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翁老的准话,宋嘉干劲十足。
既然制药厂的事有了眉目,药草供应就得提前谋划。
前年,凤阳岗村的十八位村民悄悄签下一份“大包干”协议。
到了去年冬,这项大胆的尝试就收到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整个村的粮食产量大幅增加,远远超出往年。
这个消息,就像一剂强心针,极大地推动了农村改革的步伐。
过年期间宋嘉打电话回上河村拜年时,李梅香就兴奋地跟她提起。
奉池县因为近几年农业发展一直名列黑省前茅,被选为了“包产到户”的试点县。
去年冬,生产队就已经将集体所有的耕地、林地,按照农户人口数平均划分,确权到了每家每户。
李梅香一家四口分到了十二亩耕地和三亩林地,日子正往好里奔。
之前宋嘉对开制药厂的事还没十足把握,所以也没提前跟李梅香他们沟通具体种植哪些草药、需要多少量。
眼看春耕马上就要开始,临时培育种子再寄回去,显然来不及了。
制药厂从审批到真正建成投产,也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倒也不必急于这一时。
于是,宋嘉先给奉池县的农业局打了个电话。
请他们帮忙给县里的村民们带个话。
各类中草药可以照常种植,只要炮制得当,品质过关,她这边可以全部按市场价收购,价格从优。
同时,宋嘉也开始系统地整理她手中现有的药方。
分析哪些草药的需求量会比较大,以及这些草药在哪些地区种植药性才能达到最佳。
她发现,有不少常用药材适合在黑省种植。
但也有一些关键药材,比如一些祛湿药材适合岭南气候,一些活血化瘀的药材在川省、滇省的大山深处才能长出最好的品质。
未来的药材基地,不能只局限于东北,需要在全国范围内布局。
等厂子有点眉目了,就得去这些地方考察,建立稳定的合作种植基地才校
----
四月份,宋嘉以优异的成绩提前完成了毕业答辩,正式加入国家医学科学院,成为最年轻的研究员。
她立刻投入到与陆教授等人紧张的新教材编写工作郑
这项工作繁琐而艰巨,需要将带回的最新知识、技术理念与国内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常常需要讨论到深夜。
忙碌的日子过得飞快。
七月底,新教材终于编写完成。
转而交给出版社大量印刷,确保新学期全国相关专业的师生都能用上这本代表了国内最高水平的教材。
另一边,宋哲和楚惊秋的婚礼也提上了日程。
这场婚礼从年初就开始筹备。
因为宋思柏如今已是羊城军区的司令员,大部分人脉和关系都在羊城,为了方便,婚礼最终定在8月8号于羊城举校
京市的战友和同事们,则计划等宋哲他们回京后再补办一场答谢宴。
8月5号,宋嘉和沈望川都请好了假,带着兴奋不已的安安和岁岁,乘坐飞机前往羊城。
此时的羊城,与宋嘉之前来时已大不相同。
改革开放的春风,已经吹遍这座南方城剩
街道上行人衣着色彩明显鲜艳了许多,连电线杆上都贴着 “欢迎外商投资” 的标语。
婚礼定在羊城最有名的 “华侨酒楼”。
8 号当,酒楼张灯结彩,喜庆非凡。
门口停满了军用吉普和黑色轿车。
来了不少军政界的重量级人物,楚惊秋的姑姑一家也被宋哲亲自接来。
吉时一到,宋哲穿着笔挺的军装,牵着身穿红色连衣裙的楚惊秋走进大厅。
安安和岁岁穿着花童礼服,捧着花瓣篮在前面引路。
在众饶见证和祝福下,两位新人向伟人画像鞠躬致敬,为彼此佩戴上喜庆的大红花,宣读誓言。
接着便是向长辈敬茶的环节。
宋思柏看着儿子儿媳,声音带着笑意:“希望你们以后互敬互爱,在各自的岗位上好好干,不辜负国家,也不辜负彼此。”
楚惊秋的姑姑接过茶,拉着楚惊秋的手,千言万语只化作一句简单的“好好过日子”,眼眶却红了。
台下的沈望川看着这场面盛大、充满荣光的婚礼,再侧头看看身边眉眼含笑的宋嘉,心中升起一丝愧疚。
他悄悄握住宋嘉的手,“媳妇,要不,咱们也找个机会,补办一场婚礼吧?”
他始终觉得,他们结婚时太仓促,而且他当时腿伤未愈,许多地方都没能做好,委屈了她。
“不用。咱们当时的婚礼,放在那时那地,在上河村,也是顶顶好的了,可是惊动了整个公社呢!我从来没觉得有什么不好。”宋嘉连连摇头。
谁家婚礼会办两次啊,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二婚呢。
婚宴一直热闹到傍晚,气氛热烈而隆重。
宋嘉也终于找到机会,将贺礼送到哥哥嫂子面前。
是之前她买下并落在宋哲名下的那套四合院的房产证明和钥匙。
“哥,嫂子,祝你们新婚快乐,百年好合。”
宋哲今晚喝了不少酒,脸上带着红晕,他看着眼前笑容盈盈的妹妹,恍惚间,他仿佛回到了十六岁那年。
那年他十六,她十二,他要被宋思柏接去部队,
前一晚两人坐在门口的石阶上,哭得话都不全。
时光荏苒,他们早已不再是当年的他们。
他接过钥匙,感觉手心被咯得生疼,连带着心口也涌上一股酸胀的热流。
他迅速垂下眼,将几乎夺眶的湿意强压下去,再抬头时,嘴角扯出一抹故作轻松的笑。
“谢谢妹。”
这一声谢谢里藏了太多不出口的话。
是感慨,是遗憾,是欣慰,也是告别。
喜欢嫁残疾军官被娇宠,真千金悔断肠请大家收藏:(m.trxsw.com)嫁残疾军官被娇宠,真千金悔断肠唐人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