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大夫的悬壶故事

张泓光

首页 >> 岐大夫的悬壶故事 >> 岐大夫的悬壶故事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 修行不老实,师娘赶我下山祸害师姐! 女神的逍遥狂医 娱乐:麦麦的专属男演员 四合院:九岁天才,撑起一片天 离婚后,我的神豪游戏成真了 重生78:什么吃软饭,我这叫追妻系统 重生1979:我赶山打猎带全家吃肉 我见过很多神豪,他们都叫我神豪 重生80:打猎喂饱小娇妻 全民:玩家?无敌玩家也是玩家
岐大夫的悬壶故事 张泓光 - 岐大夫的悬壶故事全文阅读 - 岐大夫的悬壶故事txt下载 - 岐大夫的悬壶故事最新章节 - 好看的都市小说

第414章 岐仁堂里的“起死回生”术:艾灸人参膏救醒中风翁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城郊结合部的晨光刚漫过“岐仁堂”那块乌木牌匾,门环上的铜铃就被人慌慌张张撞得叮当作响。刘婶的声音带着哭腔穿透门板:“岐大夫!岐大夫您快醒醒!我家老王……他不行了!”

里间诊室的灯“啪”地亮了,岐大夫披着藏蓝色的对襟褂子快步出来。他年近五十,眼角刻着几道温和的细纹,手里还攥着没看完的《金匮要略》。见刘婶头发凌乱,裤脚沾着泥点,身后跟着的儿子王脸都白了,手里紧紧攥着手机,屏幕还停留在拨打120的界面,岐大夫心里咯噔一下,沉声问:“别急,慢慢,王伯怎么了?”

“就刚才,他去院里茅厕解手,我听见‘咚’一声,跑过去一看——”刘婶话没完就哽咽了,手捂着胸口直喘气,“人直挺挺地歪在地上,两手撒开,眼睛睁着可没神,尿也流出来了,浑身的汗跟下雨似的,喉咙里‘呼哧呼哧’像拉锯,气儿都快没了!”

岐大夫没再多问,抓起案头的药箱就往外走。药箱里常年备着艾柱、银针和应急的丸药,这是他在城郊行医二十年的习惯——这边老住户多,谁家有个急病,早一分钟赶到就多一分希望。

王的面包车就停在门口,车座上还堆着没卸的水果箱。王伯两口子退休前在国营水果店上班,后来自己开了个水果店,日子过得殷实。岐大夫记得王伯今年五十八岁,每次来店里抓药,总自己“奉养得好”,早餐要喝两碗燕窝粥,中午顿顿有红烧肉,晚上还得炖只老母鸡补补。前阵子热,王伯来买过藿香正气水,自己拉了几肚子,岐大夫当时就劝他:“您这体质,痰湿重,油腻的得少吃点,腹泻伤脾,脾不益气,身子骨就虚了。”可王伯笑着摆了摆手:“岐大夫您放心,我这身子骨结实着呢,拉两没事。”

此刻车窗外的白杨树飞快后退,岐大夫心里已经有了几分谱。仲夏时节本就湿热,王伯久泻伤脾,脾主运化,脾虚则痰湿更盛;再加上他素来“奉养膏粱”,膏粱厚味易生痰湿,痰湿困脾又耗气,本就气虚的底子,再遇上什么诱因,怕是要出大问题。

到了王家院门口,就听见院里传来邻居们的议论声。几个老街坊围着茅厕门口,不敢上前又着急。见岐大夫来了,都自动让出一条路。岐大夫快步走到茅厕边,蹲下身扶住王伯的手腕。

指尖触及皮肤时,只觉得一片冰凉,汗湿的衣服贴在身上,像刚从水里捞出来似的。他凝神搭脉,眉头越皱越紧——王伯的脉跳得又大又乱,没个章法,这是《难经》里的“脉大而无伦次”,是阳气暴脱之象啊!

他再看王伯的眼睛,瞳孔散大,眼神空洞,确实是刘婶的“睁着没神”;伸手探了探鼻息,微弱得几乎感觉不到;喉咙里的痰声呼噜作响,像有团棉絮堵着。岐大夫心里明镜似的:王伯这是中风了,而且是气虚暴脱型的。

“都让让,保持空气流通。”岐大夫沉声吩咐,一边让刘婶赶紧把家里的躺椅搬到院里阴凉处,一边让王去厨房烧开水,“再找个砂锅来,要大的,干净的!”

刘婶手脚麻利,很快就把躺椅搬了过来。岐大夫心翼翼地把王伯挪到躺椅上,让他平躺,头偏向一侧,避免痰堵住气管。“岐大夫,要不要打120?”王拿着手机跑过来,声音发颤。

岐大夫没抬头,正解开王伯的衣襟,露出胸口的气海穴——那是肚脐眼下两寸的地方,《难经》里“气海者,元气之海也”,是补气固脱的关键穴位。他从药箱里拿出艾柱,是那种指头粗细的陈年艾绒做的,黑褐色,带着淡淡的艾香。“现在送医院来不及,路上颠簸,阳气再散点,就回乏术了。”岐大夫的声音很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你听我的,先熬人参膏,我用艾灸稳住他的阳气。”

王虽然着急,却也知道岐大夫的本事——前几年邻居张大爷心梗,也是岐大夫用针灸救过来的。他赶紧跑到厨房,找出自家过年时舍不得吃的长白山野山参,那是儿子从东北带回来的,是要给王伯补身体的。岐大夫瞥见那参,点零头:“就用这个,切成薄片,放进砂锅里,加三碗清水,慢火熬,熬到只剩一碗膏状就行,记住,火不能大,要慢慢炖。”

这边王在厨房忙活,岐大夫已经在王伯的气海穴上做了标记。他没有用现在常见的悬灸,而是取出一块生姜,切成薄片贴在气海穴上,再把艾柱放在姜片上,用火柴点燃。这种灸法叫瘢痕灸,是老辈中医传下来的法子,艾火直接隔着姜片灼烧皮肤,虽然会留下的瘢痕,却能让艾气直达经络,补气固脱的效果比悬灸强上数倍。

“这……这烧皮肤没事吧?”刘婶看着艾柱上的火苗,心里直打鼓,伸手想去挡。

岐大夫按住她的手,轻声:“刘婶,您信我。王伯现在是阳气要跑了,气海穴是元气的根,用艾火温着,才能把阳气拽回来。这姜片能挡着点火,不会烧得太疼,等艾柱烧完,就叫一壮,烧够了,阳气就能稳住。”

刘婶看着岐大夫笃定的眼神,想起这些年他治病救饶事儿,慢慢把手缩了回去,只是紧紧攥着王伯的手,眼泪无声地往下掉。

第一壮艾柱烧完,艾灰落在姜片上,岐大夫心地拂去,换邻二壮。院里很安静,只有厨房里传来砂锅咕嘟咕嘟的声响,还有王伯喉咙里微弱的痰声。街坊们都屏住呼吸,看着岐大夫一根接一根地换艾柱,火苗在晨光里跳动,映着他专注的侧脸。

烧到第十壮的时候,王伯的手动了一下。刘婶惊喜地叫出声:“岐大夫!他手动了!”岐大夫眼睛一亮,却没停下手里的动作,只是加快了换艾柱的速度:“接着烧,阳气刚回来点,不能松劲儿!”

第十五壮,王伯的嘴唇微微张了张,喉咙里的痰声似乎轻了些。刘婶赶紧用手帕擦了擦他嘴角的口水,声音带着哭腔:“老王,你醒醒啊,我在这儿呢。”

第十八壮艾柱烧完时,奇迹发生了——王伯的右手突然抬了一下,虽然只是微微抬起,又很快落了下去,却让在场的人都激动起来。“动了!真动了!”王从厨房跑出来,手里端着刚熬好的人参膏,砂锅壁上挂着浓稠的膏体,散着淡淡的参香。“岐大夫,膏熬好了!”

岐大夫点点头,让刘婶扶着王伯的头,稍微抬起一点,自己则用勺舀了一点人参膏,放在嘴边吹凉,慢慢喂到王伯嘴里。这人参膏是按《神农本草经》里的法子熬的,人参“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熬成膏状,药效更醇厚,更容易被虚弱的身体吸收。

第一勺膏喂下去,王伯的喉咙动了动,似乎咽下去了。岐大夫又喂邻二勺、第三勺,直到喂完一盏——那是家里常用的白瓷碗,半碗浓稠的人参膏。

“再烧三壮。”岐大夫着,又换了艾柱。这三壮烧完,王伯的嘴唇开始轻轻哆嗦,像是想什么。刘婶赶紧凑过去:“老王,你想啥?别急,慢慢。”

岐大夫让王再盛一碗人参膏来,这次喂得慢了些。喂完第二碗,太阳已经升到头顶,院里的树荫拉长了影子。王伯的眼睛慢慢转了转,虽然还没完全清醒,却已经能聚焦了,直直地看着刘婶。

“醒了!他看着我呢!”刘婶激动得浑身发抖,紧紧握住王伯的手。岐大夫松了口气,擦了擦额头的汗,对王:“把剩下的人参膏装在瓷瓶里,每隔一个时辰喂一次,一次喂一勺。晚上我再来看看。”

那后半夜,岐大夫又去了王家。王伯已经能睁开眼睛话了,虽然声音很轻,却清晰地:“我想喝粥。”刘婶赶紧熬了米粥,王伯喝了半碗,精神好了不少。岐大夫又给他把了脉,脉象虽然还是弱,却已经有了章法,不再是之前的“无伦次”。

“脉稳了,阳气算是拽回来了。”岐大夫对刘婶和王,“接下来就是慢慢补。王伯这病,根在气虚痰湿。他平时吃太多油腻的,脾运化不了,就生痰湿;痰湿困脾,脾就不能生气;再加上拉肚子耗了阴液,房劳又伤了元气,阴液亏到极点,阳气没了依托,就像树没了根,一下就倒了。”

刘婶红着脸低下头,声:“都怪我,没拦住他,前几他拉肚子刚好点,就……就不听劝,夜里贪凉还折腾。”

岐大夫摆了摆手:“现在这些没用,关键是接下来的调理。人参膏得接着吃,我再给你开个方子,用茯苓、白术、陈皮这些健脾化痰的药,跟人参膏配着吃,既能补气,又能化痰,脾好了,痰湿没了,元气才能慢慢补回来。”

接下来的日子,王每按照岐大夫的嘱咐,给王伯熬人参膏、煎药。王伯吃了二斤人参膏的时候,已经能开口跟人话了,除了声音轻点,跟平时没什么两样;吃到五斤时,大便已经能自己控制,不用再穿纸尿裤;吃到十斤的时候,已经能扶着墙慢慢走路了。

这上午,王伯在王的搀扶下,慢慢走到了岐仁堂。他穿着一身浅灰色的唐装,精神头很好,只是气海穴上还留着一个的浅褐色瘢痕。“岐大夫,谢谢您啊!要不是您,我这条老命早就没了。”王伯握着岐大夫的手,激动得声音都有些发颤。

岐大夫笑着给他们倒了杯茶:“不用谢,这都是我应该做的。你现在身子骨刚好点,可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吃油腻的了,得清淡点,多吃点山药、薏米这些健脾的东西。”

王伯连连点头:“知道知道,现在我早餐就喝米粥,中午吃点青菜豆腐,晚上喝碗汤,再也不敢顿顿吃肉了。对了岐大夫,前阵子我听老街坊,你之前给张婶治中风,用的是吐法,怎么到我这儿,就用艾灸和人参膏了?”

岐大夫拿起桌上的《金匮要略》,翻到其中一页,指着:“你看这上面写的,‘中风之为病,或半身不遂,或舌强不语,或卒然昏仆,皆因气血逆乱,痰浊阻络’。张婶那是痰湿堵在喉咙里,吐法能把痰排出来,经络通了,病就好了;可你是气虚暴脱,要是也用吐法,本来就虚的身子骨,非把元气吐没了不可。”

“哦,我明白了!”王伯拍了拍大腿,“原来中医治病,不是一个方子用到头,得看具体情况啊!”

岐大夫点点头:“对喽,这就是辨证论治。就像你开水果店,夏得进西瓜、桃子,冬得进苹果、橙子,不能不管季节,都进一种水果。治病也一样,得看体质、看病因、看症状,什么证用什么法,什么病用什么药,这样才能治好病。”

刘婶端起茶杯喝了一口,笑着:“还是岐大夫得明白。现在街坊们都在,岐仁堂赢起死回生’术,用艾灸和人参膏就把你从鬼门关拉回来了。”

岐大夫摆摆手,笑着:“哪有什么起死回生术,不过是遵循老祖宗的规矩,辨证施治罢了。只要摸准了病的根儿,用对了法子,再重的病也能治好。”

阳光透过窗户,照在“岐仁堂”的牌匾上,乌木的颜色越发深沉。案头的艾柱还散发着淡淡的香气,就像岐大夫这二十年的行医路,平淡却温暖,用一个个真实的故事,讲述着中医辨证论治的智慧,也守护着一方百姓的健康。

喜欢岐大夫的悬壶故事请大家收藏:(m.trxsw.com)岐大夫的悬壶故事唐人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站内强推 大佬气场一米八,圈内咖位三十八 长生路人修仙记事 绝世唐门之龙熊斗罗 我能对话五脏 权力巅峰:我从基层步步布局 空间种田:嫁禁欲首辅后被宠成宝 予你贪欢 末日剑神:开局觉醒神级天赋,震惊全球 系统赋我长生,活着终会无敌 傅爷,乖乖宠我 不是游戏吗?怎么你们真修仙啊! 手握空间聊天群,炮灰女配飞升了 宋士 白天被逃婚晚上被奶凶指挥官求抱抱 重生之四福晋难当 征服之路 1秒1骷髅,我在高考开启亡灵天灾! 重生有空间之种田养崽 狂飙之人民的名义 蓝锁:puppy酱只是想通关
经典收藏 武术巅峰:我在都市练武成神 反派:舔女主干嘛?女反派不香吗 修仙正史 娱乐:我来追星,你们追我干嘛 灵界仙尊之弃少重临 傻子,你也太狂了! 时间穿越来到你走过的道路 连长散烟班长点,两年义务成将帅 拯救修真二三事 人在异世界,不是愚者! 高武:新婚第一天,奖励混沌神体 御兽时代:我把自己练成灭世凶兽 年代:开局下跪借学费 爸爸凶猛 镜中分身能修炼,我已超凡入圣了 苦海孤雏 娱乐:刚毕业就被封杀,我润出国 校花对我穷追不舍,但我独爱青梅 懒神附体 纯白关系GL
最近更新 年代:悠闲的日子 神说! 1981:开局带女知青吃鸡 我的平行世界文艺人生 万亿财富通海子,重生从报仇开始 医武天下 友人犯贱系统 娱乐:带萌宝出道后我爆红了 离婚后我的国医技能觉醒了 重生之退伍从政 重生后:带着小青梅赶山在兴安岭 小司机的美女总裁老婆 豫菜春秋 豪赌赚取十二亿,校花竟然想撩我 惊!我在高武用炼妖壶修仙 最狂邪医 道门大佬竟是我自己 震惊!我签到领修为吊打苦修天骄 邪修也有编制,我在战忽局当邪修 丐破苍穹
岐大夫的悬壶故事 张泓光 - 岐大夫的悬壶故事txt下载 - 岐大夫的悬壶故事最新章节 - 岐大夫的悬壶故事全文阅读 - 好看的都市小说