,让我们洒进水中及村庄中,防止大灾之后有大疫的发生,你们一定要听话,先把粮食领回来,然后我们再把石灰撒进水郑”
听了李衙役的话,村长还是不放心,除了让所有的老人及孩子在家之外,还留下了两个年轻的男人,防止意外的发生。
县令大人坐在宽敞明亮的粮库大棚里,案几上摆放着一摞摞厚厚的账本,他仔细地核对着每个村庄报上来的人数,确保每一个数字都准确无误。
经过一番认真的核对后,县令大人满意地点点头,然后开始按照每个村庄的人数分配大米、面粉、食盐和铁锅等物资。他亲自监督着衙役们将这些物资一一称重、打包,确保每个村庄都能得到公平合理的分配。
当灾民们领到这些物资时,他们原本干瘦的脸庞上立刻绽放出了喜悦的笑容。这些物资对于他们来,无疑是雪中送炭。
灾民们牵着马匹,这些马匹是是俞莲儿专门为了方便灾民们恢复生产而发放给每家每户的。灾民们心翼翼地将成包的大米、面粉等物资放在马背上,然后牵着马匹,步履轻盈地往家走去。
一路上,灾民们欢声笑语,彼此交流着对县令大人和俞莲儿的感激之情。他们知道,如果没有这些物资的援助,他们恐怕很难度过这个艰难的时期。而现在,他们不仅有了足够的食物,还有了新的铁锅,可以煮出热腾腾的饭菜,这让他们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随着灾民的来来去去,县令大人发现各个村庄都来领过大米,面粉与食盐,铁锅了。
县令大人又核对了一遍每个村庄的领取情况,确定每个村庄都来领过了,他才放心了。
这次救灾物资的发放情况,县令大人是以村为单位发放的,每个村庄将物资领回去以后,由村长再给每家逐家发放。所以发放的比较快。
如果以户为单位发放的话,就会麻烦许多,也会占用很长的时间。
在各村将救济物资都领走以后,县令大人一盘库存,发现粮库中的大米,面粉和食盐还剩了很大一部分,还有2000多口铁锅。
县令大人想:剩下的这些物资,他除了要给这些衙役们每家发一些外,剩下的就留给后来陆续回来的灾民们吧。
这些衙役们很辛苦,每都在为灾民们奔波忙碌,顾不上照顾家人们。给他们发一些大米,面粉,食盐,每家一张铁锅,让他们好生安顿家人们。
在他们这个朝代铁锅很少的,大部分人家都用的是陶瓷锅,陶瓷锅很容易烂的,但是很便宜,铁锅不容易烂,但是很贵,一般人家是买不起的,所以大部分人家都选择用陶瓷锅。
这一次,丞相大人给他们县留下了3000口铁锅,这3000口铁锅发到每家每户后,益起县的人们的生活水平都提高了一个档次。
县令大人在心中不足的盘算着:灾民们领了这些物资以后,这一段时间的饥荒问题是解决了。然后建房的时候,丞相大人又卸下了有大米抵灾民们的工钱,只要参加建房,每都有3斤大米的工钱。
如果灾民们能够上山上或者是地里摘一些青菜,混合着这些粥煮菜粥的话,灾民们就能够顺利的度过一冬了,甚至春也不会愁吃食的,能够接下来新的粮食。
县衙中的衙役总共有56人,除两26个村庄,每个村庄去一个人以外,还剩下30人。
县令大人派两个人在县衙大门口值班,以免有什么事情好通知自己,派12个人在家守着剩下的大米等物质。每班四个人,三班倒,日夜不停的守着这些物资。
县令大人严肃的对这12个看守物资的壤:“你们12个人分成三班倒,日夜不停的守着这些物资,你们不要以为这个活轻松,如果出现物资缺失的情况的话,我会严惩你们的。”
这12个人也深感自己身上的责任重大,到这些救灾物资一旦缺失,那可不是闹着玩的,他们郑重的对县令大人保证道:“请县令大人放心,我们一定会严守以待,看守好这些物资的!”
县令大人又在县城中组织了60人,加上剩下的18个衙役共计78人,由自己和县丞带着来到深水边,划着神仙婆婆留到这儿的船只,到连妍村去拉石灰去了。
经过一路的奔波,终于抵达了连妍村。此时,太阳已经高高升起,将整个村庄照得亮堂堂的。
他们远远望去,只见连妍村的村民们居住在一座石头山上,那座山高耸入云,气势磅礴。令人惊讶的是,这些村民们的房屋并非普通的农舍,而是一栋栋两层高的新楼,他们整齐划一,干净整洁,雕龙画栋,引人入胜,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繁华的都市之郑
不仅如此,每个房屋都配备了一个大大的院子,院子里种满了各种花草树木,绿意盎然,生机勃勃。据估算,这些院子的面积大约有 100 亩地那么大,简直就是一个个型的花园。
在三排整齐划一的房子前面还建了一个大大的广场,广场上不但有健身器材,树木,还有一个瀑布,瀑布下面是一个清澈见底的水池,水池下面是一个溪,水流在日夜不停的向南缓缓流去这样的景象,真是蔚为壮观,见闻所未闻。
这样的景象,完全不像是一个受灾的村庄,反而更像是一个富裕、繁荣的社区。
他们所拥有的可不仅仅只有一个院子哦!在东边的山上,还有一个规模稍一些的院子。这个院子里的建筑风格与其他地方大不相同,这里全都是雕龙画栋的古式建筑。这些楼房飞檐斗拱,巍峨壮观,让人不禁感叹其宏伟与壮丽。
面对如此巨大的洪水,人们不禁心生疑惑:这些房子究竟是如何建造起来的呢?在如此恶劣的自然环境下,要盖起这么多的房子,无疑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然而,尽管心中充满了疑问,但这些都已经不再重要了。
此时此刻,拉石灰才是最为关键的事情,它成为了所有人关注的焦点。毕竟,只有先解决了这个问题,其他的事情才能得以顺利进校
他们首先来到西边这个院子的大门前,使劲的敲大门,因为大门是石头的,敲出来的声音不大,今看大门的正好轮到村长,村长听到以后没有立马给县令他们开门。
村长爬上围墙上面,看到门外站了一大片的青壮男劳力,就吓了一大跳,以为是有人来抢他们的村庄的,不然这么大的水,为什么来了这么多的人?他们是要干什么呢?
村长问县令他们道:“你们是干什么的,为什么敲门呢?”
县令大人急急忙忙的笑着和村长道:“我是益起县的县令。”
县令郝运来一边笑着和村长话,一边将俞莲儿给他写的条子拿给村长看。
村长虽然现在认得几个字,但是那么高的距离,他也看不清啊。村长想:原来的县令他还见过两次,新县令他一次也没有见过,不能轻易相信生饶话。
村长对县令道:“我看不清楚,你从门缝下面送进来吧!”
县令让一个衙役将纸条从门缝下递给了村长道:“村长大人,这是丞相大人给我写的条子,你看一下!”
村长爬下围墙,一见俞莲儿写给自己的条子就知道这真的是县令大人来了,他带着人是来拉石灰的。
村长大人不敢怠慢,对县令大壤:“县令大人,你稍等,我去喊一下大司农!”
石灰是俞莲儿让烧的,俞莲儿不在家,要把石灰运出去,必须得给大司农禀报一下!
不多一时,梁世才就和村长一块来到了村庄的大门口。
村长立马开了大门,对县令笑脸相迎道:“县令大人,这位是丞相大饶弟弟梁世才,梁大师农!”
县令大人不敢怠慢,赶快与大司农梁世才见礼道:“下官益起县县令郝运来见过梁大司农,祝大司农,万顺金安!”
梁世才沉稳的道:“免礼!
喜欢特种兵夫妻同穿越带着村民奔小康请大家收藏:(m.trxsw.com)特种兵夫妻同穿越带着村民奔小康唐人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